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老人怎麼養老
1、家庭養老。這是我國農村最主要、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集中體現,它具有其它養老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短時期內不會被其它養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們主流養老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正受家庭規模縮小、人口流動、失地、老齡化等因素的挑戰,目前這種養老方式的質量有下降的趨勢。
2、集老絕體養老。這是一種在農村很常見的養老方式,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適合這種養老方式的,只是農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並不能成為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主要形式。
。
3、養老保險。隨著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增多及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養老保險也是一種好的養老制度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4、儲蓄養老。這種養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農村老年人採用,他們依靠侍仔姿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一些農村居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錢財是可靠的,因而戚鄭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需要時用。
『貳』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
摘要: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問題是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把「空巢老人」問題作為黨的工作重心。農村養老服務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農村養老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現有農村養老的模式中出現的基本問題、同時提出適當的建議和意見,探尋出一條適合現階段農村養老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鄉村振興農村養老措施及建議
一、調查背景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預計「十四五」時期,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在我國已呈現出上升趨勢,老年人生活保障問題已成為關系國民經濟的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經濟急速發展、城鄉社會結構也取得了巨大轉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農村青壯年進城,剩下大批「空巢老人」留守農村。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的養老壓力不斷提升,農村養老問題也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主要短板。因此,構建一個老有所養的養老體系,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尤為重要。
農村新型養老體系的建設, 要切實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改變傳統單一的養老模式,充分利用鄉村各方面資源,打造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公共服務為依託、以子女養老為主體、以互助式養老為補充的新型養老模式,努力讓農村老年人在身心滿足的情況下下安享晚年。
二、當前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概覽
(一)日常生活照料情況
調查發現,多數老年人具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調查中,32%的老人表示自己單獨居住或和配偶住、48%的老人和子女住、15%在養老院居住、3.2%跟孫子或孫女住、有1.8 %的老人和親戚/朋友居住。
(二)經濟來源
他們表示健在的子女中兒子有2-3個,不同住的子女中很少有同村居住的,多部分是在同一個縣里,平均1個月見一次,也有小部分子女在外地工作並定居,很少見面,基本半年或一年才能見一次。而經常來往的親戚或朋友只有2-3位。對於和子女或孫子、孫女一同居住的老年人,他們表示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時間較長,基本每天都在照顧。
調查結果顯示,56%的農村老年人主要經濟來源為社會養老金,20%表示主要由子女供養,10%有自己的退休金或自己通過勞動獲得報酬,5.8%依靠年輕時的存的積蓄,2.3%憑借政府救助。
他們中的大多數在60歲之前,沒有從事過任何工作, 主要在家務農或外出務工,也有部分從事個體或私營經濟活動,如開小商店、到附近集市上擺攤等。
