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個人稅延型養老險政策
買商業養老保險,還可以抵稅?
稅延型養老保險終於落地了,4月12日,財政部發布《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稅延養老保險的支出在當月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的限額內進行稅前扣除,待領取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什麼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所謂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由於在購買保險和領取保險金的時候,投保人處於不同的生命階段,其邊際稅率有非常大的區別,對於投保人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從而能拉動個人購買養老險的需求,也是拉動內需的一個催化劑。
都有什麼類型的商業養老險產品可選呢?
這次政策試點內容中,要求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按穩健型產品為主、風險型產品為輔的原則選擇。試點期間的產品是指由保險公司開發,符合「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原則,滿足參保人對養老賬戶資金安全性、收益性和長期性管理要求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總而言之,最終設計出來的產品要滿足老百姓對於保費保值增值的需求,以抗衡未來的通貨膨脹。
保險公司怎麼看待稅延養老險?
中國人口老齡化明顯。國家統計局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億,占總人口的16.7%。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4.83億,佔比達34.1%。
而與此同時,養老金的資產總量卻並不樂觀。國家社保局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養老金體系三個支柱積累的養老資產約為7.05萬億元,僅佔GDP的8.52%。在龐大的養老需求下,推動個人稅延養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成為迫在眉睫之事,而跟養老息息相關甚至是沖在市場前線的保險機構也及時預見到了這塊藍海。此次稅延養老險政策的出台無疑是給保險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平安保險:公司將形成業務、產品、運營、系統等相關功能小組,積極配合試點要求進行政策落地的最後准備。銀保監會的管理辦法和示範條款下發後,確保第一時間滿足市場和客戶的投保服務的需求。
中國太保:稅延養老險啟動後將撬動可觀的養老金資產增量。我國稅延養老保險政策啟動後,將有望撬動每年數千億元的保費市場。目前,我司各項准備工作基本就緒,可以隨時承接稅延養老保險政策落地。稅延養老保險政策試點和推廣進度、群眾對稅延養老保險政策的了解和認知、老百姓的接受度與參與度、稅收遞延政策對納稅人群的吸引力度、稅延養老保險產品購買和稅收遞延的便捷度等都影響著保費的規模。
泰康養老:多點布局稅延養老險產品。泰康養老產品精算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參照7級個稅累進稅率,累計稅率達到10%的消費群體適合購買稅延商業養老保險。在產品設計上,泰康養老將遵照產品設計指引,按照「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的原則進行開發,產品將以穩健型為主、風險型為輔,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泰康養老董事長李艷華則表示泰康養老將積極發揮20餘年團體客戶服務經驗,重點向試點地區的企業員工推薦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同時也將面向個人進行銷售,公司將做好各項准備,力爭首批出單。
究竟能省下多少稅呢?
以一名30歲的工薪族為例,其扣除五險一金等稅前列支項目後工資為18000元,按照試點扣除標准,可以有1000元免稅額,據其收入所對應的25%最高稅率計算,稅延政策使他延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每月250元,一年為3000元。
到60歲退休時,合計免稅9萬元。退休後,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根據30年後起征點及稅率進行繳稅,由於退休後的收入通常不會高於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再扣除通脹因素,稅收負擔將會大大減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稅延型養老保險的背景
上海成為國內唯一一個試點稅延型養老保險的城市。
上海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在2011年10月份推出,上海已有6家保險公司獲准參與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前期籌備工作,分別是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平安養老、太平養老、長江養老和英大泰和。其中,部分公司在業務流程、產品開發、客戶資源等方面都已經做好了全面的准備。
❸ 什麼是稅延養老保險
所謂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可略微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並鼓勵個人參與商業保險、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
由於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在個稅繳納時可獲得一定的優惠,因為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政策。對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予以稅收優惠,有利於滿足居民多層次的養老需求,亦將大大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步伐。
(3)上海稅延型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❹ 稅延型養老保險和一般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1、內涵不同
所謂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可略微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並鼓勵個人參與商業保險、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2、性質不同
稅延型養老保險是商保,對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予以稅收優惠,有利於滿足居民多層次的養老需求,亦將大大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步伐。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3、額度不同
採取"稅基遞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況下,越早購買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未來可省稅額越高;同等時間開始購買產品的情況下,收入越高,未來可省稅額也越高。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❺ 稅延型養老保險的介紹
日前有關媒體報道,個人稅延型養老險即將試點,不少保險機構已經相繼成立了相關業務項目小組,積極備戰,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平安養老以及太平養老有望先行試點銷售。昨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向上述四家保險公司和上海保監局求證,對方均對該消息予以否認,並表示完全不知情。
