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金調整方案
法律分析:一、調整范圍。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二、調整水平。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
三、調整辦法。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並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基本統一。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不低於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要兼顧公平與激勵,合理確定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三部分比重。
法律依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國務院批准,從2019年1月1日起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以下簡稱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范圍。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二、調整水平。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
三、調整辦法。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並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基本統一。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不低於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要兼顧公平與激勵,合理確定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三部分比重。
四、資金來源。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對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補助。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五、組織實施。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各地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加強宣傳解讀,正確引導輿論,確保各項工作平穩進行。要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於2019年5月31日前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批。要嚴格按照兩部批準的實施方案執行,切實採取措施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提前做好資金安排,把各項調整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不得發生新的拖欠。對自行提高調整水平、突破調整政策、存在違規一次性補繳或提前退休行為的地區,將予以批評問責,並相應扣減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的調整方案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並組織實施。
2. 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
第一,新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新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第二,新農村養老保險繳費基數1、新農村村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5%、10%、20%、30%的比例按年繳費的,具體繳費比例則是由參保人員自主選擇。2、根據2018年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顯示,2018年度的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有所上漲,我國多數農村地區的養老金已經由去年的每月70元漲到了現在的每月90元。具體的上調幅度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最低生活標准而定,部分地區已經調整至180元每月。3、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指通過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納入參保范圍,達到規定年齡時領取養老保障待遇的保險制度。一般繳費期是15年,但還是根據戶口所在地的社保局的規定去交費,時間是下半年。第三,60周歲以上新農村居民可申請老年生活補助對像及補貼標准1、農村補貼對象:具有本市戶籍的60歲以上農村低保、農村特困救助、農村五保供養和在鄉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80歲以上農村獨生子女父母、農村失能老人和農村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於天津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補貼標准:城鄉補貼標准一致,根據補貼對象所需的照料程度,劃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等級給予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分別為每人每月100元、150元和200元;護理補貼,分別為每人每月50元、50元、200元。服務補貼與護理補貼合並使用,每人每月為150元、200元和400元。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以服務券的形式支付給補貼對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3. 2018年退休工人基本養老金上調嗎,調多少
以江蘇省為例,2018年退休工人基本養老金上調的,以交納25年養老金為例,固定額部分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4元,繳費年限(25年以上)每月增加3.9元。
江蘇省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普調仍採取的框架結構,是由固定額、與繳費年限掛鉤和與本人基本養老金掛鉤三部分組成,其中固定額和與本人基本養老金掛鉤調整部分適度下調。
固定額部分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4元,這一調整標準是按照調整總水平下降幅度進行了同比下調。這部分體現了基本養老金調整的公平性並對基本養老金水平偏低的退休人員的調整數額和比例提供一定保證,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部分保持去年標准。
在總水平下降的情況下,維持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部分的標准不下降,繳費年限在養老金調整中的權重得到提升,更有利於長繳多得的體現。
具體辦法是:本人繳費年限15年及15年以下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1.7元。 15年以上至25年以下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2.7元。25年以上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3.9元。按繳費年限月增加額不足25.5元的,按25.5元增加。
(3)2018農村老人養老金上調擴展閱讀:
以江蘇為例,2018年退休工人養老金是上調的,上調固定額部分每人每月增加34元,繳費年限(以交納25年以上為例)每月增加3.9元。而且2017年底前年滿70周歲不足75周歲、年滿75周歲不足80周歲以及年滿8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在參加普調基礎上,每人每月分別增發25元、35元和45元。
2017年底前年滿70周歲不足75周歲、年滿75周歲不足80周歲以及年滿80周歲以上的退職及領取定期生活費人員,除了參加普調,每人每月分別增發15元、25元和35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江蘇2018年度退休人員養老金上調方案出台
4. 農村60周歲以上養老金新規定
我國2019年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對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養老保險的享受待遇,累計繳納養老保險15年以上,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而在制度實施後,參保人已經按照規定足額繳費並符合領取條件的,在年滿60周歲的次月起,按月領取養老金直至終年。
一、農民養老金計算方法:
農民養老金分由兩個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政府對於符合條件參保人的全額補貼支付。這部分待遇,是由政府補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主要跟當地的財政收入高低相關,這一部分待遇是人人均等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個人賬戶余額÷養老金計發月數(60歲退休139個月)。這部分養老金高低,跟退休個人賬戶余額有關,也就是繳費檔次,各地繳費檔次有地域差異,一般地區養老保險年繳費檔次從低到高分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共5個檔次可選。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所以養老保險繳費的檔次越高,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
二、60歲後每月可領多少錢
月養老金待遇=(個人繳費總額+政府補貼+個人賬戶利息)÷139個月+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相應的標准最初是55元,2015年漲為70元每月,2018年再次上漲到88元每月。在2020年提高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通知中,明確規定基礎養老金標准上調為93元每月。
5. 農民養老金什麼時侯能漲
農民養老金也是國家社保的一部分,每年都有向上調整的
謝謝你的提問
6.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2018上漲新政策
2018年3月,人社部、財政部下發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通知,調整幅度為2017年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的5%。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絕大多數的省市遵循「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的調整原則。調整人員包括所有已經在2017年年底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6)2018農村老人養老金上調擴展閱讀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
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2、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7. 2021年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
一、新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
新的養老保險繳費標准目前共分為12個等級,分別設為每年是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500、2000元,農民可以根據自家的經濟情況,選擇等級來繳費。
二、新農村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1、新農村村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5%、10%、20%、30%的比例按年繳費的,具體繳費比例則是由參保人員自主選擇。
2、根據2018年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顯示,2018年度的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有所上漲,我國多數農村地區的養老金已經由去年的每月70元漲到了現在的每月90元。具體的上調幅度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最低生活標准而定,部分地區已經調整至180元每月。
3、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指通過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納入參保范圍,達到規定年齡時,領取養老保障待遇的保險制度。一般繳費期是15年,但還是根據戶口所在地的社保局的規定去交費,時間是下半年。
三、60周歲以上新農村居民可申請老年生活補助對象及補貼標准
1、農村補貼對象:具有本市戶籍的60歲以上農村低保、農村特困救助、農村五保供養和在鄉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80歲以上農村獨生子女父母、農村失能老人和農村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
2、補貼標准:城鄉補貼標准一致,根據補貼對象所需的照料程度,劃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等級給予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分別為每人每月100元、150元和200元;護理補貼:分別為每人每月50元、50元、200元。服務補貼與護理補貼合並使用,每人每月為150元、200元和400元。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以服務券的形式支付給補貼對象。
四、農民一次性繳納養老金的政策繼續
之前有小道消息聲稱養老保險一次性繳納政策將會結束,但是政策導向農民一次性繳納養老金的政策將會繼續,只是此項政策個別地方還尚未實行,具體要向當地咨詢。一次性繳納政策也是多繳多拿的原則,以農民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為基準,另外男性必須在45周歲以上,女性必須在40歲以上才可以補繳,補繳年限不超過10年。一次性補繳10萬元左右,60周歲後每月可領取1300元左右的養老金。
五 、繳費中斷
交養老保險其實中間可以有中斷,不需要連續,只要交夠了15年,退休的時候就可以領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