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缺口數據

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缺口數據

發布時間:2022-07-29 20:20:22

養老金是如何空缺的

在這個把「難得糊塗」當人生智慧的國度里,政府正不斷向社會不規則的公布一筆一筆的糊塗賬,而一直把「老有所養」看的十分重要的國民,養老金出現1.7萬億大空缺的消息,無疑是個晴天霹靂。而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和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團隊研究的結果更為驚人,到2013年,我國養老金缺口竟高達18萬億。 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佔人口總數15%,低於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20%國際最低標准。除了農村人口絕大多數被拋棄外,城鎮職工也僅僅覆蓋大約55%。一提這個,不少官員總會說,國家人口多、底子薄,養老金保障起步晚、困難大,可就是不明白,「三公」消費怎麼總能奇跡般不斷上升,從來沒有遇到障礙,年度開支總額據說已達到驚人的1.9萬億,如果每年省下一半,不出2年,現在的1.7萬億養老金空缺,不就輕松解決了嗎? 而事實是,這個簡單的辦法,這個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舉措,它卻難以成真。有辦法的官員是不會擔心養老問題的,公務員也沒有納入社保范疇。人社部解決養老金空缺的建議,是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即便相關社會調查中90%以上的人強烈反對,但反對無效,出了大空缺,包不住了,到了不說不行的時候,但你千萬不要誤解,這壓根不是和你商量來著,或許,不久就會勢在必行,而依照社保專家的測算,延遲退休年齡,每年可減緩養老基金缺口約200億元,以此推衍,補齊空缺需要八十年,反對無效後,只能做一直幹下去無法退休的准備了。當然,這情況大多不會發生,但退的越晚,政府的負擔越輕,這個賬是很明白的。 我國的養老金收繳和使用制度始終不透明。究竟全國收了多少養老金,這些養老金如何管理和使用了,交錢的人是無權知道的,根據公開數據,截至年底,養老金個人賬戶本應有資產19596億元,實際卻只有2039億元,有些學者研究,空缺比這還要大。究竟實施這個制度以後,除了國家補貼,企事業單位及員工個人處上繳了多少錢,空缺部分,其中多少是應繳未繳的自然空缺,其中多少是「以後抵前」的真正空缺,其中多少是被挪用而產生的空缺,其中多少是投資失誤損失空缺,其中多少又是管理開支浩大而不當消耗掉空缺? 在20年前,我國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起步並不晚。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組成,社會統籌由單位負擔繳費,目前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繳費比例為個人工資的8%。這個基數是相當大的,政府採取加大現在的職工養老金提取上繳比例來支付制度實施前已到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背負,本來應由政府支付的制度轉型成本,在實施之初就須制定配套的財政年度跟隨補缺計劃,但裝聾作啞的擊鼓傳花,不斷變相轉嫁到社會,才是形成巨大空缺的基礎性根源,也給下屆政府留下了一個不公平的包袱。 即便如此,常識告訴我們,養老金個人賬戶絕不會只有這區區的2039億元,政府首先要敢於亮個底賬吧,遺憾的是,這類必須權威和及時公布的數據,我們只能絞盡腦汁的上下求索和千難萬險的多處拼湊,如果養老金管理一直不能透明,社會各界傻乎乎上交、人社部隔幾年就說「空缺」的游戲就會反復下去,如果連養老金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玩弄的話,那這個國家最後也一定會被玩殘。我過去曾寫過一篇文章《養老金不入市風險更大》,當然知道養老金這個保命錢是不能輕易入市,但更知道,中國股市無論多糟糕,有個特點就是它的公開性,即便存在貪腐問題,會比投資到那些不公開場所發現幾率更大,否則,養老金成了又一個暗箱操作領域,誰能保證它比投資股市更安全那? 世界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財政及國家資產變現都會優先確保養老金不空缺。盡管我國財政也在加大對養老金的投入,但只佔到全國財政支出的2%左右,與歐美國家差距極大,特別是日本,養老金佔到了GDP的20%,而我國養老金只佔GDP的4.3%。盡管我國還提出了通過國有股轉持、國企上交紅利來補充社保,但雷聲大雨點小,2011年央企利潤僅有0.4%補充了社保,國有股轉持的范圍也沒有包括原來高峰期大量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作為國家戰略而在2000年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規模僅為8688億元,也無法應對即將出現的社保空缺危機。 從1958年實施的法定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規定,已持續半個多世紀。對大部分沒有特殊技能普通職工來說,延遲退休年齡,不過是給單位添麻煩、給健康添麻煩的一種危機滯後傳遞,本來,靠月積年累剋扣工資來實現的養老夢想,覺得不會有任何變故的,主動繳納是基於對國家之信任,以及可以享有國家財富的全民共沾,但現實是,不說退休養老金出空缺了,即便是慾望極為保守和可憐,即便是按現規定年齡退休並拿到養老金,也會面臨通貨膨脹侵蝕而不得不艱苦度日,除非,養老金之外搞到了不義之財。