受訪中的所有老年人表示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但都沒有參加社會保險,原因主要是太貴了,沒有經濟基礎。除和自己居住的子女去世的老人有社保等從政府獲得的補貼外,其他老人表示沒有任何補貼。
(三)日常生活主要內容
在問及父母日常生活主要內容時,多數老人選擇操持家務和干農務,佔比為71.3%。此外,選擇鍛煉身體和照顧家人的老人也比較多,分別為36.8%和36.6%。可見,操持家務及農務、鍛煉身體和照顧家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
當問及他們參加過什麼活動時,他們表示沒有參加過多少活動,只有維護村衛生情況、幫助鄰里、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比較單一的活動。他們希望村裡組織一些娛樂活動、健康講座、老少共融親情等類似的類似的活動,以此讓自己單調的生活增添一絲光彩。
(四)智能手機及智能服務使用情況
在互聯網的普及下,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也越來越多的被老年人使用。調查數據顯示,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佔52.0%, 不過, 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表示,他們主要還是以比較簡單的打電話、視頻聊天和看快手等為主,佔比分別達到84.7%、80.5%和71.3%;網上購物的老年人佔到五分之一;而對於操作比較復雜的網上購物、網上看病、網上學習、網上訂餐、網上打車及買票等智能服務功能,老年人 幾乎不會使用。有80%的老人表示需要智能手機培訓。
(五)精神狀態
因為缺少陪伴、感到孤獨等原因,大部分老人表示會因一些小事而煩惱,他們經常感到情緒低落,做起事來比較費勁,對未來希望度不高,只希望自己跟老伴能健康度過晚年生活。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他們對以後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的身體出現毛病、害怕意外發生等。幾乎所有老人都表示自己睡眠不好,經常到半夜睡不著覺。有極少數老人表示他們現在過得很愉快,基本都比較孤獨。
(六)滿意度
雖然時長感到孤獨,但他們也能理解自己的兒女工作忙,因此他們表示總體來看對自己現在的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對自己的健康也較為滿意,能積極鍛煉身體,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對自己和子女的關系也表示較為滿意,他們表示能融洽相處,子女也比較孝順。
(七)健康狀況與功能
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不太良好,視力比較薄弱,看東西模糊、看不清書本、手機等一些設備上的字,甚至有部分老人患有白內障、黃斑裂變等眼部疾病。大部分老人聽力較弱,受訪中發現正常音量大小他們聽不太清楚,需要用更大音量、更慢的語速和他們進行交談。大部分老人走路基本沒困難,但也有一少部分老人因為患有風濕、關節炎等疾病,走路有點困難。
三、老年人面臨的養老問題
(一)四大困難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難題 。
一是養老金少,經濟負擔重。調查中,有48.4%的老人表示目前面臨的最大生活困難是養老金少,經濟負擔重,一個月的養老金根本滿足不了日常消費。
二是無人陪伴,日常照料難。由於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快,子女一方面沒有更多閑暇時間照顧老人,另一方面又常常忽視老人的心理慰藉,26.4%的老人表示父母感到孤獨,無人陪伴,23.2%表示自己目前無人照料。
三是身體不好,活動不便。調查中,有24.0%的老年人表示目前生活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身體不好、活動不便。可見,加快社區及家庭適老化改造,增強老年人生活便利性很有必要。
四是智能服務功能使用有困難。調查中,有23.9%的受訪市民表示父母不會獨立使用智能手機的智能服務功能。隨著智慧養老的發展和越來越多生活服務由「線下」轉為「線上」,不會使用智能化服務,或者僅會使用簡單的操作,已經成為老年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
(二)社區周邊養老服務功能有待完善
近年來,農村養老服務功能不斷完善。但和不斷增長的養老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較多短板。調查中,51.7%的老人認為村子裡養老存在「服務項目少」的問題,46.3%認為存在「場地小、設施少、環境差」的問題。
四、社區養老服務需求
(一)對養老設施的需求
調查中,當向老人問及居住地周邊希望增加哪些養老設施時,衛生室、醫療康復室、健身活動場所和公共老年食堂幾類設施提及率最多。其中衛生室和康復室兩類設施需求最高,為65.1%,第二是健身活動場所和老年食堂,分別為63.5%和54.8%。除此之外,理發店等需求也比較高,在兩成以上。
(二)對服務項目的需求
調查中,當問到最希望村子周邊提供哪些養老服務項目時,48.1%的老人表示需要醫療康復護理類的服務,45.6%表示需要老年餐飲服務,對文體活動、精神關愛的需求佔比分別為41.3%和37.2%。同時,對家政服務等有需求的人群也佔到30%以上。
五、改善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著力點
