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0年退休事業轉企業工資應該多少
一、事業單位轉企業退休工資如何計算如下職工由機關事業單位進入企業工作之月起,參加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個人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按企業的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一)退休領取社會保險養老金的2個條件:1、參保人的實際繳費年限在10年(1998年9月30日及以前參加工作的)或15年(1998年10月1日及以後參加工作的)以上;2、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達到退休年齡而繳費年限不足的,繼續繳費直至繳足方可退休)。(二)退休金計算方法: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繳費年限累計滿10年或15年及其以上者,基本養老金按以下辦法計發: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十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本人繳費年限)×1%。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有獨生子女證的,增加養老金總額的5%。1998年9月30日及以前參加工作的,另有過渡性養老金。
B. 社保原來是按事業單位,後來轉企業,以後退休金會不會受影響
事業單位轉企業後,關於社保關系的銜接,以及退休金的制定,國家有詳細文件規定,請下載詳文了解,文件的名稱是:
國發〔2015〕2號 《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2015-3-17《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
C. 事業轉企業養老金是否損失
法律分析:不會損失,實際上對於本人來說,無論現在的企業單位的性質是屬於企業還是屬於事業單位,那麼對於退休金來說都沒有任何的影響,因為畢竟基本養老金的待遇方式,包括計算方法都是完全統一的,所以說也不會影響到自身退休金的待遇。
大多數人都知道體制內的退休待遇較高,於是普遍認為從事業單位跳槽到企業工作,養老金會降低。實際上,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是兩種計算模式,如果在事業單位退休會按照事業單位的計算公式計算養老金,而在企業退休會按照企業退休人員的計算公式計算養老金。其實,兩種養老金計算公式差別不是特別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D. 事業單位中人到企業工作,今後退休時還有過渡性養老金嗎
有。退休後有度過性養老金,因為保障員工的收益在員工退休後發養老金。
E. 事業單位中人有企業經歷,並軌後養老金如何計算
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現在實行的是過渡期辦法,採用新老退休辦法結合,逐步過渡到按照養老保險計算退休金,早已經實行了,能領取多少。
根據本人2014年9月底之前的工資職務工齡等計算,2014年10月之後按照繳納養老保險計算,也就是相結合的辦法,每個人是不一樣的,過渡辦法不會減少領取的退休金,更不會夭折。
(5)事業單位到企業養老金擴展閱讀:
差異原因:
計發基礎不同造成的差異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的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薪級工資;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技術等級工資。
計發比例則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由此可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低退休金替代率都有80-90%。
F. 事業單位中人轉企業後有過渡性養老金嗎有什麼依據呢
事業單位中人轉企業後有過渡性養老金的,首先是因為為了保障員工的權益,其次是為了准確給員工在退休後發放養老金,再者是健全養老保險制度,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分析事業單位中人轉企業後有過渡性養老金的具體依據。
一、為了保障員工的權益
首先是為了保障員工的一個合法權益,對於員工而言如果先前在事業單位工作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工作時間是處於養老保險舊制度的情況下那麼是沒有建立統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這樣子就不能充分地反映出員工對於企業的一個具體貢獻程度,所以需要增加一項過渡性養老金來完善相應的養老權益。
對於企業而言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讓員工開具相應的原單位的就職證明,同時需要讓員工出示一些相關的養老保險的繳費證明。
G. 事業單位轉到企業單位養老保險怎麼算呢
1.有沒有辦理正規的調動手續,有的話,你的事業單位工齡視同養老保險交費時間,事業單位還應該給你補交養老保險的個人帳戶部分,然後你的保險關系可以說轉到企業了,將來在企業交費,然後享受企業養老保險的退休待遇
2.如果沒有,自己辭職、離職之類的,那就是重新交了,以前的工齡也不能視同交費時間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