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老金需要交稅嗎
養老金是不需要交稅的。養老金在免徵個人所得稅的范疇之內。並且除養老金外,個人的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等,也不需要繳個人所得稅。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
養老金。養老金構成,即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90年代才開始逐步建立,因此過渡性養老金作為一種過渡性安排,不是每個人都享有的。只有在《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6號)實施前參加工作,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38號)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才享有過渡性養老金,即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B. 個人養老金抵扣個稅政策
一、正面回答
國家將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並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參與了個人養老金制度,可以用於抵扣部分個稅,減輕交稅壓力。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基金機構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不計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二、分析腔遲詳情
公司給職工買的社會養老保險也可以抵稅,公司、企業根據國家和省級人民政府的規定為全體雇員所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基本失業保險費,可按稅法規定扣除。
三、相關法段咐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
四、養老金抵扣個稅的好處:
1、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可以獲得個稅的減免抵扣,享受稅收優惠;
2、可以建立專款專用的養老現金流,避免個人儲蓄被大量消耗;
3、可以優化資產配置,改變單一存款儲蓄和房地產類型的投資,增加穩健安全的商業養伍燃李老產品投資,積累個人養老金財富。
C. 養老保險可以抵稅嗎
公司給職工買的社會養老保險可以抵稅。D. 個人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到期後領取時需要交稅嗎,標準是什麼(這里不包括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
根據中國稅法規定,個人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到期後領取時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的稅率和稅額取決於養老金領取的金額和個人的納稅情況。
根據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養老金領取的稅率分為3檔: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元的,稅率為3%;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00元至144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月應裂賀者納稅所得額超過14400元拍槐的部分,稅率為20%。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養老保險是在納稅前購買的,領取時需要先扣除已繳納的保險費用後再計算應繳稅額。此外,如果養老保險購買時享受了稅收優惠政策,如稅前扣除、稅收補貼等,領取時可能會有一定的稅收影響。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是針對個人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的稅收情況,與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的稅收政策不同,具體情況需要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判斷和計肆薯算。
E.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稅收優惠政策
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對個人養老金的優惠政策。關於政策的背景內容,看這篇:個人養老金是什麼?怎麼繳?如何領?
如今,備受關注的
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正式確定
「9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委會議。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降為3%。政策實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
1
業內專家表示
這意味著
個人養老金制度迎來稅收政策利好!
01
稅負降低有什麼好處?
此次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直接降低稅負;
投資收益暫不征稅,作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核心激勵措施,該條內容代表著:如果你在繳納個人養老金期間,使用個人養老金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金融型產品(如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所產生的收益將不需要另外交稅;
領取收入的實際稅負由降至3%,體現了國家對個人養老制度快速推廣的決心,也能鼓勵更多低收入納稅群體參與。
是此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實際稅負。2018年,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明確,對個人達到規漏陵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相當於日後補交的稅率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稅負是參照稅延養老保險的相關規定,降為3%是非常大的激勵措施」。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表示,「數量眾多的中低收入者當前稅率低於稅延養老金領取時的稅率,如果參加稅延養老保險,不僅不能享受到稅收遞延的節稅效果,反而增加了稅收負擔。」降低稅負能夠鼓勵更多中低收入的納稅群體參與,增加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人群,擴大個人養老金的覆蓋面,促進養老第三支柱的發展,推動我國養老保障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更好地實現政策目標。
3
「政策實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有專物搜弊家認為,這罩族意味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細則以及各項配套細則有望加速落地。
02
熱點問題解答
Q1
該政策意味著「未來領養老金還需要交稅」嗎?
答:當然不是。
產生這樣誤解的原因,可能是混淆了基本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金的概念。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包括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團體商業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為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此次國務院常務會上提到的「政策調整」,指的是第三支柱個人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即個人養老金。
領取基本養老金是不需要繳納個稅的。《個人所得稅法》明確規定了: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
Q2
哪些人可以享受到這些稅負優惠?
答:參與個人養老金的人都有望享受優惠。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參加人退休後能夠再多一份收入,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生活水平,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質量。
Q3
稅前抵扣標準是否還有希望增加?
答:有可能。
《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對此上限,國新辦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繳費額和繳費方式上,起步階段只要不超過年度繳費上限萬元,參加人可以自主決定繳多少,本年度內既可以一次性繳也可以分次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4
目前個人養老金尚處於起步階段,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未來可能會適時逐步提高繳費上限,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補充養老的需要。
Q4
個人養老金怎麼買?
答:參加個人養老金需要開設兩個賬戶。
_ 在信息平台建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用於信息記錄、查詢和服務等;
_ 在銀行開立或指定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於繳費、購買產品、歸集收益等。
兩個賬戶之間相互唯一對應,參加人可以分別在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台、電子社保卡、商業銀行等多渠道開設。
但個人養老金制度要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1年,再逐步推開。國壽牛也期待著政策早日落地!
F. 企業所得稅補充養老保險扣除標准
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准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
企業為部分員工支付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的,應將全體職工合理的年均工資乘以參保人數之積,作為計算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稅前扣除的基數,並按照稅收規定的標准稅前扣除。
養老保險的基金有哪些模式
補充養老保險的基金模式可分為:待遇確定型(DB)和繳費確定型(DC)。
一、待遇確定型這種基金模式不實行個人賬戶,一般個人不繳費,退休時補充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根據預定的公式來計算,參加者在參加時就能知道。這種模式能夠為職工提供比較穩定的退休收入,對穩定職工隊伍、吸引高級人才能發揮較好作用。但是,這種基金模式僱主承擔的責任大,管理復雜,費用高,且職工在不同的補充養老保險計劃之間轉移流動比較困難。
二、繳費確定型這種基金模式要建立個人賬戶,實行僱主與雇員共同繳費,參加者只知道繳費金額,退休時的給付額要到退休時才能確認,因為繳費計入個人賬戶,每年根據投資收益情況計息,待遇水平與賬戶積累額的多少直接聯系。它具有透明度高,易於管理的特點,僱主的責任和壓力相對較小,職工流動時個人帳戶的基金可以隨同轉移。
法律依據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二款
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和標准內,准予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