❷ 如何填補中國的養老金缺口

近年來,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對於中國養老之困的討論由來已久,如今形勢更加嚴峻,改革更加迫切。本文通過對中國養老金缺口的分析,指出當前中國養老金缺口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和轉軌成本兩方面因素,並結合中國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進行了國際比較,提出了如何在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議。

中國養老:已非遠慮,而是近憂

「老齡化」是現在進行時。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已經在2013年見頂。2015年中國老年人(65歲以上)撫養比為13%,之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撫養比將陡峭化上升,2035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達到33%,超過當前西歐的水平,2040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超過同期的美國。考慮到中國當前的就業和退休年齡,2050年時中國退休年齡人口占就業年齡人口比例將達到103%,而目前這一比例為35%,也就是說目前三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將轉變為一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形勢十分嚴峻。

僅從人口年齡中值比較來看,中國目前人口37歲的年齡中值已經超過了發展中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靠近,但從人均收入來看,卻遠遠達不到這一水平。目前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已經大幅高於同處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四國行列的巴西和印度。根據聯合國數據,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的中值已經37歲。2035年時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將升至46歲,相當於現在年齡最大的日本、德國和義大利。2050年時這一數值將達到50歲

中國養老之困已是擺在眼前的「近憂」。中國社保制度歷經多年改革,確已取得長足的進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逐年增加,1989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8.5%,參保人數也快速提升,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從1989年的5%提升至2014年的62%。今年《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先後頒布,標志著我國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和投資運營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8萬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0.38萬億元,合計約3.56萬億元,僅佔2014年GDP的5.6%。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經收不抵支,收支缺口為1300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將擴大至3000億元。這樣的結存和收支現狀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及過去改革沒有補繳的歷史成本呢?

中國養老金有多大缺口?

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由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大制度構成。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居保)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的合並,是覆蓋城鄉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記入個人賬戶管理。因此理論上不存在現收現付導致的資金缺口問題。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從業人員,由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兩部分構成。個人賬戶的收繳用於發放個人賬戶養老金,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由個人繳費累積,供個人支取,死後可以繼承,理論上不存在現收現付導致的資金缺口問題。統籌賬戶的收繳用於發放基礎養老金,採用現收現付制,當支出超出征繳收入後,就會產生缺口。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共同導致了基礎養老金的收支缺口。所謂轉軌成本主要是指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沒有補繳歷史債務,從而使得一部分人沒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僅繳納了部分,但是在退休後可以領取養老金,甚至還可以保持以前更高的替代率。這樣的改革方式導致中國養老金存在很長時間的轉軌期以及很重的歷史債務包袱。

基礎養老金缺口

按照上述假設,我們測算了中國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的收支缺口,結果如下:

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的支出已經超過征繳收入,出現收支缺口。同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18萬億元的累計結存將於2019年消失殆盡。如果維持近年來的財政補貼力度(約占公共財政支出的2.2%),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存將於2023年消失殆盡。

2014年至2050年間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的現值為41萬億元,相當於2014年GDP的60%,其中轉軌成本為26%。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相當於2014年GDP的53%,機關事業單位為7%;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的轉軌成本為20%,機關事業單位是6%。

