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如何養老
一、目前老年人養老方式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養老方式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種方式。其中居家養老比例較高,約為90%,社區養老佔比約為7%,機構養老佔比約為3%,可見大部分老年人都選擇了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的優點是老年人繼續生活在熟悉的生活環境,心情比較愉悅,同時也能得到更多的親情照顧,有更多的親人陪伴也能防止意外的發生。缺點是容易因生活態度、三觀方面與後輩發生矛盾,影響家庭關系,同時如果後輩沒時間照顧老人,老人產生問題不容易解決。
社區養老的優點是老年人有社區人員照顧,能享受貼心的社會關懷,遇到困難也能及時地解決。缺點是社區工作人員責任心有差距,有些人工作浮於表面,使老年人難以獲得更好的照料。另外夜間老年人獨自一人,出問題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風險。
機構養老優點是可以為老人提供24小時的專業服務,讓老人舒心,讓家屬放心。缺點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養老機構的認可度還不是很高。另外費用高昂也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國家養老保障政策
養老問題作為一個重大民生問題,國家一定會全力保障,這個是毋容置疑的。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養老服務設施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改善,為老年人健康生活提供了最大的底氣。
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社會保障覆蓋人口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幅度最大的國家。
從數據上來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已從28年前的9800餘萬人增加至今年6月底的10.14億人,總共約3億人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領到了屬於自己的「工資卡」。
雖然有些地方經濟出現下行壓力,財稅出現減收,但是政府都會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盤活國有資產等方式確保養老金足額定時發放。另外中央財政也會給予一定的支持。
所以,從國家層面來看,對老年人的養老政策保障力度是空前的,也是令人放心的,這解決了老年人養老的後顧之憂。
三、個人養老建議
前面我們分析了目前老年人的養老方式以及國家的養老保障政策,下面我們再來說下個人養老的建議。
1、舒心養老,注意健康和飲食
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老了,應該著眼於放鬆和舒心,在養老方式選擇上,仍應以居家養老為主,畢竟在熟悉的環境、和諧的關系裡面生活,會令人感到愉快。如果換到新環境,面對模式的老人,難免會感到孤獨和不安。
在生活方面,首要的是注意身體健康。平時有空的時候做適量運動,身體不是很佳的也要多走動,畢竟運動是治療一切傷病的良葯。運動方式可以選擇慢跑、打太極拳、廣場舞等,以舒緩為主,不宜過於激烈,以免造成身體受傷和其他風險。
其次要保證心理健康。老了就不要糾結於名利、錢財、關系,在社會交往和家庭關系中應以平淡心態看待,少執著、少爭辯,保持心情舒暢。多讀書寫作,保持內心安定;多參加和朋友或其他老年人聊天、下棋等活動,讓精神充盈。
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食物為主,少吃過葷或刺激性食物,另外宜戒煙戒酒,杜絕熬夜等不良習慣,維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
2、快樂養老,預留一部分積蓄
常言道:「久病無孝子,久貧無賢妻」話雖然刺耳,但反映了社會無情的現實。在即將進入老年的時候,一定要預留一定的積蓄,以防不時所需。
社會壓力大,兒女都很忙,他們要為生活和家庭奔波,也許沒多少時間照顧老人,作為老人應給予充分的理解。所以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完成,能不給他們麻煩的盡量不麻煩他們。
有一定的儲蓄,可以偶爾和老伴出去旅行,領略祖國山川大海的美景;或請個保姆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讓生活過得從容。在生活出現意外的時候,有一定的資金保障,能從容應對。
至於投資方面,不宜強求,應以銀行儲蓄或養老基金為主,畢竟現在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手段較多,一不注意容易上當受騙。
3、積極養老,發揮余熱老有所為
老年人只是一個年齡的劃分,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所以不宜過於悲觀和頹廢。
從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來看,從退休開始,有接近20年的時光,應該在積極樂觀中度過。
國家提倡老年人發揮余熱,多為社會做貢獻,故此老年人退休後應多利用自己的經驗為國家服務,這不僅能引導全社會增強接納、尊重、幫助老年人的關愛意識,而且能培養老年人自立、自尊、自強和自愛。
② 目前中國社會養老保險 覆蓋多少人
截止至年12月,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已經超過9.25億人。
我國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已經超過9.25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已經超過13.5億人,基本實現全民參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自2005年到2018年連續14年上調,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全國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均有所提高。
