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結存超43萬億

養老金結存超43萬億

發布時間:2022-08-25 20:28:40

1. 中國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財經動態]研究發現,在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上,可以說存在較大的數據性偏差,財經機構研究數據與國家人社部數據的巨大反差顯示,中國養老金問題的確是社會較為關注的. 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加上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共同撰寫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而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一個是18萬億的資金缺口,一個是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作為居民應該相信誰?中國養老金缺口莫須有還是無底洞呢 [財經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如果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為什麼近期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筆者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中國養老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筆者認為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數據具有可信度。比如報告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演算法,基於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 ,可以說存在一定和科學性與可靠性,那麼人社部數據是否可靠呢?這個我們研究認為,其靜態標准與數據透明度不足無法給以充分解釋。 總體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近期上海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研究報告均指出中國財政透明度不及格者為眾,因此社保數據的透明度也很難令筆者完全相信。研究認為,中國不僅存在養老金缺口,未來或可能陸續加大,缺口不斷增加,否則有什麼必要提出延遲退休時間呢?財經研究機構與人社保數據巨大差異存在,至少說明這個問題相當嚴重,莫須有還是無底洞我們拭目以待。

2. 全國所有退休人員一年養老金多少萬億才夠付

約7000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每年還在增長的。我國老齡化嚴重。

3. 養老金2035將耗盡

其實根本撐不到2035年。我們用數據說話;2016年全國領取養老金人數為9800萬。供養比版例為3.6:1。也就是說繳費人權數為3.52億。2018年領取人數是1.2億,供養比例降至2.8:1。按我國人口結構看,1972年之前1960之後出生的人是到目前為止養老保險積累的主力軍,換個角度看,這些主力軍到2020年——2032年都將退休領取養老金,有多少人?理論上來說今天的供的人數就是今後養的人數——3.5億!這個時候,我國將快速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這種人口結構約到2040年開始緩解,逐步退出老齡化國家的行列。從2020年到2040年領取養老金人數我們就按平均2.5億人,人均每個月2000元算不過分吧 ,那麼需要多少養老金呢?120萬億!平均每年6萬億。就算繳費人口不降低,每年收繳4萬億,也存在每年2萬億的缺口。這還是在非常樂觀的算賬。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差很多。

4. 養老金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是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主體部分,立足於保基本,主要體現社會共濟。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超過10.3億人,基金累計結存超6萬億元。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建立,主要發揮補充作用,已經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截至2021年底,企業(職業)年金參加職工7000多萬人,積累基金4.5萬億元。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是國家關於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

個人養老金制度屬於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5. 2020年中國養老保險的現狀如何呢

現如今養老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當中最重要的一員,但對於養老保險的現狀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下。對於養老金教育金等收益保險問題,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八大高收益率教育金保險排名

2012年,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到2011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參保人數達到2.61億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市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人群達到3.61億人。加總起來,總共達到6.22億人。

其實,中國養老保險現狀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覆蓋人群的不斷擴大,更體現在其制度設計越來越合理,越來越全面,體現了「制度全覆蓋」。「制度全覆蓋」指當前養老保險的三大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市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尤其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其在2013年可謂是發展迅猛的一年。全國許多個省份都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試點工作,改變了農村居民養老無保障的歷史,使農村人民也可以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另外,中國養老保險現狀還讓板塊分割許多年的養老保險「動」了起來。根據勞動保障部社保中心提供的2007年的數據,全國辦理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業務160萬人次。這一政策的實施讓實現了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極大程度上調動了經濟的活躍程度。

中國養老保險現狀:任重道遠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養老保險的改革之路雖然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但是目前其所面臨的問題仍然很多。例如,制度仍未全國統一,養老保險雙軌制的頑疾遲遲得不到解決等等。

從社會保障公平性的角度考慮,全國一盤棋,只有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去除制度「碎片化」才是公平的最大化體現。而中國養老保險現狀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最後的結果是不同人群有不同制度,制度差異化越來越大。

另外,養老保險雙軌制也一直侵蝕著養老保險的公平特性。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已經異化為特定人群的「福利」,這既不利於公平的實現,更不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總之,中國養老保險現狀還有很長的改革路需要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6. 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現在大概有多少缺口

