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90年5月退伍1991年7月開始實施養老保險需要補交嗎
您好,需要根據您退伍的年齡來確認,退伍時小於45歲(男性)/40歲(女性)就不需要補交
⑵ 1991年7月參加工作,怎麼社會保險按1993年1月計算的
這要具體看你參加社保的情況,沒有具體的資料講不清。我估計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供你參考。1、你單位參加社會保險遲,是從93年1月才參保;2、你繳費沒有連續其中有斷保的時間一年半,被扣除故從93年1來計算。
⑶ 養老保險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交的
是根據復你工作的時間算,工製作的時候就開始交了。
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是50年代初期建立的,以後在1958年和1978年兩次作了修改。那個時候的企業,由於歷史和政策的原因,當然僅僅限於全面所有制企業。直到1995年,國家才將養老保險的繳納范圍擴大到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
拓展資料:
企業職工養老金領取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2、已辦理退休手續;
3、企業和職工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4、個人繳費年限滿15年及其以上。
城鄉居民養老金領取條件
1、年滿60周歲;
2、累計繳費滿15年;
3、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
⑷ 國家規定企業繳納養老保險最早是從哪年開始的
國家規定企業為職工繳納社保是從1995年開始的。國家規定企業為職工繳納社保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規定的,該發從1995年1月1日施行。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⑸ 養老保險從哪一年開始實施的
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後分別於1958年和1978年作過內兩次修改。
1997年國務容院頒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我國建立了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5)1991年7月開始繳納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為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活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規定,經國務院同意,從2016年5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區、市),將單位繳費比例降至20%;
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高於9個月的省(區、市),可以階段性將單位繳費比例降低至19%,降低費率的期限暫按兩年執行。具體方案由各省(區、市)確定。
截止2016年7月6日,全國有21個省市區符合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條件,其中上海由21%降到20%,其餘20個省市區是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新疆、甘肅和寧夏。
⑹ 1991年7月開始繳納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這要根據你們當地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社會保險制度的,如果晚於1991年7月,那麼當地實行保險制度以前的工作時間可視同繳費年限
⑺ 社保個人繳費制度何時開始實施的
1992年。
我國1986年7月12日,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自1986年10月1日起,對新招收的員工實行勞動合同制,合同制職工個人開始繳納養老保險費,標准為本人標准工資的3%。
1991年6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自1992年開始(各省市起始時間略有差異,四川省是1992年4月),各省市國有和縣以上集體企業職工,全面開始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開始是按照標准工資定額繳納,1995年養老保險制度深化改革後,開始按照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
(7)1991年7月開始繳納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1984年中國開始對原有的退休金制度進行改革的探索,1997年構建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下簡稱統賬養老保險制度)框架。
該制度的目標只是為被保險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退休金的工資替代率將逐步調低,從改革前的近100%下降到60%左右。
該制度在所有制方面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以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結合。
該制度由企業和雇員共同負擔費用。
該制度實行隨收即付與積累相結合的財務制度。
基本養老保險金的給付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給付條件是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
⑻ 國家規定企業繳納養老保險最早是從哪年開始的
最早是1951年開始的。
我國的養老保險以1951年2月26日政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為起點,其發展可概括為四個階段:
1、1951-1965年為養老保險制度的創建階段。該階段以政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為標志,主要工作是著手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並逐步趨向正規化和制度化。
2、1966-1976年是養老保險制度嚴重破壞階段。當時中國社會保險事業與全國社會經濟文化一樣遭受到嚴重破壞,社會保險基金統籌調劑制度停止,相關負擔全部由各企業自理,社會保險變成了企業保險,正常的退休制度中斷。
3、1977-1992年為養老保險制度恢復和調整階段。在十年動亂結束後,我國採取漸進的方式對養老保險進行了調整,恢復了正常的退休制度,調整了養老待遇計算辦法,部分地區實行了退休費統籌制度。
4、1993年到現在是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創新改革階段。本階段主要是創建了適應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改變了計算養老金辦法,建立了基本養老金增長機制和實施了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最終基本建成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單位繳費比例:
用人單位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目前企業繳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較重,確實需要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的,需要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的批准。
⑼ 社會養老保險從哪一年開始
一、社會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是從1992年10月開始的。
二、而視同繳費年限是指: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三、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