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國各省份養老金排名一覽表
養老金水平排在第一名的,就是西藏市了,具體的月養老金能夠達到5084元,而這已經是西藏市連續三年排在養老金水平榜首的位置了。西藏是能夠將退休人員的月養老金水平提升至5000元以上,這說明西藏市的養老基金,還是非常富裕的,畢竟西藏也是屬於較為偏遠的地區,能夠吸引到的人才,肯定沒有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多,如果福利待遇再稍微差一點,就更難吸引優秀人才了。也正是因為西藏地區的人煙稀少,退休人員也比較少,再加上養老金基金富裕,所以西藏地區的人均月養老金,能排在全國榜首,也就可以理解了。
排在第二名的地區是上海,人均月養老金為4668元,第三名是北京,人均月養老金為4561元。這兩個城市的養老金水平在全國31個省份排名前三,相信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的,畢竟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工資,就已經是領先於全國絕大多數省市了,另一方面,在社保繳費技術方面,北京和上海市也同樣十分給力,在經濟發展的加持下,上海和北京的養老金想低一點都很難。
那麼在看完前三名之後,再來看看養老金水平相對較低的最後三名,分別是海南省,人均月養老金為2869元,湖南省,人均月養老金為2857元,和吉林省人均月養老金為2740元。
雖然,這三個省份的養老金水平在全國的整體水平中是一個較低的水準,但是從2021年的具體養老金調整方案來看,還是比較可圈可點的,尤其是海南省,在2021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中,在定額調整上也可以達到42元的標准,這可超過了部分中等水平的城市,並且在掛鉤調整中,在掛鉤調整比例上,也是少有的,調整比例超過了1% 的地區,這也是海南省在慢慢提高養老金的行動。
而湖南省,在2021年的養老金調整中,同樣表現出色,並且,湖南省在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方面,也不僅僅是想到了職工養老金,在居民養老金方面,也在默默地努力中,真是可喜可賀。而吉林省,在高齡老人的養老金調整方案中,也在逐步提高大家的養老金水平,為更多的高齡老人增加更多的養老金,在掛鉤調整比例上,也是達到了1%,並且在繳費年限的調整上,也是更加註重公平和鼓勵機制,讓長繳費多繳費的退休人員,能夠領到更多的養老金。所以不管這個養老金排名如何,都是根據各省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的一個綜合的計算。
最後,不管大家所在地的具體養老金水平如何,多繳費長繳費總是對大家沒有壞處的,想要讓自己的養老金能夠在退修的時候,達到一個還不錯的程度,那麼就要在年輕的時候為自己提前做好打算。
⑵ 請問下不同地方的養老保險年限可以累計計算嗎
可以,全國各地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年限都可以轉移和合並。轉移流程很版簡單,帶上你權的身份證到你戶口所在社保局,讓工作人員幫你打一個帶明細的社保轉移單(或者你直接告訴工作人員:你馬上要在XX市裡參保,請他重新打個社保轉移單),否則你現在的所在地無法接收和參保,然後帶上社保局出具的「社會保險接收函」原件到你所在城市的社保局直接繳費即可。不過現在市場上有可以直接手機端自助社保繳費的產品。比如無憂保,讓你實現社保的隨時隨地繳納,再也不收地域限制。
⑶ 養老保險不同地區可以累加嗎
法律分析:社保在不同的城市是不能直接進行累計的,需要進行社保轉移到同一個城市之後才可以進行累積。
社保轉移流程:
1、參保人員在新就業地按規定建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繳費後,由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向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提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書面申請。
2、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在15個工作日內,審核轉移接續申請,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向參保人員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的社保經辦機構發出同意接收函,並提供相關信息;對不符合轉移接續條件的,向申請單位或參保人員作出書面說明。
3、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個工作日內,辦理好轉移接續的各項手續。
4、新參保地經辦機構在收到參保人員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轉移的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資金後,應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有關手續,並將確認情況及時通知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
5、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累計計算的,中間允許有空檔,可補可不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三條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條規定延長繳費)的,可以申請轉入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⑷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在不同地區交有差別嗎
有
這個肯定了,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是根據當地的那個最低生活標准來交的,他肯定有差別的,有地區差異,還有租金差異的
靈活就業是根據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來衡量的,所以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在省內不同的地區繳費會有差距,當地人社局可以查詢到具體標准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在省內不同的地區繳費相同嗎,解答為:養老保險是省級統籌,各省之間的社平工資是不一樣的,其繳費基數雖不是以此為根據計算,但繳費基數的上下限與此直接相關。不一樣的。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0%,其中8%劃入個人賬戶、其餘12%劃入統籌基金,這一點上是全國統一的但是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以參保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的一定比例(在社保要求范圍內由參保人自由選擇)為根據的,這一點上各地有差異。
繳費基數不一樣。每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不同,社保繳費基數會參考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進行計算,一二線城市職工月平均工資要遠高於五六線城市,那麼在異地繳納社保的基數會更高,從而繳費的額度也會更大。如果在本地小城市繳納社保,因為收入水平較低,社保繳費也會比較少。
2、 獲得的醫療保障不同。在異地或者一二線大城市醫療水平相當發達,能夠為員工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而本地五六線小城市醫療水平會相對落後。雖然現在社保可以跨省報銷,但是報銷的流程也較為復雜,必須到指定的醫院才可以獲得報銷。
3、 退休後領取到的養老金不同。退休後領取到的養老金會參考當地職工上年度月均工資,相比較,一二線城市的收入水平較高,每月繳納的養老金數額較大,而本地五六線城市養老金繳費基數較小,意味著退休後領取他的養老金會更少。現在可以將異地的養老保險轉移到本地,如果是在繳費基數較高的城市繳納的養老保險,轉回到繳費基數較低的城市,那麼在退休後領取到的養老金會按照本地的繳費基數來進行計算。
⑸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這是正常的。因為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平均工資也有高有低,國家傾斜照顧的力度也不一樣。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目前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比如北京2019年養老金平均水平達到4157元,廣州2019年人均養老金水平3586元。
其實,對於全國所有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的計發辦法都是一樣的,其中決定條件之一就是各地的平均工資。
