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征地參保人員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將根據其年齡或就業狀況,按照相關規定,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繳納養老保險費。
一、被征地時男16至59周歲、女16至54周歲人員,根據國家現行政策,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均應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其中,被征地後在用人單位就業的,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二、被征地時男60周歲、女55周歲及以上的未參保人員,統一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身份確認應符合下列條件:
1、土地被依法批准征地後,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的農業人口。
2、被征地時年滿16周歲且未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被征地農民,同時提供能夠證明是被征地農民身份的原始材料,包括戶籍、征地協議或合同及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承包合同書等。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申報程序:
參保農民填寫《和城規劃區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申報表》(一式四份),並附以下材料,送交所在村委會或社區居委會。
1、土地二輪承包合同(名冊、證書)復印件;
2、征地協議復印件;
3、本人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
4、五張同底2寸彩照。
對符合參保條件的被征地農民以村民(社區居民)小組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由村委會(社區居委會)召開全體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後決定,公示七日後,填寫《申報表》及花名冊並簽字蓋章,報歷陽鎮人民政府、縣公安、國土資源部門審核、審查後,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及其經辦機構進行復核,並辦理登記手續。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農村徵收土地農民養老保險怎麼辦理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辦理需要參保農民填寫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申報表,並附土地二輪承包合同、征地協議、身份證、戶口簿,送交所在村委會或社區居委會;召開全體會議決定,公示七日後簽字蓋章,報人民政府、縣公安、國土資源部門審核;審查後,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及其經辦機構進行復核,並辦理登記手續。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❸ 新征地養老保險政策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是政府幫助廣大被征地農民實現「老有所養」的一項惠民政策。被征地農民參加的養老保險其實質上就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不存在任何風險。
❹ 農村征地的養老保險怎麼買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與單位購買的社保能同時擁有,但是只能享受一份保險待遇。
失地農民的產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正常現象,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民的農業土地轉化為非農業用地是不可避免的,為了保障失地農民的權益國家出台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以保障農民的權益。
參保對象
失地農民指因政府統一徵收農村集體土地而導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時對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的人員。規定年滿18周歲及以上的失地農民方可自願參保,年齡以居民身份證登載的出生日期為准,征地時間以征地批文為准。
養老保險金待遇
對於男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每年養老保險金水平,按15年期限,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保險費用的支付,個人不負擔繳費。從失地的當月起,開始領取養老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❺ 漢中市新征地養老保險
尊敬的省長你好:我是漢中市西鄉縣前鋒三組的農民,現在有開發商來征地,可是賠償讓農民得到的沒有按國家的賠償去處理,所以農民心裡有怨氣,都在說以後的生活怎麼辦,賠這么一點生活真的成問題,請省長幫忙調查一下
答復意見:
漢中市政府回復意見:經查,根據西鄉縣城總體規劃,西鄉縣2009年11月對縣城規劃區內河濱路城關鎮前鋒村178畝土地進行依法徵收,該宗地於2009年通過省人民政府批准徵收(陝政土批〔2009〕61號),其中徵收前鋒村三組集體土地68.775畝。2011年對東一路東側前鋒村三組集體土地17.45畝進來了依法徵收,該宗地於2007年通過省人民政府批准徵收(陝政土批〔2007〕401號)。
實施土地徵收過程中,對集體土地進行了丈量、勘測定界,清點了地上附著物,履行征前告知等工作。召開村、組幹部會議,由村、組召開群眾會議推選群眾代表,採取召開座談會,入戶宣傳等方式,向群眾宣傳了土地政策、法規,解答群眾疑問。城關鎮前鋒村兩宗土地分別於2009年11月和2011年9月簽訂了徵收合同,補償費用也已全額兌付到村、組。
在徵收集體土地的過程中,依據陝政〔2010〕36號文件的規定,西鄉縣征地統一年產值平均標准每畝1723元,補償倍數為25倍,平均每畝補償43075元。在2009年徵收前鋒村河濱路北側三組集體土地時,縣政政府充分考慮征地農民利益。確定征地補償為每畝129000元(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青苗費);在2011年徵收東一路前鋒村三組集體土地時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征地補償款提高到每畝150000元。此價格已超出省、市文件確定的補償標准,不存著低價徵收集體土地問題。
為了解決被征地農民養老生活保障問題,規定凡新征土地後以組為單位核算,人均不足0.3畝耕地的,男性農民滿60歲、女性農民滿55周歲後,可同時享受一是由縣政府財政出資、用地單位繳納20%的土地補償費,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基金,符合條件的農民可享受每月領取75元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二是政府財政出資一部分、用地單位繳納20%的土地補償費,被征地農民繳納一部分養老保險費,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基金,符合條件的農民可享受領取每月240元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此項政策在征地時反復向廣大村民作了宣傳、解釋。前鋒村已被納入保障范圍,有420人已享受到養老保險金待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陝西省漢中市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制度
