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2015中國養老金投入缺口

2015中國養老金投入缺口

發布時間:2025-07-20 13:02:51

養老金缺口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缺口是指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狀況,分三種情況:
1、當期(年)出現的收支缺口;
2、歷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謂歷史欠賬;
3、未來收支缺口,即預測在若干年後可能出現的收不抵支現象。
個人養老金繳費方式如下:
1、繳費一般都採取銀行卡劃帳的方式,可以在當地建一張銀行卡,在自身工作地按月往卡里存錢就行,銀行同一地區不算異地存款;如果參加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則企業單位將在每月工資中扣除相應費用。
2、單位繳納,養老金繳納的金額與繳費工資有關,個人需要繳納8%,單位需要繳納20%,個人的8%公司會從每月工資中自動扣除,然後再統一由單位的財務繳納當月的養老保險。
個人養老金的領取條件:
1、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
2、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3、出國(境)定居;
4、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⑵ 為什麼養老金虧空

養老金虧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收支失衡


養老金的虧空最直接的原因是收支失衡。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數不斷增多,而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相對減少,導致養老金的支出壓力不斷增加。同時,一些地方的養老金投資運營收益不理想,無法覆蓋支出缺口。這種收支的不平衡最終導致了養老金的虧空。


二、制度轉軌成本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經歷了多次改革和轉型,制度轉軌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成本。這些成本包括對新舊制度的銜接、對老職工的補償以及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等方面產生的費用。這些成本如果無法得到有效彌補,就會進一步加劇養老金的虧空問題。


三、人口老齡化加劇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退休人數不斷增多,養老金的支付壓力也隨之增大。與此同時,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逐漸下降,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相對減少,導致養老金的來源減少。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對養老金的收支平衡造成了極大的挑戰。


四、管理和投資問題


養老金的管理和投資運營也是影響養老金虧空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在養老金管理上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導致養老金的流失和浪費。同時,養老金的投資運營也存在風險和挑戰,如果投資收益無法覆蓋支出缺口,就會導致養老金的虧空。


綜上所述,養老金虧空的原因主要包括收支失衡、制度轉軌成本、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管理和投資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加強養老金的管理和投資運營,提高養老金的投資收益,同時加強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和繳納率,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⑶ 我國養老金三大支柱發展失衡

我國養老金三大支柱發展失衡

養老金三大支柱發展失衡 亟需供給側改革提速養老金融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世界銀行於12月9日發布的《福壽延年: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報告指出,到2040年,人口老齡化可能導致中國的勞動年齡成人減少10%以上,即9000萬勞動人口的凈損失。

隨之而來的養老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15年後,養老金缺口將達4.1萬億元;35年後,這一缺口將約為6.1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在承擔“超老齡社會”課題時,計算出了這樣的數據。

姚余棟認為,伴隨著老齡化而來的潛在增長速度不斷下降、銀發貧困廣泛存在、養老金存在巨大缺口、醫保缺口巨大等諸多問題,對養老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月9日,在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成立大會上,如何更好的發展養老金融來應對老齡化壓力,成為數十位專家熱議的焦點。

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理事長、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認為,所謂養老金融,是指滿足社會成員養老需求而建立的金融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其中,又以養老金金融最受關注。

改革進入到深水區的養老金三大支柱的發展,被視為養老金融體系構建的關鍵。

“養老金三大支柱的發展極為不均衡,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相對較好,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規模還很小,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稅延養老金還未建立。”長江養老保險總裁蘇罡認為,我國養老金融業的發展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

“養老金融是金融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不僅是養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關繫到未來整個金融業的發展方向,意義十分重大。”洪崎指出。

老齡化增加養老壓力

現有的數據表明,中國已經邁進了老齡化的門檻。

國家統計局於8月7日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稱,2014年中國13.67億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人2.12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5.5%;65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億人,佔比10.1%。

比對國際上的通常看法,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按照這個標准看,中國正處於老齡化逐步加深的階段。

姚余棟更是進一步的指出,20年之後還有超老齡化的壓力需要應對。

據姚余棟介紹,超老齡社會的基本特徵是80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5%,中國大約在2035年左右達到這個標准。屆時,中國達到80歲以上的老人將會由現在的2000萬躍升至8000萬。

“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養老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老齡化也的確對社會經濟產生了更為廣泛的影響。”洪崎表示。

政府也已意識到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壓力,並已著手推進和深化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在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都明確提出要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

“尤其在養老金融業具有突破意義的2015年,職業年金的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市場化運作的確定,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政策的即將出台,以及國家連續發布支持鼓勵發展養老產業的文件法規,一系列的動作將整個養老金融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寬。”在蘇罡看來,為應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我國養老金融業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速。

養老金三大支柱發展失衡

養老金融主要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三方面內容。

所謂養老金金融,是指為儲備養老資產進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動,包括養老金制度安排和養老金資產管理,目標是通過制度安排積累養老資產,同時實現保值增值。

