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2009年下崗人員4050養老保險補貼
符合以下條件才能享受4050人員繳社保的補貼政策:(1)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男1951年12月31日前出生,女1961年12月31日前出生,以檔案年齡為准。(2)在2008年年底持《再就業優惠證》已享受社保補貼兩年的人員。(3)持《再就業優惠證》被認定為就業困難且未滿3年的靈活就業人員。
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下列五類人員(以下簡稱下崗失業人員)可以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即協議期滿出中心,但未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仍未再就業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但因單位等原因無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原國有企業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尚未再就業的原國有企業的失業人員。2、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的人員。即已按全國企業兼並破產計劃關閉破產的企業中,領取一次性安置費且仍未再就業的人員。3、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業1年以上的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4、城鎮大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大集體企業指縣及縣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批准成立的城鎮集體企業。城鎮大集體下崗失業人員是指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且仍未再就業的下崗人員;參加了失業保險但因單位等原因無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原城鎮大集體企業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尚未再就業的原城鎮大集體企業的失業人員。5、「零就業」家庭成員。指城鎮家庭戶籍中,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且無一人就業的城鎮家庭成員(《再就業優惠證》限發一人)。下崗失業人員憑《再就業優惠證》,在行政轄區范圍內按照相關文件規定享受相應的再就業扶持政策。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下崗職工補助政策2021
法律分析:下崗工人補助:1.有條件的發放生活費;2.達到提前退休年限自行選擇退休.達到提前或正常退休年齡個人勉繳養老金。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發放規定:1.下崗職工(男、女)工齡達到30年以上,全日制畢業包分配的大學本科生工齡26年以上、專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每月領取6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費,達到「提前准退休」年齡段後,本人可以自行選擇退休,或選擇不退休.若本人選擇提前退休的,停止發放基本生活費,按其退休工資發放。3.若本人願意拿基本生活費的,直到正式退休,基本生活費自行停止。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⑶ 下崗職工補助政策
法律分析:一、下崗工人有什麼補助
1.有條件的發放生活費;
2.達到提前退休年限自行選擇退休;
3.達到提前或正常退休年齡個人勉繳養老金。
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發放規定
1.下崗職工(男、女)工齡達到30年以上,全日制畢業包分配的大學本科生工齡26年以上、專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每月領取6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費,達到「提前准退休」年齡段後,本人可以自行選擇退休,或選擇不退休;
2.若本人選擇提前退休的,停止發放基本生活費,按其退休工資發放。
3.若本人願意拿基本生活費的,直到正式退休,基本生活費自行停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⑷ 下崗職工補助政策2021
下崗職工補助政策2021?下面由小編為您解答,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下崗職工補助政策有:
1、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2、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3、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資料拓展:
下崗職工退休年齡是:
在我國,對於下崗職工退休年齡的規定的話,會因為身份的不同有不一樣的要求:
1、如果是幹部身份的話,那麼退休年齡為男的需要60周歲,女的需要55周歲;
2、如果是工人身份的話,那麼退休年齡便會調整為男的需要60周歲,女的需要50周歲;
3、如果是特殊工種的話,那麼退休年齡便會調整為男的需要55周歲,女的需要45周歲,但是需要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至於存檔人員,一般來說存檔人員就是指將檔案存放在公司及單位的人員。
下崗工人如何計算工齡:
根據國家目前有政策規定,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養老保險不用繳費。
相應此期間也不能計算繳費年限(連續工齡),領取失業救濟金期滿,如果個人沒有自繳統籌,也沒有找到接收單位(工作單位),那麼這段時間也不能計算工齡。
