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當前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畢業設計

當前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畢業設計

發布時間:2025-08-04 13:13:54

㈠ 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了之後能做什麼

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後,可以從事的工作領域廣泛且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政部門工作

    • 可以在民政、衛健委等行政部門擔任相關職務,參與養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2. 養老企業運營管理

    • 在大型養老企業的管理部門工作,負責養老機構的運營管理、項目策劃及產品開發等。
  3. 老年教育與服務

    • 老年大學或相關教育機構任職,從事老年教育、活動策劃及實施等工作。
  4. 養老產品設計研發

    • 參與養老產品的設計、研發及市場推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
  5. 養老機構評估與咨詢

    • 從事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評估、戰略規劃及咨詢服務,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6. 旅居養老服務

    • 在旅居養老領域工作,為老年人提供旅遊、休閑及養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具備現代養老服務管理理念和技能,能夠在多個領域發揮專業優勢,為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㈡ 跪求一篇畢業論文,題為《淺談服務行政》,謝謝!

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
空巢老人」問題狀況及其對策研究
學生姓名:xxx
學號:
專業:行政管理本科
年級:秋
指導教師:
教師職稱:
「空巢老人」問題狀況及其對策研究
一、緒論
隨著傳統家庭模式的分解,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

況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本文著重從社區這一角度探討關愛「空巢老人」的途徑。
二、本論
(一)當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狀況
1、患病就醫難
2、啃老現象不容樂觀
3、生活條件有待改善
4、孤單無助缺少交流
5、養老方式受到制約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
1、關心「空巢老人」健康
2、探索居家養老方式
3、發揮社會力量來關心「空巢老人」
4、鼓勵「空巢老人」參加社區活動
5、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網路
三、結論
「空巢老人」是一個獨特的老年群體,切切實實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把黨和政府的溫暖,社會的關懷送到他們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區幸福、快樂、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諧社區的建設才會事半功倍。
「空巢老人」問題狀況及其對策研究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傳統家庭模式的分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關心、幫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論文著重探討利用社區這一窗口關愛「空巢老人」的途徑:關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養老方式;發揮社會力量來關心「空巢老人」;
鼓勵「空巢老人」參加社區活動;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網路。
關鍵詞:和諧社區空巢老人生活狀況改善措施
「四代同堂」曾是中國沿襲幾千年的傳統家庭模式。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傳統家庭模式已被分解。現在很多城鎮老人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而選擇「獨守空巢」,他們在對兒女「看不見」的思念中度日,而兒女們忙於工作和應酬,經常把老人「遺忘」了。福州市區鳳凰北新村一位80多歲的老人被發現在家中孤獨去世。老人的幾個子女雖住在福州,但卻沒有和他同住。顯然,這是一位「空巢老人」。這位老人的孤獨去世警示世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如何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尚需探索,在我國「老齡社會」即將來臨的時候應先破解「養老」難題。
一、當前「空巢
什麼是空巢?據說「空巢」一說最初起源於一則童話: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棲息著很多小鳥,它們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這片山林里,卻有一對老鳥趴在窩中,它們心中感嘆著:孩子們的翅膀硬了,都飛走了,剩下我們兩個老的好凄涼、好孤單……單從字義上講,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換句話說,空巢家庭即是指無子女共處,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達到退休年齡,身邊又無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單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婦兩人的家庭。
據調查,在這些「空巢老人」中,不少「空巢老人」積極參與社交活動,享受著親情的滋潤,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也有相當部分老人孤獨無助,患病時沒錢看病,健康狀況堪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患病就醫難。「空巢老人」在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寂寥生活的同時,最需要「三大保障」,即:經濟供養保障、醫療葯費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南京普通老職工每月退休金在1000多元,只能用於日常支出,遇到疾病等就無能為力了。「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80%,並且不少人都是多病纏身。據了解,南京城市「空巢老人」每年平均醫葯費支出為5000元,很多人沒有醫保,因病致貧現象突出。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見的病症。他們當中,參加醫療保險的老人僅佔50%左右。目前,多數退休工人退休金普遍不高,這筆錢用於日常生活開支尚可,遇到重大疾病就捉襟見肘了。還有,老人一般得的都是「富貴病」,近一半的老人患病時自己買葯治療,葯用久了,老人多半覺得花那麼多錢也治不好病,還不如少吃或不吃葯。由此對他們而言,參與醫療保險顯得尤為重要。
2、孤單無助缺少交流。空巢感也就是孤獨感,但這種孤獨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憐和無助等復雜的情感體驗。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他們中許多人深居簡出,很少與社會交往。有的老人在老伴離去後,由於子女反對或思想觀念陳舊,不敢或拒絕再婚。他們本來就性格內向,整日里又一人獨守空房,心理郁悶勢必影響其自身健康狀況。
3、啃老現象不容樂觀。據調查,雖然「空巢」老人子女中85%有收入,但70%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贍養或醫療費用 資助。且由於子女下崗、購房或孫輩上學擇校等原因,他們還得擠出微薄的退休金,幫助子女承擔開支。
4、生活條件有待改善。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環境陰暗潮濕,日常衛生保潔不到位,還把日常用品堆放於床的周圍,使原本狹小的空間顯得紊亂窄小。他們年老體弱,還得買菜煮飯。為圖方便省事,常常煮一頓吃三餐,有的還為省錢,排隊購買降價打折食物。