2050年征繳收入和支出的缺口將達到35萬億元,佔2050年財政支出的15%,佔2050年GDP的4%。對比2014年,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僅占當年財政支出的2.3%,占當年GDP的0.6%。

分階段看,2023年前是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最佳窗口。2023年前,參保職工人數持續增加,雖然同期退休人數也在增加,但收支缺口較小,維持當前的財政補貼力度,養老金仍能有一定的結存。2023年至2040年間,參保職工人數變化不大,但退休人數還在增加,退休人員撫養比明顯下降,收支缺口逐漸擴大,但所需財政補貼仍然可控。2040年後,參保職工人數開始下降,但退休人數繼續增加,養老金收支情況急劇惡化。

四問中國養老之困

我們將前文養老金缺口測算中的一些關鍵指標做了國際比較,並結合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我們認為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與當前的養老困局息息相關,而針對這四方面的改革也將極大的改善基礎養老金的收支。我們匯總了四種假設下對養老金缺口的影響,如果四種做法並行,基礎養老金缺口將從-60.1%轉為正的結存1.8%。

養老金繳存比例能否下調?

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的養老金繳存比例排名居前。根據世界銀行對近140個國家或地區基本養老保險繳存比例的統計,中國28%的繳存比例排名第九,排在中國前面的是新加坡(34.5%)、義大利(33%)、羅馬尼亞(29.1%)、印度(29%)、西班牙(28.3%)等。我們曾對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進行過研究,可知這34.5%的繳存比例包含了養老、住房和醫療三大部分,如果按照同樣口徑對比中國的話,這一比率是64%,反而大幅高於新加坡。另外,美國基本養老金的繳存比例為12.4%,瑞典為18.9%,老齡化很嚴重的日本為15.4%,都低於中國。

如此高的繳存比例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不利於企業經營和投資,尤其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負面影響更加突出。除了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存比例20%),企業還要為員工繳納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生育保險(0.8%)、工傷保險(0.3%)和住房公積金(12%),合計繳存比例高達44.1%。強制性的社保繳存要求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稅負,企業的稅負壓力過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了企業投資和創新的意願,這也是當前經濟增長疲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高的基本養老金繳存比例也限制了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發展。中國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頒布已經11年了,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7689億元,佔中國社保養老基金總和的14%,佔2014年GDP的1.2%;參加職工2293萬人,僅占城鎮就業人員的5.8%;並且建立企業年金的多是大型國企,絕大部分企業並沒有參與。有人將中國的企業年金類比美國的401(k),其實除了名義上的第二支柱的地位之外,其他相似之處實在太少。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是年金的遞延稅制度在2013年底才出台,且可遞延的比例太低,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繳存比例過高,限制了企業年金的發展空間。

降低繳存比例已是當務之急。如前文所述,在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我國養老金的支出壓力很大,這也是降低企業繳存比例的最大障礙。但是轉軌成本是過去制度改革遺留的歷史問題,根據我們測算,企業繳存比例下調1個百分點至19%,養老金缺口現值佔2014年GDP的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轉軌成本若由國家承擔,足以支撐企業繳存比例下調5個百分點至15%。

單一支柱能維持么?

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11年上漲10%。從2005年至2015年,城鎮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基本上每年都上調了10%,這一上漲速度與同期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漲幅基本一致,大幅跑贏了CPI。連續較大幅度調整基本養老金是由於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歷史基數過低,但是連續11年大幅上調也嚴重增加了養老保險支付的壓力。近年來基本養老金的人均支出增速明顯高於人均繳存,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將加大養老金的缺口。

2013年中國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為53%。國際上提出替代率應該為55%以上比較合理,相比這一數字確實還不到。但是需要區別的是,國際上提出的替代率指的是養老金三大支柱共同提供的替代率,而我國第一支柱就提供53%的替代率,從這個角度看,基本養老金達到這樣的替代率已經不低。

退休工資10%的增長率,基本養老金53%的替代率,能維持么?給定目前基本養老金的結存和收支狀況,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此,結論很明顯。

