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
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規定,內
實行社會統容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從制度上根本解決了差別,沒有任何區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金的繳納辦法是什麼
(1)
養老保險金
繳納的開始時間: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固定工作人員,單位和個版人應從本縣實行養老權保險的當月即一九九六年九月份起開始繳納,差額、自收自支單位中的固定工從一九九四年一月.一九九四年八月份起開始繳納。之前按規定計算的工齡視為
繳費年限
,不需補繳養老金。合同制工人、鄉鎮選聘幹部自參加工作之月起繳納養老金,中間有欠費的應予補繳,不補繳的,其工作年限不作為計算
退休費
的年限。
❸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刑事責任開除公職後的養老保險怎麼辦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為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被開除公職的,之前的視同繳費回年限不再計算,實際繳答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可以和之後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❹ 被辭退後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怎麼辦
可以轉移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轉移:
首先持身份證明、養老保險手冊到原專來繳費社保機構開具《屬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
然後到新參保地提出轉移申請,新單位按規定辦理參保登記手續繳費;
提供《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申請表》等材料;
經社保機構審核,由雙方社保經辦機構聯系辦理轉入手續。
❺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被開除後如何繳納養老保險問題
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辭去公職前或被辭退前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和重新就業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即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期間的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和重新就業後的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另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違法違紀案件在立案調查期間,不得辭職、不得解除聘用合同、不得辦理退休手續。
拓展資料: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❻ 人社保,財政部發2015年28號文件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
省人社廳錯誤理解人社部(2015)28號文件,制訂「新」辦法出現了巨大偏差
國家人社部(2015)28號文件中第四條原文如下:
(四)關於「中人」的過渡。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簡稱改革前,下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此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上面的國家人社部文件非常明確,非常清楚,(1)全國統一(不是某局部地區)執行人社部(2015)28號文件,一個標准。(2)把2014年10月至2024年退休的列為「中人」。「中人」的「過渡期」為10年。(3)這10年過渡期計發退休金的最根本的思想是「保底限高」。(4)明確了對「老」「新」辦法的計增率(2015年10%,2016年20%……2024年100%),這個增長率的基數是「新」辦法比「老」辦法「超出的部分」,既不是「老」辦法算出的退休金,也不是「新」辦法算出的退休金,而是「新」「老」辦法之間「超出部分」。
例如:
2015年按「老」辦法算出的退休金為5000元,按「新」辦法算出的是6000元,超出部分是1000元,1000x10%即為100元,2015年「中人」的退休金即為5100元;又如,2016年退休按「新」辦法算出是7000元,超出部分即為1900元,再乘以增長率20%,為380元,2016年退休金即為5480元;再如,2017年以「新」辦法算出的是8000元,超出部分(8000一5480=2580),再以此作基數乘以30%=774元,2017年的退休金即為5480十774=6254元……以此類推至2024年。這才比較符合國家人社部「平穩過度」「保底限高」的真實意圖。而省人社廳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是把上一年的退休金當作遞增的基數來乘以增長率,所以才出現每年退休金上千元的巨大差距。
我國今年對外公布的經濟增長率為6.5%,而據說內部掌握的實際增長率要低很多,如按省人社局的「新」辦法,最後一年的「中人」退休金輕松地達到一萬五六至兩萬多,因為每年的基數在飛漲,2024年退的將是2015年退的三四倍。我國經濟在這幾年中不可能放衛星,估計國家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解決飛快增長的巨額在職人員工資和退休養老金的,要同企業退休人員「並軌」更是不可能,後退「中人」的基數每年在上漲,增長率10%實際都會在千元以上,企業退休人員坐上火箭都追趕不上。所以,省人社廳錯誤理解國家人社部(2015)28號文件精神,制訂出的新辦法與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相悖,制訂和實施都出現了嚴重偏差,希望省人社廳盡快糾正。
❼ 我國為什麼進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因為社會統籌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良性需要。
對外說的是,一方面老百姓都說機關事業單位不交社保,拿到手的錢比他們多,退休後還公 家養老,退休工資拿的比他們的退休金多,另一方面說社保基金虧空巨大,借改革來減輕社保賬戶的壓力,所以才改革並軌的。但實際上,機關事業單位即便交了社保,與企業的社保也是分開管理和運行的,兩個社保賬戶互不通用。改革後,企業社保該虧還得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後拿的還是比你多,而機關事業單位社保單位負擔的部分還得由國家財 政負擔,減輕壓力的作用不大
❽ 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怎麼計算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版:退休上年度當權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本息和÷120+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