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養老模式有哪些
中國主要的養老模式有以下幾種:
家庭養老:
社區養老:
機構養老:
混合式養老:
不同的養老模式適應不同的老年人群體的需求,選擇哪種養老模式需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家庭狀況和社會資源等因素綜合考慮。
『貳』 農村養老有什麼好方式嗎
1 農村「抱團式」養老
這個抱團式養老跟開篇說的歐美發達國家的養老不同,它是切合中國當下農村空巢現象的一種養老方式。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非常稀少,大多數都出去城市打工,謀求更好的生存發展機會。基本上過年過節回去幾天,老年人則常年守著易懂空房子,做做農活,看看電視,和同村老人聊聊家常,聊聊子女情況,每天都會睡的很早。這是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
今年春運也出現了一些把父母家人接到城裡過年的的情況。與其艱難的搶春運車票,倒不如讓父母來城裡享受下城裡的生活節奏,一家團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農村發展,現在很多農村都在走旅遊發展路線,政策上也扶持農業的發展,土地的確權流轉等政策。一些小型的農村小公園,農村衛生院都配置了起來。
解決農村老人孤獨問題,不是把他們接到城裡來,而是讓老人們能有個一起交流聊天解悶的場地配套。在我的老家山腳下的小農村,現在都在村與村的一些交接地帶,建了一些活動場所,經常有局空歷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打牌,下棋的。
比起以前自己呆在家,或者住在一個農村養老院,這種提供一個扎堆聊天的場地的方式,或許是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孤獨問題的一種方式。特別是這兩年農村醫保普及後,配圖的衛生院也建了起來,老人的健康問題有基本保障,這種農村新發展模式也是不錯的。也恰恰符合一二線維穩,三四線繼續城市化,農村搞新發展模式,搞旅遊開發的政策。
第二種養老模式:小家庭式養老
這里的小家庭式養老,適合三四線小城市的生活模式,這幾年流行小鎮青年的慢生活,三四線城市處於城市化和農村的結合點。具備大城市的一些基本醫療生活和社會配套資源。工作和生活節奏都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在這種處於繼續城市化的三四線城市,大多數老人都是跟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祖祖輩輩都靠的比較近虧遲。處於親情式養老。隨時都可以相互扶持,照顧。
有穩定的工作,有作為城市基本的公共醫療和生活配套設桐搜施,生活節奏又比較慢,尋求穩定的年輕人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生活,也可以去大城市打拚,父母和老人也居住生活在一起。這種小家庭養老模式適合城市化過渡的三線和四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