甚至有的老人還在使用被淘汰的煤炭爐。
5、養老方式受到制約。家庭養老是我國的傳統養老模式,在農村仍佔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親人的關愛。隨著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老人們的養兒防老觀念也在逐漸淡化,他們認為依靠社會提供養老幫助是今後養老趨勢。雖然在養老觀念上受諸多因素影響,但收入低是影響老人養老方式選擇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
在現代城市裡,「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已成為一大遺憾,俗話講「遠親不如近鄰」,關愛「空巢老人」已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不少地方都對養老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區、社會志願者團體也對「空巢老人」的生活給予了多方幫助。針對街道
「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建議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進一步解放思想,在職能部門指導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把「守望工程」作為社區工作的重要事項開展,以社區作為工作的切入點,不斷增強社區老齡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
(一)關心「空巢老人」健康
定時為「空巢老人」做健康檢查,及時掌握「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並定期開展有針對性、指導性的健康講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定期上門為老人做免費體檢,並制定社區高齡「空巢老人」健康年檢表、高齡「空巢老人」健康基本情況表和高齡「空巢老人」健康隨訪表,這些措施的實行將有效地避免延期診斷和突發疾病的可能性發生。街道社區老年綜合服務中心免費開通綠色代購通道,開展為老人生活用品、保健用品和器具免費配送服務,只要撥打一個電話或直接到社區服務站登記所需要的商品和規格,即可送到老人的家中。此外,社區服務中心還可以開展一系列專為老人提供的無償服務,如:免費辦理120安全出行卡、免費發放健康雜志《社康服務》、免費發放健康食譜及食物相剋表、定期上門傳授居家養生保健操和手療操等,這些服務必將受到老人們的熱烈歡迎。
(二)探索居家養老方式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在社區建立一個支持家庭養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區服務機構提供非營利的公共服務,來解決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居家養老是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的有機結合,是依託社區、以社區服務為保障,把社區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的一種社會養老模式。與之相對的是機構養老。由於短期內我國不可能建立大量社會福利設施來安置大批老年人,即使是以後社會保障有了很大發展,考慮到大多數老年人在家居住的願望。因此,以社區-居家養老為基礎、機構養老為補充是我國養老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主流養老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區服務。
1、社區服務直接、成本低、覆蓋廣、服務方式靈活,成為國際社會解決老齡問題的共識。西方發達國家解決老齡問題大致經歷了這三個階段:老齡化初期,政府大規模辦機構進行養老;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養老回歸社區;最後回到家庭,形成居家養老為主的養老體系。國外養老福利服務的經驗表明,單純依靠政府舉辦大中型老年福利機構解決養老問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根據老年人的心理和實際需求紛紛進行養老福利服務的戰略調整,把大量的養老經費用於居家養老服務,並且制定了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的法規政策。社區層面的居家養老成為國際社會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全球共識,並進行了各國的實踐探索。20世紀90年代,英國將養老納入社區,採取社區照顧方式,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法國設立了老年人專業社區。美國、德國、荷蘭等,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過90%。瑞典的社區服務方案鼓勵老人在家生活。澳大利亞目前有提供居家養老照料的服務機構3000多個,接受服務老人50多萬,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不足老年人口的5%。在推行了幾年西方式的養老院養老模式不成功的情況下,80年代末,日本逐漸構建起了居家養老、居家看護為發展方向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居家養老體制。現在,日本有96.9%的老人居家養老。香港採取社區照顧的原則,強調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政府為生活在社區中的老人發展一系列的服務支援,包括家務助理服務、老人日間護理服務等2。中國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按照60歲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不能自理8.81%計算,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規模為1289萬人,2010年增加為1531萬人,2020年達到2184萬人,2030年超過3000萬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假設按照10%需要入住養老院計算,僅高齡老人所需要的養老床位,為150萬張,2010年為213萬張,2020年為307萬張,2030年則需要424萬張。目前,社會能提供的養老床位數只有約60---70萬張;大約有6%-8%的老年人口願意到養老機構去養老,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意願。因此,通過健全與完善社區照料服務體系,構建社區養老服務網路,滿足老年人對設施、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經濟供給由國家承擔,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家庭進行;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國家將居家養老省下來的公共養老設施費用,補貼給居家養老和發展社區服務,以法規形式規范化,成為一定歷史階段下老齡社會穩定的養老模式。
2、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最具有地緣和親緣優勢。中華民族家庭養老源遠流長,主要是三方面:經濟贍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為先」的中華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老年群體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對象,符合老年人「戀家」(把「小家庭」擴展到了社區這一「大家庭」)的心理需求,同時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會需要。社區「一老一小」的生活環境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其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以其經濟、文化、社會等特性最具有地緣和親緣優勢。正如今年「兩會」期間,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所說,「社區養老是目前緩解我國養老機構不足、城區土地有限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許多家庭兩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續贍養老人的傳統,又能減輕子女壓力的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
3、居家養老服務充分考慮了老年群體自身的需求。據我國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經常在住地附近活動的佔50.1%,在市內活動的佔15.6%,去外地活動佔有1.4%。這說明,絕大多數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間除了家庭就是社區。社區成為最重要的養老環境和條件,對社區服務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實際的是老年群體。居家養老的目標就是在社區環境中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建立老年人之間的互助網路,協助老年人融入社區。在社區熟悉的環境中,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親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悅。這些有利於恢復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們在社區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交往關系。這些正體現了社會工作「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和「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標。作為我國社會工作率先探索並取得一定經驗的社區養老服務,能夠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三)發揮社會力量來關心「空巢老人」
