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綜合保險型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

綜合保險型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

發布時間:2025-05-07 11:14:33

A. 農民工怎麼選擇養老保險

農民工是一個被邊緣化的群體,盡管農民工「亦農亦工」。「非農非工」的特殊身份使他們一直處於尷尬的境地,但他們為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他們的權利卻得不到相應的社會保障。既然我們一時不能在現行的保險架構下有效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就應該另尋他途。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國情和現實,立足於農民工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探索建立新型的、專門針對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制度。

農民工如何選擇養老保險

據了解,現如今的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城保模式:這種模式並不是在針對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作出專門的規定,而是將農民工社會保障納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之內,只是在城鎮職工社會保障相關政策中的部分條款中,對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加以區別對待。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公平,使農民工和城市市民享用同等的待遇,但繳費標准可能會超出農民工的承受范圍。目前廣東省和深圳市是實行這種政策的典型。

二、次城保模式:這種模式是當前針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障主流模式,即專門針對農民工而制定的各項社會保險法律或文件,這種政策模仿或者接近城鎮社會保障政策體系,是為農民工設計了獨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這種模式堅持雙低標准即「繳費基數低,待遇水平低」,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的繳費負擔相應有所減輕,充分體現了「低門檻進入,低標准享受」的雙低原則;這種模式考慮到農民工的群體特徵,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這種人為增加農民工養老保險體制,勢必會形成農民、農民工、市民的「三元格局」,因此,該模式只能作為過渡期的權易之策不能作為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的最終選擇。

三、綜合模式:與次城保模式分別考慮農民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以及失業保險不同,綜合模式是將農民工的養老、醫療、工傷及其他險種一並予以考慮,制定出一個綜合性保險政策也就是將農民工的養老、醫療、工傷等多種風險放在一個制度框架之下統一承辦的一種社會保障方式。該模式引入商業化運作機制,雖然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難的問題,但是與城市社會保險制度脫節,不利於我國社會保險的長期發展。

四、農保模式:即將農民工納入流出地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因為目前只有新農合的覆蓋率較高,而新農保尚在試點階段,加上缺乏農村社會保障和城市社會保障的銜接政策,因此目前尚沒有哪個城市針對農民工採取這種模式。

綜合上述介紹,可知道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城保模式、次城保模式、綜合模式、農保模式。

 

相關推薦:

農民工養老保險案例

招商信諾提供多樣化農民工養老保險案例分析,為您選擇養老保險提供最全面最專業的建議,根據案例更快捷、更便利找到您自己想要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讓父母安心的度過中老年時光。隨著家庭結構的老化,「養兒防老」對於農民工而言成為了一種奢望,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工養老保險就成為了他們的最終選擇,下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農民工養老保險案例。查看更多父母年紀大,怎麼買保險?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給父母老人買保險,一定要避開這些坑!

農民工養老保險

凡是參加過養老保險的人都知道,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有著一定的差別的,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下面大家就隨本文一起來了解下相關知識。查看更多

