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退伍軍人養老保險
對於退伍軍人養老保險怎樣繳納這個問題,解答如下:軍人在服役期間為國家奉獻了無數汗水與激情,服役完畢退伍之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的退伍軍人基本權益的保障政策。在養老保險辦理中,退伍軍人即可享受「視同繳費年限」的優惠政策。事實上,根據國務院第259號令《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應當以貨幣形式全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費不得減免。退伍軍人跟普通市民一樣自己交錢辦理養老保險,繳納養老保險費到60歲之後開始享受養老金。但達到退伍軍人的服役年限(軍齡)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即參軍的10雖然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但視同他已經繳納,就是說在他繳納保險費年限的基礎上多算10年。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② 退役軍人養老保險種類
2011年之後退役軍人,在部隊參加的是職工養老保險。退役後有工作單位的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沒有工作單位的自己選擇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或者是居民養老保險。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則自然銜接,參加居民養老保險的則在60周歲時辦理轉移銜接。
2011年之前退役軍人,退役後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服役期間視同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則不需要辦理任何銜接手續。
③ 退伍軍人養老保險怎麼交
軍人退出現役後,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由軍隊後勤(聯勤)機關財務部門將軍人退役養老保險關系和相應資金轉入地方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地方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相應的轉移接續手續。軍人服現役年限與入伍前和退出現役後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1、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轉移接續手續。
2、到公務員崗位或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崗位的,以及現役軍官、文職幹部退出現役自主擇業的,其養老保險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因此, 軍人退役回去後的養老保險是哪種,要根據退役軍人的實際情況而定。
退役軍人包括現役軍人,都有權查詢、核對個人繳費記錄和個人權益記錄:
① 現役軍人:要求軍隊後勤(聯勤)機關財務部門和地方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法辦理養老、醫療等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提供軍人保險和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② 退役軍人: 服役期間以及退役後的養老保險,在安置地社保部門均可查詢。 為實現資源協調、信息共享、結算同步,減輕殘疾退役軍人醫療費用墊付壓力,辦法規范了享受程序。明確殘疾退役軍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享受醫療補助、舊傷復發解決醫療費用等工作程序,要求各地推動醫療費用"一站式"費用結算,進一步提高服務質效。
④ 退伍軍人養老保險政策
法律分析:一、基礎養老金:按復員退伍軍人領取養老金當年的統一標准發給。二、個人帳戶養老金:以復員退伍軍人領取養老金待遇當年繳費檔次的平均額加上政府繳費補貼為基數,乘以其軍齡(不滿1年按1年算)計算帳戶化額度,該額度計入個人帳戶儲存額。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與其他參保人相同。三、繳費年限養老金:復員退伍軍人的繳費年限為軍齡與其個人實際繳費年限之和。其繳費年限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與其他參保人相同。四、優待養老金:養老金是對退伍軍人晚年生活的經濟保障,具有國家政策支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⑤ 全國退伍軍人社保補繳方式是什麼退役軍人養老保險補繳
依照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問題的意見》相關規定,退伍軍人是可以補繳社保的。
(一)允許參保和補繳
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允許參保。退役士兵入伍時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入伍時間視為首次參保時間;2012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實施前退役的,軍齡視同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實施後退役、國家給予軍人退役基本養老保險補助的,軍齡與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參保後繳費中斷的允許補繳。退役士兵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出現欠繳、斷繳的,允許按不超過本人軍齡的年限補繳,補繳免收滯納金。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含軍齡)未達到國家規定最低繳費年限的,允許延長繳費至最低繳費年限。
2011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前首次參保、延長繳費5年後仍不足最低繳費年限的,允許一次性繳費至最低繳費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含軍齡)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
退役士兵參加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存在的問題,各地按規定予以解決。
(二)補繳責任和要求
退役士兵參加社會保險繳納費用,原則上單位繳費部分由所在單位負擔,個人繳費部分由個人負擔。原單位已不存在或繳納確有困難的,由原單位上級主管部門負責補繳;上級主管部門不存在或無力繳納的,由安置地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申請財政資金解決。
政府補繳年限不超過本人軍齡。上述單位繳費財政補助部分由中央、省、市、縣四級承擔,安置地省級政府承擔主體責任,中央財政對地方給予適當補助。對於個人繳費部分,個人屬於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的,地方政府對其個人繳費予以適當補助。
(三)繳費工資基數和費率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基數由安置地按照補繳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予以確定,單位和個人繳費費率按補繳時安置地規定執行,相應記錄個人權益。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工資基數由參保地按照補繳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予以確定,單位和個人繳費費率按參保地規定執行。
(四)參保和補繳手續
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經辦機制。需要參加社會保險或補繳社會保險費的退役士兵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相關退役證明,到安置地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登記軍齡、提出申請。
安置地退役軍人事務主管部門將相關認定信息及證明材料分別提供給安置地(或參保地)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及相關徵收機構辦理參保和補繳手續。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保停保是不能享受醫保的,需要補繳才可以。社保補繳方式:以個人名義參保的,如果漏繳不能夠進行補繳,只有是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並且補繳五險;如果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繳納一段時間後,中斷想補繳地可以找代理公司給補繳。繳費單位(不含個體、自由職業者)漏繳職工養老保險費的,應帶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費個案補繳:職工檔案和養老保險手冊;《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申請表》;勞動合同、工資發放明細表等;其他相關材料。為彌補因企業遲繳職工養老保險費,造成職工個人賬戶金額損失,補繳養老保險費按照濟勞險字【1999】7號文件執行。計算方法如下:補繳金額=補繳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應補年度繳費工資基數%應補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比例*補繳系數。
這次補交,是對政府安置退役軍人的關心。允許與軍齡相同時間的社保。在部隊幾年就可以到地方補交幾年。不要放棄。
退役軍人社保補繳新政策 - : 一、允許補繳和一次性繳納 公告中指出,退役的士兵在參加社會養老醫療保險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斷繳欠繳的情況,允許學生按照不超過自己本人通過從軍年齡的年限進行補繳,就是企業比如你當了7年兵,最多補繳7年,而且...