目前我國逐步形成「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養老模式,需要龐大的社會資源支付。從一定意義上說,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也是養老服務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服務要立足於社區,鼓勵社會力量開展以社區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逐步形成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家政服務、心理咨詢、文化學習、體育健身、娛樂休閑等綜合性的服務網路,為居家老人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發達國家在研究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問題和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時,特別注重不同群體和不同組織,即家庭、親屬、朋友、鄰里和機構在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照料服務中的職能分工。當前我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最大難題是有能力承接服務的中介組織匱乏。在此背景下,部分基層政府嘗試通過建立專職隊伍和依託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進行輻射的辦法,以求突破瓶頸。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中介機構(包括部分養老服務超市),主要從事收集養老服務信息,開展養老、維權、保健、旅遊和咨詢等服務。在養老服務隊伍上,提供照料的主要是女性(離家近、收入穩定、工作時間有彈性、一般是老人的鄰居,有一定的感情基礎,有責任和感情的驅動)。
(四)鼓勵「空巢老人」參加社區活動
各地要貫徹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廣大老年人開展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大學、短途旅遊等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
1、創建「星級」老年活動中心。要按照「星級」老年活動中心標准,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從而消除孤獨寂寞感。
2、成立老年文體組織。各社區都要成立老年人體育協會,與老年人協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組織廣大老年人參加門球、氣排球、健身球等各種文體活動,活躍老年人生活,鍛煉老年人體魄。並經常組織開展小型文體比賽,促進群眾性老年文化活動的開展。
3、設立老年大學教學點。老年大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廣大老年人都可以參加學習,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養生保健知識,既增長知識,又能消除孤獨感,豐富晚年生活。各級政府要在財力、物力上大力支持當地老年大學工作,就近設立教學點,爭取更多的老年人參加學習。各教學點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在課前、課後開展各種趣味性文體活動,組織學員外出觀光,調動學員積極性。
(五)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網路
建立社會支持系統還是不夠。每個社區都應該掌握空巢老人情況,把他們的資料包括健康狀況登記在案,方便志願者提供及時的、個性化服務。對「空巢老人」的身體、家庭狀況、思想狀況有一定的了解,遇到突發性狀況,可以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採取措施聯系親屬,並通過經常性走訪及時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可以製作「街道『空巢老人』連心卡」,上面記載街道聯系人、小區聯系人電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製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聯系卡,發到所有「空巢老人」的手中,使他們隨時都能在急需的時候找到服務人員。
總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認識的新發展,也是從古到今人們一直追求的理想社會,而老年群體是社會的重要構成方面,特別是對空巢老年人的關愛,應是建立和諧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空巢老人」是一個獨特的老年群體,按照老齡工作方針,切切實實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把黨和政府的溫暖,社會的關懷送到他們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區幸福、快樂、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諧社區的建設才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來建強、張樂:《傳統家庭養老冷落「空巢老人」》,載於《福州日報》10月30日。
2、黃潤龍.:《我國空巢老人家庭狀態》,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
3、合肥市廬陽區杏林街道:《關愛「空巢老人」維護和諧社會》,10月27日。
4、嚴秀華:《關愛「空巢老人」構建和諧社會》,載於《閩南日報》,2月8日,第1版。
5、王慶華:《空巢老人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首席醫學網08月22日。
畢業論文答辯開場白
答辯時間:-11-8
尊敬的主持人、評委老師:
早上好,我是07秋行管本科的學生——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空巢老人」問題狀況及其對策研究》,指導老師是xxx老師。我的論文從確定題目、擬定提綱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後的定稿,得到了x老師的精心指導,使我很快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方法,並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論文的寫作。不論今天答辯的結果如何,我都會由衷的感謝指導老師的辛勤勞動,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批評指正。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今年8月份的時候知道老師讓我們先選定論文題目,寫什麼題呢?真傷腦筋,一天路過公交公司門口看見裡面的「老人活動中心」正在施工,心裡想政府如此關愛老人,然而關愛老人也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於是開始上網收集相關資料,網上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43億,占總人口的的11%。還顯示人口普查時,全國65歲以上的單身老人戶中11.5%為空巢老人;而這年齡段的老年夫婦中11.4%是空巢家庭。11月17日,因改裝水表,鄰居們才發現,家住南京大橋南路40號一樓的丁老太太已死在家中。據鄰居們回憶,最後見到她是在三天前。在「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中國,類似的悲劇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為此,解決老有所養、老有所管問題,杜絕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已成為一個涉及千千萬萬個家庭、牽動著社會神經的敏感話題。為此,研究「空巢老人」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於是最終將論文題目定為《「空巢老人」問題狀況及其對策研究》。
其次,說說文章的具體結構。
論文著重探討利用社區這一窗口關愛「空巢老人」的途徑:關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養老方式;發揮社會力量來關心「空巢老人」;鼓勵「空巢老人」參加社區活動;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網路。
只有切實做好「關愛空巢老人」,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區幸福、快樂、健康的生活。唯有如此,和諧社區的建設才會事半功倍。
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存在的不足:限於各種條件的制約,使得本論文對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探索不夠深入,還需要繼續進行思考和探索。
最後,再次感謝x老師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所給與的悉心幫助與指導;其次我要感謝各位專業老師在這兩年來我的教育與培養,使我初步掌握了行政管理專業的基本知識,還要感謝本專業同學對我的關心與支持,和你們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很快樂!也很難忘!
懇請各位老師、同學們進行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㈢ 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關於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的,能不能幫我起個題目,謝謝