⑸ 下崗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
國務院出台下崗職工享受養老保險的新政策添加時間:2014-05-05關鍵字:養老保險
【摘要】為了更好的保障下崗職工的生活,國家出台的養老保險新政策對下崗職工做出了很多人性的改變,比如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根據國家養老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養老保險繳費滿十五年以上的,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靈活就業參保人員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女職工55歲。其中原為國有或集體企業正式職工的女職工,其退休年齡可根據本人自願,選擇50歲或55歲退休。國家現行相關政策規定,40、50下崗失業人員符合條件者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具體業務辦理機構為市勞動就業局。新政策還規定只要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就可以購買養老保險,一次性補繳一部分錢,以後按年繳費至退休,繳滿15年,以後就可以享受退休金。下崗職工享受養老保險的新政策如下:(一)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三)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提示: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此次國家對下崗職工的養老保險新政策做出的人性改變就是為了更好的保障下崗職工的生活,維護社會穩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2019年7月黑龍江省出台的關於下崗職工養老保險的文件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不值一兩百元。
撫礦一負責人:「我是當地最大的丐幫幫主」
去年和今年春節前,《經濟參考報》記者曾兩次來到王秀傑家,看到房子孤零零地立在一個土坡上,屋內透風寒冷。「沒有暖氣,腳凍得像貓咬,晚上睡覺要戴上厚棉帽子。」說著說著,和王秀傑相依為命的70多歲的老母親痛哭流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國有企業為安置回城知青和職工子女就業,興辦了一批附屬集體企業(簡稱廠辦大集體),主要面向主辦國企提供配套產品或勞務服務。隨著國企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廠辦大集體因機制不活、人員富餘、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大量停產,大批職工下崗。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企業應和下崗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給經濟補償,並履行社會保險繳費義務,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遼寧老工業基地轉型的振興進程中,重點對國企改革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約180萬名國企下崗職工實現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和再就業工程。但涉及數十萬下崗職工的廠辦大集體問題,一直未能根本破解。
「集體企業無力給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發放經濟補償金,還多年欠繳養老、醫療保險費,職工到了退休年齡無法獲得養老金,有病沒錢看,生活長期陷入困境,這日子真是難啊!」撫順礦區集體企業一位負責人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說,「我應當算作當地最大的『丐幫幫主』,要到各處化緣要錢、要物,幫助困難職工維持生活。」
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袁寶福一家納入低保,但全家每月六七百元的低保金仍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每月買煤氣罐需要80多元,兒子上學來回坐公交車、中午吃飯要300多元,每學期2200元學費可減免1700元,自己還要承擔500元,再扣掉水、電、採暖費支出,全家剩下的吃飯錢已是緊巴巴了;更重要的是,看病無醫保,退休無養老金。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了解到,遼寧廠辦大集體主要集中在撫礦附企、鞍鋼附企、阜礦多種經營公司等企業,總人數約20萬人,是全省居住最集中、人數最多、生活最困難的一個群體。這些企業經營極度困難,拖欠下崗職工社會保險費及工資等各項內債,其中以撫礦集體企業情況最為嚴重。
由於職工養老保險費被拖欠,許多集體企業職工到了退休年齡無法領取養老金,生活日益艱難。為了獲得養老金,職工被迫東挪西借,除了補交個人繳費部分,還要繳納本應由企業承擔的那部分保費,有人甚至要替企業墊交保費近2萬元,他們要將養老金卡交給債主,逐月扣錢還債,一般要經過兩年時間還完債務,自己才能領到養老金。
撫礦集體企業局副局長石英說:「到2010年末,集體企業職工替企業墊付的保費1.9億多元,這些錢都是他們投親靠友借來的,巨額債務壓在他們身上,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今後5年還有上萬人退休,解決困難職工的養老保險日益緊迫!」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撫礦集體企業建築公司1700多名職工全部下崗,公司只剩幾名留守人員。女職工王秀傑因車禍雙腿癱瘓,與母親兩個人住在一處簡易棚里長達十幾年,每月靠500多元的低保金維持生活。去年和今年春節前,記者曾兩次來到王秀傑家,看到房子孤零零地立在一個土坡上,屋內透風寒冷。「沒有暖氣,腳凍得像貓咬,晚上睡覺要戴上厚棉帽子。」說著說著,和王秀傑相依為命的70多歲的老母親痛哭流涕。
袁寶福打開假肢上端,一些零部件已開裂。他告訴記者:「假肢正常應該2年一換,但換一個假肢需要一兩萬元,我哪有錢換啊,已有六七年沒換了。」因拖欠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費,撫礦集體企業3萬多名下崗職工基本沒有醫療保障。
