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下崗期間養老保險

下崗期間養老保險

發布時間:2020-12-10 17:52:46

㈠ 失業期間要不要交養老保險

開除是對犯錯誤職工作出的一種最嚴厲的行政處分形式,它適用於嚴重違法亂紀的職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被判刑並入獄服刑的;(2)二次勞教被注銷城市戶口的;(3)留用察看期間表現仍不好的;(4)嚴重犯有《用人單位職工獎懲條例》第11條所列七項錯誤行為之一的。 開除處分的處理時限為:從證實職工犯錯誤之日起,5個月之內審批完畢。 除名是由用人單位提出與無正當理由曠工的職工終止勞動關系的一種行政處理方式。它不屬於行政處分,是指職工無正當理由曠工超過一定期間,單位依法從職工名冊中除掉其姓名。除名的條件是:(1)職工經常曠工沒有正當理由;(2)經批評教育無效;(3)達到規定的曠工天數,即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1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在計算連續曠工時間時,可以把曠工期間的節假日、休息日的天數扣除後計算。在累計曠工時間時,應按自然年度進行計算。除名沒有處理時限規定。 辭退分兩種情況,一是違紀辭退,二是正常辭退。違紀辭退在我國目前一般是指用人單位對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犯有嚴重錯誤,但不夠開除、除名條件,經教育或行政處分仍然無效的職工,決定解除其工作從而終止勞動關系的制度。辭退不是行政處分,是一種行政處理,沒有處理時限的規定。違紀辭退的條件是:(1)職工犯有規定的違紀或錯誤行為;(2)經過教育或行政處分仍然無效;(3)尚不夠開除或除名條件。 彈劾是罷免所要經歷的過程 假設某議員是被選民假設為不稱職的,那麼對他的行為提出質疑的這種行為就叫做"彈劾". 而彈劾的結果如果選民質疑"不稱職"或"有過錯"的事實成立,則可以按照規章實施罷免. 補充 climan的答案不準確. 罷免實際就是指下級對上級的一種撤職行為. 上級對下級的則叫「免職」「解僱」或者「開除」 彈劾也並不單純是指下級對上級 因為如果是僱傭關系,下級則沒有任何權力對上級的行為作出「罷免」之類的決定。 彈劾一詞,在古代主要是指政府的監察人員對官員不稱職行為向皇帝反映的行為。 而在現代,彈劾主要是指權力來自選舉中的「上級」被選民質疑並調查的一種行為。而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並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一)重新就業的; (二)應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並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7日內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失業後,應當持本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及時到指定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失業保險金自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算。 失業保險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月發放。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失業人員開具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單證,失業人員憑單證到指定銀行領取失業保險金。 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2個月;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重新就業後,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2.單位要做的是解除勞動合同,把職工的人事檔案交失業管理部門; 3.需要的證明就是辦理下崗證,身份證等相關下崗手續!

㈡ 2018年下崗職工斷繳的養老保險還能一次補交嗎

以下情況可補繳

一、應保而未保的用人單位職工具體包括三類情形:

1、自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本市統籌范圍內在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辦理了正式招工錄用手續、具有國家規定的連續工齡、因歷史客觀因素應保而未保的職工(含勞動合同制工人)。

經本人申請、單位申報,可到原單位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申請辦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補繳手續。

對於申請人原單位不存在的,可由主管部門履行申報手續。

對於原已參保的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職工,因其參加工作時間及連續工齡計算等問題有異議的,在按規定重新認定後需要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可參照上述適用范圍及申報辦法處理。

2、自1996年1月1日以來與用人單位建立或事實上形成了勞動關系、因用人單位未依法履行參保繳費義務應保而未保的職工。

不論是用人單位還是職工提出參保補繳申請,只要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爭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均應當依法受理。

3、經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依法判定存在勞動關系、因用人單位未依法履行參保繳費義務應保而未保的職工。

用人單位應為職工參保而未參保,用人單位或職工均可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提出參保補繳申請,社保經辦機構應當依法受理。

對於經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調解,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達成調解協議的,可參照上述辦法處理。

二、中斷繳費的靈活就業人員

可以向社保經辦機構申請補繳其在靈活就業人員窗口中斷繳費期間的基本養老保險費。

靈活就業人員首次參保或在靈活就業人員窗口首次接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不得通過向前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方式增加繳費年限,不得通過違規補繳而取得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資格。