1 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2 完善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探索
3 政府責任視角下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4 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模式的比較研究
5 「城中村」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的構建
6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管理問題研究
7 我國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8 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生存保障問題研究
9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10 論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11 工會組織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的作用研究
12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13 關於構建我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研究
14 農村土地產權與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15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模式研究
16 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17 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18 女性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研究
19 基本養老保險逃費現象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20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區域差異化研究
21 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構建
22 我國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風險及其控制
23 「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的企業年金研究
24 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研究
25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保險的影響與對策
36 論中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對就業的影響
37 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問題研究
38 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養老保險制度研究
39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風險與防範機制研究
40 中國農村養老資源的需求與供給研究
41 構建城鄉統一的養老保障體系研究
42 轉型條件下中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研究
43 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續發展問題探索
44 民間養老服務機構運行機制和養老保障功能研究
45 應對老齡化的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研究
46 養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47 東亞國家養老保障模式比較研究以及對我國的啟示
48 新時期我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問題研究
49 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與發展研究
50 中國城鎮醫療保障制度研究
51 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及其運行模式研究
52 城鎮弱勢群體的醫療保障問題初探
53 論我國醫療保障事業中的政府責任
54 農村新型醫療保障制度及其構建路徑研究
55 制度邊緣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研究
56 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研究初探
57 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研究
58 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59 中國社會醫療保險費用控制研究
60 我國醫療保險市場上的道德風險及其控制
61 社會醫療保險中的醫方道德風險問題研究
62 河南省醫療保險運行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
63 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
64 醫療保險制度的國際比較
65 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研究初探
66 我國現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風險及控制對策研究 67 醫療保險費用控制機制研究
68 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的風險管理研究
69 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探究
70 我國社會醫療保險中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定位研究
71 論我國農村社會救助的政府責任
72 我國流浪兒童社會救助問題研究
73 論我國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問題研究
74 農民工社會救助制度缺失與對策研究
75 城鎮弱勢群體社會救助問題研究
76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會救助問題研究
77 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社會救助問題研究
78 我國城市反貧困問題研究
79 我國城市殘疾人社會救助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80 建構城市貧困大學生統一社會救助體系
81 構建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的思考
82 中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研究
83 中國農村社會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84 社會弱勢群體醫療保障問題研究
85 城鎮靈活就業問題研究
86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87 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88 公務員養老保險問題研究
89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問題研究
90 家庭功能變遷中養老模式的選擇
91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
92 人口遷移中農村養老問題研究
93試析我國醫療費用增長過快問題
94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芻議
95論醫療保險道德風險的防範與管理
96論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機制
97論城鄉一體化的居民醫療保險
98論我國工傷保險的預防職能
99論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完善
100論我國社保基金的監管機制
101論我國社保基金的運營
102醫療保障的政府責任研究
103醫療保障的政府投入問題研究
104養老保險的政府投入問題研究
105論城鄉一體化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
106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保障
107論醫療保障水平的地區差異
108 我國失業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109 對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思考
110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11 對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制度的思考
112 論我國社會保障中政府的責任
113 社會保障基金與資本市場互動關系研究
114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研究