來看看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就是(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可見,之所以各地養老金產生差異,這是因為各地的平均工資不一樣,有高有低,參保人員的繳費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參保人員最低繳費越高,人均養老金水平比較高。
這是各地養老金水平不一樣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程度和平均工資高低的差異,這一點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跟5個手指永遠不會一樣長一樣,各地的養老金水平也不會統一到一個標准,就跟各地的工資水平不可能統一一個標准一樣。
其實,經濟發展落戶的地區養老金水平不一定是低的,比如西藏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已經超過4000元,跟北京的養老金水平差不多;再比如寧夏2019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3413元,跟廣州的養老金水平也差不多。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退休人員相對較少,而每年養老金調整時國家批復各地養老金調整方案時會對這些艱苦邊遠地區省份進行傾斜照顧,讓這些地區的養老金上漲水平相對高一些。
比如今年青海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13元,調整幅度5.14%,這個上漲金額跟北京人均上漲220元是差不多的。
所以,談到各地的養老金差異,這是正常的,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參保人員繳費也不均衡,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正常的,其實是養老金雙軌製造成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這一點是目前需要改變和縮小的。好在,現在很多地方上調養老金時,讓企業退休人員漲幅更高一些,比如江蘇、寧夏企業退休人員上漲5.5%,事退人員上漲不超4%。
綜上所述,各地養老金標准不一樣,這一點無可厚非,也不必質疑。現在需要改變的是企退和事退養老金差距。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前都是實行的地市級統籌,現在部分地方過渡了省級統籌,在每個統籌區內的繳費標准不統一,所以養老金的水平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即使到今後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金的差距也會長期存在。
雖然養老金的標准有高有低,其實並不是標准不一樣,標準是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繳費的比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退休年齡等,這些標准全國都是統一的,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繳納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依法辦理退休,按月領基本養老金,這些標准在全國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養老金待遇水平,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地理環境、氣候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等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只要全國的法律法規是統一的,大的政策規定和原則是統一的,也是允許養老金的差異存在的。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參保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綜合計算的工具,由於全國各地的繳費基數存在很大差異,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養老金差異的主要原因。
比如繳費基數,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省為單位統一的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參照,各個統籌區還要結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情況來制定自己繳費的上下限,因此具體到地區與地區之間、單位月單位之間、個人月個人之間,繳費基數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繳費基數的不同,加上繳費年限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的繳費15年,有的繳費20年,最長的有40年左右,繳費年限不但影響到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影響記賬率的所得,同時還要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
除了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等因素以外,引發全國養老金比較大的因素還有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月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方和經濟落後地方,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差距也非常大,東部與西部的差距很大,一線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差距也比較大。之所以要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加入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元素,主要就是要將養老金的高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成果進行掛鉤,進行對接,體現退休人員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養老金,從全國來說的繳費規則、退休的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所以養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而這種差異會長期存在,即使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這種差異也是會永遠存在的。
退休金是一個通俗叫法。在養老金並軌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退休人員,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以後,所有的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都是基本養老金。無論是退休金,還是基本養老金,二者的計算方式全國各地是統一標準的。但是,由於每個人退休前的收入不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金額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下面,根據我多年退休經辦工作經驗,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不是所有人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待遇都叫退休金1.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領取的為退休金,退退休待遇主要包括:生活補貼(主要是退休金),政治補貼(如黨員活動經費,幹部讀書看報費用,退休黨員慰問等),統籌外補貼(如採暖費報銷,房屋提租補貼等)。對於這部分群體,我們通常成為「老人」。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主要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2.2014年10月,養老金雙軌制逐漸退出 歷史 舞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2014年10月以前參加工作,但是還未辦理退休的人),過渡期10年,此期間退休的,退休金採取保底限高的計算方式,新老計算標准對比,就高不就低。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與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退休後享受基本養老金。