靈活就業人員補繳起始時間不得早於2004年7月1日。

三、制度改革前因正常原因離職的人員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因正常原因離職的人員,從進入企業工作或從事靈活就業之月起,按規定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建立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對於上述人員進入企業工作以前符合國家規定的機關事業單位連續工齡及相關待遇,按照《關於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意見的通知》(勞社部發〔2001〕13號)規定執行。

上述人員,根據本人意願,由本人及用人單位、主管部門申請,報經市人社局審核同意,也可補繳其原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時間的基本養老保險費。

(2)下崗期間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靈活就業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所、保險福利、勞動關系等方面不同於傳統主流的就業方式。靈活就業人員是指在勞動年齡范圍內(男65周歲、女55周歲以下)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多樣形式實現就業或再就業的人員,

包括:自雇型就業,有個體經營和合夥經營兩種類型;自主就業,如自由職業者,律師、自由撰稿人、歌手、模特、中介服務工作者等;臨時就業,如家庭小時工、街頭小販、其他類型的打零工者。

靈活就業人員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必須按規定進行就業登記、以個體身份參加社會保險,按規定繳費基數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的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規定繳費基數是:基本養老按上一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00%作為繳費基數;基本醫療按上一年成都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靈活就業人員必須按時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兩項社保費後,每季度末(25日前)持本人身份證、戶口薄、《再就業優惠證》或《失業證》、就業登記證明及社保繳費憑證,殘疾人員還需持《殘疾人證》,到所在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提出申請,具實申報繳費月數和補貼月數。

保險辦理

一、所需資料

1.《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申報表》(一式兩份)。

2.申請人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即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中的任意一家銀行開立的通存通兌個人活期存摺首頁復印件。

3.《委託銀行自動結算社會保險資金授權書》(一式兩份)。

4.申請人的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

二、辦理程序

1.申請人向社保局遞交申報材料,社保局經辦人員當場對資料和申請人的條件進行審核。

2.符合條件的即時辦理,並列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核定表》(一式兩份),一份由申請人備存,另一份交申請人簽名確認後由我局備存。

3.不符合條件的不予受理,並向申請人說明原因。

㈢ 我以前在單位上班交養老保險 下崗後無單位能繼續交嗎

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保即可。

申請社會保險補貼的靈活就業人員,本人要持證明靈活就業狀態相關憑證到戶籍所在地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進行靈活就業認定,填寫《靈活就業情況登記表》,經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認定後予以就業登記,並在《就失業證》中記錄從事靈活就業有關情況。

靈活就業的范圍為:

1、從事社區公共管理的治安巡防員、社區管理員、出租屋管理員、衛生及計生協管員、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

2、從事社區居民服務的車輛保管、保潔保綠、家居設施維護、家政服務等臨時性就業人員;

3、從事家庭手工業、工藝作坊,經營小攤檔,到農村承包種養業人員。

(3)下崗期間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靈活就業人員可根據自身情況,分別選擇三種繳費比例,交納醫療保險費:

1、參保人員原來參加過城鎮職工醫保的按10%比例繳費。此類參保人員年度(全年)應繳金額:1940×60%×9%×12+90= 1347.12元。此類參保人員建有個人賬戶,可發放醫保卡。

2、從來沒有參加過城鎮職工醫保的靈活就業人員,按5.6%比例繳費,此類參保人年度(全年)應繳金額為:1940×60%×4.9%×12+90= 774.43元。

3、領取失業保險金的靈活就業人員,按4.8%比例繳費此類參保人員年度(全年)應繳金額為:1940×60%×4.2%×12+90=676.66元。

㈣ 下崗職工如何補交養老保險金

下崗職工如何補交養老保險金具體問題分析如下:

1、下崗失業人員

失業人員在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之後,原用人單位將其檔案等轉到失業人員戶籍所在的的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時封存養老保險手冊,中止養老保險關系。失業人員如果因種種原因不再就業的,在失業期間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時,向本人戶籍所在地的事業保險經辦機構提出申請,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負責按規定申請辦理退休手續,經批准後,由區、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發放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2、下崗再就業人員