沒有這種規定
除非你家有年滿60歲的老人,那麼才會要求全部都參加的,否則老人不能享受養老金
如果沒有年滿60歲的老人,自願參保,互不影響
❼ 被征地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是什麼
被征地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徵收土地時年滿16周歲以上、個人承包土地被徵用20%以上的被征地農民應當參加養老保險;徵收土地面積80%以上,剩餘土地能夠保障基本生活的,可自願選擇參加部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完全失地農民標准繳費後,辦理參保登記手續,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管理;其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❽ 農村土地徵用養老保險
法律分析:由於各地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不同,繳費額度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失地農民的繳費標准:
被征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按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由個人選擇其中一檔乘以折算後的繳費年限,計算個人應繳費總額。被征地農民選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以征地時上年度起歷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按20%的費率乘以折算後的繳費年限,計算應繳費總額。
區(市、縣)人民政府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被征地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記載的承包土地數量為依據,根據實際失地比例承擔一定數額的費用。全部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被征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最高繳費檔次乘以補繳年限計算得到的應繳費總額的60%;部分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應繳費總額的60%乘以實際失地比例。
《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記載的家庭人口為若幹人的,按符合參保條件的實際人口計算政府承擔費用。
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和政府承擔費用全部記入個人賬戶,作為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依據;選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除政府承擔費用外,其餘部分由個人承擔,應繳費總額的40%記入個人賬戶,其餘60%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規定一部分記入個人賬戶,一部分劃入統籌基金。
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時未滿60周歲、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按照個人選擇的繳費檔次繼續繳費,費用由個人全額承擔。選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時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按照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標准繼續繳費,費用由個人全額承擔;被用人單位錄用的,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准繼續繳費,費用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二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根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的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四十四條 職工應當參加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
第五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
❾ 土地徵收補償養老保險
是否合理,這是見仁見智的話題,但這種做法是合法的。
一、征地補償安置,可以選擇以購買養老保險的方式進行安置。
二、什麼是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是指國家為了保障被依法征地後的農民老有所養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為因依法征地而失去土地的農民年老後,提供長期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如何繳納?
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來源主要是由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基金兩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統籌基金主要從被征土地收益中籌集,由政府出資、村(組)集體出資和其它資金構成。村(組)集體出資部分從土地補償安置費中按20%提取交納。
第二部分:個人帳戶基金由被征地農民自願繳費資金及其利息構成。個人自願繳費標准分為3600元和6600元兩個檔次。被征地農民可自願選擇其中一檔,一經選定,不得變動。
四、被征地農民申請養老保險需具備哪些條件?
被征地農民申請養老保險補償,需同時符合以下五個條件:承包地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徵收;被征地時持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被征地時戶口在征地所在地;被征地後家庭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含0.3畝);年滿16周歲。
五、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補償標準是什麼?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被征地農民的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標准,按不低於被征地時所在市、州上年度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3倍確定。對被征地時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的人員,按照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標准給予全額補償;對被征地時60周歲以下(59至16周歲)的人員,年齡每降低1歲,補償標准按全額補償的1%遞減。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