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繳費方式不同
退休金和養老金最大區別就是繳費問題。
退休金由單體或企業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繳費即可享受。
而社會養老保險費用一般由參保人員的單位代扣代繳,一部分交給國家,一部分存入個人賬戶,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往往遵循統一的繳費准則。
2、資金渠道不同
退休金一般都是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列支,未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如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含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單位)的退休待遇簡稱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費。
養老金是由社會保險資金列支的,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統稱為養老金。
2. 公務員和企業職工退休金什麼區別
1.事業單位會否「吃」企業養老金?
國家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所以不涉及事業單位「吃」企業養老金的情況,而是由財政埋單。
2.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有何差別?
企業退休職工領取養老金,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人員除了養老金外,還有一部分職業年金。
3.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能提前提嗎?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4.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咋發?
各級政府將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實行社會化發放。各市將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退休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5.延長退休後還需繳費嗎?
改革後經批准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繼續參保繳費。其中年滿70歲時仍繼續工作的,個人可以選擇繼續繳費,也可以選擇不再繼續繳費。待正式辦理退休手續時,按規定計發養老金待遇。
事業單位現行的退休養老制度與公務員大致相當,事業單位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退休時,退休金按本人原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俗稱「打折」,根據現在的政策規定,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退休金按原工資中的職務工資(或崗位工資、等級工資)、津貼兩部分為基數,根據工作年限長短分別按70%90%計算,(各地略有差別)再加上各項生活補貼和職務補貼,一般情況下,退休金大約為本人退休前工資的90%以上,這也是比較典型的「待遇確定型」的退休金計發辦法。
企業單位職工的退休工資由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視作繳費年限、退休年齡、個人賬戶數額、繳費指數等確定,總而言之,事業和企業相同工作年限、相同工資水平的人,企業人員退休金要低於事業單位。
多說一句,去年國企央企被要求補養老金的一部分缺口
3. 公務員的五險一金和退休金有什麼關系
一般來說,公務員復的社會保險由國制家公務員法和社保法規定。養老保險,公務員目前不參保,實行退休金制度。
當然,有的地方已經將公務員納入社保與公積金繳納范圍,也就是說公務員繳納的五險一金本質上跟職工繳納的差不多,「五險」(又稱:社保)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即是公積金。
但是,這里需要提醒的是,並不是每個城市的公務員參保政策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城市,公務員五險一金繳納比例以及五險一金繳費基數都有不一樣的標准。
在了解完「公務員五險一金包括什麼」這個問題之後,我們不妨再多了解一下,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
目前,中國養老金制度大致分三類:城鄉居民養老金制度、城鎮職工養老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城鄉居民的月人均養老金水平僅為80多元,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待遇相差二三十倍,與公務員的差距更為懸殊。通常意義上的養老金「雙軌制」,強調城鎮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養老金之間的制度差異,而沒有考慮城鄉居民,也即農民、城鎮失業居民。
4. 公務員的退休金怎麼算
1、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該公務員退休前,職務工資為480元,級別工資為1335元。退休回後,根據國人答部發〔2006〕60號文件的「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的規定,該公務員可以按90%計發,因此,他的退休費為1633.5元。網上流傳的「公務員的退休金可以領80%--90%」的說法,大概就是指的這一規定,但是這一規定僅是指退休金計算中的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這兩部分,他們卻沒搞清楚。
2、保留物價福利補貼:退休前後均為40元。
3、工作性津貼:退休前為870元,退休後不再領取。
4、生活性補貼:退休前為1320元,退休後領取退休補貼1540元。
5、住房補貼:退休前後均為105元。
6、綜上所述,退休前工資和退休金總額分別為:
5. 養老金一般企業與公務員的養老金區別嗎
1.首先,由於改革不同步,致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在養老金繳費與待遇計發方面差距過大,而責任劃分不清及政府、企業、個人之間負擔比重失衡,則使制度的可持續性難以得到保障。
2.目前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在70%以上,屬於偏高,這是單一層次制度安排的結果。企業職工在改革前的退休金替代率也同樣偏高。但企業職工實行養老保險改革後,當初設計的「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雙層架構並未實現,即企業年金並未普遍建立。
公務員保留了退休金的偏高替代率,企業職工降低了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又未補上企業年金,兩大群體的待遇差距就持續拉大了。
3.其次,當初設計養老制度之時,養老方面的紅利就有所傾斜,也就是以權力為中心向外的輻射,其距離權力近得到更多的養老待遇;而企業相對離政府權力遠了些,養老待遇自然就差了一些。即便同樣是企業,也可以按央企,集體企業的區別而有著不同的養老待遇。
就公務員養老金,如果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差別也很大。比如,退休金發放標准過度依賴行政級別,輕視供職年限,這對公務員也十分不公平。甚至有的地方存在「賬外」退休金,各種補貼也不一樣。
4.再者,企業連漲九年養老金抵不上機關和事業單位漲一次,原來的差距不但沒縮小,新的差距又在加大。舊的矛盾沒有很好地面對、梳理、調整、化解、解決。新的矛盾還在現行政策中不斷涌現,僅企業在地域、行業、工種、職稱等方面又形成了新的差距,而且差距還在繼續擴大,全國企退平均工資最高地區和最低地區差距將近一倍,有職稱和沒有職稱的職工退休金相差也高達一倍以上,壟斷行業和普通企業退休金差距更大,按現有調整政策發展下去,企業內部的退休金又將出現新的多軌制。
主要原因只有一點,就是分配原則的指導思想出了問題,而這種指導思想就是養老金雙軌制的延續與翻版。所有養老金政策都出自於同一種指導思想,同一種政策,同一種模式,這種固有的、陳舊的、一成不變的指導思想不改變,原來的雙軌制不但永遠得不到解決,而且後來的養老金政策還會繼續撲其後塵,產生更為復雜的多軌制。
6.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什麼意思
本人作為相關工作人員,回答如下:
一、首先我們來了解目前我國養老金的現狀。目前我國的養老金實行的是雙軌制:即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的收繳、退休核准、退休金發放及標准都是由人社部門下屬的企保部門負責,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的收繳、退休金發放由財政部門負責,退休核准則是由組織部門和人社部門下屬的公務局負責,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不同,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可拿到在職工資的80%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只能領到在職工資的40%至60%,退休工資差距較大。
二、關於公務員養老金並軌。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就是改變目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雙軌制現狀,實行並軌,即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企業員工,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退休核定和退休金發放及標准都實行統一管理,主要就是將公務員養老保險並入到社會養老金體系中,並軌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一致。由於歷史原因,目前公務員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全部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支出。
三、關於並軌時間和並軌後續工作。並軌改革從2008年開始試點,即將於今年實施,但人社部相關人員表示,並軌方案還在討論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
7. 公務員退休工資和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退休工資和養老金是不同的,退休金(也即退休工資)是國家按照社會保險制度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職工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支付給貨幣形式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7)公務員養老金是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公務員退休制度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嚴格堅持到齡即退,實現國家公務員退休的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國家公務員達到規定的最高任職年齡,規定「應當退休」,並在具備退休條件的當月辦理退休手續。
每個國家公務員必需自覺遵守,依法退休。同時,還規定了不到最高任職年齡的,本人提出,經組織批准,也可以提前退休。
2、國家公務員退休金計發辦法和標准,突出了國家公務員的特點,符合分類管理的原則。退休金計發辦法根據國家公務員工作性質和工資結構特點確定,與企事業單位區別開來,可減少互相攀比,有利於國家公務員保障體系的建立。
3、與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國家公務員退休制度注意與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機結合,明確國家公務員退休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養老保險金的基本原則,為下一步建立適合國家公務員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打下了基礎
4、重視對退休公務員的管理。堅持退休養老保險費用管理與人員管理統籌考慮,有利於減輕原單位的負擔,為向社區化管理過渡創造條件。
我國公務員退休制度與西方公務員退休制度有所不同。在西方,有聯邦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制度之分,我國則實行全國統一的國家公務退休制度。退休原則,基本制度的主要內容,必須由國家作出規定,任何地區和部門都無權變動。
因此,要加強退休制度方面的法律約束,以提高政府的權威,維護黨和國家政策的嚴肅性。
當然,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有些具體問題應允許地方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辦法,但對退休條件、基本待遇等涉及退休制度全局性政策問題,必須堅持全國統一,不得各行其是。
8. 公務員的養老金怎麼規定的
1、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內容包括三部分: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按社保利率計算的利息。很明顯,新政策將把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的去除。
2、繳費比例:該部分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
(1)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2)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原先的老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3、社會養老保險金的計算公式:「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新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按本人退休時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發。(註:由於客觀原因,全國某些城市的計算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9. 公務員的退休養老金是多少
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退休生活費= 退休前工資 x 80%。三年一調。
國家公務員工資改革最新方案
一、基本工資
辦事員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3100元;正科級3300元;副處級3600元;正處級4000元;副廳級4400元;正廳級5000元;副部級5500元;正部級6000元。
二、工齡工資:
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三、獎勵工資: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一月停發,直至考核的次年一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四、補助工資
1.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准=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2.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准= 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3.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故不到每日扣30元,經單位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4.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准= 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5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一切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五、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方法: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大專以科員確定;本科以副科級確定;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六、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退休生活費= 退休前工資 x 80%。三年一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