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個人養老保險是交高檔的好還是低檔的好
養老保險費繳納的高低直接影響退休時養老金的多少,繳得高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就高。
在用人單位服務的勞動者,對養老保險繳費高低標准沒有選擇權,以本人應得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比例繳納。其中,本人工資低於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社會平均工資60%的按60%繳納,高於300%的按300%繳納。
靈活就業人員對高低檔次有選擇權,但應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兼顧當前收入與將來預期生活水平選擇。
(1)養老保險低檔與高檔擴展閱讀:
受理范圍
社保局: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企業(含已破產、解體、關閉企業)的失業職工;具有本市戶口(含農村戶口)的個體工商戶及僱工;具有本市戶口(含農村戶口)和《運營證》的個體運輸業主及其僱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解除勞動(聘用)關系的職工;
非全日制工作人員;具有本市城鎮戶口的各類靈活就業人員;已破產、解體、關閉的參保單位的漏投保人員;復員退伍未安置的軍人。
地方政策
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規定,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個人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佔地農轉工人員除外),退休後不享受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支付給本人,同時給予一次性養老補償金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賬戶儲存額的1/120)組成。
促進經濟發展
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繳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此外,由於養老保險涉及面廣,參與人數眾多,其運作中能夠籌集到大量的養老保險金,能為資本市場提供巨大的資金來源,尤其是實行基金制的養老保險模式,
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積累以數十年計算,使得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更大,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通過對規模資金的運營和利用,有利於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
『貳』 社保高檔跟低檔什麼區別
高檔可以領取全額的退休工資,低檔是按比例來領取的。具體見社保局細則。
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低檔和高檔的區別在於,退休後養老金領取的多和少的區別,交得多,將來領取得多,反之領取得少。最高和最低相差很大。最高是最低的5倍不過這種東西量力而行,你賺個一兩千一個月交最低就行了,因為最高擋,一個月就要繳納兩三千。
高檔次繳費是社保繳費基數的100%、最低檔次是60%,差距就是40%,一直這樣差下去,繳費年限相同,同年退休,退休養老金也至少相差40%。
養老保險交得多以後退休了就領得多,養老保險繳納的多少與退休領取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舉個例子:
假設社會平均工資3000元/月恆定不變。參保人甲,按最高檔300%繳費,每月繳3000*300%*20%=1800元,其中計入個人賬戶720元,計入社會統籌1080元,繳費年限累計20年;參保人乙,按最低檔60%繳費,每月繳3000*60%*20%=360元,其中計入個人賬戶144元,計入社會統籌216元,繳費年限累計20年。
養老金計算如下:甲,基礎養老金=(3000+3000*300%)/2*20*1%=12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720*12*20/139=1243元(還要加上利息部分
養老金合計2443元。
乙,基礎養老金=(3000+3000*60%)/2*20*1%=48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44*12*20/139=249元(還要加上利息部分)
養老金合計729元。
甲乙對比:甲的繳費金額是乙的5倍,所得的基礎養老金是2.5倍,個人賬戶養老金是5倍。
(2)養老保險低檔與高檔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費的計算標准
社會保險必須根據各種風險事故的發生概率,並按照給付標准事先估計的給付支出總額,求出被保險人所負擔的一定比率,作為釐定保險費率的標准。而且,與商業保險不同,社會保險費率的計算,除風險因素外,還需要考慮更多的社會經濟因素,求得公平合理的費率。
社會保險費的徵集方式
1.比例保險費制
這種方式是以被保險人的工資收入為准,規定一定的百分率,從而計收保險費。採用比例制,原來社會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償被保險人遭遇風險事故期間所喪失的收入,以維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須參照其平時賴以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為衡量給付的標准,另一方面又作為保費計算的根據。
以工作為基準的比例保險費制最大的缺陷是社會保險的負擔直接與工資相聯系,不管是僱主雇員雙方負擔社會保險費還是其中一方負擔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的負擔都表現為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其結果會導致資本排擠勞動,從而引起失業增加。