B. 安徽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以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為目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本文對安徽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政策支持、籌資機制、覆蓋范圍、待遇水平等方面進行探究,指出安徽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為安徽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對其他地區農村養老保養制度的發展提供相關經驗。
關鍵詞: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試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養老保障問題逐漸被大家所關注,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率為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2.9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佔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1.91%。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不斷完善,生育率一直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而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卻在逐步加快。從總體來看,在2011年~2020年中會快速發展,2021年~2040年中會不斷向上攀升,而在2040年到2060年中將會一直保持高位運行。因此,進一步加快養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當務之急。
1安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當前研究背景
1.1安徽農村人口老齡化情況從數據可以看出,安徽省目前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首先,人口老齡增長速度迅猛,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當中,安徽省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605.7萬人,佔全省人口數量的10.18%,與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較,增長了2.73%。其次,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程度要遠遠高於城市的水平,在2005年,農村人口在全省人口中所佔比例為66.5%,而農村老齡人口卻佔全省老齡人口的76.5%。最後,隨著生活物質需求的增長,農村勞動力在不斷轉移,使得農村老齡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斷地上升。根據2006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推算,安徽省跨鄉鎮超過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數量占戶籍人口已經超過20.9%,絕對量達到1300多萬人。因此,可以看出,安徽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十分嚴峻。
1.2近年來安徽農村養老保險的推進進程安徽農村養老保險自2000年8月由民政部門劃入為勞動保障部門以後,全省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緊密圍繞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主題下,穩扎穩打,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2005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並且,要求全省在3年的時間內實現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全面覆蓋。規定從2007年8月1日起,勞動保障部門要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進行嚴格的審核,確保制度實施的力度。目前,在全省內已經基本實際施了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障制度。
1.3試點工作的一系列成效(1)在糧食主產區上實行「糧食換保障」,以農民現金收入低下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對農民進行直接的補貼,採取「國家補一點,農民交一點」的辦法來籌集養老保險資金,為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開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式。由於糧食購銷按照市場化運作,農民更加自願地採取「糧補資金換保障」的方式。以前賣糧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2)農村計劃生育對象養老保險普遍建立,凡是在試點地區,都出台了為獨生子女和兩女戶繳納養老保險的規定,將農村養老保險工作與農村計劃生育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3)外出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取得一定進展,首先在觀念上樹立了養老保險的意識。其次,還為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在經濟上奠定了參與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因此,不少人紛紛回原籍參加農保,積累養老資金,甚至部分農民工還將在外參保的保險費轉移回家鄉。
2安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2.1制度上的不完善(1)較低的保障水平起點,安徽省《實施意見》規定試點縣、市新農保制度的參保人可獲得省級以及試點地區財政補貼3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繳費標准為每年100元~500元五個檔次,試點縣、市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個人繳費標准上,實行多繳費的獎勵辦法,實行多繳多受益,以100元為基礎繳費,當滿15年繳費年限,每多交一年加1%的基礎養老金,最高不超過10%,500元以上不再獎勵,即每一個檔次增加5元,最高不超過20元。(2)財政投入過低,使得工業不能反哺農業,對農村支持力度不夠,不僅影響農民對此的積極性,也壓制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保障水平的提升。(3)過低的繳費水平和形同虛設的補助,一方面由於農民自身文化水平和觀念的限制;另一面由於收入水平較低,使得繳費水平一直受到抑制。同時,從操作層面上來看,缺乏集體補助運行機制,農民養老保險籌資機制完全變成了政府補貼、個人繳費的一種模式。
2.2機構平台的不健全(1)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安徽省部分市、區、鄉鎮、村的農保機構平台都已建立,但卻不夠健全。由於人員數量的不足,綜合素質偏低和工作經費等問題,導致人員流失現象較為嚴重。隨著新農保的逐漸覆蓋,以前的人員素質已經很難適應城鄉發展的要求,普遍存在年齡過大、業務水平低下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缺乏的現象,使得新農保的健康穩步發展得不到有效保障。(2)信息系統的建設較為緩慢,新農保作為我國的一項國策,需要在試點期間的操作實施辦法保持高度一致,而軟體系統也是如此。由於國家、省級新農保信息系統建設的滯後性,為了應付考核,前期各自主張,使得系統的建設很不統一,由此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浪費。信息系統的分布建設導致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浪費,也給之後工作的轉移和交接帶來麻煩。
2.3運行環境中存在較多阻礙(1)農民意識的薄弱,由於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傳統養老觀念的根深蒂固,認識水平較低,在缺乏完善的宣傳工作前提下,認識上的滯後性導致了行動上的滯後。(2)政府過大的財政壓力,新農保於2009年12月正式啟動,中央財政預撥款8135萬元,省、縣的配套資金為1.08億元。2010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7.9億元,省、縣配套資金達到了2.18億元。省級預算覆蓋率由原來的26%迅速增長至60%,並已於2012年全面覆蓋。在此期間,隨著覆蓋面積的不斷擴大、參保率的不斷提升和領取養老金的人數不斷增多,相關配套資金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長。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和為保障其他政策的落實,使得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財政壓力也隨之加大。(3)農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2010年安徽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5285元,在全國中僅列第18位,與全國的5919元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於收入的限制,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收入又存在不確定性,養老保障問題依舊突出,重要原因就在於經濟基礎的薄弱。
3安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完善的建議及對策
3.1強化政府所擔當的責任養老保險制度是維持社會公平、公正的基礎要求。當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國家不斷壯大之後,使得農民與城市市民享有同等的社會保障待遇是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現如今,黨中央「十三五」規劃的提出,要求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使得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而在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面前,安徽的「十三五」規劃也需要緊跟中央的步伐。但是,目前安徽的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在全國都處於中下遊行列。推動經濟發展,不僅要努力實現農民的增收,還要深度挖掘農村消費的潛力。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則會給農民帶來很多的後顧之憂,也限制了農村消費需求的增長。因此,主要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認清農村養老保險建設的重大意義,轉變長期以來存在的重城市輕農村的觀念,從而改變做法。通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來提升養老保障水平,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共贏。
3.2提高政府補貼的水平《社會保險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但是,對於政府在財政投入的方面卻沒有做明確的要求,《指導意見》規定國家適時提高基礎養老金,但對財政如何支持缺乏具體的規定,對中央、地方財政預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新農保的投入過大。由於國情的原因,政府傳統的意識和照模板設計的考核機制,造成財政支出偏向於GDP發展的方向,故在農村養老保險方面的投入依舊不足。作為一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需要發揮其主導地位,成為制度供給主體。而相關數據也表明,我國國情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只有與政府補貼相結合,才能夠使其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首先加大對農村養老保險的投入力度,逐步地降低個人繳費比例,可以通過將農業抽取的大量利潤以保金的方式返還給農民,同時建立相關基金,縮小每個地區中的補貼差異。其次,對財政、金融、稅收體制進行改革,改變原有的模式,通過對財政收入的增加以達到對財政支出結構的改變,優先考慮各項民生問題。最後,增強預算編制,保障執行的透明度和力度,降低成本,以保證資金用到刀刃上。
3.3加強政策宣傳和監管在當前國情下,農民所能夠接受的知識教育很有限,很多農民對新農保沒有很清楚的認識。因此,加強農民對參與新農保的積極性是當務之急,努力提高農民的自我保障意識,使他們能夠理解並支持,對我國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除此之外,更要建立和完善內部監管制度和基金的稽核制度,規范各部門的操作行為,並隨時披露相關資金的使用情況,做到公開透明。
4結語
作為我國的一個農業大省,安徽的城鄉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地區間的經濟水平差異巨大,隨之帶來的即是農民收入水平的不均衡。而安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由於地方政府投入不均也逐漸成為一個多層次的體系。本文則是通過分析安徽省經濟社會的特點,並根據相關數據以及目前大背景下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得出安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設計、實施以及運行環境等各個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並通過加強政府擔當、完善和建立相關機制,以及提高政府的補貼水平來為該項保障制度出謀劃策,以達到縮小農村地區差異,進而縮小城鄉養老保障水平的差異。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不僅僅需要政府的扶持、領導和推動,更需要每一位農民的努力。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什麼是農民工綜合保險