其一,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應予明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標准需要進一步明確。美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增長幅度基本與物價漲幅掛鉤,2015年上調了1.7%。假設2016年之後,每年新退休人員按照當期的替代率得出退休當年的工資,之後退休工資上漲保持略高於物價漲幅,即4%,那麼2014年至2050年的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佔2014年GDP的比例將從60%下降至30%。

其二,基本養老金不應成為唯一支柱,發展企業年金應與降低基本養老金繳存比例、改革遞延稅同時推進。根據我們對美國的社保制度做過的分析,美國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的養老制度體系,為居民養老提供多重保障,對整個社會以及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的結存佔比僅為10%。從美國退休人員收入來源的角度來看,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只佔總收入的35%,它提供的平均替代率約為34%。

國資劃撥是否可行?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合乎情理。國有資本本應歸全民所有,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1997年十五大之後,國企改革進入了改革攻堅戰階段。針對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中下崗職工增多的情況,中央政府做出了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即「兩個確保」的重大決策,但是這部分欠賬在當時並沒有充實,而是採用借「新人」的錢來養「老人」,這個欠賬一拖就是18年。2015年年初,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制度改革再次採用這種方式,歷史成本依然沒有補繳。因此,既然歷史欠賬跟國企息息相關,那麼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也合情合理。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這一提法由來已久,但是,劃撥國有資本的進展卻很緩慢。截至2014年年底,國有股減轉持資金和股份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累計2,384.11億元,僅占國有企業凈資產的1%。而央企利潤上繳後調入公共預算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部分也是微乎其微,2014年的數據顯示,央企平均上繳利潤的比例為8%,其中調入公共預算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部分僅占央企上繳利潤的13%,即央企利潤的1%。地方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進展更是緩慢。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養老金能有效降低養老金缺口。2013年底國有企業總資產186萬億元,凈資產43萬億元(其中非金融類國有企業總資產104萬億元,凈資產37萬億元,金融類國有企業資產數值是估算的)。根據我們測算,如果把國有企業股權每五年劃撥10%給社保,至2030年劃撥至40%後保持不變,假設1倍的市凈率,3%的分紅收益率,凈資產按照GDP名義增長率增長,那麼將分紅收益折現後相當於2014年GDP的25.2%,基本可以抵消轉軌成本。如果每五年劃撥15%,至2030年劃撥至60%後保持不變,那麼將分紅收益折現後相當於2014年GDP的37.9%。

為什麼需要延遲退休?
從人口壽命提升的角度來看,延遲退休存在可行性。當前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這是在1978年時確定的。根據2015年聯合國人口預測,1978年釋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是65歲,而目前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已經提升至75歲。
從國際對比來看,我國的退休年齡偏早。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亞洲地區日本的退休年齡為65歲,韓國目前為60歲,並將在2033年前提升至65歲,新加坡為62歲,印度60歲,普遍高於中國。而歐美地區的退休年齡通常在65歲左右。
假設2016年公布提高退休年齡,2020年開始正式實施,每五年提高1歲,2050年平均退休年齡從當年的56歲提升至62歲,根據我們測算,2014至2050年的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佔2014年GDP的比例將從60%下降至27%,下降33個百分點

❸ 中國養老金缺口的現狀

法律分析: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縣級統籌起步,直到2020年底,終於實現了省級統收統支,解決了省內養老保險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約4.4萬億元,基金支出約4.1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但是,由於我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等存在差異,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結余比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重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比較大。在2018年—2021年,開始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由富裕省份向困難省份跨省調劑資金,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四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是全國統籌的先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❹ 養老保險缺口這么大,今後我們如何打算