( 一)著力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根本在於提高其收入水平。從調查數據來看,農村老年人的總體經濟狀況較差,其中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收入和家庭供養獲取僅有的收入,社會保障性收入和補貼性收入較少。改善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首先必須提高其經濟收入水平。
1. 增加老年人自己的經濟收入
第一,鼓勵農村老年人在身體健康狀況允許的前提下堅持僱傭或非僱傭式農業勞動,獲取相應的收入。讓老年人從事有收入的勞動,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同時還能豐富老年人日常生活,並且讓身體得到一定的鍛煉。第二,提高土地收益。可以通過耕種土地獲得經濟收入;也可向他人轉讓土地,收取相應的經濟補償,多角度提高經濟收入水平。
2. 增強家庭贍養能力
不難發現,家庭養老是最優化的養老模式,家庭養老資源是最根本的、不可或缺的養老資源。因此,政府首先應該促進農村家庭整體發展,提高家庭養老力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增強家庭養老。支持鼓勵父母和子女同住或就近同村居住;以家庭為單位給與更多的經濟補貼;提供住房建造改造服務;支持養老服務人員專業性培訓等。
3. 增強政府和社會的養老支持力度
第一,適當提高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充分發揮養老保險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作用。第二,投入對貧困和失能農村老年人的救助。增加對困難家庭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的補貼經費,同時將其全都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獲得更多公益性補貼資助,進一步保障困難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農村整體經濟。擴大農村老年人就業機會,切實增加農村老年人的勞動收入。
( 二)著力健全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制度
從前文數據分析不難發現,大多數老年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身體健康問題,年齡越大的老年人其健康狀況越不容樂觀,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較多,有關醫療健康的服務是農村老年人最迫切需要的。因此,需要努力使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提高農村老年人的基本醫療保險水平。將常見的疾病納入醫療報銷范圍,降低老年人的看病成本。第二,增強就醫方便性。形成「上門醫療」服務,把農村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群,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三)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功能
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本次調查中受訪市民最為關注的政策及措施,佔比高達60.8%,這反映了市民對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著較大的需求和較高的期盼。
一是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及設施。完善社區老年人信息庫,根據社區老年人需求,完善社區養老設施和服務項目。當前,最主要的是要增加和完善醫療護理、老年助餐、文體活動、精神關愛等需求較高的養老服務項目,以及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護理站、老年食堂、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設施。
二是加快社區適老化改造。加快社區適老化設施改造,增設適合老年人的無障礙設施,增強老人生活便利性,例如在老舊小區安裝電梯,針對高齡獨居、空巢失能老人安裝居室通道扶手等。
(四)加強養老專業人才培養
養老人才隊伍素質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調查中,有接近三成受老年人及村幹部認為本地社區養老存在服務不專業的問題。
一是充實專業養老服務隊伍。在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和社區開發公益性的養老服務崗位,力求建立專業的、穩定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
二是強化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定期舉辦老齡政策和養老護理知識培訓班,加強養老護理人員技能培訓。
三是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基本工資水平。加強社會保障待遇,在養老服務、醫養結合等重點領域,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促進養老人才隊伍穩定。
(五)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時代