養老服務金融是社會機構為滿足老年人的消費需求進行的金融服務活動。

養老產業金融,則是指支撐養老業發展的實體經濟,目標是滿足養老產業的.各種投融資需求。

從體系的構成來看,養老金融並不僅限於養老金金融。但正成為金融界“跨界”最多的“新金融”產品的養老金,在金融資產、不動產以及衍生工具等領域的投資獲得了最多的關注。

“2015年是養老金改革的大年,中國養老金三支柱改革都進入了深水區,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

第一支柱的改革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8月24日已經面世,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在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改革上,今年初2月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的管理辦法,亦在逐步落地;發展較弱的第三支柱也已開始改革,力圖通過發展商業養老保險來改善職工的養老難題。

但進入到改革深水區的養老金三大支柱仍然失衡,養老金融化的步伐也因此被拖慢。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展示的《2014年中美兩國養老金體系的規模與結構比較》圖顯示,我國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部分擁有3.1萬億元,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部分只有0.77萬億元,第三支柱的個人稅延養老金至今為零,三者相加共計3.87萬億元,三大支柱占養老金資產的比重分別為80.1%、19.9%和0%。

蘇罡指出,即便是占據大額比例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由於市場化運作的程度低和投資產品稀缺,導致在投資收益上一直很低。與此同時,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由於市場化運營時間短和基金投資中的投資產品稀缺,同樣無法滿足養老基金長期投資和穩定收益目標。

“如何通過資本運作創新金融經濟、發展養老金融業,不僅關繫到全體公民老年期的生活生命質量問題,而且關繫到虛擬經濟乃至整個宏觀經濟的健康運行。”姚余棟表示。

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除了結構失衡,養老金在儲存和管理方面的弊端也受到質疑。

“從2014年開始,我們相關的基金收入同比增長是11.7%,而基金支出同比增長17.7%,支出增長率超過收入增長率6個百分點。”瑞暉麗澤資本董事長王金暉認為,養老金的投資管理亟待改革。

與養老金金融遇到的困境一樣,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也有難題需要解決。

“我國養老金融服務的發展十分滯後,針對老年人的養老、醫療、住房等方面的金融服務才剛剛起步,持續可行的業務模式仍未形成。”蘇罡對記者表示。

養老產業金融的發展形勢也不容樂觀。由於處於發展早期,養老產業成長期的高競爭性使得投資具有較高風險,企業進入量無法滿足需求日益強烈的市場,導致了巨大的市場需求與相對滯後的產業發展之間形成巨大反差。

在參會的專家看來,養老金融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供給側改革得到解決。

“應該把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打通,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命題下,以有效的制度供給來對應實際生活的挑戰,回應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客觀需要。”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

“一方面是具有的社會養老需求,一方面是極度缺乏的養老產業供給。因此,大力發展養老金融,從而推動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通過創造巨大的養老供給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當代金融家》主編李哲平在致辭中說。

“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三期疊加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增長速度放緩和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口的老齡化構成了我們經濟增長和轉型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所以,大力發展養老產業也是進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王金暉認為,養老和金融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談到供給側改革中的具體操作方法時,蘇罡建議充分發揮養老資產管理機構的專業價值,使之參與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職業年金在內的廣義的養老金的資產管理中。

“這有助於從金融服務的供給端發揮養老金作為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推動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有助於提高養老資產投資運作體系的效率和質量,確保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蘇罡說。

;

⑷ 如何解決養老保險缺口問題

近年來,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對於中國養老之困的討論由來已久,如今形勢更加嚴峻,改革更加迫切。本文通過對中國養老金缺口的分析,指出當前中國養老金缺口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和轉軌成本兩方面因素,並結合中國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進行了國際比較,提出了如何在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議。

中國養老:已非遠慮,而是近憂

「老齡化」是現在進行時。根據中國統計洞慶局數據,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已經在2013年見頂。2015年中國老年人(65歲以上)撫養比為13%,之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撫養比將陡峭化上升,2035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達到33%,超過當前西歐的水平,2040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超過同期的美國。考慮到中國當前的就業和退休年齡,2050年時中國退休年齡人口占就業年齡人口比例將達到103%,而目前這一比例為35%,也就是說目前三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將轉變為一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形勢十分嚴峻。

僅從人口年齡中值比較來看,中國目前人口37歲的年齡中值已經超過了發展中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靠近,但從人均收入來看,卻遠遠達不到這一水平。目前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已經大幅高於同處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四國行列的巴西和印度。根據聯合國數據,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的中值已經37歲。2035年時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將升至46歲,相當於現在年齡最大的日本、德國和義大利。2050年時這一數值將達到50歲

中國養老之困已是擺在眼前的「近憂」。中國社保制度歷經多年改革,確已取得長足的進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逐年增加,1989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8.5%,參保人數也快速提升,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從1989年的5%提升至2014年的62%。今年《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先後頒布,標志著我國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和投資運營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8萬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0.38萬億元,合計約3.56萬億元,僅佔2014年GDP的5.6%。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經收不抵支,收支缺口為1300億元段謹,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將擴大至3000億元。這樣的結存和收支現狀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及過去改革沒有補繳的歷史成握顫基本呢?

