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現象你是如何看待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
社保空賬運行就是只是賬戶上有錢,實際上是沒有那部分錢的,出現這樣的問題,一般都是國家財政直接補貼,就是用納稅人的錢填這個窟窿。所以現在國家倡導要做實個人賬戶,至少保證個人賬戶是有錢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中國養老金缺口的現狀
中國養老金缺口現狀將達10億人口。
根據有關機構的數據分析,未來中國養老金赤字可能會巨大。之所棚茄枝以會產生如此大的缺口,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鏈敏個便是中國已經進入到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數量逐漸增多。
此外,社會年輕人繳納養老金的積極性不高。之所以積極性不高,也有兩個原因。其一便是現如今的人口老齡化導致退休年限不斷提高,甚至男性退休年齡已經達到了65歲。這令部分年輕人認為拿不了幾年養老金,不劃算。
養老金突破口
養老金想要重新獲得年輕人的繳納熱情,就需要進行改變。很多年輕人對於養老金不樂衷納喚,是因為距離領取時間太長,導致無法確定能否使用到養老金,活在當下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可以對繳納養老金的用戶減少個稅的徵收,喚起這部分年輕人繳納養老金的熱情。
其次則是可以嘗試將養老金進行改制,將其作為投資理財的產品,承擔收益以及風險,這樣可能令用戶在需要使用錢的時候拿出來使用,從而解決繳納養老金之後,可能無法收回的問題。
③ 如何解決我國養老保險空賬運轉的問題
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史上是一個新的嘗試,但也面臨著如何處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關系的難題。目前這部分社會統籌資金不足以支付同期的基本養老金,不得不動用個人賬戶資金,導致個人賬戶空賬運轉,根本不能積累。原因如下:現行的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具體操作時可以概括為「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即在新制度實施時己經辦理退休的人員(稱為「老人」)仍按原來的辦法發放養老金 。對新制度實施前己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稱為「中人」則按照「新舊模式平衡銜接,待遇水平大致平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確定一個過渡性的養老金;新制度運行後參加工作的人員(稱為「新人」)直接適用新制度。但是,由於在上述新舊制度轉換過程中, 「老人」所需的養老金和「中人」所需的過渡性養老金在資金來源上並沒有按照理論上所闡明的「由國家全額承擔」,而是期望通過加大企業統籌費率的方式逐步將其消化,因此,在退休人員不斷增加和企業拖欠養老保險費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無論社會統籌部分的資金,還是個人賬戶的資金都用作現付現付,用於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因而,在實踐中個人賬戶沒有形成積累,造成個人賬戶「空賬」運作。即便如此,幾年來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始終收不抵支。據統計,1997年全國有16個省的養老基金當年收不抵支,1998年擴大到21個省,1999年增加到25個省,2000年僅上半年就有19個省當期收不抵支。有些省的養老基金連續幾年出現赤字,而且赤字逐年增大。許多市(縣)在新制度實行以前的養老資金積累巴基本用完。2000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滾動存款結余只有947億元,而同期全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己超過1000億元。
保證個人賬戶資金的實帳運行和保值增值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帳戶無積累資金,屬於空帳運行。我們建立個人帳戶是為了應付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現收現付制難以解決的支付危機,因此,即使社會統籌部門的資金不足以支付當期的養老金,也不能動用個人帳戶的資金,而應想其他辦法解決。不然,不僅會造成個人帳戶空帳運行,造成將來養老金的支付危機,而且會降低人們對基本養老保險的信心,造成不繳、少繳或漏繳。因此,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應分帳管理,要做到分帳管理,最好是兩種基金應當由兩個相互獨立的主體分別掌握、獨立運營,才能徹底防止個人帳戶空帳問題。從國際的經驗來看,統籌基金採用現收現付制,可由政府管理;個人帳戶基金運行復雜,保值增值要求較高,可由市場主體來管理,比如說可以成立股份制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個人帳戶基金。智利的養老金制度由於實行個人賬戶民營化,在養老保險這個人們普遍認為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的領域,成功地導入了市場運作機制,創造了近20年來養老基金投資回報率平均為11.3%的佳績。
④ 中國養老金缺口的現狀
我國養老金確實存在著歷史缺口,它源自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轉軌,突出地體現在現行養老保險制度所提供的在舊制度中已退休的「老人」養老金待遇中扣除基礎養老金的部分和參加新制度的「中人」退休者的過渡性養老金支出上,這兩筆支出形成了養老保險制度的歷史缺口。經過簡單估算,當前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約為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45%,而根據2005年確定的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公式,當前基礎養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在35%左右(這是基於當前約35年的平均繳費年限,且結合每繳費1年獲得1%的替代率的規定所進行的計算),剩下10%的替代率即是歷史缺口在當前的體現。在實踐中,每年都有部分歷史缺口轉化為當年的養老金支出,且隨著逐期的轉化,歷史缺口逐漸化解,並將會最終消失。
一、申請退休工資的年齡條件是什麼:
1、正常退休:男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
2、特殊工種提前退休:從事有毒有害工種滿8年,井下、高低溫工種滿9年,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種滿10年的,男年滿55周歲,女幹部年滿50周歲,女工人年滿45周歲。
3、因病或非因工緻殘提前退休:經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4、政策性提前退休:國家和省有特別規定可以提前退休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二、申請退休工資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條件。
1、繳費年限滿15年的,可申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2、繳費年限滿10年的,可申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3、繳費年限不滿足上述1、2點條件的,可申領一次性養老保險待遇,終結養老保險關系;如屬於本省戶籍的,可以不申領一次性養老保險待遇,參照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費基、費率繼續繳費,至達到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為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⑤ 為什麼養老金會出現空賬
因為很多在過去艱苦革命歲月里和天朝執政黨,一起奮斗過來的老D員
