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社保,財政部發2015年28號文件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
省人社廳錯誤理解人社部(2015)28號文件,制訂「新」辦法出現了巨大偏差
國家人社部(2015)28號文件中第四條原文如下:
(四)關於「中人」的過渡。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簡稱改革前,下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此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上面的國家人社部文件非常明確,非常清楚,(1)全國統一(不是某局部地區)執行人社部(2015)28號文件,一個標准。(2)把2014年10月至2024年退休的列為「中人」。「中人」的「過渡期」為10年。(3)這10年過渡期計發退休金的最根本的思想是「保底限高」。(4)明確了對「老」「新」辦法的計增率(2015年10%,2016年20%……2024年100%),這個增長率的基數是「新」辦法比「老」辦法「超出的部分」,既不是「老」辦法算出的退休金,也不是「新」辦法算出的退休金,而是「新」「老」辦法之間「超出部分」。
例如:
2015年按「老」辦法算出的退休金為5000元,按「新」辦法算出的是6000元,超出部分是1000元,1000x10%即為100元,2015年「中人」的退休金即為5100元;又如,2016年退休按「新」辦法算出是7000元,超出部分即為1900元,再乘以增長率20%,為380元,2016年退休金即為5480元;再如,2017年以「新」辦法算出的是8000元,超出部分(8000一5480=2580),再以此作基數乘以30%=774元,2017年的退休金即為5480十774=6254元……以此類推至2024年。這才比較符合國家人社部「平穩過度」「保底限高」的真實意圖。而省人社廳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是把上一年的退休金當作遞增的基數來乘以增長率,所以才出現每年退休金上千元的巨大差距。
我國今年對外公布的經濟增長率為6.5%,而據說內部掌握的實際增長率要低很多,如按省人社局的「新」辦法,最後一年的「中人」退休金輕松地達到一萬五六至兩萬多,因為每年的基數在飛漲,2024年退的將是2015年退的三四倍。我國經濟在這幾年中不可能放衛星,估計國家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解決飛快增長的巨額在職人員工資和退休養老金的,要同企業退休人員「並軌」更是不可能,後退「中人」的基數每年在上漲,增長率10%實際都會在千元以上,企業退休人員坐上火箭都追趕不上。所以,省人社廳錯誤理解國家人社部(2015)28號文件精神,制訂出的新辦法與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相悖,制訂和實施都出現了嚴重偏差,希望省人社廳盡快糾正。
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幾個具體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文件財政部辦公廳
人社廳發[2015]121號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幾個具體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財政(務)廳(局):
最近,各地在貫徹《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以下簡稱《決定》)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人社部發〔2015]28號,以下簡稱《通知》)過程中,普遍反映了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經研究,現就幾個具體問題提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關於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內勞動合同制工人參加養老保險問題。對於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單位中的編制內勞動合同制工人,按照《決定》和《通知》相關規定,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具體辦法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二、關於尚未確定分類類型事業單位的參保問題。對目前尚未確定分類類型的事業單位,已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分類類型確定並改革到位後,納入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
三、關於設定視同繳費指數表問題。各地要按照《通知》規定,根據本地實際,遵循改革前後待遇平穩過渡和銜接的原則,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統一測算基礎上設定視同繳費指數表,可以本省(區、市)統一設定一套視同繳費指數表;也可以根據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由省(區、市)經綜合平衡後採取地區系數等方式設定視同繳費指數表。在測算分析和模擬運行的基礎上,可適當簡化視同繳費指數表。
四、關於參加地方試點期間個人繳費本息的處理問題。按照《通知》規定,對參加本地區原有試點、改革後符合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在職人員,其個人繳費本息在劃轉至改革後的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時,可採取實賬方式劃入,也可採取記賬方式劃入,但要在工作人員退休前記實。對參加本地區原有試點、本次改革前已退休且改革後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待遇的退休人員,其個人繳費本息的處理辦法由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五、關於統籌項目問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納入養老保險基金支付的統籌項目為國家和經國家批准由省級政府規定的待遇項目(標准),其它自行增加的項目和提高的標准,仍從原渠道列支。
六、關於2014年10月1日至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啟動實施期間有關人員的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問題。工作人員經組織批准調動工作且符合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條件的,由調入單位辦理其參保手續並補繳其間的養老保險費;經組織批准從機關事業單位調動到企業工作,或辭職、辭退、開除的,由原單位辦理其參保手續並補繳其間相應時間段的養老保險費後,按有關規定轉續其養老保險關系。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2015年7月14
(此件依申請公開)
③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待遇比較高,即便是實施改革以後也比企業退休人員高很多,基本沒有大的變化,那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什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怎麼繳費
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什麼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就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也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實行退休金制度,有力的保障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生活,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在2014年10月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養老保險進行了改革,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繳納保費,才能享受養老保險相應的待遇,本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提高了單位和工作人員參保繳費的積極性,形成責任共擔、統籌互濟的養老保險籌資和分配機制。
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怎麼繳費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費用是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單位繳納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本人繳費工資8%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參保人養老,不能提前支取,免徵利息稅,但是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如果是個人工資比較高,超過了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按30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如果是個人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怎麼查詢
1. 社保中心查詢,參保人可以攜帶身份證直接到當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業務辦理大廳查詢參保信息。
2.上網查詢,參保人可以登陸當地的社保官方網站,打開網,輸入本人身份證和密碼,即可查詢本人參保信息。
3.電話咨詢,參保人可以撥打當地的勞動保障綜合服務電話12333進行參保信息查詢。
從本文大家可以看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一種養老保險制度,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大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查詢參保信息。
④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主要內容有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建立職業年金制度、逐步實行省級統籌等等。為使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其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國務院統籌考慮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