⑸ 什麼是養老金缺口

養老金缺口是指養老金體系的支出大於收入,導致資金短缺的現象。下面為您詳細解釋這一概念及其產生原因。


養老金缺口主要由於以下幾個方面導致:


首先,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退休人員數量不斷增加,養老金的支付壓力也隨之增大。與此同時,參與繳納養老保險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較低,導致養老金的繳費收入無法完全滿足支出需求。


其次,歷史形成的轉製成本也是造成養老金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過去一些養老金體系由現收現支的模式轉變為基金積累制,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轉製成本需要通過財政補貼或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也增加了養老金體系的支出壓力。


此外,投資收益狀況也是影響養老金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養老金的投資運營需要取得良好的收益以支持養老金的支出,但在實際操作中,投資收益可能並不穩定,當投資收益不佳時,養老金的總收入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形成缺口。


綜上所述,養老金缺口是指養老金體系的支出超過收入的情況。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人口老齡化、轉製成本以及投資收益狀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彌補養老金缺口,政府需要採取多種措施,如提高養老保險的繳費率、增加養老金投資渠道等,以確保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⑹ 養老金為什麼有缺口

養老金存在缺口的主要原因包括:收支失衡、人口老齡化加劇、投資收益不穩定等因素。


一、收支失衡


養老金的支出持續增長,遠大於收入的增長,這是導致養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高,養老金的支出也隨之增加。然而,由於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的限制,養老金的收入增長有限,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二、人口老齡化加劇


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這意味著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而繳納養老金的人數相對減少,養老金的支付壓力自然增大。


三、投資收益不穩定


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對於彌補養老金缺口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投資市場存在風險,投資收益並不穩定。當投資收益不佳時,養老金的增值保值壓力增大,進一步加劇了養老金的收支壓力。


詳細解釋


養老金缺口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問題,其形成原因多元且相互影響。收支失衡是最直接的原因,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養老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養老金的支出壓力持續增大。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使得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增加,而繳納養老金的年輕勞動力減少,加劇了收支矛盾。


此外,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對於緩解缺口壓力至關重要。然而,投資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投資收益並不總能達到預期水平。當投資收益不佳時,養老金的增值保值壓力增大,進一步加劇了缺口問題。


為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提高養老金的保障水平;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高制度覆蓋率和繳費率;加強監管,確保養老金的安全和有效運營。同時,個人也應提高養老保險意識,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通過多方共同努力,逐步縮小養老金缺口,確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⑺ 養老保險金缺口原因

養老保險金缺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人口老齡化

    • 關鍵影響因素: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養老金的支出需求急劇增長,導致資金壓力加大。
  2. 參保繳費標准與退休待遇的平衡問題

    • 繳費標准提高難度:提高繳費標准面臨諸多困難。
    • 退休待遇調整挑戰:降低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則面臨社會公平的挑戰,這使得收支平衡變得復雜且難以調節。
  3. 養老金的增值問題

    • 市場法制和法規建設不完善:當前市場環境下,養老金投資的風險管理和增值保值面臨較大挑戰。
    • 制約養老金儲備:增值問題成為制約養老金儲備的重要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金缺口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老齡化、參保繳費標准與退休待遇的平衡問題,以及養老金的增值問題。這些問題相互交織,共同影響了養老保險金的收支平衡。

閱讀全文

與2015中國養老金投入缺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以上肥胖指數 瀏覽:469
徐州下崗女工退休年齡 瀏覽:620
溫州社區養老驛站有哪些 瀏覽:374
河南開封養老保險領每月多少 瀏覽:173
補交五年養老保險是多少 瀏覽:863
老年人被騙事件 瀏覽:91
南京夕陽紅老年大學中華路教學點 瀏覽:202
外地戶口在天津交多少年養老金可領當地 瀏覽:830
老年人女真絲上衣 瀏覽:270
孝敬爹和媽原聲伴奏 瀏覽:910
我國現有多少70歲以上的老人 瀏覽:761
職工養老保險手冊填寫要求 瀏覽:488
哪個地方可以補繳養老保險 瀏覽:911
民航招飛體檢報名一般要持續多久 瀏覽:107
養生鍋怎麼燉小雞 瀏覽:829
孩子是o型父母是什麼什麼型 瀏覽:6
姓龍重陽節出生寶寶的名字 瀏覽:253
孝敬父母好少年圖片大全 瀏覽:189
養老費和救濟費哪個劃算 瀏覽:551
大連退休社保認證app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