㈣ 淺談老年護理研究畢業論文範文

老年護理是老年社會福利的重要表現形式,老年人的社會保障一直是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老年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老年護理論文 範文 篇一:《試論老年護理》

摘要:隨著科學與經濟不斷發展,我國老齡化日趨明顯。老年人的身體、生理等養護問題逐漸增多。筆者作為一名專業護士,積累了豐富的臨床 經驗 。現針對當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淺談老年護理的重要性,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老年護理;重要性

隨著現在醫學體系的迅速發展,整個社會的醫療水平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和提升,醫院的護理水平相較於以前也更加科學完善。然而,由於護理機制仍然不夠完善,在手術室的護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隱患,這些潛在的安全威脅可能會不利於患者的護理和康復,嚴重甚至可導致患者的生命危險。因此,為了提升醫院的整體形象,為了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復做出保障,醫院應當對現有的手術室資源進行整合,從優化護理的管理 措施 出發,逐漸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服務水平和自身的責任意識,做到防患於未然,有效避免老年護理安全事故的產生,樹立醫院優秀的護理形象。

1 我國人口現狀及凸顯的問題

隨著家庭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醫療、衛生的不斷推廣與普及。據統計,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人數為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由此可見,老年人的養護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突出問題。

2 老年護理的重要性

2.1是社會品德的體現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1996年我國老齡協會提出"健康老齡化"的戰略目標,此戰略目標主要涵蓋4個方面的內容:①老年人個體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體整體健康;④社會環境健康。實現健康老齡化是一個長期奮斗的目標,需要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與護理 老年人由於年齡增長,會出現一系列身體衰退的信號。主要表現為組織器官儲備能力降低、功能減退、以及出現各種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感覺及平衡功能減退,容易發生跌倒交通事故燙傷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應速度降低,手足協調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應該注意保護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時可幫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輔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談要注意語調、語速、語言的選擇。同時要認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進行健康運動,營養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2.3當前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2.3.1老年護理人員素質低 由於傳統護理理念的影響,很多醫院擁有的護理人才隊伍專業能力參差不齊,部分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服務水平和責任意識不高,對於護理學的基本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不夠了解,對於應對老年護理的突發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應急和判斷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護理人員往往會在老年護理中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導致手術未能順利實施,比如護理人員技術不熟練導致的手術必須物品准備不夠充分,缺乏對患者病情了解導致延誤手術等。

2.3.2老年護理知識不明確 有些護理人員不夠細心可能導致用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葯和靜脈葯的標識,輸血輸液的查對不嚴。患者詢問時執行的口頭醫囑存在一定偏差,給葯種類或者劑量出現一定偏差。在儀器使用方面,部分護理人員未能定期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維修保養,手術前未能及時對大型手術儀器進行試機,嚴重時可能導致手術過程中儀器臨時出現故障。部分護理人員在電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練,容易造成手術過程中電腦的電極黏性不夠,固定不穩定,可能導致電刀脫落造成患者的電灼傷。

2.3.2老年護理管理不細心 部分護理人員護送老年患者回監護室時,動作不夠細心往往容易導致病患者感到不適。如:部分護理人員未能在老人手術前後認真清點手術用品,未能完整記錄手術當中需要的手術用品,未能做到仔細核對每樣手術用品,確保數目不出差錯,確保不將手術用品遺留在病患體內。部分護理人員術前、術中、術後護理記錄往往出現差錯,在管理和行動上都不細心,出現許多塗改情況,極易造成醫療糾紛。

2.4老年護理中問題的應對措施

2.4.1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素質的培養 當前我國的醫療改革已經漸漸普及,這就是為了促進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和護理服務專業理念的提升。與此同時,醫院應當做到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基本醫療和護理理念,有效減少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護理的水平,降低潛在的安全隱患,醫院應當提高相關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的護理理念,並積極鼓勵護理人員學習新的護理理論知識,學習新的護理技術,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其次,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服務意識的強化,堅持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願。並建立完善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提升整體的護理水平。同時,醫院可對手術室內的所有護理人員進行 安全教育 ,讓所有護理人員樹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觀念,做到嚴格實施老年護理中的各項工作流程,從而有效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有效減少手術室內安全事故的產生。