下崗職工在失業期間間斷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予以保留,其儲存額連續計算利息,並與再就業後的個人賬戶合並紀錄,個人賬戶號碼始終不變。其中,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的,應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後,辦理轉移檔案關系手續,重新啟封養老保險手冊,並在新的用人單位辦理登記和申報繳費手續,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

3、下崗自己從商人員

職工自謀職業或非正規就業的,可以把檔案關系和養老保險關系存入本市具有代辦養老保險職能的職介所,在該職介所辦理委託存檔手續後,可以重新恢復養老保險的關系,繼續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

拓展資料:

養老保險金出現缺口的原因如下:

第一、現實原因就是,老齡化加劇。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老齡化的逼近,讓養老保險支出日益增加。

第二、參保繳費標准難以提高,而退休人士的養老金標准也難以降低。

第三、養老金本身的增值問題。目前我們的市場在法制和法規方面有不是十分健全所以風險的防範成為最大的難題。

雖然養老金出現缺口,但是各方專家已經在積極想辦法應對,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完善養老制度體系,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㈤ 失業期間社保怎麼辦

說一千,道一萬。社保不斷不可能。

關鍵是,社保斷了要怎麼辦?

於是很多人辭職後很容易陷入困惑:

在公司要交社保,辭職了就不管了嗎?

不交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辭職後該怎麼處理社保呢?


公子為此專門給大家整理了一篇小攻略,
花幾分鍾看完,辭職後社保這事兒再也不揪心!

文章結構如下:


上策:

如果辭完職不打算馬上找工作或者某些原因沒法一下子找到工作,
那就一定要想辦法把自己的社保交起來。

在這個期間,很多地方都允許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繼續繳納職工社保。

但要注意的是,「自由職業者」只能參保職工社保裡面的兩險:職工養老和職工醫保。
其他生育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都不能參保。

而且參與的職工養老企業負擔部分要自己出,
參與的職工醫保繳費基數只能按照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繳納,繳費比率也只能是在職職工的70%。
比如:

小王辭職後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去繳納職工養老和職工醫保,
原來企業交1280,個人交640,他自己去交就得交1280+640=1920的職工養老;
當地平均工資是8000,小王只能以8000的60%4800為工資基數交職工醫保,
原來職工醫保是按照公司6%,職工2%繳納,小王只能以8%的70%繳納職工醫保。

所以,如果不願意只能繳納職工養老和職工醫保,
還可以花點錢,走下策。


下策:

如果我們不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去社保局繳納,還可以在網上找一家靠譜的社保代繳機構進行繳納。
這種機構可以給你全部都繳納,但得花手續費,每個月平均50左右。
當然,所有公司要負擔的錢都是你自己出,
所以一定要盡量閃電辭職,閃電入職。


一計:

當然了,如果你的朋友裡面有開公司的,那最好不過了,
你可以把自己是社保掛靠在他的公司里,不用花手續費還能全部都繳納齊全。

這就因人而異了,故為一計。

這「兩策一計「孰好孰壞,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
完全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
怎麼省錢怎麼來,怎麼方便怎麼來。

好了,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
這些總結對於一個社保小白來說,應該能夠解決掉辭職社保如何處理的問題,
如果你還有不懂的,可私可評,

當然,也別忘了點贊哦!



更多社保問題,歡迎關注肆大財子

㈥ 下崗後養老金可以補繳嗎

可以。如果當事人來已經達自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並符合相關規定的,可以一次性補繳;否則,就不能一次性補繳1、由於用人單位原因應繳未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書面補繳申請,並提交申請補繳期間與勞動者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以及工資收入憑證,經確認後,可以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2、員工到達退休年齡,沒有養老保險的,可以一次性交滿15年的養老保險,然後享受每月領取養老保險金的待遇。

㈦ 失業期間養老保險怎麼交

失業人員,如果是繳納社保的話,可以自行申請繳納社保中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是在繳納社保費用之後是不能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個人繳納社保,只能繳納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這兩部分。具體流程如下:

1、個人如何繳納社保可以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上社保(養老+醫療);

2、參保條件:城鎮戶口或農轉非戶口;

3、辦理地點:當地社區街道的社保服務點,或區縣一級的社保局(勞動保障局);

4、個人如何繳納社保問題中所需基本資料:戶口本、身份證和復印件,2張1寸照片;