3.企業和靈活就業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計算方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
因此:
1.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
2.養老金改革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3.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二、為什麼全國各地退休金的標准不一樣?雖然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全國是統一標準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計算公式中的每一個計算因子是有很大差異的。
1.退休人員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有高低差異。無論是退休金還是養老金,都與個人工資收入成正比。退休前,個人工資收入越高,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人來說,在按退休前工資收入折算後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養老金繳費基數就高,每月進入個人賬戶養老金金額就越多,繳費指數就越高。
2.退休人員退休前的繳費情況有明顯差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在並軌後,才開始繳納社保費用。對於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但是企業職工以上年度月均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以上年度全口徑平均工資,按60%~300%進行選檔,作為當年的繳費基數。
3.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每年都有變動。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包括:上年度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累計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比例、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個月:55歲,170個月;60歲,139個月)。這些因素都是變數,個別因素也許會一致,但是很難保證都一致。
寫在最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即便是雙胞胎,雖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是遺傳的基因也會略有差異。退休金(養老金)也是如此,雖然計算方式相同,但是計算的因子不同,進而,導致全國退休金(養老金)的標准看似是不同的。其實,不是計算標准不同,是每個人計算出的退休金(養老金)金額不同。
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趨於一致,但是金額的差距依然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退休金(養老金)的有關問題,歡迎留言!
中國的人社部厲害!
退休金實際上是沒有標准。退休地方不一樣、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都會不一樣的。
目前,退休金又叫養老金,我們國家叫做基本養老金。我們社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另一種是等於 (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 社會 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因此,兩種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因素(一)我們可以根據基礎養老金公式得出: 基礎養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相掛鉤 。
(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 ,實際上就是本人的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平時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檔次繳納社保的,因此我們平均指數一般都在0.6~3之間。
也就是說, 基礎養老金跟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關 。
(三) 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 相關。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疑問: 有人說,在一個地區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和在社平工資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數繳費,退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由於跟繳費年限掛鉤,基礎養老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5000元社平工資的地區當年繳費指數就是1,退休就能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 社會 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就會每月領取100元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25,退休能夠領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比例計算,退休時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漲到1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130元的基礎養老金。
這種情況下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養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顯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劃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余額,實際上是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加上歷年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所得出的記賬利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本人的繳費基數相關 。因為個人賬戶累積的原始錢數恰好等於繳費基數的8%。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每年的記賬利率有關 。過去的時候,我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據投資運行情況公布,一些地方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當年就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跟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有關 。退休年齡越大,養老金計發越數越少。40歲是233個月,70歲是56個月。相同個人賬戶金額下,4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到7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4。
過渡性養老金實施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養老的方式,都被稱為統賬結合制度。一般都是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改革養老保險計發方式的。
在實施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會額外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省市並不相同,有的參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只不過繳費年限是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有的是視同繳費年限,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直接確定為視同繳費指數是1。情況非常復雜,而且過渡系數全國從1%~1.4%不等。