幾十年的歲月里,沒有交過一毛錢的養老金,但是現在享受著優越的「老幹部待遇」
官方說法是「歷史遺留問題」,所以現在是拿每個月按時交錢的那些人的養老金儲備去支付這些費用對於養老金教育金等收益保險問題,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八大高收益率教育金保險排名
錢花掉就沒有了,怎麼增值保值,空洞還在那裡的。
所以養老金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不能拿下一代人的錢去養上一代人的老
因為我們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了,交錢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以後就是你自己交幾十年的錢,通過各種投資、儲蓄,最後老了自己花
國家可能補貼一點吧,別太指望了
⑥ 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為什麼會出現空帳問題麻煩詳細點,作業來的
所謂養老金的空帳問題或者是缺口的問題,指的現在對應到每個個人賬戶的錢沒有做實,有很多賬戶雖然應該有這么多錢,實際上是空的,是因為我國現在實際養老金的運行模式是一種統賬結合的方式。
(一)空賬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現規模
1.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空賬」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1993年,在全國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相關代表提出,中國要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制度由此確立。然而已退休的職工(即所謂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即所謂的「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因為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將兩個賬戶混合管理,所以,這就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為了解決已退休職工(即所謂的「老人」)的養老金支付問題,社會保障機構就利用「混賬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長期以來,由於不斷地透支個人賬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於是就導致了個人賬戶的空賬。
2.現個人賬戶「空賬」的規模
近幾年來,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在急劇擴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的報告指出,在未來50年裡,城鎮在職職工與退休職工的撫養比將由3.65:1提高到1.87:1;社會統籌基金總缺口將達到1.8萬億,平均717億。個人賬戶空賬的空前大的規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埋下了很多隱患。
(二)個人賬戶「空賬」埋下的隱患
個人賬戶「空賬」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積累制的轉變,並將養老金的支付風險轉移到了後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降低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個人賬戶的「空賬」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完全積累制的轉變。這種轉變勢必會影響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完全積累制的實現,最終只能使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使得養老金支付風險被留給了下一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個人賬戶的無積累——「空賬」問題就是將養老金支付風險轉移給了後代,風險的轉移使得人們的繳費意識降低,由此各種顯性、隱性逃費的現象就會出現,而逃費又會引起低征繳率和高繳費率的惡性循環,影響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同時造成基金收入小於基金給付需求的狀況,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壓力,使得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得到影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目前社會保險基金資金結余已逾萬億,為何還會出現養老保險空賬情況,社會保險基金的各個項目之間不往來的
社保基金空賬運行抄主要是1995年以前的個人賬戶,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視同繳費年限,1995年前個人不繳費,視同已經繳費完整。這是一個部分
還有就是,我國養老保險賬戶沒有按照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分開管理,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中很多地方統籌基金已經不足支取,是從其他人的個人賬戶中暫支。
你所說的保險基金萬億,包括個人和統籌的全部。實際上如果做實個人賬戶就不止一萬億,更何況必須保證一定的統籌基金正常運行。
初步估計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缺口超過5萬億
⑧ 中國養老金缺口的現狀是怎樣
法律分析: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縣級統籌起步,直到2020年底,終於實現了省級統收統支,解決了省內養老保險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約4.4萬億元,基金支出約4.1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但是,由於我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等存在差異,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結余比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重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比較大。在2018年—2021年,開始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由富裕省份向困難省份跨省調劑資金,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四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是全國統籌的先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⑨ 中國養老金現在空賬是多少錢一個月
專家又敲響了養老金「警鍾」。清華大學最新報告顯示,養老保險基金已經出現當期的資金缺口,並動用累計結余來「保發放」,這意味著養老保險進入三級風險區(最高風險評級是四級)。
去年末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也提出,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即「空賬」)達到4.7萬億元。而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額只有3.5萬億。
也就是說,即使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所有結余資金都用於填補個人賬戶,也仍然會有1萬多億的差額。
養老金的真實情況如何?為何會越來越不夠用?我們老了還能領養老金嗎?
