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給農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1000元生活費可行嗎
在2023之前的兩會期間,代錶王學坤提出的關於為農村65歲以上老人建立退休金制度的提案,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一提案提出了讓老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的願景,並將農民的養老問題提上了國家議程,認可了他們對國家的貢獻。盡管這一提案的實施尚需時日,但它標志著農民養老問題受到了重視。
經濟學家王福重曾對農民的貢獻提出質疑,認為農民的勞動是懶惰的象徵,並主張取消農民以實現國家富強。這種觀點受到了全國農民的強烈反對,特別是因為王福重自己也是農民出身。事實上,農民的勞動是支撐國家從建國前到現在繁榮的基礎。城市的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街道都凝聚了農民的辛勤汗水。
關於給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1000元生活費的問題,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這一舉措是可行的。然而,我國的財政狀況是收入高、支出也高,去年財政支出已超過20萬億,導致入不敷出。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需要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因此,目前向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月發放1000元還不可行,需要在國家財政更為雄厚時才能實現。
對於農民而言,他們為國家的成立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農民的勞動不僅在過去支撐了國家的發展,現在城市的建設也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工作。因此,為老農民提供每月1000元以上的養老金是合理的。
自90年代初,我國開始實行農村養老金制度,2017年以後,農民可以通過繳納社會養老金來保障自己的退休生活。但對於老一輩農民,他們應該享有更高的養老金待遇,或許可以從目前每月平均100多元提高到四五百元,以體現對他們過去貢獻的認可。
有人可能會質疑給老農民發放高額養老金的合理性。但是,城市裡的同齡老人,在90年代之前並沒有繳納社會養老保險,卻能領取較高的退休金。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不能同樣照顧到老一輩農民呢?因此,提高老農民養老金的標准,增加到每月1000元是可行的,也是應該的。
Ⅱ 農民養老金提高至千元 國家財經負擔得起嗎
提高農民養老金至千元,國家財經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負擔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壓力。
從我國目前的財力來看,給老農民每月發放1000元的養老金是可行的。我國去年的國家財政收入高達20多萬億,因此從財政上理論上是能支撐這一提案的。此外,農民還需要交納一部分農村養老金,這樣也承擔了一部分費用。然而,由於農民基數龐大,如果每月給每位農民發放1000元養老金,這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無疑會給國家財政帶來一定壓力。
同時,提高農民養老金至千元還可能引發一些其他問題。比如,如何確保政策的公平性,避免城市居民與農民之間的養老金差距進一步擴大,這是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另外,也有人擔心提高養老金可能會導致一些年輕人產生不願勞動的情緒。
總的來說,提高農民養老金至千元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雖然從財力上看是可行的,但還需要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以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Ⅲ 2018年兩會提案養老【精華篇】
2018年兩會提案養老【精華篇】
第一提案人:高建平
承辦單位:人民銀行(主),證監會(會),保監會(會),銀監會(會),民政部(會),財政部(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
提案形式:個人提案
內容:
當前,我國正在經歷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老齡化過程,預計60歲以上人口佔比到2020年將達17%,步入嚴重老齡化社會,2050年將達30%,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我國老齡化具有「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孤獨終老」等典型特徵,養老將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最嚴峻的矛盾和問題之一。
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全社會持續共同努力,特別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參與其中,發揮金融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調節作用。國務院發布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改進和完善對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的金融服務,增加對養老服務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的信貸投入。
積極探索拓展社會養老服務產業市場化融資渠道。」這對養老金融的發展起到一定的規劃和引導作用,但真正落地還需要明確的制度、政策和操作指引,目前相關政策和制度建設仍很薄弱甚至空白。各類金融機構在養老金融領域做出的一些有益探索,都還處於碎片化的狀態,沒有形成比較成熟、成體系、可推廣、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通過金融機制引導社會資源向養老產業配置的作用,尚未能充分有效發揮。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在我國城鎮職工的養老金三大支柱中,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佔比過大,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規模過小,對養老保障的補充作用不明顯,難以滿足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需求,同時造成巨大的基本養老保險支付壓力。二是養老產業發展緩慢,金融支持不足。
目前養老產業還停留在養老設施建設階段,由於養老產業具有投入資金量大、投資回收期長、回報率不高、公益屬性強等特徵,社會資金投入積極性不高、規模有限,完備的養老產業鏈和養老金融服務鏈尚未真正建立和打通,金融機構尚不能提供覆蓋養老全產業鏈的綜合金融服務。三是針對老年群體開發設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特色不夠鮮明,品種不夠豐富,體系不夠全面,還難以有效契合老年人的金融服務需求。目前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金融相關產品和服務還多限於傳統的儲蓄、保險、支付結算、理財等方面,與提供給普通人群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沒有明顯的差異,證券、基金、信託等方面的產品和服務更為不足。