近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博鰲論壇上坦陳養老金確有缺口,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社保的話題成為熱點。到底養老金缺口是如何造成的?這樣的缺口又該如何填補呢?這代社保養上代人雖然現在都在說養老金缺口問題,但是,這個概念太宏觀了,於普通的百姓來說,養老金缺口到底是什麼呢?今年61歲的楊女士2006年退休,目前她的退休金在同齡人中算是中等偏上,"在還沒退休的時候,單位的人力部門就私下給我算過一筆賬,我退休之後的十幾年裡拿的退休金都是自己繳納的保險,而十幾年之後我的保險用光之後就要動用兒女那一輩人的保險了。"根據楊女士所說,她的父輩是從來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的,之前退休金完全由工廠負擔,但是隨著養老保險的推行,父輩的退休金轉由社會養老部門負責。由於沒有那麼多的財政補貼,因此楊女士個人養老賬戶里的錢就被用來支付父輩的退休金,而當楊女士退休之後她個人賬戶里的錢只剩下能支付10年左右的退休金了。這樣,她就要動用其他在職人員的個人養老賬戶。"我的社保在養活上一代人,而我不久以後可能也要由下一代人的社保來養活,可是我的女兒是獨生子女,按照比較笨的計算方法,她的社保要能養活父母和她自己才算是平衡,這樣她的負擔多重啊。"楊女士對未來的養老憂心重重。這是普通的退休人員的擔心,而從宏觀上來說,楊女士的擔心也正是養老金缺口的困擾。在中長期內,人口老齡化是導致養老金收支缺口的主要因素。人口老齡化將直接改變中國養老金繳費群體和負擔群體的規模和比例,進而對養老金收支產生重要影響。現有模式顯示,目前在城鎮養老金體系內,大約是3個勞動力贍養1個老人;到了2050年,將變為約1個勞動力贍養1個老人。由於贍養率的大幅提高,而替代率又難以下降,就會導致很大的養老金缺口。根據測算,在未來38年內,人口因素帶來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累計缺口相當於2011年GDP的57%,人口因素帶來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累計缺口相當於2011年GDP的14%。很顯然,如果不改革,養老金體系將不可持續。延遲退休因小失大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包辦勞保制。轉制之前,職工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這就造成當下的一種局面:以前沒交錢的人只得挪用後來者繳納的養老金。於是正在繳納養老保險者必然擔憂:我們的錢被用來支付別人的養老金,今後我們的養老金缺口該如何解決?盡管國家財政補貼可以填補個人賬戶的虧空,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財政補貼不可能無限地"填空",於是延遲退休年齡便提上日程。戴相龍明確表示,可延長退休年齡和養老金繳納年限等措施,達到收支平衡,他指出:"現在60歲退休了,將來可能63歲退休。"但是,我國養老金缺口問題決不能依靠延遲退休年齡來解決,起碼相當時期內不能。面對13億人口的養老問題,憑延長退休年齡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弊遠大於利。有專家計算稱,我國每年離退休人員最少在600萬人左右。若延遲退休,每年將吃掉600萬適齡就業人口的就業崗位。加之我國經濟增速可能從10%左右下降到7%以下。而GDP每下降1個百分點,減少就業大約在100萬人口。以此計算,每年將減少就業300萬人左右。兩項因素每年就吃掉900萬人口的就業崗位。更嚴峻的現實是,每年我國有1400萬人找不到工作。促就業是經濟發展首要任務。在我國就業形勢如此嚴峻情況下,為了所謂的養老金缺口就貿然延遲退休年齡是得不償失的,以犧牲年輕人的就業崗位為代價甚至不顧社會穩定,完全是取小失大之策。社保基金也應開源節流在博鰲論壇上,戴相龍建議,國家應加大國有資產劃撥力度,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雖然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財政學系主任林雙林教授反對利用國有企業分紅來補充養老金缺口,他認為動用國有資產和發放國債實質上是一樣的,一個是資產少了,一個是債務多了,兩種做法的後果都是國有凈資產減少,是「坐吃山空」。但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認為,政府應當增加國有企業分紅補充社保缺口。「目前國有企業分紅主要還是在國資系統裡面來運行,大部分還是用來作為投資,如果這一部分分紅能夠拿出一部分來補充社保基金,那麼社保的負擔也就會相應的減少。」白重恩表示國有企業向政府分紅是國際上一種普遍的做法,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整體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利潤總額大,增速快,增加國有企業分紅比例既可以有效地解決社保資金的缺口,又可以控制國有企業投資規模,有利於資本收益與勞動收入的合理分配。另外,林雙林教授還提出其他養老保障體系應該盡快改革,保證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由國家財政負擔,替代率高達90%以上,與職工養老替代率相差懸殊。我國除收入分配差距大外,養老金的差距也很大。目前,老百姓在養老問題上主要是「患不均」。因此,養老金制度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雙軌制」。行政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應該盡快納入全國職工養老保險。公務員和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時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卻能領取高於企業人員的養老金,他們的退休金多數由國家財政支付,而普通退休工人則只能依靠自己的賬戶,顯然,這種制度設置本身也是缺口原因之一。而當「雙軌制」依然存在,推遲退休年齡便很容易製造第二次社會不公,遇到反彈也是在所難免。叫喊多年的「雙軌制」改革遲滯不前,延遲退休年齡又是欲語還休,養老制度如何改革這是全國人民關注的大事,應有個長足的考慮,不能總是拉警報、闖紅燈。如何打消公眾對公平的擔憂?如何讓改革的成果惠及百姓?解決養老金是直接、最根本、最實際的體現。若百姓老而有憂,則一切皆為空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❺ 養老金缺口18.3萬億,社保養老還夠嗎