全國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由2015年的74.73%上升到2017年的77.97%,全國城鄉養老保險覆蓋率由2015年的77.59%擴大到2017年的82.02%,全國城鎮職工月人均養老金支出由2015年的2354.09元提高到2017年的2873.98元。
(2)養老保險覆蓋面數據擴展閱讀:
社會養老保險的相關內容:
1、全國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總體上在高位運行,2017年為94.12%,呈波動上升態勢。全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系數有所提升,2015年為1.4601,2017年為1.6744,總體偏高。
2、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當期收入大於支出,2017年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當期收支率為114.10%。
③ 2012-2021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
根據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時期,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
2019年中國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是多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新醫改」方案的目標就是讓人人都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到2019年底,基本醫療保障覆蓋率要達到90%。 去年底,。
我國目前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為:
截至2008年底﹐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19億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2416萬人﹐5595萬農民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 在這三種養老保險中﹐只有城。
④ 養老保險覆蓋率
養老不僅關乎老年人群的當下,也關乎年輕人群的未來。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研究中心2021年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89.6%的受訪青年認為有必要從現在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伴隨國家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的推動,年輕人開始關注如何配置養老保險,怎樣以目前的選擇為未來的生活增添幸福感和安全感。⑤ 我國社保養老保險覆蓋了多少人
我國的社保養老保險大約覆蓋了10億人左右,應該還有很多農村地方的人不願意交新農合,所以也就覆蓋了全國三分之二
⑥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反映什麼
對養老險覆蓋率考察及建議
社會保險覆蓋面的大小,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保障的范圍及程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從目前來看,我國城鎮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遠遠大於農村居民,這無疑進一步擴大了城鄉收入差異,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埋下了隱患,不利於整個社會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為此,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明確提出,「新農保」將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制度全覆蓋。20XX 年 6 月溫家寶總理在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暨新農保
第 1 頁
試點經驗交流會上進一步指出,將「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實現新農保制度的全覆蓋」。因此,無論從縮小城鄉收入差異的現實出發,以及遵循風險盡可能分散的大數法則的社保運行基本規律,還是從養老基金均衡的視角,提高覆蓋率,對「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新農保」覆蓋率①的現狀及問題
( 一) 計算公式
國際上,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一般用三個指標來衡量。第一個指標是供款人數占勞動力的比重;第二個指標是供款人
第 2 頁
數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第三個指標用養老金領取人數與達到退休年齡的人數之比來表示。其中,前兩個指標是指人們向制度繳款並積累自己權益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在經濟活動人口中的覆蓋率; 而第三個指標是指當個人退休後接受貨幣受益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在老年人中的覆蓋率。顯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也可以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如果 Fi用( i =1,2,3) C 代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指標體系,L 代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人數( 即參加「新農保」年齡在 16 ~59 歲的農村人口) ,W 指農村勞動力人口( 即年齡在 16 ~ 59 歲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 ,P 代表農村勞動年齡人口( 即
第 3 頁