2. 均等保險費制
即不論被保險人或其僱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計收同額的保險費。這一制度的優點是計算簡便,易於普遍實施;而且採用此種方法徵收保險費的國家,在其給付時,一般也採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義。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繳納相同的保費,在負擔能力方面明顯不公平。
『叄』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交高檔和低檔在領取退休費時有多大區別
唯一的區別便是多交多拿。
養老保險費繳納的高低直接影響退休時養老金的多少,繳得高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就高,所以選組高檔劃算。個人繳納的話那要看收入情況了,如果收入高,可以選擇高一點的,如果收入低,就選擇最低檔。交的基數高,退休時的工資就會比別人高;相反,交的最低基數,就只能拿到最低的退休工資。
自己交的話,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交一個相對差不多的基數,沒有必要交那麼高,但是單位交就不一樣了,當然是高一點比較好了。再有就是那個退休工資,不只是和交費基數有關,還有你的繳費年限,還有你的工齡都是有關系的。
(3)養老保險低檔與高檔擴展閱讀
作為靈活就業方式可以個人購買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中以個人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是年月繳納的,繳費基數是按照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100%,有五個檔次自由選擇,繳費比例是20%,個人賬戶的劃入標准為8%。目前最低一個月要繳納733元,最高是1222元,由於各個省份的繳費政策有一定差異,還是要以當地規定的繳費金額為准。
這五個檔次可以自由選擇的,並沒有繳納哪個檔次更劃算的說法。當我們有經濟條件的時候,可以選擇高檔次來繳納,反之,則選擇低檔次繳納。養老待遇的公平原則是多繳納多得,所以我們選擇高檔次繳納,今後領取的養老待遇就越多,也就是說現在付出多一些以後待遇就更高。
當我們個人名義購買職工醫保的時候,只有兩個繳費檔次可以選擇,1檔繳費標準是2520元/年,2檔繳費標準是5544元/年。這兩個檔次也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也並沒有繳納哪個檔次高更劃算的說法。
『肆』 個人交養老保險,高檔和低檔,退休後工資有什麼差別
低檔和中崗繳費差20%,退休費也差不多20%。
1、計發工資不同: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2、繳納不同:在用人單位服務的勞動者,對養老保險繳費高低標准沒有選擇權,以本人應得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比例繳納。其中,本人工資低於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社會平均工資60%的按60%繳納,高於300%的按300%繳納。
舉個例子:
假設社會平均工資3000元/月恆定不變。參保人甲,按最高檔300%繳費,每月繳3000*300%*20%=1800元,其中計入個人賬戶720元,計入社會統籌1080元,繳費年限累計20年;參保人乙,按最低檔60%繳費,每月繳3000*60%*20%=360元,其中計入個人賬戶144元,計入社會統籌216元,繳費年限累計20年。
養老金計算如下:甲,基礎養老金=(3000+3000*300%)/2*20*1%=12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720*12*20/139=1243元(還要加上利息部分
養老金合計2443元。
乙,基礎養老金=(3000+3000*60%)/2*20*1%=48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44*12*20/139=249元(還要加上利息部分)
養老金合計729元。
甲乙對比:甲的繳費金額是乙的5倍,所得的基礎養老金是2.5倍,個人賬戶養老金是5倍。
『伍』 個人交的養老保險交高檔和低檔的差別到底多大,
交的時候高檔是低檔的3倍,領的時候高檔也是低檔的3倍,交多得多,按正比例的。
高檔20年和低檔40年,由於交的錢高檔是抵擋的3倍,而年數低檔只是高擋的2倍,高檔交的錢比抵擋多得多,當然是高檔領的錢多。如果是高檔15年和低檔45年,就是低檔45年領得多,因為利息多。
養老保險要至少交滿15年,以後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如果你是男性,按60歲退休計算,從現在交到退休正好15年,可以保證你退休後按月領取養老金;如果你是女性(50或55退休),到退休的時候未交滿15年,可以申請延遲辦理退休手續,補繳未足年限,到正式辦理退休手續後,並不影響你享受按月領取退休金待遇,如果不想延遲退休,也可以選擇一次性補交。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陸』 養老保險低檔和高檔的區別
高檔可以領取全額的退休工資,低檔是按比例來領取的。具體見社保局細則。
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低檔和高檔的區別在於,退休後養老金領取的多和少的區別,交得多,將來領取得多,反之領取得少。最高和最低相差很大。最高是最低的5倍不過這種東西量力而行,你賺個一兩千一個月交最低就行了,因為最高擋,一個月就要繳納兩三千。
高檔次繳費是社保繳費基數的100%、最低檔次是60%,差距就是40%,一直這樣差下去,繳費年限相同,同年退休,退休養老金也至少相差40%。
養老保險交得多以後退休了就領得多,養老保險繳納的多少與退休領取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6)養老保險低檔與高檔擴展閱讀:
舉個例子:
假設社會平均工資3000元/月恆定不變。參保人甲,按最高檔300%繳費,每月繳3000*300%*20%=1800元,其中計入個人賬戶720元,計入社會統籌1080元,繳費年限累計20年;參保人乙,按最低檔60%繳費,每月繳3000*60%*20%=360元,其中計入個人賬戶144元,計入社會統籌216元,繳費年限累計20年。