總體有盈餘,但「入不敷出」省份增加
由於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保險並不普及,一般談到養老金,多指國家強制的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三種類型。
截至2016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8.8億。從全國情況來看,養老金的總收入大於總支出,還有不少結余。根據人社部提供的數據,2016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總收入是2.84萬億元,總支出是2.58萬億元,當期結余是2600多億元,累計結余是3.67萬億元,可以確保17個月的支付。
但是,由於目前我國養老保險主要是省級統籌,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差異比較大。人社部部長尹蔚民稱,高的省份,能夠保障50個月的支付,特別困難的省份,當期收不抵支,累計結余也基本上用完。
⑩ 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請相應的挑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
實現和保持養老保險基金的財政收支平衡,是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和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由於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及養老保險制度從現收現付制向"統賬結合"模式轉軌中的巨額成本,我國的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困境。因此,必須尋找一條消化轉軌成本、規避不足清償風險來實現養老保險基本財政收支平衡的改革之路。
一、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財政困境現狀
(一)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嚴重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雖然有巨額累積結存,但是個人賬戶"空賬」數額更大,截至2009年底已高達12526億元。其中,對我國13個省、市做實個人賬戶的調查顯示,共做實個人賬戶基金1570億元,僅占目前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17609億元的8.9%,「空賬"金額仍高達16039.4億元,"空賬"率超過91%,"空賬"金額占當年全國財政總收入68477億元的23.42%。更為重要的是,空賬規模還兄啟在繼續大幅度增加,2009年的個人賬戶「空賬」額就比2008年新增了2484.7億元,新增「空賬」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3.63%。因此,如果個人賬戶"空賬"規模繼續增加,即使國家財政加大向養老保險的撥款力度,嚴重的"空賬"問題也難以解決。
(二)養老保險覆蓋率的提高加劇了個人賬戶"空賬"問題
2009年,我國的養老旅汪保險「空賬"僅涉及已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2l567萬職工,因此,如果進一步提高養老保險覆蓋率和對現行制度擴面,個人賬戶的"空賬"資金缺口必然會再次大幅度增加。現有的數據表明,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的增加及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與城鎮就業人員比率的提高,與個人賬戶"空賬"額增長有密切的正相關關系。根據2008-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2008年、2009年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1716萬人和1616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與城鎮就業人員的比率增長分別為3.85%和3.21%,相應地個人賬戶"空賬"額在2008年增至1.4萬億元,2009年又新增2484.7億元。
(三)我國財政長期赤字導致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劃撥補空困難
白1990年以來,我國財政除2007年稍有盈餘外,一直赤字運行,2008-2010年財政赤字額分別為1262.31億元、7781.63億元、6495億元。因此,即使考慮到個人賬戶的養老金在支付過程中是一個流量序列,每年600億元左右的「空賬」劃撥填補都是一個很難克服的問題。如再考慮到「空賬」規模的繼續增加和財政收入有可能出現的波動,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的財政劃撥補空會更加困難。
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財政困境的原因
(一)轉軌成本增加導致個人賬戶巨額"空賬"
在現收現付制度下,政府用在職職工的繳費來支付已退休老年人的養老金。因此,這時不存在個人賬戶,也就沒有相應的個人賬戶基金積累。而在確立了「統賬結合"養老保險模式後,個人賬戶實行的是基金積累制,但同時也承認了改革前沒有建立個人賬戶的參保人員已積累的未來養老金權益,這樣,就會出現之前參保人員的養老金權益彌補問題,也就是轉軌的成本。這部分本來應由國家負擔的轉軌成本,卻被規定由社會統籌基金來支付。於是,為了保證當期養老金的順利發放,各地利用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通過對個人賬戶的透支而解決養老金支付問題,結果導致巨額的個人賬戶「空賬」,且規模不斷擴大。
(二)人口老齡化加劇
現收現付制具有管理簡單、能夠實現代際之間和同一代人之間收入再分配的特點,而且在人口總量變化不大、人口年齡結構合理的情況下,不僅能實現財政上的收支均衡,還不存在清償上的風險。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加劇,既有的各種平衡必將被打破。據統計,200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佔總人口的10.8%;預計至2030年前後,人口老齡化將達到高峰,60歲以上人口總量約3億,超過總人口的20%。這意味著繳納養老金的人數將迅速下降,而養老保險的受益人卻急劇增加。養老金受益拆塵仔者與養老金繳納者的人數比例,由20世紀90年代初的1:10上升到2004年的1:3已明確說明了這一點。正是預先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我國養老保險體制開始從現收現付制轉向「統賬結合」制。然而,由於巨額的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的迅速到來,"統賬結合"制仍無力解決養老保險金缺口問題,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即將到來,因資金缺口所產生的財政困難還將進一步加劇。