長年與下崗職工打交道的基層幹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因為沒錢治病,很多職工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貧現象愈來愈突出。據鞍鋼附企統計,下崗職工中患有腫瘤、腦血栓、心臟病等大病患者達6100多人,占職工總數的6%以上。據了解,鞍鋼、撫礦集體企業拖欠下崗職工醫葯費達五六億元,下崗職工平均死亡年齡向低齡化發展。
記者了解到,雖然遼寧省市各級政府部門多方採取臨時性救助措施,但有限救助金,對於廠辦大集體這一龐大困難群體,仍顯杯水車薪。今年春節前,遼寧省政府繼續撥給撫礦集體企業250萬元救助金,人均才幾十元,職工稱為「吃餃子錢」。鞍鋼附企節前也籌措了500萬元救助金,分攤到每個職工頭上,也不足百元。
年齡偏大、身體不好,缺乏技能使下崗職工生活困境一直難以得到扭轉。鞍鋼附企公司辦公室主任湯旭東、阜礦多種經營公司副總經理張華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下崗職工中絕大多數是「4050」(指女40歲、男50歲,下同)大齡人員,技能低,體力差,上有老,下有小,許多家庭又都是夫妻雙下崗,雖然近年當地政府想方設法安排了一些公益崗位,但還是不能全部解決。
在生活的重壓下,廠辦大集體下崗職工離婚率上升,精神類疾病人數增加,一家大型廠辦集體企業精神類疾病患者多達800多人。
改革成本巨大無錢買單
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對遼寧廠辦大集體長達六年的跟蹤調查,資金問題的確是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為缺錢,這一問題從2005年試點以來可謂舉步維艱,一些地區雖已取得成效,但一些城市進展緩慢。
據遼寧省政府部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關於廠辦大集體問題相關解決方案已經基本形成,現在最核心的問題是「錢」,政府部門正在千方百計籌集資金。
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對遼寧廠辦大集體長達六年來的跟蹤,資金問題的確是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為缺錢,這一問題從2005年試點以來可謂舉步維艱,一些地區雖已取得成效,但一些城市進展緩慢。
2005年11月《國務院關於同意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批復》下發,提出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妥善解決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問題,並適時在全國推開。根據記者對撫順、鞍鋼、阜新等廠辦大集體的調查發現,改革需要巨額成本,一些城市受困於資金無力大步推進改革。
一項調查顯示,遼寧共有廠辦大集體1400多戶,虧損企業佔七成以上,停產、半停產企業佔一半以上。廠辦集體企業資產質量差,難以為繼,很多已是無資產、無經營活動,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143%。
截至2010年底,撫順礦區集體企業局職工總數約6.7萬人,其中在崗職工僅3300多人,下崗3.3萬人,已退休3萬多人。40多個二級公司的166個廠點中,仍有經營活動的僅10來個。撫礦集體企業累計欠繳社會保險費逾17億元,欠職工醫葯費、取暖費、工傷職工工資等各種債務9億多元。阜礦多種經營公司拖欠下崗職工養老保險超過3億元,鞍鋼附企拖欠下崗職工醫葯費、採暖費等超過8億元。
撫順市每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六七十億元,而撫礦集體企業改革總成本則需四五十億元;阜礦多種經營公司已有近2萬名職工替企業墊交保費,墊交總額高達3億元,這些錢都應償還,加上補償金等總體改革成本約30多億元,但阜新作為資源枯竭經濟轉型城市,財政非常困難,一般預算收入在2009年才突破18億元。
鞍山市近年加大集體改革力度,為此已投入數億元資金。會同鞍鋼撥出2400萬元一次性償還職工喪葬費、醫療費,通過構建合作醫療體系,解決鞍鋼大集體無力繳納醫保費的問題;還為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預先支付5-10年的採暖費,免除2億元退休職工託管費;對困難家庭實行定期定額救助,對3800名大病職工、8500名特困職工和32850名困難職工給予特別救助。但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如果因為資金問題放慢改革步伐,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時間拖得越長,職工補償金等解決成本就越高。
根據改革總體框架,廠辦大集體改制、關閉或破產的,要與在職集體職工解除勞動關系,並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由企業、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共同分擔改革成本。據鞍山市有關部門測算,鞍鋼附企遺留問題每拖一年,解決成本就會增加兩三億元。撫礦集體企業拖欠的養老保險,每年也以四五千萬元的速度遞增。
阜礦多種經營公司副總經理張華告訴記者,五年前他們根據當時工資基數測算,經濟補償金大約只需七、八億元,若按現在標准測算,補償金則要增加約一倍。此外,由此造成的不穩定壓力也越來越大。
重點解決生活和社會保障接續難題
撫順礦區集體企業一位基層幹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們企業下崗職工平均年齡較大,如果按照文件規定,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或工齡已滿30年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發放基本生活費,撫礦集體企業會有大量下崗職工符合納入內部退養范圍,但企業根本沒有能力發放生活費,應該採取新的解決辦法。