幫助老年人盡快融入智能化時代,既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一要建立老年人智能設備使用培訓機制。除家庭成員承擔相應的義務外,老年大學要增設智能應用培訓課程,社區要定期開設智能設備使用培訓班,採取一對一答疑方式,消除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障礙。
二是改進智慧養老服務平台。結合老年群體特點,設計出操作更加簡便的智慧養老平台,讓老年人實實在在享受到智慧養老帶來的便利。
六、結論
調查結果顯示:操持家務、鍛煉身體等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內容;經濟壓力大、無人陪伴等是老年人生活中面臨主要難題,老年人對養老設施和養老服務等有較大需求。要盡可能滿足老人年各方面需求、改變傳統單一的養老模式、充分利用鄉村各方面資源,打造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子女養老為主體的新型養老模式,讓老年人在身體與精神雙方面得到滿足,使農村養老問題進一步改善,為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網頁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
[2]——網頁 -《推動新時代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評論員觀察)-中工評論-中工網》-
[3]——老齡科學研究 李芳-《謀求新時代美好生活:我國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與對策——基於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
[4]——網頁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 - 道客巴巴》-
[5]——網頁 -《養老護理員職業生涯規劃》-
[6]——網頁 -《民政局對養老院政策論文範文 天津市民政局養老院論文有關參考資料-畢業論文網》-
[7]——網頁 -《堅持尊老優良傳統 認真對待老年人權益_公益新聞_公益頻道》-
[8]——網頁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
『叄』 現在農村60歲的老人,沒有養老金,經濟來源有哪些
他們一般都是靠種地賺錢,而且家裡面的子女也會給他們,他們有時候也會出去打工。
『肆』 我是個農村人,快手上說下載爺爺小農院,好運來,能掙錢,是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
爺爺的小農院賺錢是真的,但是賺大錢提現不容易,基本很少能成功。用戶在裡面可以進行種植、做菜、管理蘆李敏小院子等獲得獎勵,裡面有兩個提現陪枝,一個是紅包提現,另外一個是元寶提現,均是滿0.3元就可以提現,這個還是很容易的,但是滿25元提現基本都達不成。
爺爺的小農院,一款趣味農場擾歷賺錢軟體。
『伍』 養老哥真實身份
姓孫。
隨著網路的越來越發達,我們看到的奇葩人士越來越多,而「養老哥」絕對算是個中翹楚。說到養老哥,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出生在河南洛陽汝陽縣的農肢數村,他的母攜謹親因為腦溢血而病癱瘓多年,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
蘇小宇的父親最近兩年,也因為多種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他的大哥因為受到刺激,得了精神病和抑鬱症,家裡只有蘇小宇和他的姐姐,是健康的人,而他的姐姐已經嫁人,偶歷隱首爾回家幫忙,所以一家人的生計和生活,主要都依靠年僅21歲的蘇小宇。
『陸』 聽說農村60歲可以領退休金是真的嗎
一看到題主提的這(聽說)二字可能就不是真的,題主你也不是農村人,農村人都會明白60歲農民是不是領退休金。
現在 社會 你親眼看見的事情,有時還不一定是真的。在前天我們一起去趕大集,碰到一個乞丐用智能手機掃二維碼收錢,他們都說這種乞丐都是冒充的乞丐,那題主你來回答,是真乞丐還是假乞丐呢?
農村安國家法定年齡,年滿60周歲的老人每個月都能領到一百多塊錢生活補貼費,也就是農民的養老金,這是個真事,也是現在農村60歲老人的實際情況。但農村60歲的老人沒有退休金,因為農民祖祖輩輩就沒有退休,自己只要能動,不分年齡大小,干農活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自己就自然而然的退休,也領不到退休金,自己的兒女照顧到去逝。
以後隨著振興農村發展,農民都渴望自己有退休,但退休金有沒有,不要(聽說)希望是真的。
農村60歲可以領退休金,這種說法說的不全面而已 。
目前,我們實行的制度是 不繳養老保險,不會有養老金待遇 。但是有一個特殊的政策,就是2014年國家在整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時,明確提出:在當地實施 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以前 , 已經年滿60歲 的老人可以不用繳費,直接領取基礎養老金待遇。
國家實施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2009年全面推動的試點,因此相關一般是2009~2010年期間。也就是說當時的這一批老人,現在最起碼都70歲以上了。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我們確實實行的是不繳費,不能享受養老金待遇了。不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條件也非常寬松。繳費檔次最低是100元每年,低保群眾有國家給代繳個人負擔部分。