年齡在16 ~ 59 歲的農村人口) ,R 代表農村養老金領取人數,代表達到退休年齡的農村人口數,那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體系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由於沒有具體的農村勞動力人口 L 數據,本文嘗試用農村就業人口 E 來代替,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體系 Fi的計算公式變為: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農村就業人口 E 往往小於農村勞動力人口 L,因此,用替代的這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 F1計算出來的結果應該比實際結果大。
( 二) 現狀及問題
1. 覆蓋率總體水平偏低,制度擴面還有待加快
第 4 頁
根據上述三種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出 20XX 年 ~20XX 年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指標體系,具體計算結果如表1 所示。從該表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水平總體偏低,20XX 年 ~20XX 年 F1、F2一直在 11. 00%上下徘徊,F3也僅僅從 2. 16% 增加到 5. 02%,增加了不到 3 個百分點,增加幅度十分有限; 雖然 20XX 年「新農保」試點推行後,覆蓋率水平有所提高,然而,這三類覆蓋率指標的絕對值仍處於較低水平,20XX 年不到 33%,F1、F2甚至還不到 20%。需要強調的是,從表 1 還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 F1、F2和 F3的變化趨勢明顯不同: 前者是先呈波浪變化然後
第 5 頁
突然上升,以 F2為例,該指標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間,一直在 11. 00% 水平上下波動,20XX 年則突然增加到 15. 93%。對於後者 F3而言,則是一直保持上升勢頭,即從 20XX 年的 2. 16%一直增加到 20XX 年、20XX 年、20XX 年、20XX 年和 20XX 年的 2. 22%、2. 95%、3. 50%、3. 88% 和 5. 02%,20XX年則快速增加到 15. 30%,而 20XX 年也進一步增加到 32. 17%。然而,這三種指標的年均增長幅度分別只有0. 98% 、0. 71% 和 4. 29% ,顯然如果不加快制度推行的力度,保持現有的覆蓋率增速,到 20XX 年要實現全國100% 的「新農保」覆蓋率將存在較大的困難。
第 6 頁
2. 受益農民呈穩步增長,參保繳費隊伍不穩定
從表 1 可以看出,20XX 年 ~20XX 年期間,覆蓋率 F3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即從 20XX 年 2. 16% 逐漸增加到 20XX 年的 32. 17%。由於 F3是用農村養老金領取人數 P 與達到退休年齡的農村人口數 R 的比值得到的,在20XX 年 ~20XX 年期間,R 基本保持在1 億人水平上下波動,因此該時期 F3從20XX 年的2. 16%逐漸增加到 20XX 年的 32. 17%,顯然主要原因在於達到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的農民在穩步增長。需要指出的是,覆蓋率 F2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間,一直在 11. 00% 水平上下波動,20XX 年則突然增加到 15.
第 7 頁
93%。由於 F2是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人數 C 與農村勞動年齡人口 W( 即年齡在 16 ~59 歲的農村人口) 的比值得到的,從表 1 可以看出,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間,W 一直呈遞減趨勢,而該時期 F2一直在 11. 00%水平上下波動,顯然是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人數 C 變化率不穩定造成的。因此,如何針對農村勞動力流動性較強的特點,體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便攜性,穩定並擴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隊伍,應該加快「新農保」制度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3. 試點成效已初步呈現,城鄉差距仍十分明顯
第 8 頁
應該指出,自 20XX 年開始,我國的「新農保」試點推行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成效。「新農保」試點推行以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 F1、F2和 F3基本上都在原地踏步: 其中,F1、F2一直在 11. 00% 左右徘徊,F3也僅僅從2. 16%增加到5. 02%,增加了不到3 個百分點,增加幅度十分有限; 然而,自20XX 年「新農保」試點推行後,F1、F2分別快速增加到 20XX 年的 16. 79%、15. 93%,增長速度接近 50%,F3更是增加到71. 00% ,增長速度超過了 200% 。然而,運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計算原理,通過計算同理可以得到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指標體系①,不難發現,無論是覆蓋率 F1、F
第 9 頁
2,還是覆蓋率 F3,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城鄉差距都十分明顯。
從圖 1 和圖 2 可以看出,從 20XX 年 ~20XX 年,覆蓋率 F1、F2的城鄉差距年均分別為 36. 47 和 17. 52 個百分點,前者是後者的 3. 98 和 2. 46 倍; 從圖 3 可以看出,覆蓋率 F3的城鄉差距年均為 55. 28 個百分點,前者是後者的 16 倍之多。其中,F1、F2的城鄉差距分別從 20XX 年的 33. %、11. 28% 增加到 20XX 年的. 97%、22. 07% ; 而覆蓋率 F3的城鄉差距也從20XX 年的56. 89%增加到20XX 年的58. 22%。盡管由於20XX 年我國開始進行「新農保」試點,這種差異有所緩解,前者分別減少到 20XX 年的 38. 03%、23.
