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異地領取養老金

異地領取養老金

發布時間:2020-12-13 06:44:12

❶ 異地社保如何領取養老金

按深圳社保新規定,外地人在深圳工作連續買滿了15年社保後,則可選擇在版法定退休年權齡時在深圳領養老金,到時在深圳領養老金相對比其他內地的養老金高一些的,所以你選在深圳領比較好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異地戶口,退休後可以在當地領取養老金嗎

在社保繳納地領取養老保險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第六條跨省流動就業的參保人員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按下列規定確定其待遇領取地:

1、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2、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3、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4、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2)異地領取養老金擴展閱讀: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離境定居的,應當建立個人賬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同時,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明確死亡的,個人帳戶中的余額可以全部繼承。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5年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補繳到滿15年。

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整制度的通知》,決定建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整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實行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整制,不會增加企業和個人繳費負擔,也不會影響退休人員待遇。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被保險人共同按不同的繳費比例繳納。以北京市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繳納月繳費基數的19%,員工繳納工資的8%。

❸ 異地工作養老金怎麼領取

把你外地社保轉移回戶口所在地吧,與你的本地社保合並,在本地辦理退休手續,在本地領取退休金,這樣一切都方便。

❹ 請問 異地辦理養老保險 退休手續該如何辦理

一、各地需要的材料不一樣,要看所在地養老保險政策的規定。

以成都為例:

(一)、退休辦理條件:
1、按照規定參加成都養老保險,累計繳費達到最低年限;
2、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退休辦理資料:
1、身份證;
2、戶口本;
3、人事檔案;
4、退休申請表;
5、《成都市社會保險人員減少表》;
6、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清單;
7、勞動合同。

(三)、退休辦理流程:
1、職工本人向單位提出退休申請;
2、用人單位將職工原始檔案等資料上報參保社保經辦機構;
3、社保機構對資料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批准退休。

二、社保轉回戶口所在地就可以在當地領取養老金:

根據規定,符合條件申請養老金參保人員,如社保轉回老家、到達退休年齡時就可在老家申辦養老金。如不轉回、在達到退休年齡時、提供你戶籍所在地社保部門的沒有在戶籍所在地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證明材料、身份證復印件、存摺復印件、填寫養老待遇申領表到參保的社保部門申辦即可。

拓展資料:

養老保險特點:

一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二是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三是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❺ 異地交社保到退休年齡在哪領養老金

人力資源社抄會保障部 、財襲政部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
國辦發〔2009〕66號
第六條跨省流動就業的參保人員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按下列規定確定其待遇領取地:
(一)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三)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四)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❻ 我在戶籍所在地已交滿十五年養老保險,在異地工作,退休在哪領養老金。

確定養老金領取地的基本條件是要看你在各個參保地的繳費年限,然後按照「戶籍地優先,從長、從後計算」的原則來確定領取地。就是如果你的參保地和戶籍地是一致的,那你肯定是在戶籍地,也就是參保地領取養老金了。

如果不一致的話,那就按照你繳費滿十年的地方來確定你的領取地。如果你有多個繳費滿十年的地方,就按你最後一個滿十年的地方來確定你的領取的地方。如果你在所有地方繳費都不到十年,那就把你的養老保險關系和相關資金轉回到你的戶籍地,由你的戶籍地來給你支付養老金。

在保險所在地領取,但是有些地方可以辦理異地領取,與戶口沒有關系,與繳納地有關系。想了解詳細情況建議咨詢社保部門。

(6)異地領取養老金擴展閱讀

領取養老金需准備的材料如下:

一、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1、《XX市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增減員表》一式兩份;

2、《退休人員申請表》或《職工提前退休(職)審批表》及復印件;

3、如有《XX市職工勞動手冊》的一並提供;

4、《XX市職工連續工齡審批表》及復印件;

5、軍轉幹部除提供上述資料外,還需提供《軍隊幹部轉業審批報告表》及復印件。

二、一次性領取基本養老金:

1、如有《XX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手冊》或《XX市職工勞動手冊》的一並提供;

2、本人申領的:本人身份證及復印件、戶口簿及復印件、本市開戶的工、農、建行結算帳戶活期存摺及印有帳戶的頁面復印件或銀行卡(原件及復印件)及開卡申請表(原件及復印件)。

3、《XX市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增減員表》一式兩份。

❼ 異地交社保退休後,怎麼領取養老金

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男性60周歲,女性生產工人50周歲,女性管理人員(或專業技術人員)55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的參保人,如屬跨省流動就業參保的異地務工人員,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09〕66號)確定其養老金領取地,其總原則是「戶籍優先,從長,從後」;如屬廣東省戶籍的異地務工人員,則按《廣東省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省內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粵府辦〔2008〕76號)確定其養老金領取地,即其最後參保地為養老金領取地。

❽ 老人在外地養老金怎麼領

現在養老金都是直接打到銀行卡上的,您直接拿著接收養老金的銀行卡去銀行取錢就行了。
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您的採納!

❾ 在外地交社保回本地怎樣領取養老金

在外地繳納社保後,可以轉回你所要轉回的城市,轉了之後就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領取養老金了

跨地轉社保所需手續:

需要在轉入地社保局申請開具《調出證明或函》,然後憑本人身份證,養老保險本材料在轉出地社保局申請即可。

社保關系異地轉移申請流程:

1、申請出具《參保繳費憑證》;

2、出示《參保憑證》,申請接續社保關系;

3、辦理基金轉移手續;

4、辦理接續保險手續。

(9)異地領取養老金擴展閱讀:

跨地轉移社保的四個環節

1、發憑證

當你要離開這個城市,且肯定不會再回到這個城市就業的時候,可以到當地社保經辦機構領取一張你的參保憑證。憑證主要記錄三項關鍵的信息:一是你在當地參保的起始時間;二是你實際繳費的月數;三是你在本地參保期間個人賬戶的全部存儲額是多少。

2、打電話

有關部門在網上公布了全國2800多個縣級和縣級以上的社保經辦機構的聯系方式,不清楚的問題可以電話咨詢。

3、辦手續

由本人或者所在單位向新的就業地社保經辦機構提出接續申請,其他事情就由當地社保經辦機構在規定的時間內來辦理就可以了。

4、轉移資金

除了轉關系之外,要把前面講到的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的資金,還有單位繳費規定比例的資金要轉移到新的就業地。這樣整個轉移流程就完成了。

參考資料:

網路 社保轉移

閱讀全文

與異地領取養老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號碼怎麼查 瀏覽:702
新秩序會有延長壽命 瀏覽:430
開養生館有哪些難度 瀏覽:880
研究生復試體檢掛什麼科室 瀏覽:624
婚後如何跟雙方父母相處 瀏覽:367
老年人沐浴最易發生的意外 瀏覽:962
沒到退休年齡提前退休 瀏覽:12
廣西老年大學2018開學 瀏覽:695
武安長壽泉礦泉 瀏覽:348
婚後的女人如何孝敬父母 瀏覽:445
老年大學書法規范版教學大綱 瀏覽:219
50歲妞妞 瀏覽:190
晉中長壽灣 瀏覽:505
河南農村養老保險補繳 瀏覽:573
父母有多愛你是什麼意思 瀏覽:575
單位重陽節爬山活動報道 瀏覽:178
無業人員導哪裡交社保及養老金 瀏覽:846
長壽桃源公墓多少錢 瀏覽:185
體檢缺血吃什麼 瀏覽:626
深圳五批輔警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