國家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時,距離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不足15年,應逐年繳費,也允許補繳。但是,累計繳費年限不超過15年。距離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超過15年的,應逐年繳費。
很多地方對於參保人員到達60歲時,不管養老保險繳費是否中斷,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補齊。但是向廣東省明確,如果中斷的話會延遲領取養老金,到65歲才可以一次性補繳。
對於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如果到達領取年齡時,繳費不足15年,實際上也可以選擇退保。個人繳納的本金和利息退還給個人。這就出現了極少數,沒有養老金待遇的老人。
至於退休金待遇,說實話一般指的是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專屬 。依據1957年《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確立起來的退休待遇,最初只適用於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在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人是不用繳費,直接視同繳費年限的。
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很清楚,要想成為企業工人,必須是城鎮戶口。所以,農民一般只能是臨時工、季節工這樣的短期用工。無法享受退休待遇,也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農民也出現了農民合同工,現在農民也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只要到達相應的退休年齡,符合養老保險的領取最低繳費年限(15年以上),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所以,農民無條件享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養老金待遇,只是謠傳而已。但是農民可以通過參加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包括城鎮無業和失業人員都是一樣的。
是這樣的,在農村60歲,只要是繳滿了15年的養老保險,那麼就可以領取養老金,當然在新農保推出以前就年滿60歲的老人,還可以免費獲得一份基礎養老金待遇。
養老金本身並不是跟你是農村或者城鎮戶口有什麼關系,大家現在都是要去參與養老保險,才可以獲得相應的待遇。對於農村人來說,可以參與職工養老保險,也可以參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些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前者的繳費標准要高很多,即便是最低檔次,每年也需要7000元左右;而後者的繳費標准就相對更低,最低的繳費檔次也就是每年200元。
因此,大家可以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來選擇參與何種養老保險,只要在退休前繳滿了15年,就可以拿到養老金。至於說養老金的水平,就要看個人的繳費情況等等。像在農村養老的話,如果每個月能有500元以上,還是可以基本滿足開銷的。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中國早已經不存在退休金,只有法定的社保養老金、商保養老金……
樓主你好,聽說農村60歲可以領取退休金待遇,是真的嗎?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如果說你現在是60周歲。但是沒有交納過任何社保。對於你來講肯定是無法領取退休金代理了。但是確實有部分農村地區的老人,大多數是針對於那些75周歲以上的高齡退休老人,他們是可以正常擁有一份農村養老金的待遇。
因為作為農村養老金來講,在2009年推出的時候就推出了這個新農村合作養老保險,那個時候年滿60周歲以上的老人直接給予發放農村的基礎養老金,那麼到今天為止,基本上他們就是屬於75歲以上的高齡農村老人,所以說是可以直接獲得養老金的待遇,對於他們而言60歲的時候確實直接獲得了養老金,而且也沒有交納任何的社保。
但是在此之後就沒有這樣的一個規定了,但是不用擔心,因為作為農村地區的人群,如果說你選擇參加新農村合作養老保險,雖然說自己也快60歲了,但是他們畢竟是可以一次性交完這15年的費用,可以直接享受農村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只要是我們願意去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依然是可以讓自己在60歲的時候,獲得農村養老金的待遇。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這只是快手或網上傳言。不可相信,多展等真金白銀打進你的社保卡里了,你才會相信。要想得6O歲的養老錢,年輕時就要交社保,不然你咋會領錢吧?一分投入,才有一分收獲。這是咱種田人都懂的道理。春天要播下種子,撒下化肥,這就是投入。風調雨順,就是我們年年交社保的過程。60歲就是我們收獲的過程。我們春天不去投入,不去播種,總聽他們在那吵來吵去,耽誤的是我們秋天的收獲。
不要信,不要傳,踏踏實實的交社保總沒錯,不要在那坐等做夢,還是相信那句話,多一分投入,就多一分收獲!
農村哪來的退休金?
領取退休金,有個前提,一個60歲前是有工作單位,二是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而農民一輩子種地,哪來的單位和退休一說?