2.4.2加強對老年護理知識的宣傳 醫院需加強對護理人員葯物學相關知識的培養,堅決要求護理人員做到使用任何葯物之前先認真核對劑量和濃度以及葯物的正確用法,對於術中口頭醫囑,要做到讓護理人員復述一遍正確無誤後再告訴患者讓其執行,並能堅決保證外用葯和內服的標識完全分開。對於需要輸血的病患,要讓護理人員和主治醫生共同核對病患的基本資料以及所輸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損情況,確保萬無一失後,才能對於病患進行輸血,並密切觀察輸血後患者的臨床表現,有效減少應輸血不當出現的問題。對於儀器使用方面,應要求相關的護理人員了解儀器使用的基本知識。如老年患者手術後,相關護理人員需管理好手術台上的電刀筆及其他手術用具,將手術器具放置於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險器具如高頻電刀在非正常使用時造成電灼傷。

2.4.3護理人員履行告知義務 老年患者往往 記憶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給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應該耐心,對於某些易發生的危險事件除了口頭告知以外還需要書面告知。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有針對性,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進行個性化教育,從而提高護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採用運動指導的方式 由於老年患者的體質一般比較差,所以不喜歡運動或者存在著運動不足的情況,根據當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個人興趣,可以提出一些運動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動動,進一步增強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環,但是不能太疲勞,根據個人情況要堅持大概40min/d。

2.4.5進行健康指導 只有充分利用空餘時間或者雙休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指導,比如開展老年壓知識的講座,舉辦一些義診方面的咨詢,發放相應宣傳知識手冊,使患者從發病原因和常見症狀自我監測之後加強預防措施。同時對於注意事項、並發症狀和治療原則方面對高血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個別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場的進行健康指導或者對於健康指導的一些患者,醫護人員可以採用上門進行服務。或者是採用電話追蹤隨訪的方式,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體驗,建立健康檔案,直接拉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距離,真正提高患者各種疾病的認知度,有效地開展護理干預工作。

2.4.6加強心理的護理 由於老年人存在著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比如非常悲觀、害怕以及沮喪的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患者生活的質量,經過具體情況分析,可以 總結 出老年人產生不良情者興奮緒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為 文化 層次比較低,對自己的病情沒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由於和家人的共同的語言相對比較少,我們一定要患者進行溝通,介紹老年患者相關知識,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增強患者的信心,其次還需要與患者進行有效地溝通,然後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讓家屬主動地擔當起照顧的責任,關心患者並,並對患者的服葯情況進行檢測和提醒,最好能夠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對於老年人吃葯這個環節,老年人一定要根椐醫生要求進行吃葯,不然就會發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醫囑服葯 因此,遵醫囑服葯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記性差,常常忘記按時服葯,主要靠家屬和護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確服葯或對葯物的認識不足,因此我們在進行護理的時候,要對這部分患者講解葯物的分類、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使患者合理用葯,避免濫用葯物。

2.4.8注重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的培養 此外,我們需要通過鼓勵護士積極參與護理大專和本科方面的學習,通過積極選拔優秀的人才去外出學習,護理部組織相關的人員去帶教查房,交流相應的經驗,努力掌握更多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只有擁有本科高精尖儀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專業的醫療方面的水平,相關社會人文科學知識都需要不斷地豐富並完善自己,並請授課水平高和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進行全院性的學習,將帶教體會與大家進行相應的分享,從而提高護理能力。

3 結語

老人的護理工作由於具有環節復雜,服務要求高,操作過程容錯率低,事件連續性強等特點,對相關的護理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時發現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及時應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是醫院想要提高整體醫療水平就必須面對的重大難題。想杜絕醫院各處存在的問題,必須抓好老年護理中的每一個重要步驟,從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的素質做起。同時,醫院需要採取必須的措施,認真執行各項有關的 規章制度 ,對老年護理中存在問題有高度的認知,並能針對不同老年護理問題採取具體的應對措施,保證醫院老年護理工作的順利完成,進而減少患者的痛苦,對患者進行最有愛心的護理,從而有效的杜絕醫院護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也從整體上提高醫院的信譽度和社會經濟效應。

參考文獻:

[1]文傳鳳,李玲.老年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應對策略[J]. 臨床護理,2012,6(13):17-18.

[2]蔣秀華.護理差錯分析與防範對策[J]. 求醫問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應對 方法 分析[J].中國醫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艷.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應對方法分析[J].醫葯指南,2011,14(10):67-68.

