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法律分析: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為「三支柱」體系,即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為補充、鏈接包含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第三支柱。一方面是社保支出即將進入高峰期,養老金將出現巨大缺口;另一方面,針對第三支柱,我國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產品供給高度相似等問題,整個體系發展有些失衡。由此,第三支柱亟需「支棱」起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4月12日,從財政部官網獲悉,財政部、證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試點於何時啟動的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試點於2018年5月1日啟動,國家決定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型養老險」),期限暫定一年。
目前,這項試點已經超期,試點的實施效果也不太理想。截至2020年9月底,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提供了66款產品,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7億元,參保人數4.85萬人。
雖然這項試點不盡如人意,但它為出台全新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游鈞表示,近年來,人社部在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框架下系統謀劃、整體設計第三層次制度模式。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內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
(3)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擴展閱讀
國家即將推出個人養老金制度
2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副部長游鈞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養老保險第三層次制度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明確提出要建立三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近來官方的文件中又加入了「多層次」的表述,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提出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被稱為公共養老金的基本養老保險屬於第一層次(支柱)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屬於第二層次(支柱)養老金,個人養老金屬於第三層次(支柱)養老金。
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這表明,養老保險第三層次個人養老金改革有望在今年內推出。
4. 個人稅延養老險將在哪裡開始試點
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五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個人稅內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容試點的通知》,自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通知》指出,對試點地區個人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一定標准內稅前扣除;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專家指出:本次試點採用國際通行的EET模式,對於繳費人而言,免除當期部分所得稅具有誘導和激勵作用,此外由於累進稅率的因素,養老金領取階段一般低於繳費階段的邊際稅率,可以使得繳費人享受到稅優;對於財政壓力來說,EET組合雖然對當期政府稅收有影響,但保留了領取階段的征稅權,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個人養老金規模的擴大,財政稅收收入可持續。
5. 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新政
據報道,中國太平洋保險、中國人壽、泰康養老、新華人壽、平安養老、太平養老陸續在今天簽發了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保單,這意味著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正式落地實施。在上海,C919大飛機首飛機長蔡俊成為首張稅收遞延養老保險的保單擁有者。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6. 個人養老金制度施行,會帶來哪些影響
對於個人來說,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意味著有更多的養老金儲備選擇,也可以規避養老金不足的風險和體驗更多養老生活方式。
社保養老金提供的是一份基礎的養老物質保障,但要提高養老生活水平,體驗不同養老方式,我們還需要通過個人銀行儲蓄養老,商業養老保險等第三養老支柱的配置。
個人養老金制度涉及到的是各類儲蓄理財相關的養老產品,比如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基金等,這些都需要耗費大量當下收入現金流或者長期的現金流強制儲蓄,會影響你的財務現狀,一定要量力而行。
普通家庭社保養老優先,做好基礎醫療保障規劃,有足夠的經濟餘力,負債不高的家庭,我們才考慮第三養老支柱體系的構建,為退休養老生活做更充足准備。
7. 個人稅延型養老險政策
買商業養老保險,還可以抵稅?
稅延型養老保險終於落地了,4月12日,財政部發布《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稅延養老保險的支出在當月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的限額內進行稅前扣除,待領取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什麼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所謂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由於在購買保險和領取保險金的時候,投保人處於不同的生命階段,其邊際稅率有非常大的區別,對於投保人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從而能拉動個人購買養老險的需求,也是拉動內需的一個催化劑。
都有什麼類型的商業養老險產品可選呢?
這次政策試點內容中,要求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按穩健型產品為主、風險型產品為輔的原則選擇。試點期間的產品是指由保險公司開發,符合「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原則,滿足參保人對養老賬戶資金安全性、收益性和長期性管理要求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總而言之,最終設計出來的產品要滿足老百姓對於保費保值增值的需求,以抗衡未來的通貨膨脹。
保險公司怎麼看待稅延養老險?
中國人口老齡化明顯。國家統計局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億,占總人口的16.7%。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4.83億,佔比達34.1%。
而與此同時,養老金的資產總量卻並不樂觀。國家社保局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養老金體系三個支柱積累的養老資產約為7.05萬億元,僅佔GDP的8.52%。在龐大的養老需求下,推動個人稅延養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成為迫在眉睫之事,而跟養老息息相關甚至是沖在市場前線的保險機構也及時預見到了這塊藍海。此次稅延養老險政策的出台無疑是給保險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平安保險:公司將形成業務、產品、運營、系統等相關功能小組,積極配合試點要求進行政策落地的最後准備。銀保監會的管理辦法和示範條款下發後,確保第一時間滿足市場和客戶的投保服務的需求。
中國太保:稅延養老險啟動後將撬動可觀的養老金資產增量。我國稅延養老保險政策啟動後,將有望撬動每年數千億元的保費市場。目前,我司各項准備工作基本就緒,可以隨時承接稅延養老保險政策落地。稅延養老保險政策試點和推廣進度、群眾對稅延養老保險政策的了解和認知、老百姓的接受度與參與度、稅收遞延政策對納稅人群的吸引力度、稅延養老保險產品購買和稅收遞延的便捷度等都影響著保費的規模。
泰康養老:多點布局稅延養老險產品。泰康養老產品精算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參照7級個稅累進稅率,累計稅率達到10%的消費群體適合購買稅延商業養老保險。在產品設計上,泰康養老將遵照產品設計指引,按照「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的原則進行開發,產品將以穩健型為主、風險型為輔,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泰康養老董事長李艷華則表示泰康養老將積極發揮20餘年團體客戶服務經驗,重點向試點地區的企業員工推薦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同時也將面向個人進行銷售,公司將做好各項准備,力爭首批出單。
究竟能省下多少稅呢?
以一名30歲的工薪族為例,其扣除五險一金等稅前列支項目後工資為18000元,按照試點扣除標准,可以有1000元免稅額,據其收入所對應的25%最高稅率計算,稅延政策使他延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每月250元,一年為3000元。
到60歲退休時,合計免稅9萬元。退休後,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根據30年後起征點及稅率進行繳稅,由於退休後的收入通常不會高於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再扣除通脹因素,稅收負擔將會大大減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