從目前公布的數字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應該是沒有缺口的。

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體上是沒有缺口的。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根據《2019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2919億元,基金支出49228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4623億元。

從這里可以看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收入大於支出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結余。結余數(5.46萬億元)足夠一年的保險基金支出。

綜合以上情況,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應該是沒有缺口的,對支付養老金是有足夠的保證的。如果要說有缺口的話,可能就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有一定的缺口,因為該養老保險制度剛建立不久,以前都沒有繳費,有一定的缺口還是正常的。但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沒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前的養老金也是財政資金保障的,有缺口也是有財政資金保障的,從有財政資金保障這一點來看,基金支付也是沒有壓力的。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其基金支出是有保障的。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7. 如何填補中國的養老金缺口

近年來,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對於中國養老之困的討論由來已久,如今形勢更加嚴峻,改革更加迫切。本文通過對中國養老金缺口的分析,指出當前中國養老金缺口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和轉軌成本兩方面因素,並結合中國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進行了國際比較,提出了如何在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議。

中國養老:已非遠慮,而是近憂

「老齡化」是現在進行時。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已經在2013年見頂。2015年中國老年人(65歲以上)撫養比為13%,之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撫養比將陡峭化上升,2035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達到33%,超過當前西歐的水平,2040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超過同期的美國。考慮到中國當前的就業和退休年齡,2050年時中國退休年齡人口占就業年齡人口比例將達到103%,而目前這一比例為35%,也就是說目前三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將轉變為一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形勢十分嚴峻。

僅從人口年齡中值比較來看,中國目前人口37歲的年齡中值已經超過了發展中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靠近,但從人均收入來看,卻遠遠達不到這一水平。目前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已經大幅高於同處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四國行列的巴西和印度。根據聯合國數據,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的中值已經37歲。2035年時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將升至46歲,相當於現在年齡最大的日本、德國和義大利。2050年時這一數值將達到50歲

中國養老之困已是擺在眼前的「近憂」。中國社保制度歷經多年改革,確已取得長足的進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逐年增加,1989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8.5%,參保人數也快速提升,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從1989年的5%提升至2014年的62%。今年《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先後頒布,標志著我國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和投資運營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8萬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0.38萬億元,合計約3.56萬億元,僅佔2014年GDP的5.6%。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經收不抵支,收支缺口為1300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將擴大至3000億元。這樣的結存和收支現狀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及過去改革沒有補繳的歷史成本呢?

中國養老金有多大缺口?

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由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大制度構成。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居保)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的合並,是覆蓋城鄉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記入個人賬戶管理。因此理論上不存在現收現付導致的資金缺口問題。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從業人員,由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兩部分構成。個人賬戶的收繳用於發放個人賬戶養老金,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由個人繳費累積,供個人支取,死後可以繼承,理論上不存在現收現付導致的資金缺口問題。統籌賬戶的收繳用於發放基礎養老金,採用現收現付制,當支出超出征繳收入後,就會產生缺口。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共同導致了基礎養老金的收支缺口。所謂轉軌成本主要是指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沒有補繳歷史債務,從而使得一部分人沒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僅繳納了部分,但是在退休後可以領取養老金,甚至還可以保持以前更高的替代率。這樣的改革方式導致中國養老金存在很長時間的轉軌期以及很重的歷史債務包袱。

基礎養老金缺口

按照上述假設,我們測算了中國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的收支缺口,結果如下:

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的支出已經超過征繳收入,出現收支缺口。同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18萬億元的累計結存將於2019年消失殆盡。如果維持近年來的財政補貼力度(約占公共財政支出的2.2%),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存將於2023年消失殆盡。

2014年至2050年間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的現值為41萬億元,相當於2014年GDP的60%,其中轉軌成本為26%。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相當於2014年GDP的53%,機關事業單位為7%;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的轉軌成本為20%,機關事業單位是6%。

