A.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對象按屬地原則參保具體意思
參保對象來按屬地原則參保,屬自地是說個人的戶籍歸屬地。現在您父親轉到了廣西,那麼歸屬地是廣西的。那麼遷至廣西時社保有沒有遷過去,如果沒有,這邊以不在屬地為由拒絕也是咱老姓沒辦法的。每個地方政策不一樣。另外是否可以把社保檔案遷到廣西去,在廣西領養老金呢。如果還不行,那麼戶口再遷至湖南能領到嗎。你可以查下當地社保電話,詳細咨詢或者直接去社保部門去咨詢。祝您早日解決好父親的養老問題。
B. 2017年調整養老金對象是哪些人員
掛鉤調整
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按本人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3元。
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以本人2015年12月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3.6%。
3.適當傾斜
符合國家規定范圍的艱苦邊遠地區的企業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0元。
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按上述辦法調整後,其基本養老金仍未達到所在市(州)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補齊到平均水平。
那麼到底2017年養老金會上調多少?養老金若上調哪些群體將明顯受益,會有多少收益?
其實從多省往年調整實施方案來看,定額調整是每人每月統一標准增加同等金額;
掛鉤調整主要根據繳費年限相應增加養老金;
適當傾斜則主要是對高齡退休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傾斜。
因此至少三類退休職工群體將在此次調整中明顯受益:
第一的話就是繳費年限長的退休職工。
為什麼這樣說,從多省2015出台的調整方案均明確來看,對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增加1年即增加相應額度養老金。
比如廣西等省區市對繳費年限滿15年的,在15年的基礎上每增加1年,每月分別增加養老金5元,湖北省相應增加3元。
第二的話就是艱苦邊遠地區退休職工。
其實,說白了,可以這樣說,長期以來艱苦邊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因此養老保險整體繳費水平不高,養老金待遇水平相對偏低,同樣的增幅金額相對較少。
對這些退休職工在調整中予以傾斜,有助於養老保險發揮二次分配的調節作用,更公平合理。
第三類的話就是高齡退休職工。
針對各地對高齡退休職工增加發放額度。
C. 社會保險的主要對象是社會成員中的()
全體勞動者。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社會保險 (Social Insurance) 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2018年9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特別強調,各地一律保持現有社保政策不變。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主要區別:
實施目的不同。社會保障是為社會成員提供必要時的基本保障,不以盈利為目的;商業保險則是保險公司的商業化運作,以利潤為目的;
實施方式不同。社會保險是根據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商業保險是遵循「契約自由」原則,由企業和個人自願投保;
實施主體和對象不同。社會保險由國家成立的專門性機構進行基金的籌集、管理及發放,其對象是法定范圍內的社會成員;商業保險是保險公司來經營管理的,被保險人可以是符合承保條件的任何人;
保障水平不同。
社會保險為被保險人提供的保障是最基本的,其水平高於社會貧困線,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50%,保障程度較低;
商業保險提供的保障水平完全取決於保險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和投保人所繳保費的多少,只要符合投保條件並有一定的繳費能力,被保險人可以獲得高水平的保障。
(3)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象擴展閱讀:
一、社保的制度與沿革
1、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特點
中國社會保險最大的特點是缺位與福利早熟並存。制度的缺位是指對農民的保障制度缺位,福利的早熟是指城市中某些項目福利水平太高。
2、中國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的沿革
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了《勞動保護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保險項目包括疾病、負傷、生育、醫療、退休、死亡和待業等。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辦法遵循的是1952年12月公布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1966年期間,社會保障制度有基金、有管理、有監督,基金的收集、管理和監督是分立的,在人口老齡結構輕且經濟發展較快的情況下,這一制度運行良好。
1966年後,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成企業保險制度。從保險理論的角度看,這一改變是一種退步,因為它違背了保險大數法則的前提。
企業保險制度之所以能夠運行,原因有二:一方面此時企業人口結構年輕化,退休人口不多,養老負擔不重,醫療負擔也不重,直到1978年,仍有30個在職人員來養一個退休人員;
另一方面,在各行業、各企業內部,贍養率雖然也是不同的,但是當時國有企業幾乎是一統天下,而國有企業的最後「老闆」都是國家,企業的盈虧、企業負擔的輕重無關企業的痛癢,所以人們對企業保險制度並無太敏感的反映。
1984年,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到改革階段。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首先是從項目開始的,當以企業為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日益成為企業的負擔時,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對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嘗試。
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為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主要項目有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以下簡稱統賬制度)、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二、養老保險制度類型
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分類如下:
1、儲金型養老保險。儲金型養老保險制度在一批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實行,以新加坡、智利等國家為代表,強調自我保障的原則,實行完全積累的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類型的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或「公積金」賬戶。
2、國家型養老保險。國家型養老保險制度曾經在大多數計劃經濟國家實行,以前蘇聯、東歐國家為代表。按照「國家統包」的原則,由用人單位繳費,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工人參與管理,待遇標准統一,保障水平較高。