過渡性養老金的好處是跟 社會 平均工資相關的。
結語雖然說我們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但是由於各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不同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的計算結果和水平都不一樣。
畢竟 社會 平均工資決定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養老保險繳費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機關事業單位每人創城獎勵每年都在兩萬左右,(含退休人員)相當於企業退休人員幾年漲的退休金?創城獎勵就該機關事業單位集體貪污?創城那是每個城市人的事,不是那一個科室的事。
這就是中國特色!!!地區差異!單位差異!上下級差異!工農差異!就只有中國搞得出!!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養老金各地區有不同的標准,主要就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消費水平也不同,各地區的人均收入不同。
比如,黑龍江鶴崗,屬於五線城市,消費相對就要低一些。房價也要低一些,畢竟這個城市的經濟,就目前來看,比不上大部分五線城市。人均收入低,社平工資也就低,養老金也就偏低。
反觀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要高很多,消費水平自然也就高,房價也居高不下。人均收入高,社評工資高,養老金也就要高一些。
養老金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根據當地的生活水平來定的。如果在北京領著高額的養老金,到鶴崗這樣的五線城市生活,相信一定會比在北京幸福。畢竟日常消費的差異,在物質層面,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如果在鶴崗領著偏低的養老金,到北京生活,很有可能那點養老金只夠繳納物業費的。
所以,這樣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畢竟在一線成活的退休人員,要活得好,在五線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員,要活的起。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退休金的計算公式全國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在過渡性養老金公式最後面的系數發達城市高點一般城市低奌,低的0.12高的0.13~0.14。標准差距大的主要是機會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差距,而地區之間的差距不大,地區之間差距主要體現在 社會 平均工資不一致,有的高有的低,這是正常的,一線發達城市生活水平高,物價高,社平工資高養老金多一些,三四線城市生活水平低,物價便宜,社平工資低,養老金少一些這很正常。
但是有些規定相差太遠就有失公平了。比如都是「中人」都有過渡性養老金,都有視同年限,但視同指數的規定,企業是各地規定一個固定值,有的省市為1.4有的現定為1,事業單位更是離奇。視同指數以職級分高低,如副高5級為1.9887,副高七級1.657,而企業副高與普通工人樣,統一規定為1。都是同一職級懸殊相隔太大,養老金出現成倍差距,象這種現象全國就應該統一。不然對有職稱的企業人員是一大打擊。如果國家不糾正這種亂象,將來大學生還有誰到企業工作?還有誰去讀理工科?這不是人為造成的不合理嗎?目前國家在考慮社保資金全省內和全國內調撥使用,盡量使資金平衡。但在養老金計算規定上,不要全國各地一人把號各吹各的調,要在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特別是「中人」視同指數的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
國家應該統一退休工資標准才行。
⑹ 不同地區60歲以上的農民,每月可以領多少養老金
差距比較大的部分是基礎養老金部分,這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成正比,農村60歲以上老人,目前基礎養老金最高的是上海市,已經達到每人每月1200元,這也是全國最高的地方;第二名可能是北京市,達到了每月850元;山東省目前是每人每月150元;江蘇省為每人每月173元;xinjiang是每人每月150元;甘肅是每人每月123元;湖北是每人每月125元等。
終上所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部分,除了國家、省級財政要給予補助以外市縣財政還要給予相應的補助,所以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地市,甚至不同的區縣,不同的年齡層次基礎養老金待遇都存在一定差異,很難將全國所有地區農村60歲農民的養老金待遇列出來。
⑺ 省內不同地區退休,養老金工資區別大嗎
很多老年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養老金。並且在現在的大多數的年輕人也要開始繳稅養老基金,等以後退休完之後有自己的養老金。而對於養老金來說,每一個省份都有不同的規定,並且在一個省份當中,不同地區的養老金規定也是不同的。
通常人們在自己的職位上,除了每個月必須所發放的底薪之外,每個單位或者公司會對職員發放一些生活上的補貼,以及各種職員在公司所創造的價值而兌換出來的薪水。而這些金額已經達到了整體工資的一半還要多,並且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所以一些地區所領到的工資則比有一些地區所領取到的工資要高出很多。而這些比較高的工資的人群則會拿出更多的錢來投入養老基金當中,這也是自己後續再退休之後能夠領取了更多的養老金。
⑻ 在不同的省份退休,養老金的金額都是一樣的嗎
不同省份退休養老金的金額都是一樣的,因為它們整個交的這個費用是一樣的,最後整個統一的這個標准就是這樣。
⑼ 全國各省份養老金排名一覽表
全國各省份養老金排名一覽表可以根據中國社會保險發展的年度報表顯示。其中關於2016年各省企業的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情況中,廣東省以累計結餘7258億元排名第一,其次是北京,其後依次有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山海、山西等城市。在30多個省份中,黑龍江數值最低,為-232億元,資產成為負數。
養老金,又名退休金、退休費,是中國的一種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養老金定義為: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第七十三條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1、退休;
2、患病、負傷;
3、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4、失業;
5、生育。《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七條 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⑽ 浙江各地養老金一樣嗎
浙江養老金計發基數統一6594元,但是並不代表各地的養老金都是一樣的。
就拿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來說,就跟個人的繳費基數有一定的關系。而浙江,現在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也統一了,全省職工,都是在浙江省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繳納養老保險,如此一來,按照這樣的標准去繳納養老保險,同等條件下,浙江各地的退休人員,拿到的養老金是一樣的。一個地區養老金的高低除了和個人繳費年限以及每年繳費的金額有關外,最重要的因素是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高低。養老金時退休人員生活的來源,結合當地物價、工資的不同會使得繳納情況一樣,所處地區不同而產生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各地的退休工資是不一樣的。
都按「勞動保險法」辦事,使用的是一部法律,個人社保信息統計辦法都一樣,養老金待遇計算方式都一樣,在理論上沒有區別。
有區別就是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有差別繳費基數就有差異,繳費基數有差異繳費額度就不一樣,進而導致繳費平均指數、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法定退休年齡時的社平工資都不一樣,而這些數據還都必須套進規定公式進行計算養老金,因此差距就有了,人與人之間差距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