(三)經濟分權增加了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財政困難
經濟分權是指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權下放及1994年以前的財政包乾和之後的分稅制。通過經濟分權,地方政府擁有了相對自主的經濟管理權和決策權,並獲得了促進經濟發展的財政激勵,這無疑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勵機制。但從另一方面看,經濟分權卻加劇了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財政困難。因為經濟分權雖然能激勵地方經濟發展,但由於主要把經濟增長作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使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和管理也主要服從和服務於這一目標,甚至在短期經濟增長的利益驅動下,無視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和監管,聽任單位和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空賬"額度日趨增加,體制改革的財政困難加劇。
(四)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總量水平低
由於利益的驅動,一些企業瞞報職工人數,少報繳費工資基數,由於短視行為,職工個人主觀逃避養老保險費的繳納,由於"費"的繳納相對於"稅"缺乏強制性,難以強制性徵繳,結果造成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處於較低水平。2007-2009年,我國包括養老保險金在內的各類社會保險收入為8729億元、10805億元、12780億元,分別僅占當年GDP的3.3%、3.4%和3.8%,而2007年時,美國、英國、奧地利、法國、德國、瑞典社會保障收入佔GDP的比重已分別高達7.0%、8.3%、15.8%、18.0%、16.5%、12.9%。這表明,我國本就突出的養老金財政困難,由於籌資總量水平低而更趨惡化。
(五)基本養老保險金的區域分割導致財政失衡
一方面,在工業發達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由於勞動力相對年輕化,基本養老保險繳納負擔相對較輕,基本養老保險金有大量結余,而根據現行的制度,這部分基金結余無需上繳。另一方面,在工業落後地區,特別是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由於勞動力相對老齡化,基本養老保險繳納負擔相對較重,甚至有些企業無力繳費,不但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嚴重,用於支付當前養老金的社會統籌部分的資金缺口也相當大,需要中央財政的補貼。結果出現因基本養老保險金區域分割無法實現全國統籌,部分地區需要中央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進行補貼,而部分地區卻存在巨額的基金結余的財政失衡現象。預計2030年前後,當現階段擁有大量基金結余的地區面臨養老金支付高峰時,不但同樣會面臨財政上的困難,而且還會進一步加劇這一財政失衡。
三、解決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財政困境的對策
(一)在實現養老金統籌的基礎上,合理消化轉軌成本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雖然存在巨額的個人賬戶「空賬」,但也有相當規模的累積結存,如果能實現養老金統籌,這部分累積結存可在安全有效的營運機制和環境下用於投資,投資盈餘用於彌補轉軌過程中出現的成本。美國的社會保障信託基金和智利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都已在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法律監督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完全有條件利用累計結存進行投資盈利,以消化體制改革中出現的轉軌成本。
(二)開征社會保障稅,調整養老金的收支和管理機構,補足人口老齡化產生的養老金缺口
與「費」相比,「稅」具有強制性和法制化的特點,開征社會保障稅後不僅稅基有一定的保障,而且還能通過稅收的設計,特別是通過稅收的優惠減免設計,激勵企業積極繳納社會保障稅,增加養老金統籌部分收入。目前,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方式存在著嚴重的部門分割現象,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外,還牽扯到人事和財政部門,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高昂。這種方式繼續下去,不但根本無法實現轉軌成本的合理消化,而且也無力應對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巨額資金缺口。而開征社會保障稅後,養老金由稅務部門負責統一征繳,由財政部門負責統一劃撥,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統一的支付管理,由特定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負責累計結存的投資盈利,最終補足人口老齡化產生的養老金缺口。
(三)加強審核力度,提高養老金的征繳水平
我國目前的經濟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在養老金保險和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利益博弈,是導致征繳無力、「空賬」運行的主要原因。如果在經濟分權的前提下,把養老金的征繳管理和內部審核作為對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政治集權的框架內,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經濟分權與政治集權的內在矛盾,而且還能提高養老金征繳水平,緩解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中的財政困境。
作者:於民陳茜
出處:《經濟縱橫》
單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華東師范大學
經濟類別:改革與發展
庫別:中經評論子庫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