3、傳統型養老保險。傳統型養老保險以美、德、法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貫徹「選擇性」原則,即並不覆蓋全體國民,而是選擇一部分社會成員參加,強調待遇與工資收入及繳費(稅)相關聯,因此也可稱為「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
4、福利型養老保險。福利型養老保險以英、澳、加、日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貫徹「普惠制」原則,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全體國民,強調國民皆有年金,因此稱為「福利型」或「普惠制」養老保險。
5、混合型養老保險。原來實行福利型養老保險的國家,如今大多已經或正在向一種混合型制度轉軌。即福利型養老保險與「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同時並存,共同構成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英國與加拿大就是這種。
D. 我國養老保險的對象
國家通過立法,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包括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對象包括全體公民。
E. 關於繳納養老保險的對象和繳納方式
建議:
1.千方百計找到母親下崗前原單位的人事檔案,因為母親原在公有制單位(包括集內體企業)的工作容年限可以「視同為社會保險繳費年限」,檔案是依據。
2.千方百計弄清楚母親下崗前是否參加過社保。如有,用原來的社會保障號碼繼續參保,下崗前的參保年限可以累計計算;如無,現在的參保年限為零。
3.如果既無人事檔案又沒有參加社會保險,只得現在參加,持身份證和社區證明到社保中心辦理。
附:退休領取養老金的條件:
1.參保人的社會保險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為社會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
2.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個人參保的女性是55歲)。
詳情咨詢勞動保障電話12333,或親臨社保機構面對面咨詢。
F. 養老保險個人交和單位交有什麼區別
有付款性質,資格,支付對象和支付比例的區別;單位交養老保險對員工更合適,單位不對半交主要是因為成本更高。
兩者有三方面的區別,分別如下
一、付款性質不同:
單位支付養老保險是強制性的,只要你在單位工作,單位就要支付,否則會受到處罰。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是自願的。如果你覺得社會保障更重要,可以每月支付費用,你可以自己支付,也可以選擇不支付。
二、資格不同:
單位支付養老保險的前提是你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和一個單位,但是帳戶沒有限制。無論是地方或不是地方,都可以交給社會保障人員。
個人繳費養老保險不需要工作,但它通常是一個本地賬戶。
三、在支付對象和支付比例方面的差別
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這一單位的繳款比率遠遠高於個人的繳款比率。
然而,單位只交自己的本金,費率將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其中只有40%被列入個人賬戶,而60%被列入社會保障賬戶。如果沒有完美的死亡,只有個人賬戶的錢可以繼承。
將單位的養老保險與個人的養老保險進行比較,發現單位支付了大量的養老費用。因為大部分是單位支付的,個人的份額很低。
綜上,單位支付社會保障金更劃算一點。
(6)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象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的作用:
有利保證勞動力再生產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有利於社會的安全穩定
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對於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後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後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
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激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養老保險——網路
G.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的對象包括哪些
農村養老保險,顧名思義,是農村居民參加的社會養老保險,凡年滿16歲以上,沒有任何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都可根據經濟狀況,選擇不同檔次參保,到了60歲時,按月領取養老金。
H. 成都市養老保險參保對象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
農村和城市軍民養老保險主要區別如下:
(1)制度實施時間。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從2010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從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
(2)參保條件。新農保參保對象為具有本縣農村戶籍、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以參加新農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對象為具有本縣戶籍、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均可以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3)繳費檔次。新農保參保人員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8個檔次。城鎮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參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600元12個檔次。兩類參保人員均是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在一個自然年度內,繳費檔次確定後,一次性繳納。
(4)特殊人群的政府補貼。
新農保——①屬於二級以上(含二級)重度殘疾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由縣級財政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的50%為其代繳,對享受農村低保的重度殘疾人(二級以上),縣人民政府按個人繳費最低檔次標准為其全額繳納;②獨生子女戶、兩女結扎戶的農村居民參保繳費,縣人民政府按照繳費最低檔次的10%補貼;③參保人員義務服兵役期間,縣人民政府按照個人繳費的最低檔次全額代繳。
城居保——①屬於二級以上(含二級)重度殘疾人和一戶多殘家庭的殘疾人參保,由縣政府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的50%為其代繳,對享受城鎮低保的重度殘疾人(二級以上)和一戶多殘家庭的殘疾人參保,縣人民政府按個人繳費最低檔次標准為其全額繳納;②獨生子女戶的城鎮居民參保繳費,縣人民政府按照繳費最低檔次的10%補貼;③參保人員義務服兵役期間,縣人民政府按照個人繳費的最低檔次全額代繳。
城鎮居民取消了兩女結扎戶參保享受政府補貼政策,所有特殊人群參保均以證件認證為主(若:本人證件遺失的,需到相應部門補辦證件),無證件的一律不予認可。義務兵服現役期間參保和重度殘疾人中享受低保的由縣民政局提供證明材料。
具體優劣還需要個人衡量。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