[財經動態]研究發現,在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上,可以說存在較大的數據性偏差,財經機構研究數據與國家人社部數據的巨大反差顯示,中國養老金問題的確是社會較為關注的.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加上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共同撰寫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而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一個是18萬億的資金缺口,一個是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作為居民應該相信誰?中國養老金缺口莫須有還是無底洞呢[財經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如果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為什麼近期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筆者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中國養老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筆者認為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數據具有可信度。比如報告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演算法,基於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可以說存在一定和科學性與可靠性,那麼人社部數據是否可靠呢?這個我們研究認為,其靜態標准與數據透明度不足無法給以充分解釋。總體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近期上海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研究報告均指出中國財政透明度不及格者為眾,因此社保數據的透明度也很難令筆者完全相信。研究認為,中國不僅存在養老金缺口,未來或可能陸續加大,缺口不斷增加,否則有什麼必要提出延遲退休時間呢?財經研究機構與人社保數據巨大差異存在,至少說明這個問題相當嚴重,莫須有還是無底洞我們拭目以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養老金的缺口與空賬

2012年12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達14個,收支缺口達767億元,高於2010年。
報告顯示,在32個統籌單位中(31個省加上新疆兵團),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0年有17個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於2010年,2011年達767億元。《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
養老金缺口在哪裡呢?缺在個人賬戶。養老費有兩部分組成:個人和企業分別按照職工本人上年工資總額的8%和20%繳納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基金的保險費為個人繳納的8%,企業繳納的20%全部劃入現收現付的統籌基金,但是實際運行中,個人賬戶基金被用於社會統籌賬戶的資金支出,出現了「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問題。
2015年6月30日,人社部發布的「2014年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在剔除財政補貼後,全國養老金「虧空」正在逐年擴大。而2015年在全國30多個省份中,其實已有18個省的養老保險征繳收入是大於支出的,其中又以黑龍江的「虧空」最大。
2015年底,財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數據。總體上看,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超過5萬億元,「家底」還是很厚實。2014年,本年收入23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187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本年支出197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9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本年收支結餘3476億元,年末滾存結餘30376億元。 第一原因就是轉製成本。1997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確立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由現收現付制過渡到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這時就有兩類人的養老金存在了問題,一類是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他們沒有個人賬戶。另一類是改革前參加工作而改革後退休的「中人」,他們的個人賬戶建賬時間短。而政府不能讓這兩類人因為制度轉化而無法領足養老金,所以直接挪用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導致了個人賬戶空賬運行。
第二個原因就是人口老齡化。中國早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來自金羊網數據,到2020年60歲以上老人占社會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8%,到2034年將達到22.8%。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人口老齡化沖擊下中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我國財政造成巨大的負擔,從2017年起養老金要求的財政補貼將持續上升,至2050年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當年財政支出的20%以上。
第三個原因就是較為單一的投資渠道。養老金投資渠道非常狹窄,除了銀行和國債,幾乎沒有其他渠道。而我國的存款利率總體上不敵通貨膨脹率,實際為負利率的銀行存款處於貶值狀態。而大部分投資國債,也只是投資中短期的,真正能實現增值的長期國債處於空白。