養老金計算如下:甲,基礎養老金=(3000+3000*300%)/2*20*1%=12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720*12*20/139=1243元(還要加上利息部分
養老金合計2443元。
乙,基礎養老金=(3000+3000*60%)/2*20*1%=48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44*12*20/139=249元(還要加上利息部分)
養老金合計729元。
甲乙對比:甲的繳費金額是乙的5倍,所得的基礎養老金是2.5倍,個人賬戶養老金是5倍。
『柒』 靈活就業人員怎麼繳養老保險低檔高檔不會吃虧能不能講的通俗點
現行的政策來
繳低檔合算。
因為只自有在退休待遇的時候才看你的金額,以後退休調整待遇都是看繳費年限的。
比如,你最低檔繳,退休時600,同年限高檔應該是1000元,差400,那麼這一生永遠是差400。
也就是說,等你退休費調到2600的時候,對方也就是3000,不成正比。
『捌』 我想問交養老保險低檔和中檔的區別
高檔可以領取全額的退休工資,低檔是按比例來領取的。具體見社保局細則。
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低檔和高檔的區別在於,退休後養老金領取的多和少的區別,交得多,將來領取得多,反之領取得少。最高和最低相差很大。最高是最低的5倍不過這種東西量力而行,你賺個一兩千一個月交最低就行了,因為最高擋,一個月就要繳納兩三千。
高檔次繳費是社保繳費基數的100%、最低檔次是60%,差距就是40%,一直這樣差下去,繳費年限相同,同年退休,退休養老金也至少相差40%。
養老保險交得多以後退休了就領得多,養老保險繳納的多少與退休領取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養老保險要至少交滿15年,以後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如果你是男性,按60歲退休計算,從現在交到退休正好15年,可以保證你退休後按月領取養老金;如果你是女性(50或55退休),到退休的時候未交滿15年,可以申請延遲辦理退休手續,補繳未足年限,到正式辦理退休手續後,並不影響你享受按月領取退休金待遇,如果不想延遲退休,也可以選擇一次性補交。
拓展資料:
社保轉移後自己繳費,說明沒有找到工作單位,因此只能繳罰處竄肺訶鍍撮僧鄲吉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是個人繳納檔位由低檔變成中檔後,如果想保持一致,可以將之前公司繳納的低檔至中檔的費用進行補差,個人將這部分費用補齊即可。也可以保持不變,費用仍存在社保卡中,是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的。社保轉移需要准備以下材料:
原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
人員減少表
養老保險手冊
身份證復印件
保險轉移單
繳費憑證
拿著以上材料去社保局辦理轉移手續即可。
『玖』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低檔與高檔發放養老金的時間一樣嗎
在同一城市,發放時間肯定是一樣。
『拾』 個人交養老保險,高檔和低檔,退休後工資有什麼差別
在繳費年限和其他情況都相同時,領取的養老金,按%繳費是按60%繳費的約1.4倍;按300%繳費是按100%繳費的約2.4倍,是按60%繳費的約3.4倍。
在實際情況中,由於繳費年限、職工平均工資、年齡等不同,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數額可能不同,但三種情況之間的比例關系還是比較穩定的。
1、計發工資不同: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2、繳納不同:在用人單位服務的勞動者,對養老保險繳費高低標准沒有選擇權,以本人應得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比例繳納。其中,本人工資低於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社會平均工資60%的按60%繳納,高於300%的按300%繳納。
(10)養老保險低檔與高檔擴展閱讀
舉個例子:
假設同一人分別按這三個檔繳費,繳費15年,60歲退休,按60%繳費個人賬戶儲存額為4萬,按100%繳費個人賬戶儲存額為7萬,按300%繳費個人賬戶儲存額為21萬,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5000元,養老金分別為:
1、按60%繳費時,個人平均工資指數為0.6,這時,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累計繳費年限*1%=(5000+5000*0.6)/2*15*1%=600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40000/139=287.77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600+287.77=887.77;
2、按100%繳費時,個人平均工資指數為1,這時,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累計繳費年限*1%=(5000+5000*1)/2*15*1%=750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70000/139=503.60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750+503.60=1253.60;
3、按300%繳費時,個人平均工資指數為3,這時,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累計繳費年限*1%=(5000+5000*3)/2*15*1%=1500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210000/139=1510.79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1500+1510.79=3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