因此,現有分散的、非系統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足以支撐和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亟需以解決養老問題為目標,加強統籌管理,有效整合各類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形成涵蓋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儲蓄、財富管理、養老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信託、養老基金等在內的`多元化、綜合化養老金融服務體系。通過金融資源與產業資本的有機結合,以多層次、人性化、可持續、可復制的商業模式,為有效解決養老問題提供更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特建議如下:
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我國在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市場的同時,應建立健全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多層次養老服務市場相配套的養老金融服務機構體系、制度體系和市場體系,具體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等三大體系。同時建立起能夠連接養老事業、養老產業和養老金融的成熟產品體系,不斷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金融服務需求。
二是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強養老金融創新。出台系統性的金融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操作指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如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等。積極開展債券品種創新,支持企業申請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適當放開保險牌照的發放,放低商業銀行設立養老保險子公司的門檻,放寬養老金融業務資格的市場准入(如企業年金)。引導更多市場主體參與養老金融創新發展,通過鼓勵金融資源向養老產業傾斜,帶動整合社會資源向養老產業配置。
三是鼓勵商業銀行探索養老金融和養老產業的融合。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中堅力量,擁有最豐富的金融資源和最龐大的客戶群體。目前國內主要大中型商業銀行均積極推進綜合化經營,擁有多項金融牌照,具備獨立提供一系列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應鼓勵、推動具有條件的商業銀行積極探索,充分利用綜合化金融平台,整合醫療、保健、房地產等實業機構跨界合作,綜合運用信貸、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債務融資、產業基金、信託計劃等,實現投貸聯動、產融結合,為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捆綁式」和「一站式」綜合金融支持,實現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更好的融合。支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舉辦規模化的養老機構。制定出台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
四是加大養老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明確的扶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建設。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對於政府投資新建的養老機構、養老服務設施,實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改革,積極推進委託經營管理。對於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面臨的土地、融資、稅收等問題,在現有法規政策允許的框架內,盡可能出台具體的解決辦法。
以優先保障營利性養老機構土地供應、降低項目最低資本金要求、財政貼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推動養老產業快速發展。為商業銀行介入養老產業和養老服務、發展養老金融,配套制定相應的財稅補貼及利率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養老服務貸款給予風險補償。養老金融是一個涉及多個部門、多個行業的復雜領域,養老金融業務資格准入、運營發展等涉及多部門的監督管理,相關主管部門應專門建立監管協調機制,開展監管協調,完善監管政策和制度,提高監管效率。
Ⅳ 農民養老金漲錢了嗎
近年來,國內老齡化問題越來越激烈,同時養老問題也備受矚目.對老年人來說,他們都希望退休後能得到足夠的養老金,這樣他們的晚年生活也能得到提高.但是,關於養老問題,必須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城市職工,另一個是農村老人.接下來,金投小編介紹2020農村養老金的漲價嗎?
我們知道員工基本上參加了社會保險,退休後可以每月領取養老金.而且養老金每年都在上漲,也保證了退休職工的收入來源.然而,對於農村老人來說,他們自然負擔不起每月幾百元的社會保障費用,所以他們如何養老一直是一個難題.
以前農村老人沒有養老金,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老人也可以領養老金.金額方面與城鎮員工有一定的差距,無論怎麼說都是保障,值得高興.
從2018年1月1日起,全國城鄉居民養老金最低標准上調至88元,按每人每月70元上調至18元.2019年,一些地區6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將額外支付5~10元的補助金.
但即使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金上漲,不足100元的養老金對老年人來說,實際幫助也很小.結果,現在物價水平放在那裡,隨便買東尺悉西都不止一百元.為了保障農村滲困虧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仍然很難.
要知道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業這方面主要依靠農民工作,如果沒有農民的辛苦工作,很多人想吃糧食就沒那麼容易了.去過農村應該有這樣的體驗.農村在田裡工作的人大多是老人們.年紀大了還得工作,其實是為了吃糧食,很多糧食可以換收入.
畢竟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取決叢神於種地,如果不勞動就意味著沒有收入.與城市每月能得到一千元養老金的退休人員相比,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遠遠不及.對此,專家建議,適當提高農民養老金,提高到這個數量,達到400元左右,保障農村老人的基本生活.
這個提案出現了農村老人的樂,當然有人反對,城鎮職工養老金高,他們每月應該支付社會保險.農村老人本來就沒有繳納社會保險,每月可以支付100元左右的養老金,已經很好了,上升到400元是不合理的.
關於這個提案的專家也說明了,無論怎麼說農村老人都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耕地有多辛苦.但是等到自己晚年,每個月連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沒有保障,適當提高養老金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現在工資、物價都在變化,養老所需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上了年紀出了小問題等是正常的,但是隨便買葯都需要幾十個人.
專家的出發點當然很好.國家每年都幫助農村老人提高養老金.正如上述所說,農村老人畢竟沒有繳納社會保險,一次性上升也不現實.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養老金也會上漲.至於2020年的增長,我們需要繼續關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