題主說的應該是農村養老金。首先,在年滿60歲以後,即便你不向國家繳納一分錢,也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這個養老金叫基礎養老金,最開始執行的時候約為60元每月,現在逐年增加,但80多了,具體各地會有差異。
在基礎養老金的基礎上,如果在60歲之前,按照每年200至2000元的標准繳納了一定額度的養老保險金,側在基礎養老金的基礎上再往上增加。
常規的計算方式為:
不論城鄉,只要是加入了社保體系,按時足額繳納費用,附合《社保法》條律,退休後都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
只要是中國境內居民60歲都能退休,但是前提是必須繳納15年以上的養老保險金。
如已繳滿社保就是真的而且必須是真的,否則就要看將來國家的政策變化了,將來如有此政策,沒買社保者就是能享受到退休金,那金額也是少得可憐的。所以要想晚年有一個好的生活質量,還是踏踏實實地把社保繳下去吧,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絕對是不現實的。
『柒』 農村人養老,到底應該靠政府還是靠子女呢
在農村,年輕人都是打工賺錢的,老人只要一口氣就要每天做,不做就不吃飯。工作一輩子也沒有攢夠錢,也沒有錢養老。不像城裡人的月月,有數千元的退休金。國家也給農村老人1月100元的養老金,但現在老人一次也不感冒,怎麼能談論養老呢。
農村老人的養老綜上所述是「農村老人養老困難」。這個話題不僅出現在頭條,還經常出現在火山、快手中。那麼農村老人究竟向誰養老呢?我也是農村老人。我承認道理,養孩子防老。國家每個月給我們110元,是零花錢。我和丈夫每年要根據承認所有支出在3萬韓元左右。這些錢都要兒子兒媳給我們。否則我們真的沒有辦法。
現在依靠國家養老金也不現實。能順利度過夕陽的歲月,不給孩子們添太多麻煩就能滿足。50歲左右的老人可以交保險,支付幾年,國家都有規定。如果希望60年代以後這些老人能自己領養老金養老,心裡會舒服很多。
『捌』 農村養老保險怎麼交 詳解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方式
2.銀行轉世灶賬
3.支付寶繳納
單位繳費是指用人單位按照規定標准和比例,為其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在農村地區,一般是由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村集體經濟搜鋒扮組織作為單位,為其所屬的合作社成員或組織成基差員繳納養老保險費用。
『玖』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怎麼養老他們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我的父母親七十多歲的高齡了,一直生活在農村,跟我弟弟一家生活在一起。
家裡一共有8畝稻田。之前一直全部由父親打理,每年能收入可能8千斤稻穀?這么多的稻穀全家人肯定是吃不完的,爸爸每年都要賣掉一些給左右那些不種田的鄰居們,以此換一些錢。我曾經問父親,種這8畝稻田能盈利多少?父親說,刨去成本,其實沒有太大的意思,最起碼家裡不用花錢買米了,還能落下不多的幾個零花錢。自己年紀大了,別的也幹不了了。只能說盡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今年,父親已經沒有種那麼多稻田了,他今年才種4畝,他說自己干不動了,明年他說還要減少一半,種兩畝得了,太累了。也是,我的父親都78歲了。弟弟妹妹都不讓他干,可是他不聽,他說,我只要還能幹得動,我就必須干,一個老農民,不種地干什麼?
父親除了種這些稻田,家裡的菜地也是他負責。我的父親跟別人不一樣,人家種菜都把菜地打理得整整齊齊。而我父親,是粗枝大葉的糊弄上,菜地里草常常也長的很茂盛。不過奇怪的是那也不妨礙他的瓜果蔬菜正常生長,他總要等到那些草有點高了,才去拔下來喂豬。
母親一直都在家裡料理家務。洗衣服做飯掃地,再喂些雞鴨。農忙的時候,也會跟父親一起去稻田裡面幫幫忙,去菜地里忙。
而我的弟弟弟妹,雖然也是農民生活在農村,卻不會種稻田。弟弟一直在家養豬,倒騰豬,幹得年頭久了,經驗豐富,效益也還可以。他們一直以來都跟我的父母親生活在一起,雖然生活中難免有些小的摩擦,卻也是其樂融融。
大約是三年前吧,我問過母親,政府每年能給你們二老發放多少養老補貼?媽媽說,過年的時候爸爸去取了,他倆加一起5000塊錢,這是一年的,他們每年去取一次。媽媽說感謝黨,還能給我們老年人發錢,你奶奶活著的時候,可沒有錢領。
由於弟弟挺出色能幹,爸爸媽媽在農村生活得特別好。他們不用去發愁錢跟養老的事,有個三病兩痛弟弟就給他們掏錢了,家裡的一切開銷也全是弟弟在出。政府每年給父母發的那些錢,他倆都存了起來,用不著。他們說是留著萬一自己生什麼大病或者死了就把這錢給弟弟,讓他處理。
我的父母親曾經來過我家住了20多天。他們對我的公公婆婆深表同情,城裡的老人也太難過了,一天天地關在家裡,再不濟上小區散散步,太郁悶了,有退休金也沒法過,不舒服,憋屈。我們是寧肯呆在農村,農村可舒服多了。而我的公婆則不以為然,他們覺得有退休金好,城裡好,生活更方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傢伙都像我的父母公婆這樣,不羨慕別人,熱愛自己的生活就好。
作為農村人老人要感謝題主對農村老人的關心。
其實網上有許多網友把農村老人養老拿來說事,說他(她)們沒養老金,六七歲還下地勞動,認為政府做的不公平,明為農村老人說話,實是對政府增加壓力提意見,要求政府要城裡退休人員增發養老金。
為此,筆者對題主的提問說說自已的看法!
1,要想了解農村老人現在如何養老,建議題主到農村看一看,走一走,只有親眼所見才是最真實的。
2,據筆者所知,目前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好時期,甚至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人相比都好之百倍,以我母親為例!我們兄弟三人贍養一個老母親,(時間上世紀6O年代未70年代初)她的生活費用如下!