老年護理論文範文篇二:《淺談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強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減輕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方法: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其發生原因,針對性的提出老年人的護理要點和方法。

結果:通過對老年人耐心、細致的護理,使他們增加了安全感和對護士的信任感,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

結論:只有正確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護理

隨著我國經濟、衛生、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了,我國目前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由於人口老齡化,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老年慢性病增加成為一種全球趨勢。由此看來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顯的更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並根據其特點進行有效的護理,對預防和治療老年疾病,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徵的變化

1.1自卑心理。由於機體各臟器衰老,機體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混雜,多數疾病的反復發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導致他們自己對病情感到悲觀失望,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喪失恢復健康的信心和勇氣,常表現為自憐自棄。

1.2孤獨感。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具、離退休, 人際交往 減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往往產生孤獨感,表現為情緒低落、憂愁,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自尋煩惱,自卑。

1.3失落感。表現為自知力減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4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衛及應對能力隨年齡增高而減退,對外界的耐受性及適應能力下降,容易發生情緒的變化,表現為毫無根據地懷疑別人,對他人言行追根問底。把一些沒有關聯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無辜的猜想。

1.5恐懼心理。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負擔加重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活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有的老年人身體經常不舒服,經濟情況又不是很好,怕給兒女增加經濟負擔,所以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易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緊張,煩躁不安及消極心理,進而導致軀體與心理因素兩者相互影響,使身體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懼感。

1.6抑鬱感。抑鬱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隨著老年人的逐漸衰老,情緒變化也日益明顯,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產生恐懼憂郁心理,甚至發展為憂鬱症。

2護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據不同的患者採取不同的溝通技巧,使他們願意把心裡話傾吐出來,尋求護士對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增加信任感,同時用禮貌得體的語言,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

2.2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賴。老年病人由於 記憶力減退 ,往往對治療用葯等問題常常反復提出疑問,我們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礎上,對病人耐心的給予解釋,從而建立起病人對我們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時,我們還要經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關心體貼的語言詢問病情,並對其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詳細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賴,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2.3注重精心的生活護理。護士對老人應主動噓寒問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對痴呆、健忘患者加強生活護理,協助完成特殊檢查項目和按時服葯,將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對能自理的患者,鼓勵適當活動,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避免產生依賴心理。

2.4注意語言交流。對老年人介紹病情時,要語言親切,態度和藹誠懇,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療期間如有隱私,應做好__,對其合理要求及時解決,不合理的要認真解釋,主要聲音和語言的運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表達意思,如醫學俗語。

2.5做好健康宣教。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有的老年人總有軀體的某種病症,可能會加重他們的恐懼、抑鬱的心理,護士要和藹,友善熱情的服務,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對生的信心。同時要教育老年人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於身心的健康。

2.6飲食護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亂,護士應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飲食,強調粗細搭配,要攝取多種維生素的飲食,飢飽適宜,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

2.7出院心理護理。患者出院時,可根據不同種類疾病,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講解治療和康復知識,一方面將有關注意事項告訴患者家屬,另一方面要寫好一份詳細的出院指導,交給患者或患者家屬,鼓勵患者回家後堅持服葯,定期復查。並向家屬交代病人院期間的心理活動及心理護理效果,以及出院後的心理護理措施及方法,解釋不能單純依靠葯物治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使之精神舒暢,注意飲食和休息,適當活動等,同樣能加速疾病的康復和防止復發,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結

心理護理是利用心理對軀體的能動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撫和慰藉,因此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修養,加強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應有熱忱,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關心、尊重、同情,捨生處地的為老年人考慮,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幫助他們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進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純燕主編,社區護理學,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華,張偉.積極實踐社區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新路[J].實用全科醫學,2008,6(1):71-72

[3]周傑.非語言溝通在臨床護理工作當中的應用技巧[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9):788-790

老年護理論文範文篇三:《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狀及建議》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尤其是老齡化問題十分突出,由於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倡導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導致很多家庭成為獨生子女家庭,這些獨生子女長大之後又因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關系不能留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些「空巢老人」無人照看的難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子女支付一筆費用之後,這些養老機構則替他們的子女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於一直缺乏一個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護理管理所呈現的局面也十分混亂[1]。

一、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狀

我國現在的老年人,即60周歲以上的老人的人口總數接近2億,約占我國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如何使這些老年人渡過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擾其子女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越來越多的商家將目光瞄準了養老機構,所以近些年來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養老機構,由於我們國家關於養老機構的承辦和運營等方面起步較晚,所以一直沒有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導致這些機構經營管理情況十分混亂,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連護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亂的管理和護理市場急需統一的規范和強制的措施使其有效運行。

二、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的護理團隊和專業的管理團隊

在養老機構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是很好,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對其進行照顧。 反思 我國的養老機構,在我國大部分的養老機構中的醫護人員都沒有經過嚴格規范的關於護理方面的培訓,即使是接受過培訓的人員,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對護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得並不充分。而且這些醫護人員都沒有經過專業的資格考試和資格認證,他們對於護理工作沒有樹立正確地工作觀念,對待工作很多時候都是憑借著自己的經驗或第一感覺,護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著自己的前輩或者同事學習的,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2]。在一個養老機構中,除了經驗豐富、專業素養強的醫護人員外,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國很多養老機構中都沒有所謂的管理機構,管理工作都是由醫護人員兼做的,缺乏專業的 管理知識 和管理技巧的醫護人員很難做好一個機構的管理工作,影響機構的長期運行。