據媒體報道稱,目前對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的初步定位為契約型產品,並且可能有一定的利率保證。業內人士由此分析認為,產品形式可能為期繳型的萬能型或分紅型保險產品。而上海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項目籌備小組會不定期召開研討會議。從最近一次內部閉門研討會上透露出的信息來看,目前討論的繳費額是每月500元。根據研討過程中的估測來看,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在上海的目標參保人群潛在規模大概在100萬人次。假設試點首年有5%的人次參保,按每月500元繳費額來計算,保費規模上限大致在3億元。
事實上,去年8月,保監會和天津濱海新區率先出台對於補充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因其稅收優惠過高且並沒有事先通過國家稅務總局,最終被國家稅務總局叫停。東方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王小罡指出,如果該政策真的試點成行,那麼從長期來看,確實是一個利好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稅延型養老保險的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
所謂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個人繳納的保費在一定金額之內可以在稅前工資回中扣除,答而在將來退休後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這和個人收入納稅後才能購買商業保險有所同。
相關報道中提及的上海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定位為契約型養老保險;產品形式分為萬能型和分紅型;稅收遞延模式採取稅基遞延型,即在繳費及收益階段免稅,領取階段再根據當期稅率表繳稅;繳費限額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於個人養老保險免稅,300元用於企業年金免稅。但究竟是兩個賬戶同時試點,還是商業保險先行企業年金稍後跟進,則尚未明朗。
據測算,採取稅基遞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況下,越早購買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未來可省稅額越高;同等時間開始購買產品的情況下,收入越高,未來可省稅額也越高。覆蓋范圍上,無論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機關,都可以參與。產品操作模式上,繳費時由企業代扣代繳,領取時保險公司代扣代繳個稅;員工離職時,可以在不同保險公司、不同企業之間轉移。
❼ 什麼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回主要面向繳答納個人所得稅的社會公眾,公眾投保該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允許稅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稅,領取養老金時再相應繳納,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採用較多的稅收優惠模式。
2018年6月7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上海簽發我國首張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保單,投保客戶為我國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機長蔡俊。這標志著醞釀多年的稅延養老險政策正式實施。被譽為支撐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年5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基本的經營規范和監管要求。5月31日,首批經營稅延養老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名單公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子公司太平洋保險壽險位列其中。6月6日,該公司的4款稅延養老險產品獲准銷售。
❽ 上海稅收遞延養老保險
財政部等五部門近日發出通知,決定自5月1日起,在上海、福建(含廈門)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那麼,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金起征點多少,下面就來看看吧。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金起征點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終於定了!很快,你用來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錢,在1000元以內的部分將可以稅前列支,退休提取的時候再扣稅。有人說,這相當於在試點城市或地區將個稅起點從3500元提升到4500元。
例如:小馬(化名)工資減去社保個人繳納金額和住房公積金個人繳納金額後為5500元,個稅計算:(5500-3500)*10%-105=95元,如果其每月購買了1000元稅延養老險,其當期需交稅(5500-3500-1000)*3%=30元,當期少交稅65元,一年少繳稅780元。不過,小馬現在少交的稅款會在養老金領取時繳納,其繳納的公式就是退休時的養老金收入*0.75*0.1。如果小馬不購買稅延養老金,現在每月繳稅95元。如果購買稅延養老金,每月1000元,每年交滿12000元養老金,交滿20年,按5.5%的年收益復利計算,領取時每月繳稅237元。不過該數字考慮了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按5.5%年復利計算)帶來的養老金增值情況。如果不計算投資收益,僅按1000元每月的繳稅額,那麼未來每月繳稅75元,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❾ 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年內啟動哪些人會收益
自2018年5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延長養老保險在上海、福建、蘇州等工業園區正式啟動,時間暫定為一年。當規則出台時,許多網民說:「每一個詞都被識別和組合,所以我不明白它的意思。」
那麼增稅養老保險的作用是什麼呢?
稅延型養老保險,指的是在試點地區內,個人如果想要購買商業型養老保險的話,對於這部分保費,國家允許在一定的標准內進行稅前扣除。但是,這部分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時不會徵收投保人的個人所得稅,而是將徵收時間延長到了領取養老保險的時候。
至於支付或扣除標准,國家也限制它,扣除工資是基於6%或1000元的工資。也就是說,如果你每月掙10000元,那麼6%元將是600元,然後根據每月600元扣除。另一種情況是你的月薪是20000元,那麼6%是1200元,所以每個月都要扣除1000元。所以,這樣一個倒計時,工資是16667元一個節點,低於16667元按6%扣除,高於16667元是按1000元扣除的。
以上為個人,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企業投資者,按當年應納稅所得額扣除6%元或12000元,是扣除稅額的較低依據。
而這部分月付的商業養老保險費的購買,只要在投資期間的投資收入,國家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只有被保險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國家才能免除25%的商業養老金收入,而其他75%人將按10%的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
許多人未能理解這項政策的出台。首先,國家推行這項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在稅前保險。這樣,政策的一部分就不需要交納稅款,納稅後,自然會減少部分工資,這可能會直接降低整個工資的一個點。
而這部分扣除保費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也可以允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風險、投資收益預期等方面做出自己的決定,相當於現在消費的錢將來投資,B。現在把保險稅買給養老金的時候。
事實上,不難發現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個人所得稅,還可以鼓勵居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從而降低社會保障的壓力。同時,對於國家來說,也可以完善整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