1,稻穀6O0斤,萊籽油12斤,豬肉15斤,黃豆15斤,現金6o元,這是硬指標三人分攤,其它三人各表心意。這樣的生活水準在我們大隊,大多數老人達不到這個小平,許多老人都羨慕我母親福氣好,兒子有孝心。
今天回想起很傷心,本地老人每月139元,全年共計1648元,雖說不算多,按現在的物價買這些東西足足有餘,兄弟三人的贍養費還沒有政府給的多,從這一點現在農村老人養老比過去老人幸福的多。
2,網上常有人把農民養老金與退休人員相比較,國家發給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也是有依據並非白給的,人與人是沒有可比性,城市退休人員的工作普通農民能勝任下來嗎?
人要有自知自明,自已有多少點金,木,水火土自已心中有數,任何時代都是能者生活得要好一些,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現舉例說明!本地一位幹部有二個兒子,當然都要兄弟倆上學讀書出人頭地,其中有一個兒子死活不願讀書,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到生產隊勞動,他說勞一點也不累,現在兄弟倆老大退休每月五六千元,而他每月還是一百多元,他說,不後悔,憑能力吃飯,
3,不排除農村老人有少數家庭由於家運不好,或其它原因生活不如意,這種情況在任何時代都避免不了的。
但是在真正困難的老人都納入五保,低保和貧困戶由國家財政撥款給予贍養。
4,現在農村老人的生活來源,根據本地老人的情況大致如下!
政府生活補貼和高齡補貼,
承包地收入或轉讓費,大多數老人留有看家本,(養老本)大多數老人身體硬朗還能勞動,不足部份由子女分攤,根據本地者基本上無需子女出錢,出點力氣就可以了?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只要身體稍微還能支撐的自己都還在種地種菜、養雞養鴨呢,這就是他們的收入來源和生活保障啊!生在農村,一輩子在土裡刨食,除了向土地要口糧,還能有什麼來錢的法子?靠著勤勞的雙手和自己的省吃儉用,勉強度日罷了。
身體 健康 ,具備勞動能力時,雖然在田地里操作比較辛苦,但還能自食其力,有吃有喝,不用看人臉色,過得也就還說得過去。可是,一旦喪失了勞動能力,或者生病了,那麼,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可就過得凄慘無比了。
我們村有個老頭,因為心臟不好,67歲就不能幹農活了,而老太太又因為胃癌去世了,他一個人,只能跟著兩個兒子家生活,也就是兩個兒子家輪流吃飯,一家吃一個月。大兒媳比較善良,對待老人還是很孝順的,除去搶收搶種的農忙時節(這個時候,他們自己都顧不上吃飯,更不要說老頭了),其餘時候,一日三餐還是很准時的,每頓飯都會炒個菜、做個湯,不說豐盛吧,至少能吃上湯湯水水的熱乎飯,老頭吃得還比較滋潤。二兒媳婦呢,人也不壞,但大大咧咧的,並且,熱衷於掙錢,經常在外面打零工,極少在家裡,天天早出晚歸的,所以,一日三餐就沒法保證了。老頭兒攤上吃她家飯時,她就早上扔給老頭幾個干饅頭、一碗鹹菜,這就是一天的三頓飯了。這樣的一日三餐,肯定是吃不慣的。何況老頭他自己家裡沒有廚具,老頭連口熱水都喝不上。而女兒送給他的核桃奶、花生奶,他也不捨得自己喝,都分給了孫子孫女了。有時候實在是渴了,只好去鄰居家灌一壺熱水。其實,他還有一個女兒,嫁到離家10多公里的鄰村了,可是,女婿不肯參與養岳父,說那是兩個兒子的責任,不是他的責任,所以,女兒沒法把父親接回自己去輪流照顧,她自己沒法盡到贍養父親的義務,這樣,在兩個兄弟面前,自己就沒有話語權。所以,無論老頭過得怎樣,她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經常過去,幫老頭洗洗衣服。
改革開放以來。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們每天食用的各種善食,粗細均衡,營養搭配。普遍青少年兒童身高都比以前的孩子高的多。老人的身體狀況都非常 健康 。七十多歲,八十多歲還在地里繼續幹活。目前國家政策好。老人們每個月有一百多塊錢的社保。地理多少在收入點。勉勉強強,湊合,過得去。城市六七十歲的人相遇。真是天壤之別。農村六七十歲的人。一般情況下都在靠土地吃飯!
