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由職業者交夠十五年社保,到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
養老金由兩部分構成: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簡單來說,就是每月我們繳納的8%養老保險金,這部分金額會存入個人養老賬戶,退休後按月領取。假設你連續繳納30年的養老保險,每月工資5000元,30年總共繳納144000元。根據規定,50歲退休時,每月可以領取1036元。計發月數是指估算你退休後還能活的月數,以此來分配養老金。例如,50歲退休為195個月,55歲退休為170個月,60歲退休為139個月。如果個人賬戶養老金未領完,後代可以繼承。即便個人賬戶養老金領完,個人依然可以繼續領取。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退休時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其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根據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繳費工資基數計算得出。例如,若30年來的月工資和當地平均工資都為5000元,那麼繳費工資平均指數N為1,最終基礎養老金為15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相加,即為退休後每月能領取的總數。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來源於每月繳納的8%養老保險金,而基礎養老金則與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個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有關。因此,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的具體數額會因個人情況而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看似復雜,但國家政策已經盡可能地簡化了計算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養老金的構成,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
此外,計發月數的設定也考慮到了國民的平均壽命。雖然計發月數可能並不完全准確,但國家已經盡力使其盡可能接近實際情況。因此,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相對科學,能夠較為公平地反映個人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