按照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並能與現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原則制定農民工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凡是僱傭農村戶籍進城務工人員的用人單位(企業、商場、超市、飯店、賓館、房地產開發公司等),以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為基數,按照16%的費率,為農民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農民工個人以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為基數,按照4%的費率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實際繳費基數8%的規模,為農民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其中:4%為個人繳納,4%為單位繳費劃入。
農民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跨統籌地區轉移以及回鄉繼續務農的,根據本人意願,其養老保險關系可採取退保一次性結清、繼續保留或轉移的辦法處理。退保時一次性結清的,結清個人帳戶儲存額;跨統籌地區轉移的,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回鄉繼續務農轉移到農村養老保險的,除轉移個人帳戶外,另按農民工個人歷年繳費工資的4%轉移,從統籌基金中支付。
農民工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以上,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時,可按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辦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對與用人單位已經建立了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用人單位可以為其直接辦理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手續。
農民工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就業中斷的,其個人賬戶儲存額可根據本人意願,一次性返還本人並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或予以保留並繼續計息。保留養老保險關系的,就業中斷後再就業的,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可以接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符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辦理退休,並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不符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返還本人。

按照《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9號)等有關規定,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包括農民工,都應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各地在具體操作中,對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合同制職工,在與企業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保留其養老保險關系,保管其個人帳戶並計息,凡重新就業的,應接續或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也可按照省級政府的規定,根據農民合同制職工本人申請,將其個人帳戶個人繳費部分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凡重新就業的,應重新參加養老保險。農民合同制職工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以上的,可按規定領取基本養老金;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其個人帳戶全部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閱讀全文

與綜合保險型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父母律師 瀏覽:308
如何與女朋友的父母交流 瀏覽:611
小學生孝敬父母圖片 瀏覽:859
社保為什麼交到退休 瀏覽:173
對於老人家找老伴大家怎麼看 瀏覽:453
怎麼關心老年人 瀏覽:615
1985年出生的女性退休年齡 瀏覽:772
有哪些適合父母做的生意 瀏覽:30
什麼食物壽命長壽 瀏覽:480
老年痴呆合並肺炎 瀏覽:511
女性老年人嚴重缺鉀 瀏覽:206
延長延長退休年齡最新規定出台 瀏覽:370
煙台退休漲工資2017 瀏覽:771
三亞繳養老金20年退休多少錢 瀏覽:152
敬老院挨打 瀏覽:547
養老保險單位劃轉 瀏覽:48
體檢甘三酯19吃什麼葯 瀏覽:997
用純鈦養生杯喝水有什麼作用 瀏覽:381
連雲港灌雲養老金查詢 瀏覽:574
蘭州老年大學報名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