2050年征繳收入和支出的缺口將達到35萬億元,佔2050年財政支出的15%,佔2050年GDP的4%。對比2014年,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僅占當年財政支出的2.3%,占當年GDP的0.6%。

分階段看,2023年前是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最佳窗口。2023年前,參保職工人數持續增加,雖然同期退休人數也在增加,但收支缺口較小,維持當前的財政補貼力度,養老金仍能有一定的結存。2023年至2040年間,參保職工人數變化不大,但退休人數還在增加,退休人員撫養比明顯下降,收支缺口逐漸擴大,但所需財政補貼仍然可控。2040年後,參保職工人數開始下降,但退休人數繼續增加,養老金收支情況急劇惡化。

四問中國養老之困

我們將前文養老金缺口測算中的一些關鍵指標做了國際比較,並結合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我們認為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與當前的養老困局息息相關,而針對這四方面的改革也將極大的改善基礎養老金的收支。我們匯總了四種假設下對養老金缺口的影響,如果四種做法並行,基礎養老金缺口將從-60.1%轉為正的結存1.8%。

養老金繳存比例能否下調?

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的養老金繳存比例排名居前。根據世界銀行對近140個國家或地區基本養老保險繳存比例的統計,中國28%的繳存比例排名第九,排在中國前面的是新加坡(34.5%)、義大利(33%)、羅馬尼亞(29.1%)、印度(29%)、西班牙(28.3%)等。我們曾對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進行過研究,可知這34.5%的繳存比例包含了養老、住房和醫療三大部分,如果按照同樣口徑對比中國的話,這一比率是64%,反而大幅高於新加坡。另外,美國基本養老金的繳存比例為12.4%,瑞典為18.9%,老齡化很嚴重的日本為15.4%,都低於中國。

如此高的繳存比例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不利於企業經營和投資,尤其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負面影響更加突出。除了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存比例20%),企業還要為員工繳納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生育保險(0.8%)、工傷保險(0.3%)和住房公積金(12%),合計繳存比例高達44.1%。強制性的社保繳存要求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稅負,企業的稅負壓力過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了企業投資和創新的意願,這也是當前經濟增長疲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高的基本養老金繳存比例也限制了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發展。中國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頒布已經11年了,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7689億元,佔中國社保養老基金總和的14%,佔2014年GDP的1.2%;參加職工2293萬人,僅占城鎮就業人員的5.8%;並且建立企業年金的多是大型國企,絕大部分企業並沒有參與。有人將中國的企業年金類比美國的401(k),其實除了名義上的第二支柱的地位之外,其他相似之處實在太少。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是年金的遞延稅制度在2013年底才出台,且可遞延的比例太低,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繳存比例過高,限制了企業年金的發展空間。

降低繳存比例已是當務之急。如前文所述,在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我國養老金的支出壓力很大,這也是降低企業繳存比例的最大障礙。但是轉軌成本是過去制度改革遺留的歷史問題,根據我們測算,企業繳存比例下調1個百分點至19%,養老金缺口現值佔2014年GDP的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轉軌成本若由國家承擔,足以支撐企業繳存比例下調5個百分點至15%。

單一支柱能維持么?

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11年上漲10%。從2005年至2015年,城鎮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基本上每年都上調了10%,這一上漲速度與同期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漲幅基本一致,大幅跑贏了CPI。連續較大幅度調整基本養老金是由於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歷史基數過低,但是連續11年大幅上調也嚴重增加了養老保險支付的壓力。近年來基本養老金的人均支出增速明顯高於人均繳存,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將加大養老金的缺口。

2013年中國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為53%。國際上提出替代率應該為55%以上比較合理,相比這一數字確實還不到。但是需要區別的是,國際上提出的替代率指的是養老金三大支柱共同提供的替代率,而我國第一支柱就提供53%的替代率,從這個角度看,基本養老金達到這樣的替代率已經不低。

退休工資10%的增長率,基本養老金53%的替代率,能維持么?給定目前基本養老金的結存和收支狀況,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此,結論很明顯。