除了以上三方面原因,企業中拖欠、拒繳現象嚴重;社保體系改革前,國企未能足額為國企員工繳納養老金;養老金挪用等也是造成空賬的原因。 第一,足額徵收並擴大徵收面。一方面要使得參保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加。由於中國養老保險的繳費率高,導致應該繳納養老金的企業逃避規定的養老繳費支出,由於近幾年政府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參加統籌的積極性也正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國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正逐步提高。2009年下半年,國務院決定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1年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到012年9月底,城鄉參保人數達到4.49億元,參保率超過83%,其中領取養老金人數達到1.24億人,發放率超過95%,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覆蓋面最多,受益面最廣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體制初步形成。
足額徵收並擴大徵收面:一方面要使得參保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加。另一方面,中國養老保險的覆蓋率逐步提高。
第二,做實個人賬戶。首先要界定個人產權。這是做實個人賬戶的前提。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混賬」管理。這就為社會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資金提供了制度漏洞。個人賬戶「空賬」不能激勵人們繳費積累個人賬戶,有回歸到現收現付制的危險。個人賬戶資金是來自個人繳費,用於職工個人退休後養老金支付,具有完全積累性質。社會統籌賬戶資金來自企業繳費,用於現有退休職工養老金支付,具有現收現付制性質。不同資金來源和性質的賬戶應該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政府應當明確個人賬戶產權歸個人所有,任何部門都不得擠占挪用,個人有權選擇競爭性的基金管理公司為其投資。這樣做可以保障個人賬戶基金的安全性,使「統賬結合」真正落到實處。目前我國政府一方面要給個人賬戶適當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大個人賬戶的資金投資運營,盡快縮小缺口。
第三,繼續推進國有股劃撥工作。2009年印發的《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中詳細介紹了國有股轉持的含義和具體方式。國有股轉持是指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時,按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上市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將國有股及國有企業利潤作為全社會的資本收入進行分配,可以統籌社會財富,補充社保基金的資本金,有利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多種渠道籌集社保基金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金缺口的實際行動。然而,在當時統計的131家符合轉持條件的公司中,截至到2010年3月履行轉持義務的只有57家。因此,政府應該繼續出台相關細則,解決存在的操作問題。
第四,擴大養老保險金投資范圍。人社部2012年4月25日召開2012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模式、管理機制、政策措施等進行深入研究,抓緊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促進基金保值增值,維護廣大參保人的切身權益。
2011年底以來,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等人多次呼籲養老金入市。2012年廣東省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1000億元委託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這里需要注意的有:一是廣東的養老保險基金積累結余比較多,將1000億元委託全國社會保險保險基金理事會運營。二是它是委託運營,委託期是兩年。三是人社部正在研究制定全國的基本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管理辦法,要對委託投資運營的問題進行統一的調整。四是投資運營是經過嚴格的程序。養老金入市應該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
養老金要想提高資金運用的收益率,又想保值增值,必須進行多元化的投資。投資組合理論研究在不確定結果的條件,理性的投資者應該怎樣作出最佳投資選擇,把一定數量的資金按合適的比例,分散投放在許多種不同的資產上,以實現投資者投資者效用最大化的目標。當投資組合中既包括股票、債券、存款、基金等金融資產,又包括房屋、土地、商品等實物資產時,一般被稱為資產組合。投資實踐表明:即使是由兩種完全正相關的金融資產構建的組合,在大多數情況下其標准差也比單項金融資產要小。
第五,延長退休年齡。這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辦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漸延長退休年齡,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會持續縮短,將造成日益巨大的人力資源投資浪費。勞社部發〔1999〕8號通知指出: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2012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提出,我國應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延遲退休主要是應對養老金不足的問題,有專家測算,退休年齡每推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就增加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億元。人社部稱推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對不同群體差別對待,小步慢走地推行。
在我國加快走向老齡化的情況下,養老金危機難以迴避。我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根據我國實際,結合財政、金融和稅收體制改革,制定並健全適應我國的有關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對資金來源、運用方向、增值渠道、收支程序、政策監督等都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規范操作行為,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社會養老金的缺口問題。

