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何黑龍江的養老保險會出現高虧空
近日,人社部社保事業管理中心發布《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
報告詳細公布了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按照累計結余和每月支付情況的統計分析,對各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支付月數進行了排名。
由於養老保險基金的虧空,黑龍江省的養老金支付大量依靠財政支出。黑龍江省財政廳公布的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顯示,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的支出達到了32.4億元。
此外,該省2016年財政決算情況顯示,中央對黑龍江省轉移支付總額2674億元,而這些錢有近20%用在了社保支出上,如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和低保等轉移支付收入336.9億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轉移支付收入49.7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122.49億元。
據國家統計年鑒數據顯示,黑龍江全省企業退休人員由2010年的268.8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457萬人。一方面是增長的退休人員,另一方面是流失的社保參保人員。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黑龍江省凈遷出人口達322.5萬人,其中30-39歲的遷出最多,佔比32.6%。
2. 為什麼養老保險會出現虧空
由於我們國家養老保險起步較晚,沒有積蓄和積累,目前採用的是徵收養老金費用,支付已經退休的人員的養老金,用沒有退休人員的繳費,用來支付已經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如果徵收的數額,不足以用來支付已經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費用,就會發生虧空。這個就和家裡人過日子一樣,收入小於支出,就會虧空,但是這里的虧空,也不完全虧空,因為徵收上來的養老保險費,還不能全部作為支出,要拿出一部分作為積累,不然永遠不會有積累,就和你家過日子一樣,有一定比例的積蓄,剩餘的才用來支出,所謂虧空,是指積蓄不足,甚至沒有積累,國家對於這樣的情況,會每年都給予財政支持,用來貼補資金不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社保虧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 、社保基金虧損的原因:社保基金虧損,其實是社會現象造成的,即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退休人員增加過多且壽命普遍延長,受通貨膨脹影響還得每年漲退休金,所以造成社保基金支出過大,而新增保險彌補不了支出空缺時,就可以廣義地說社保基金虧損。
2、概念簡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下簡稱社保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
4. 社保基金有結余,養老金確虧空萬億,到底什麼意思啊
社保基金有結余,是指從有社會保險以來,單位和個人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減掉已支付出去的基金後,還有剩餘。
養老金虧空:我國實行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統籌相結合的方式,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理論上應該存到個人賬戶中,但現在這筆錢不足。
舉例說,社保累計收取了100億的養老保險費,這些年支付了80億的養老金,則社保的養老基金結餘20億元,但應該存入個人賬戶30億,而現在只有20億,則虧空10億。
5. 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原因
養老金的缺口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制度設計本身,一是人口老齡化。
糾纏於養老金到底有無缺口、缺口究竟是多大,並不是公眾的無理要求,實是基於養老金的現實追問。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包辦勞保制,轉制之前,職工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這就造成當下的一種局面:以前沒交錢的人只得挪用後來者繳納的養老金。於是正在繳納養老保險者必然擔憂:我們的錢被用來支付別人的養老金,今後我們的養老金缺口該如何解決?
盡管國家財政補貼可以填補個人賬戶的虧空,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財政補貼不可能無限地「填空」,於是延遲退休年齡便提上日程。像昨天有新聞說,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提出,應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然而,問題在於,當公眾對養老金缺口都不知情,又有什麼理由強推延遲退休以填補缺口呢?
養老金制度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雙軌制。公務員和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時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卻能領取高於企業人員的養老金,他們的退休金多數由國家財政支付,而個人則只能依靠自己的賬戶,顯然,這種制度設置本身也是缺口原因之一。而當雙軌制依然存在,推遲退休年齡便很容易製造第二次社會不公,遇到反彈也是在所難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為什麼會出現社會養老金缺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是由於社會對於養老金關注度不高,再加上沒有發布這樣的政策,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缺口。原因就是人們沒有購買養老金,沒有購買養老保險,沒有關注這樣的問題,沒有關注這樣的政策,沒有發布這樣的問題。
7. 中國的養老金虧空現狀 養老金為什麼虧空
正常啊,財政會填補上的。虧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國家開展社會專保險個人屬繳費(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職工,全部由社會保險無償支付待遇。以我縣為例,14000名退休職工中,有4000人就是從來沒有繳費,一直在領取待遇。一年就是6000萬元。
二、國家開展社會保險個人繳費之後退休的職工,在1995年之前的工齡視同為繳費年限,並按規定核定了待遇。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的錢,也是社保在無償支付,今年我縣退休人員,如果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那麼退休待遇約為800-1000元百分,其中視繳繳費部分為500元左右。這部分人員一年這一塊需要支付6000萬元以上。
三、其它原因。比如社保的實際利息要低於記賬利息等。
8. 中國養老金虧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大約2億人,沒有繳費,直接領取養老金。
並且隨著年輕人逐漸減少,繳費人群以後會減少。
短期內社保空賬的對策:2017-11-18國務院出台政策,央企等國企劃轉10%的股權給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基金實力。
(參照:2016年,102家央企利潤總額1.2萬億元,10%就有1200億元。)
建議採取更多措施,比如,公務員人數和行政支出每年遞減2%,財政稅收每年劃撥社保基金遞增2%等,進一步提高社保實力。
9. 養老金為什麼短缺,有不要臉的人好多年不交養老金還領最多的養老金的人
養老金虧空原因包復括:制
第一,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職工,全部由社會保險無償支付待遇。1995年之前的工齡視同為繳費年限,並按規定核定了待遇,社保無償支付此部分費用。
第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退休人員增加過多且壽命普遍延長,受通貨膨脹影響還得每年漲退休金,所以造成社保基金支出過大,而新增保險彌補不了支出空缺時,就造成了社保基金虧損。
第三,社保的實際利息要低於記賬利息等原因。
10.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所謂養老金的空帳問題或者是缺口的問題,指的現在對應到每個個人賬戶的錢沒有做實,有很多賬戶雖然應該有這么多錢,實際上是空的,是因為我國現在實際養老金的運行模式是一種統賬結合的方式。
(一)空賬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現規模
1.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空賬」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1993年,在全國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相關代表提出,中國要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制度由此確立。然而已退休的職工(即所謂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即所謂的「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因為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將兩個賬戶混合管理,所以,這就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為了解決已退休職工(即所謂的「老人」)的養老金支付問題,社會保障機構就利用「混賬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長期以來,由於不斷地透支個人賬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於是就導致了個人賬戶的空賬。
2.現個人賬戶「空賬」的規模
近幾年來,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在急劇擴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的報告指出,在未來50年裡,城鎮在職職工與退休職工的撫養比將由3.65:1提高到1.87:1;社會統籌基金總缺口將達到1.8萬億,平均717億。個人賬戶空賬的空前大的規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埋下了很多隱患。
(二)個人賬戶「空賬」埋下的隱患
個人賬戶「空賬」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積累制的轉變,並將養老金的支付風險轉移到了後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降低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個人賬戶的「空賬」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完全積累制的轉變。這種轉變勢必會影響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完全積累制的實現,最終只能使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使得養老金支付風險被留給了下一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個人賬戶的無積累——「空賬」問題就是將養老金支付風險轉移給了後代,風險的轉移使得人們的繳費意識降低,由此各種顯性、隱性逃費的現象就會出現,而逃費又會引起低征繳率和高繳費率的惡性循環,影響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同時造成基金收入小於基金給付需求的狀況,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壓力,使得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