采訪中,一些廠辦集體企業的基層幹部拿著從網路下載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年18號文件),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最新出台的改革意見,比上次出台的文件又增加了含金量,中央財政加大了支持力度,大集體問題解決有希望了!」
文件規定,廠辦大集凈資產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職集體職工勞動關系補償金的,差額部分由主辦國企、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共同承擔。其中,對地方國有企業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中央財政補助50%;對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軍工等企業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中央財政補助100%。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可統籌用於安置廠辦大集體職工。
為了加速推進改革,降低因時間拖延增加成本,文件還規定獎勵政策,對廠辦大集體改革進度快、實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財政將提高補助比例。在2011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財政補助80%;2012年底前完成的,中央財政補助70%;2013年底前完成的,中央財政補助60%;2014年及以後完成的不予獎勵。
許多基層幹部和下崗職工認為,這顯示了中央解決大集體遺留問題的決心。他們建議,政府應組成精幹辦公機構,專門負責解決廠辦大集體問題。考慮到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特殊性,對多數面臨關閉破產的改制企業,政府應盡可能多地承擔企業改革成本。
對職工安置和補償問題,應盡可能地將更多的職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范圍,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撫順礦區集體企業一位基層幹部告訴記者,他們企業下崗職工平均年齡較大,如果按照文件規定,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或工齡已滿30年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發放基本生活費,撫礦集體企業會有大量下崗職工符合納入內部退養范圍,但企業根本沒有能力發放生活費,對此應該採取新的解決辦法。
同時,應運用市場化辦法,支持企業發展壯大。採取收購、兼並、重組等行之有效手段,對停產、虧損、半停產企業實施綜合配套的改革改制,最大限度減少廠辦大集體企業資產損失,力爭實現企業資產保值和逐步增值,扶持廠辦大集體在市場競爭中實現新發展。
此外,以人為本,重點解決職工生活困難及社會保障接續問題。
在采訪中,多位基層幹部建議,當前加快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必須按照最新出台的政策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化解主要矛盾,解決重點問題,特別要重點解決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切身利益。
相關鏈接
黑龍江創新四種方式改革「大集體」
□記者梁冬哈爾濱報道
廠辦大集體改革首先面對的是改革成本嚴重不足的問題:經濟補償金自籌部分難以落實,「三無」企業問題突出,企業欠繳保險費數額巨大,企業無力承擔職工欠款……
據黑龍江省國資委政策法規處處長陳天介紹,黑龍江省國資委在改革之初便確定了「中央補助一塊,地方財政配套一塊,主辦企業籌集一塊,集體企業出讓一塊」的資金落實辦法,改革成本由國家和省級財政、主辦企業三方共同承擔。為保證改革穩妥推進、不留後患,試點的哈爾濱市根據企業資產質量、經營狀況和職工人員等情況,還因企制宜,分類推進,創新了四種方式改革廠辦大集體企業。
———重組改制。對於資產質量較好、生產經營正常的廠辦大集體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將其改制為產權清晰、面向市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促進企業發展。哈爾濱市精密特種軸承廠系哈軸集團出資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企業,職工自願申請參加此次廠辦大集體改革,經主辦企業同意,主管部門批准,通過重組改制,脫離主辦企業,利用新機制、新體制,促進企業自行生存發展。
———分立改制。對於生產經營基本正常的廠辦大集體企業,依據國家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政策,直接脫離母體,面向社會吸納經營者、技術骨幹、職工和社會資本,另辦股份合作制企業。
———產權出售。對於生產規模較小、資產及債務比較清晰的廠辦大集體,在妥善安置職工和處理債務的基礎上,通過職工收購組建股份制或面向社會拍賣等方式進行出售。哈爾濱第九磚廠為哈爾濱道外區屬廠辦大集體,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609%,職工全部下崗,經道外區批准擬採取整體出售的方式,籌措改制資金妥善解決職工安置,穩定地推進了整體改革工作。
———清算解散。對於不具備改制重組或長期停產、虧損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廠辦大集體,在妥善安置職工的前提下,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財產清算,企業解散或依法破產。
⑺ 2020年全國兩會關於下崗職工養老保險的相關提案解讀
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了關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時間的決定。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那麼今年全國兩會有哪些熱點提案呢,一起來了解最近幾年全國兩會關於下崗職工養老保險的相關提案解讀,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政策內容以官方發布為准。