❼ 近十年養老保險支出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針對目前公眾關注的養老金問題,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6月30日在2012論壇上表示,養老金缺口「非常大」,應通過市場機制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效率。他透露,近十年,中國對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已經超過了1萬億元。
這已是中國連續第10年為企業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了。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公布的數據,2013年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平均水平約為1900元。按10%的增幅計算,今年的養老金平均待遇將超過2000元,全國7400多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將因此受益。並且,政策還會向有特殊困難的群體適當傾斜。
國家的政策,體現了多繳多補的原則,可以引導符合條件的居民早參保、多繳費,增加個人賬戶資金積累,提高自我保障水平。
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亟須破解的問題:保險待遇低,對老年城鄉居民生活保障作用有限,以及社會上不停討論的養老金缺口的問題。
2012年,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透露,中國整個養老保險體系的發展不大平衡,養老金缺口「確實非常大」。他說,近10年來,中國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已經超過了1萬億元。2014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突破2億名,2025年這個數字將突破3億。「未富先老」帶來的「養老之困」,持續引發各方關注和憂思。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47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征繳收入192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1981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
與養老金收入增速放緩相對應的是,全國領取養老金的人數正在不斷擴大。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有19個省份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缺口較2011年擴大約240億元。
參考:
補貼上調養老不能單靠財政一家

❽ 2012年我國養老基金缺口有多少

人社部: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已超1.9萬億元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近日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結余達2.7萬億元,其中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已超過1.9萬億元。統籌考慮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狀況,養老金支付不存在太大問題。今後國家會不斷完善、健全養老保險制度,使制度更具有可持續性,老百姓應當對此有信心。

《社會保險法》已明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也就是說,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由政府信用做擔保的,政府是確保養老金發放、維護參保人員養老權益的最終責任人。」

據該負責人介紹,考慮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統籌層次較低,地區間支付能力不均衡,中央財政從1998年開始建立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助制度。補助金額已從1998年的20多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100億元,年均增長率38%。根據支付需要,中央財政今後還會繼續加大補助力度,讓退休職工按時足額拿到養老金。

這位負責人說,1998年,我國尚未進入老齡化社會,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中的企業離退休人員只有2727萬人,人均養老金不到500元,有28個省份當年收不抵支。而到2011年,全國老齡化率達到13%以上,離退休人員6826萬人,人均養老金增至1511元,「缺口省」則減少了一半,累計結余大幅增加。

他表示,只要我國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政府就必然能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平穩運行和養老金的發放,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離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

閱讀全文

與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缺口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養生產品怎麼找合作夥伴 瀏覽:60
河北省最低退休工資標準是多少 瀏覽:101
農村養老保險每月最低拿400 瀏覽:722
湖南平江安定鎮敬老院地址 瀏覽:132
土豆皮怎麼做長壽花的肥料 瀏覽:438
蘇州養生店招商加盟要多少錢 瀏覽:194
80歲老人肋骨骨折怎辦 瀏覽:360
志願者到老年公寓為老人包元宵 瀏覽:762
福建省集體工轉合同工退休社保補繳多 瀏覽:456
老人去世多久可以養寵物 瀏覽:180
老年人經常頭疼是什麼原因 瀏覽:793
玖姿中老年人短袖上衣 瀏覽:786
哪些東西可用於hiv抗體檢 瀏覽:693
為什麼我不喜歡養父母 瀏覽:203
上海抗議養老金並軌 瀏覽:191
父母無能力交社保怎麼辦 瀏覽:189
天津老年公寓咨詢電話 瀏覽:470
關於孝順的短故事 瀏覽:356
老年人腿困是怎麼回事 瀏覽:871
軍人養老保險60歲以後給多少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