(二)缺乏統一的行業管理規范

中國是一個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雲:家和萬事興,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老人都是跟著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贍養晚年,但是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家一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鼓勵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兩個獨生子女家庭結合成一個新家庭後也就意味著一對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子女無法親自照料老人,只能選擇一些條件好的養老機構,所以養老機構只是近些年來在我國大受歡迎,也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辦養老機構的風潮。由於我國的養老機構起步較晚,現在還屬於成長階段,國家也沒有及時地頒布相關的法律條約,整個養老機構的市場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從成立養老機構的申請到養老機構的管理整個流程都呈現出一種混亂的局面。

三、對老年人護理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行業規范

古人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使我國的養老機構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台階,要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行業的規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統一的標准規范養老機構的發展,首先要嚴格限制養老機構的承辦條件,對申請承辦養老機構的申請人的自身情況要進行詳細的了解、對該養老機構內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操作技能進行嚴格的把關、對該機構內的衛生情況要經常進行檢查、要對工作人員的健康情況進行定期抽查等,只有從源頭上進行嚴格控制,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的行業規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國養老行業混亂的現象。

(二)提高養老機構管理隊伍素質

為了養老機構長期穩定發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隊伍的素質,管理隊伍就好比羊群的領頭羊,控制著整個養老機構發展的大致方向。與此同時,管理隊伍還是養老機構領導和醫護人員之間溝通的橋梁,及時向醫護人員傳遞上層領導的工作指示,同時及時上層領導反映醫護人員對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機構內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隊伍可以有效提高一個養老機構的凝聚力,提高該機構的競爭力,增強醫護人員對機構的歸屬感,為機構今後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管理隊伍的素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引進管理人才,通過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提高機構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進相關人才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已經在職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如定期開展管理知識培訓會、派遣部分工作人員去外校學習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等,從這兩方面同時著手肯定能使機構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資格審核

醫護人員是直接對老年人負責的群體,醫護人員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服務質量的高低,影響著生活在這個養老機構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況[3]。老年人由於年齡過大,身體機能開始出現一些退化,也逐漸出現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顯低於年輕人,對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葯時都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顧老年人的醫護人員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耐心和細心,所以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培訓,幫助醫護人員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促使醫護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國很大一部分醫護人員參加工作之前沒有接受任何資格考試和認證,這也為醫護工作埋下了隱患,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慮,國家應該加強對從事於護理工作的人員的資格認證,只有考察合格並取得資格證的人員才能上崗,而且政府要定期對醫護人員的技能進行考察,對於錄用不合格醫護人員的養老機構要予以重罰,絕不輕易放過。

(四)加強養老護理風險管理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發生各種意外事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應該加強管理人員和醫護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要在養老機構的設計和建設中多多考慮老年人的出行問題,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間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還有關心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由於經常自己孤身一人沒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如抑鬱、失眠等,因此醫護人員除了照顧老年人身體上的健康外,還要經常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同時要經常與他們的家屬溝通交流,督促他們的子女經常來陪陪父母,只有在醫護人員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這些老年人渡過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老年人渡過一個幸福的晚安,養老機構責任重大,不但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而且還要加強養老機構護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養老機構的各個方面外,也要家屬的照顧和關心,只有在養老機構和家屬兩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過一個安詳的晚年,我國養老機構的事業發展才能邁上另一個新的台階。

猜你喜歡:

1. 老年人長期卧床要點

2. 參加老年護理培訓班心得體會

3. 護理專業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4. 關於護理論文的範文

5. 免費護理論文範文

閱讀全文

與當前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畢業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拜年孝敬長輩有感600 瀏覽:104
農民工干不動了養老金怎麼辦 瀏覽:848
重慶長壽哪裡有賣米線的 瀏覽:377
外地交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嗎 瀏覽:318
農村老人什麼時候發每月三百元的養老金 瀏覽:471
xy染色體檢測報告怎麼看 瀏覽:583
長壽泉旗艦店的輪椅質量怎麼樣 瀏覽:114
形容愛人孝順語句 瀏覽:251
和老年人合唱 瀏覽:543
在老年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瀏覽:66
領到退休工資後的心情 瀏覽:847
退役老兵70歲待遇最新政策 瀏覽:160
養老驛站服務七個承諾是什麼 瀏覽:804
長壽花盆裡的蘑菇怎麼養 瀏覽:948
當前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畢業設計 瀏覽:687
50歲中年人怎樣購買保險 瀏覽:879
大同城鎮養老金什麼時候繳納 瀏覽:225
今年養老金可領3770元 瀏覽:551
怎麼鼓勵老人有年輕的心態 瀏覽:693
養女如何解除養父母的關系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