5、繳費標准:以上一年本地社平工資為基礎,養老繳費比例是20%,醫療約9%,目前尚有80%和100%兩檔可以選擇。

(7)下崗期間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計算方法

失業人員養老保險仍需繼續繳費15年、達到退休年齡才能申請辦理退休手續。當地歷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等都是未知數,無法為你計算準確的養老金月領取額。所以,只能告訴你計算方法啦。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以下是計算方法。

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執行。

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㈧ 下崗職工,單位倒閉了,怎麼補交中斷的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屬於社保范圍,可以進行個人補繳。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第六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一般情況下,補繳保險的期間根據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視企業情況而定。

社保補繳所需的材料

(1)各地區政策不同,要求的材料不同;

(2)補繳的時間不同,要求的材料也不同。一般來說,補繳的月份越早,所需要的材料越多。

具體所需材料,建議登陸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查看,或撥打1233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電話咨詢。

(8)下崗期間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㈨ 失業期間的養老保險由誰來交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對於沒有經濟收入來源的下崗員工而言,養老保障確實令人擔憂。對此,國家政府部門也推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但是保障力度十分有限,無法滿足當下人們對品質老年生活保障的需求,所以要想全面提高下崗員工的養老保障,還需搭配商業養老保險。

失業期間的養老保險由誰來交

國家現行相關政策規定,40、50下崗失業人員符合條件者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具體業務辦理機構為市勞動就業局。
新政策還規定只要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就可以購買養老保險,一次性補繳一部分錢,以後按年繳費至退休,繳滿15年,以後就可以享受退休金
下崗職工享受養老保險的新政策如下:
(一)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三)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失業人員養老保險可以針對失業員工的養老保障提供一定的扶持和幫助,但是力度往往比較有限,要想全面下崗失業人員的養老保障,還需搭配商業養老保險。上提供的商業養老保險不僅種類多,而且保費實惠,是您最佳投保選擇渠道。

㈩ 下崗後自己交養老保險算工齡嗎

下崗後自己交養老保險算繳費年限,不算工齡。根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影響企業工人退休待遇的,不是工齡,而是繳費的年限。

養老保險開始繳費以前的工作年限可以視同繳費年限,養老保險開始繳費以後的繳費年限是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合計為繳費年限。

所謂工齡,是指職工自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起,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或全部來源的工作時間。對計算社會保險待遇有法律意義的只是連續工齡和繳費工齡。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職工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10)下崗期間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工齡計算原則

職工發生以下情況,其前後工齡連續計算: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動工作、安排下崗者,調動、下崗(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2、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以及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者破產,職工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到其他企業工作者,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4、企業經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原有職工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5、職工在疾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連續計算為本企業工齡;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以外,其前後工齡應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6、因工負傷或者職業病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計算為連續工齡;

7、轉入企業工作前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和革命軍人的軍齡,均作連續工齡計算;

8、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職工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最後一次進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9、原分配在國營農場,墾殖場當職工的知識青年及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城鎮知識青年,在他們按政策離開農村、墾殖場或農村回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其在農場、墾殖場或農村參加勞動的時間,可以與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10、歸國華僑職工,從進入本企業工作之日起計算連續工齡 。歸僑職工在國外從事革命工作,確因工作需要調回國內或受迫害回國的,如有可靠證明,報經中僑委審核屬實者,其在國外參加革命的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閱讀全文

與下崗期間養老保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的錢怎麼管理 瀏覽:714
新建養老院的消防要求 瀏覽:557
安慶職工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450
南縣養老保險能一次交幾萬嗎 瀏覽:745
關於幼兒園孝順的引導語 瀏覽:768
老年人沒走動腳腫了怎麼緩解 瀏覽:37
60多歲的人事業單位退休工資 瀏覽:632
專注養生的人後來怎麼樣 瀏覽:360
萬州區老年大學 瀏覽:958
連雲港辦理退休金 瀏覽:804
老年大學教師聘任制度 瀏覽:689
60歲關墳墓 瀏覽:733
長壽遮陽網哪裡好 瀏覽:314
這個孝順的孩子作文600字 瀏覽:663
重陽節南寧 瀏覽:403
無父母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瀏覽:692
丈夫60歲還吸我奶 瀏覽:247
對孩子再好還恨父母怎麼辦 瀏覽:887
重陽節詩句思念過世老人 瀏覽:297
養老保險農電工吉林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