退伍軍人怎樣補交社保 - : 退伍軍人沒有參加社會保險的,可以自願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兵齡視同交費年限,累計滿十五年就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也就是軍齡+繳費年限=15年.辦理退伍軍人養老保險,只要攜帶本人身份證、退伍證,一寸照片,到當地社保局辦理就可以....
今年辦退休的退伍軍人怎樣補交社保? - : 退役士兵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出現欠繳、斷繳的,允許按不超過本人軍齡的年限補繳,補繳免收滯納金.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含軍齡)未達到國家規定最低繳費年限的,允許延長繳費至最低繳費年限;...
退伍軍人養老保險斷交該怎麼補交? - : 退役軍人根據在部 隊服役年限,進 行了養老保險的補交, 根據此次退役軍人 的補交政策,補交時只承擔個人繳費部分,且免收利息滯納金.如果補交後還有六年的斷交,可以申請以靈活就業就業人員身份再進行補交,不過再補交時,就不能減免利息和滯納金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確定是否只補交中間的幾年;也可以不補交,養老金待遇計算就會低一些.
退役士兵如何補交保險? - : 退役士兵如何補交保險?社保辦理和續交有兩種方式: (—)個人名義交納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請轉移關系即可,其參保手續包括:本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備兩張,保費,申請書等即可.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 交納...
全國退伍軍人一次性補繳社保 - : 1、以個人名義參保的,如果漏繳不能夠進行補繳,只有是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並且補繳五險; 2、如果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繳納一段時間後,中斷想補繳地可以找代理公司給補繳.繳費單位(不...
全國退伍軍人補交社保的通知 - : 退伍兵補社保需要的年限就是(15年減去自己當兵服役年限).服役期間養老保險是由國家繳納的,退伍後可以以個人身份補交.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退伍軍人養老保險補繳 - : 【轉業 復員 退伍軍人 工齡計算】勞動部工資局(63)中勞薪便字第260號規定:轉業、復員、退伍軍人,由國家分配到企業、事業或國家機關工作的,其軍齡應與參加企業、事業或國家機關工作後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連續工齡.參加企業、事業或國家機關工作之後,因工作調動或自動離職時,其工齡計算方法與一般職工相同,其中不服從國家分配的自謀生活出路者,其連續工齡自重新參加工作之日算起.
異地工作的退伍軍人怎麼補交養老保險? - : 對於異地工作的退伍軍人怎麼補繳養老保險(社會保險)的事宜(含提問戰友、在天津當兵五年,退役後沒有回原籍一直在天津工作),2019年04月28日中辦國辦頒布了《關於解決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問題的意見》網頁鏈接,文件規定:以...
⑥ 退伍軍人養老保險怎麼交
退役軍人可以到當地社會勞動保險管理處領取《軍隊退役人員參加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審批表》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登記表》並如實填寫,待資料審核通過後辦理參保登記並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退伍軍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有相應的政策規定,與其他人辦理養老保險不太一樣。符合在城鎮安置就業的退役士兵,應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依法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軍齡連同待分配期一並計算為連續工齡,並視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軍人保險制度。
軍人傷亡保險、退役養老保險、退役醫療保險和隨軍未就業的軍人配偶保險的建立、繳費和轉移接續等適用本法。
第三條 軍人保險制度應當體現軍人職業特點,與社會保險制度相銜接,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國家根據社會保險制度的發展,適時補充完善軍人保險制度。
第四條 國家促進軍人保險事業的發展,為軍人保險提供財政撥款和政策支持。
第五條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保險主管部門負責全軍的軍人保險工作。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和軍隊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軍人保險工作。
⑦ 退役軍人補繳養老保險新政策
法律分析:參保後繳費中斷的允許補繳。退役士兵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出現欠繳、斷繳的,允許按不超過本人軍齡的年限補繳,補繳免收滯納金。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含軍齡未達到國家規定最低繳費年限的,允許延長繳費至最低繳費年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第二十條:參加軍人退役醫療保險的軍官、文職幹部和士官應當繳納軍人退役醫療保險費,國家按照個人繳納的軍人退役醫療保險費的同等數額給予補助。
義務兵和供給制學員不繳納軍人退役醫療保險費,國家按照規定的標准給予軍人退役醫療保險補助。
⑧ 退伍軍人養老保險補繳政策
法律分析:凡符合相應條件的退役士兵允許參加或補繳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該實施方案適用對象為,政府安排工作方式退出現役的汨羅市籍退役士兵。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可將所需申報材料提交至原安置單位原安置單位不存在,則交其上級主管部門。退役的士兵在參加社會養老醫療保險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斷繳欠繳的情況,允許學生按照不超過自己本人通過從軍年齡的年限進行補繳,就是企業比如你當了7年兵,最多補繳7年,而且還不用交滯納金。如果你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有沒有報酬至少15年,可以使支付延伸到最低繳費年限(15年)。申報材料包括批准入伍通知書、退役士兵登記表、安置佐證材料、身份證、申請表、個人繳費記錄等。個人申報時間截止2019年12月31日。經過審核和相關部門測算後,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須按通知要求,及時足額將個人應繳費部分匯繳至指定賬戶。屬於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的,個人繳費部分將獲得適當補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會保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保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