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社保養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全國新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占退休之前的平均工資的比例,叫養老金替代率。
目前全國養老金替代率是58%左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養老金替代率
常用的替代率口徑有四種:
一是制度設計的目標替代率,指連續參保繳費的代表性個體職工退休時養老金相對於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其中代表性個體職工是指,在勞動年齡階段就業、連續參保繳費,工資與同期職工平均工資一致的職工。目標替代率反映制度設計,特別是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目標保障水平。目前,我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的目標替代率約為59.2%,是指以職工平均工資連續繳費3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的參保人員,60歲退休時養老金約為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59.2%。
二是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實際替代率,指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與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資的比例。它衡量個體退休前後收入差異。職工退休前一年工資如果是3000元,退休當年養老金領到1500元,其替代率就是50%。
三是全部新增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當年全部新增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它衡量當年新增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收入差異,反映養老金計發辦法的實際保障水平。由於人員結構原因,譬如一些人繳夠15年就不再繳費,一些人繳費時未按實際工資水平為基數繳納,繳費工資基數較低,這一比率低於59.2%的目標替代率。
❸ 養老金替代率什麼意思養老金替代率有幾種形式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
養老金替代率有幾種形式?
【1】全部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當年全部退休人員養老金與工資的比例。
【2】全部新增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當年全部新增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
【3】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實際替代率,說的是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與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資的比例。
【4】設計的目標替代率,具體指的是連續參保繳費的代表性個體職工退休時養老金相對於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
養老金替代率是越高越好的。養老金替代率與退休生活水平成正比,養老金替代率反映的是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自然地,對於退休職工來說,養老金替代率是越高越好的。
❹ 養老金替代率我國目前是多少
目前我國的社保養老金替代率為40%左右,處於比較低的階段,加上企業年金制度推進緩慢,因此退休人員的老年生活並不是十分如意,只能達到基礎保障。
所謂的養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人員在退休當年領取的養老金與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例。
養老金替代率的作用是衡量勞動者前後生活保障水平,比例越高越好,
養老金替代率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一部分,比例越高說明當地養老保險制度體系越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❺ 中國養老金替代率
我國現行基本養老保險的目標替代率為58.5%。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
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59.09%。
由於我國目前實行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為提高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水平,彌補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總體方案還同時設計了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的替代率和個人儲蓄性養老金的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的計算如下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層次計算,它包括:個人退休時的養老金與其在職時工資收入之比,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企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行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行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地區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地區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
全國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與全國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五種。根據工作或研究需要,可採用不同的比值(比率)來說明個人、企業、行業、地區、全國養老金替代率狀況、平均值、縱橫向水平比較和變動趨勢。
❻ 2021年養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2021年養老金替代率是百分之四十左右。
制度設計的目標替代率,指連續參保繳費的代表性個體職工退休時養老金相對於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其中代表性個體職工是指,在勞動年齡階段就業、連續參保繳費,工資與同期職工平均工資一致的職工。
常用的替代率口徑有以下四種:
1、制度設計的目標替代率,指連續參保繳費的代表性個體職工退休時養老金相對於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其中代表性個體職工是指,在勞動年齡階段就業、連續參保繳費,工資與同期職工平均工資一致的職工。目標替代率反映制度設計,特別是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目標保障水平;
2、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實際替代率,指當年新增退休人員本人養老金與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資的比例。它衡量個體退休前後收入差異。職工退休前一年工資如果是3000元,退休當年養老金領到1500元,其替代率就是百分之五十;
3、全部新增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當年全部新增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它衡量當年新增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收入差異,反映養老金計發辦法的實際保障水平。由於人員結構原因,譬如一些人繳夠15年就不再繳費,一些人繳費時未按實際工資水平為基數繳納,繳費工資基數較低,這一比率低於百分之五十九點二的目標替代率;
4、全部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當年全部退休人員養老金與工資的比例,它衡量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收入水平總體差異。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一大區別就是,國家會根據經濟發展、物價變動不斷調整養老金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❼ 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養老金替代率指的是勞動者退休時,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准公約》規定,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為55%。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就可以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至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對比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❽ 養老金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拓展資料:
1、養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
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 = 59.09% 。決定替代率的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三是養老金的增長機制。
2、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層次計算,它包括:個人退休時的養老金與其在職時工資收入之比;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企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行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行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地區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地區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全國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與全國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五種。根據工作或研究需要,可採用不同的比值(比率)來說明個人、企業、行業、地區、全國養老金替代率狀況、平均值、縱橫向水平比較和變動趨勢。
3、為了保障職工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致有大的下降,讓退休職工得以分享社會發展成果,實現尊嚴養老,養老金替代率必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從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職工養老待遇的歷史情況,職工和企業的繳費水平,以及國家對公民應承擔的養老責任出發,養老金替代率一般應該保持在80%以上。低於這個水平就意味著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比在職時有了較大幅度降低,生活保障水平較差,分享成果、體面養老、尊嚴養老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4、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確定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後基本養老金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採用不同的養老制度。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造成了社會不公,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養老保險替代率大大高於同期的企業職工,是當今不公正政策的典型代表。
5、為提高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水平,彌補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總體方案還同時設計了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的替代率和個人儲蓄性養老金的替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