天天大聲去喊,交公糧就等於交社保!在抖音里快手裡天天去喊,一天喊上幾百遍。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怎麼養老,對這個問題從我接觸的農村老人看,差不多都是沒有清福可享,能勞動就要勞動。對他們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我覺得他們主要有三條途經。第一,自己的勞動收入。這個收入與個人的身體狀況有很大的關系。人在七十歲之前,只要沒有太大的毛病,也還是能幹一些事情的。比如給人幫工、上山砍柴、挖葯材等等,反正不會閑著。這樣有的人一年下來,也能掙個萬元左右。再加上種田、養豬、養雞,基本上能保證自己二老的生活開支。當然身體不好,是掙不來這個收入的。第二,國家發的養老金。說實話,作為現在的生活水平,一個月百十元錢,確是太少了點。現在這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也都曾為國家建沒出過力.流過汗。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希望國家能夠給這些老人提高一點待遇。就是這個不多的收入,它也是一些農村老人的心理依靠。我曾多次和一些農村老人談及此事,他們大多會說,錢雖然少,但在沒勞動能力後,買米的錢總算有了吧。第三,兒女們孝敬的錢。作為現在六七十歲的老人,最多也就兩個兒女,並且現在兒女們大多都在外地打工。有的因為有技術,機遇好,在外掙了錢,就能按時按季給留守在家的父母寄回生活費。有的因各種原因,沒有多少收入的,在連自己都困難的情況下,恐怕就不能及時地給父母生活費了。
我曾在鄉下生活過,並且還有一些農村的朋友,他們也和我一樣,六七十歲了。他們中有的因為身體好,兒女過得好,所以他們也過得好。有的則因各種原因,過得較為艱難。說實話,每當我見到過得艱難的,我總是很心疼他們,真心的希望他們快點好起來。
我們這里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還是蠻寫意的(幸福的意思)。其收入來源是:首先是養老金,今年是最低水平每月1200元左右;其次是土地外租,每畝一年為1150 1500元不等;第三是市政府發的老年人交通和營養補貼,65周歲以上老人每月享受75 600元不等(根據年令段分為75、150、180、350、600)的補貼;第四逢年過節的政府補助,農村的每年300元,都打入工資卡;第五有的還有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第六對於剛退休身體好的還可以出去打工賺外快。因此,吃穿住行不愁,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平時打打牌跳跳舞散散步,有的還結伴去打卡 旅遊 ,這就是很多人講的在很多 旅遊 地方都能看見上海人的原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隨著祖國全面進入小康 社會 ,農民的生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六七十歲的老人吃過苦,受過罪,有堅強的毅力,省吃儉用,小病吃點葯,大病進醫院,疑難病不看,等著回歸大自然。收入來源靠自己贊,靠兒女們做貢獻,農民朋友們靠國家給的一百多元。
我身體很好,還在打工,七十五了,不要見笑。打工身體好。
『拾』 農村父母每年交200塊錢養老金,到底有沒有用
最近網上有些視頻就是在宣傳農村新農保的。其中有一個視頻是說的東北某地兩個人人交新農保的事情。
這兩個老太太是熟人,因為開始實行新農保的時候,他們都已經接近60歲了,所以,一個老太太交了100元,一個老太太交了200元,但是他們現在每月所領的養老金不一樣,所以,交得多的,領得少的老太太對這樣養老金的發放有質疑,便通過媒體來幫忙,咨詢具體管理新農保管理人員,為什麼不一樣。
新農保管理單位工作者在電話里做了詳細的解釋。
不管咋說,每年讓你交100元或者200年,以後領取的時候是每月領取一定數量的養老金,不管咋算,都是參與者享受利益,所以對於農民和城鎮沒有工作,沒有養老金的人來說,自己交錢,以後養老用,都是非常合算的。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細節,可以在快手或者抖音里看視頻,有多個視頻在介紹這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