第 10 頁
04%,後者也降低到38. 83% ,然而,這種緩解的程度還比較有限。因此,加快「新農保」在全國范圍內的試點和推行進程,才能真正縮小城鄉差異,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快速發展。
二、影響「新農保」制度覆蓋率的因素分析
1. 制度模式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按農民是否繳費可分為繳費型和非繳費型兩種模式。從國際經驗來看,過於依賴繳費型模式往往會導致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面過低。事實上,繳費型養老金計劃更適合於具有繳費能力的收入階層,而低收入人群和沒
第 11 頁
有繳費能力的貧困人口往往由於繳費能力的限制,而不能被制度覆蓋。這些被養老金計劃排除在外的人群主要由自雇者、家務勞動者、農村勞動者、小職工和婦女等群體構成,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只有較低的資本、教育和收入水平,很難進入正規部門就業,流動性大,缺少工資記錄等。對這部分人群實施繳費型的養老金計劃,如果沒有強制性約束,則它們大多會選擇不參保。因為他們更願把微薄的收入用於食物、住房、衣服等當前的生存需要,而不願或不能預留一部分來為養老金供款。與繳費型模式相比,非繳費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無疑有助於迅速提高覆蓋率。然而,非繳費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第 12 頁
往往會導致政府財政負擔過重,並且這種制度成本會隨著整體人群年齡的增加而呈剛性增大。同時,貧富差距過大也不利於推行普遍的非繳費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因為不同收入層次的人很難在給付水平和籌資途徑上達成一致。如玻利維亞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它試圖通過運用國有資產私有化產生的收入來解決普遍保障型社會保險的資金問題,但是目前的非繳費型養老金計劃( 「Bonosol」) 的可持續性並沒有得到保證。因此,如果我國政府能繼續大力推行「繳費型和非繳費型」制度模式,並採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非繳費型」模式在制度中的比重,將對「新農保」制度的覆蓋率產生重要影響。
第 13 頁
2. 農民的收入水平
國際證據表明,正規養老金體制下的覆蓋范圍和一個經濟體的收入水平存在很高的正相關性。收入水平越高者對繳費率的承受能力越強,從而越容易加入到制度中來。應該指出,我國農民收入水平低下和增長速度緩慢是導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圖4 可以看出,20XX 年,我國農民人均年收入為2 元,幾乎只有當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 6 859. 6 元) 的三分之一。20XX 農民人均年收入增長到5 919. 0 元,年均增長速度為 10. 72% ; 而同年度 城 鎮 居 民 人 均 年 收 入 則 為 19 109. 0 元,年 均 增 長 速 度 為12. 06% ,城鄉居民的收入差
第 14 頁
距還在繼續擴大。另外,農民收入水平低下還表現在農村居民內部收入差距日趨擴大。農村居民基尼系數由1978 年的 提高到了20XX 年的 ,使得社會養老保險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①從目前來看,真正需要養老保障的絕大多數農民,由於收入水平限制而不能參保,相反,農民中已經參保的大多數經濟狀況較為寬裕,如鄉幹部、個體戶、教師等,他們將來的養老問題遠遠不如普通農民迫切。
3. 保障水平及收益率
首先,到目前為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提供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這是由於在「老農保」推行時,多數農民限於經濟承受能力,
第 15 頁
選擇了每月 2 元的最低繳費檔次,顯然,這種繳費水準,無論怎樣提高投資收益率,都無法達到養老保障的目的。盡管 20XX 年 ~20XX 年,領保人數從 198 萬人增加到 2 863 萬人,領取人數在逐年快速增加。然而,20XX 年人均月領取保費僅 58 元,並且很多人當初在投保時選取了較低的繳費標准,因此有的甚至領取不到 58 元,僅僅依靠這些微薄的養老金,老年農民的生活水平難以得到保障。②其次,由於當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主要集中在縣級,由縣級管理機構負責基金的存儲和保值增值工作,管理和基金平衡的責任在縣級,往往造成農村養老基金投資管理人才缺乏、投資渠道比較有限,基金投資運
第 16 頁
營困難,保值增值難度較大; 而基金監管主體的缺位,還易引發地方
行政干預甚至挪用基金的現象。較低的保障水平和收益率,無疑進一步抑制了農民的參保熱情,使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難以提高。
4. 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歷史債務
盡管目前我國還存在二元化的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但社會養老保險的城鄉統籌是大勢所趨,這一點已經在理論界和決策部門達成共識。然而,無論是在擴大
第 17 頁
現有城鎮社會養老保險還是「新農保」制度的覆蓋面時,參保對象都會存在潛在的顧慮,那就是政府部門如何妥善處理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歷史債務。據估算,中國養老金「空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