靈活就業人員是指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靈活形式就業的人員。包括在各級檔案寄存機構寄存檔案的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失業人員、辭職人員、自謀職業人員,檔案寄存期間經勞動人事部門批准退休人員,已辦理就業失業登記的未就業人員,從事個體勞動的人員,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
靈活就業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所、保險福利、勞動關系等方面不同於建立在工業化和現代工廠制度基礎上的傳統主流就業方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總稱。是指下崗失業人員個人或以街道、社區等組織形式,從事社區便民服務、家政服務、企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等各種臨時性勞務人員。不包括領取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和建立勞動關系的私營企業就業人員。
具體到社保來說,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在存檔職介或人才以個體身份繳費參保。很多省份對靈活就業人員採取了社保補貼的形式,來減輕其社保負擔。
下崗靈活就業人員退休方案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尹蔚民說,希望今年制定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明年報經中央同意後公開徵求意見,後年推出。方案將漸進到位,每年只會延長幾個月的退休年齡,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推出後至少五年以後才會實施。他還表示,漸進式延長退休政策的核心是:延長繳費年限,相應縮短領取養老金年限。
下崗靈活就業人員退休方案,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政策規定
每年只延長幾個月
經過長時間過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尹蔚民說,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提出主要針對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偏低的實際情況。目前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當時的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0歲左右。6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數量、結構和預期壽命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必要對退休年齡作出調整。
「目前,社會各界對延遲退休的問題還沒有形成共識。」尹蔚民說,延遲退休方案的制定會充分考慮社會各界的意見和看法,使方案更周到,被各方面所接受:一是會根據國家人口老齡化趨勢和勞動力狀況把握調整的節點和節奏;二是將「小步徐趨、漸進到位」,每年只延長幾個月的退休時間,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過渡,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三是會有社會預告,讓大家有心理預期。
「比如現在推出這個方案,五年以後才可以實施。現在規定55歲退休,五年後實施時可能是55歲2個月退休,再過一年可能是55歲6個月退休。」尹蔚民強調,會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這些年養老金年均收益率
只有2%左右,沒有跑贏CPI
關於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問題,尹蔚民說,無論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收大於支。但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影響巨大。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加,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年限也相應增長,而且養老金待遇是剛性增長的。所以,養老金的支出面臨巨大壓力,特別是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養老基金的收支平衡有很大壓力。解決養老金收支平衡問題,需要綜合施策,首先將加大擴面征繳力度,目前還有近2億人未納入養老保險制度范圍內,已經制定了「全民參保計劃」,正在扎實推進。力爭在歷屆出台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實行全國統籌以後,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調劑餘缺、分散風險。人社部還將採取漸進式退休政策,該政策的核心是延長繳費年限,相應縮短領取養老金的年限。
這些年養老金年均收益率只有2%左右,沒有跑贏CPI,針對這一問題,尹蔚民回答,養老金投資運營方面,除了繼續購買國債、存銀行外,會選擇一些效益較好、有升值前景的項目進行投資,對進入股市的資金會有比例限制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政策規定
養老保險一直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不管你是普通的上班族,還是靈活就業人員,了解養老保險最新政策都十分有必要,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因為沒有相關單位,養老保險都需自己親手辦理,因此更要關注養老保險的新政策。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新政策各地都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