其一,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應予明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標准需要進一步明確。美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增長幅度基本與物價漲幅掛鉤,2015年上調了1.7%。假設2016年之後,每年新退休人員按照當期的替代率得出退休當年的工資,之後退休工資上漲保持略高於物價漲幅,即4%,那麼2014年至2050年的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佔2014年GDP的比例將從60%下降至30%。

其二,基本養老金不應成為唯一支柱,發展企業年金應與降低基本養老金繳存比例、改革遞延稅同時推進。根據我們對美國的社保制度做過的分析,美國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的養老制度體系,為居民養老提供多重保障,對整個社會以及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的結存佔比僅為10%。從美國退休人員收入來源的角度來看,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只佔總收入的35%,它提供的平均替代率約為34%。

國資劃撥是否可行?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合乎情理。國有資本本應歸全民所有,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1997年十五大之後,國企改革進入了改革攻堅戰階段。針對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中下崗職工增多的情況,中央政府做出了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即「兩個確保」的重大決策,但是這部分欠賬在當時並沒有充實,而是採用借「新人」的錢來養「老人」,這個欠賬一拖就是18年。2015年年初,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制度改革再次採用這種方式,歷史成本依然沒有補繳。因此,既然歷史欠賬跟國企息息相關,那麼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也合情合理。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這一提法由來已久,但是,劃撥國有資本的進展卻很緩慢。截至2014年年底,國有股減轉持資金和股份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累計2,384.11億元,僅占國有企業凈資產的1%。而央企利潤上繳後調入公共預算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部分也是微乎其微,2014年的數據顯示,央企平均上繳利潤的比例為8%,其中調入公共預算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部分僅占央企上繳利潤的13%,即央企利潤的1%。地方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進展更是緩慢。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養老金能有效降低養老金缺口。2013年底國有企業總資產186萬億元,凈資產43萬億元(其中非金融類國有企業總資產104萬億元,凈資產37萬億元,金融類國有企業資產數值是估算的)。根據我們測算,如果把國有企業股權每五年劃撥10%給社保,至2030年劃撥至40%後保持不變,假設1倍的市凈率,3%的分紅收益率,凈資產按照GDP名義增長率增長,那麼將分紅收益折現後相當於2014年GDP的25.2%,基本可以抵消轉軌成本。如果每五年劃撥15%,至2030年劃撥至60%後保持不變,那麼將分紅收益折現後相當於2014年GDP的37.9%。

為什麼需要延遲退休?
從人口壽命提升的角度來看,延遲退休存在可行性。當前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這是在1978年時確定的。根據2015年聯合國人口預測,1978年釋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是65歲,而目前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已經提升至75歲。
從國際對比來看,我國的退休年齡偏早。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亞洲地區日本的退休年齡為65歲,韓國目前為60歲,並將在2033年前提升至65歲,新加坡為62歲,印度60歲,普遍高於中國。而歐美地區的退休年齡通常在65歲左右。
假設2016年公布提高退休年齡,2020年開始正式實施,每五年提高1歲,2050年平均退休年齡從當年的56歲提升至62歲,根據我們測算,2014至2050年的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佔2014年GDP的比例將從60%下降至27%,下降33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結存超43萬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老人身上長痘能活多久 瀏覽:86
工行校招體檢復檢什麼情況 瀏覽:973
老年人福利津貼 瀏覽:22
農村重度殘疾多大能拿養老金 瀏覽:144
2015退休能漲工資嗎 瀏覽:924
初二父母不供我們上學怎麼辦 瀏覽:741
南昌市西湖區老年大學怎樣報名 瀏覽:878
60歲畸胎瘤 瀏覽:790
利隆養生桶什麼時候不能用 瀏覽:949
張家口老年大學報名網站 瀏覽:317
為什麼接受父母的債務 瀏覽:797
2017年的養老金上調 瀏覽:766
天津繳過社保在北京退休年齡 瀏覽:959
延吉有幾所老年大學 瀏覽:835
60歲老年人吃阿膠好嗎 瀏覽:475
內蒙古社保退休最低工資 瀏覽:648
5000米70歲世界紀錄 瀏覽:237
浦江縣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36
1996年重陽節1021 瀏覽:824
華陽哪裡可以辦駕照體檢報告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