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兒無女的農村老人,該怎麼養老呢
農村如果有沒有孩子的老人,一般可以住養老院,自願入住,自由出院。事實上,除無子女的老年人外,農村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固定贍養義務的老年人、殘疾人、自願不到養老院集中供養的,由直系親屬代供養,每月發放養老金,由政府與親戚簽訂協議,照顧生活起居,死亡後山林田土歸代養人所有。
㈡ 再過二十年,農村老人如何養老
未來20年,農村老年人如何養老?這是一個前瞻性的問題。只有把握住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才能得出比較現實的結論。農村養老只有三種形式:一是依靠土地養老;二是依靠子女贍養老人;第三,依靠政府養老。農村老人靠土地養老。在社會歷史傳承的條件下,農民年輕力壯。無論是種糧種菜,還是養豬養牛養羊雞鴨鵝魚蝦等。他們都以在土地上紮根種植糧食為基礎,從事多種經營,外出打工,積累財富,養育子女,從而為老年人的生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農村老人靠子女養老。
㈢ 農村60歲以上老人有什麼養老政策
法律分析:國家針對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出台了相關補貼政策,部分規定如下:1、每年給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固定養老補貼金,並且是完全免費的;2、自費養老保險,六十歲之後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額,包含固定養老金在內一同領取;3、農村老人高齡津貼,是國家專為70歲以上老人出台的政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家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二十二條進一步規定:農村除根據情況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外,有條件的還可以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塗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養老。
㈣ 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他們都有哪些方式養老
我們經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農村老人靠子女,城裡老人養老金,沒有養老金的也是靠子女,養兒為防老就是這個道理,撫養爹媽義不容辭,這是責任和義務,國家給農村老人有老年補貼,隨著年齡越大,領的補貼越多。加上子女日常接濟,這是農村養老的普遍現象。老人在家照看子孫,料理家務,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這也是老人喜歡待在農村的原因。年紀大了,干不動了,有子女負責老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這也是傳統。
㈤ 農村老人養老的方式有哪些
農村人養老的方式我認為有兩種,第1種就是還能勞動的情況下,自己攢點養老錢,第2種方式就是靠自己的兒女來養老,因為他們沒有退休金,
㈥ 農村的70、80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農村的70、80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我個人認為,農村裡的70、80歲以上的老人養老,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採用何種養老方法。
所以,作為農村老人來說,要想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快樂,就必須自己有足夠養老的錢,自己有錢,就不用跟子女要錢。另外,自己有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㈦ 農村老人如何居家養老
受各種因素影響,農村老人養老,還是以家庭式養老為主,由子女輪流或者固定一家照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空心村。
如果換在以前,很難想像,一個村子裡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兩個左右的孩子,到現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沒幾個人的樣子。
換做以前,村裡的小孩早就圍在一起研究著去哪裡抓魚了,而現在,農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沒幾個了,年輕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歲以上的人,以60歲70歲的老人居多。
這個也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農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現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過了,這樣的家庭,子女都不回來了,老人去找什麼子女養老呢?
無非就是自我養老罷了,這也是農村孤寡老人被迫選擇的結果,如果可以,誰不想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
2、子女經濟壓力大。
相對於那些空心村,那種靠近縣城的村子情況會好一點,但也存在著自己的問題。
雖然老人的子女沒有因為打工的事情離家太遠,老人還是可以依靠子女進行養老的,但在農村裡面,大多數家庭,都只能局限於解決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問題,其他方面的問題,只是有心無力了。
3、老人與子女不和。
誰都想家庭和睦,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去為這個家努力奮斗,但總有各種問題,讓家裡面的老人與子女與兒媳婦等相處不和睦。
對於老人來說,自己需要靠子女養老,但他們心裡大多都認為這是子女應該做的,子女一句有意無意的話語、一個無意的動作,總會讓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圖,到最後讓自己內心很難受,也讓子女很難受。
㈧ 沒有社保的農村60歲以上老人如何養老
說實話60歲了才想起來交社保,實在是有點晚。不過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老人沒有繳納社保的意識,這樣也是比較常見的。在新型社保制度施行之前已經年滿60歲的老人,不用繳納社保也可以享受居民基礎養老金。現在年滿60歲想要領取養老金,那麼首先要滿足繳費條件,可以一次性補繳。
很多人說養老保險不是不能補繳了嗎?不能補繳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過去職工養老保險還能補繳,但是現在只有少部分特殊情況的人可以補繳。不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因為養老保險普及率低、繳費水平低,還是允許一次性補繳的。
60歲怎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主要參保對象是未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其他本地戶口城鄉居民,因此對參保年齡沒有上限限制。現在60歲以上按規定仍可參保。
根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規定距繳滿15年不滿15年的人員,可以一次性繳納也可以每年繳納一次,已年滿60周歲即已年滿領取待遇年齡,可以到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或街道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費補繳完畢後可開始領取基本養老金。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不高,國家規定的是繳費檔次一般是100元-3000元之間,各地區執行的標准有所不同,即使一次性交完15年的,對大部分人來說壓力也不算太大。
我們的養老金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檔次影響城鄉居民退休後養老金待遇,城鄉居民養老金和城鎮職工養老金計算方式是一樣的,都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加上基礎養老金,不過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不一樣,一般是固定的。
目前國家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93元,在全國最低基礎養老金的標准之外,各級地方也可以進行額外補貼,基礎養老金是多少,以當地政策為准。
所以居民養老保險繳費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越多,退休後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最近,很多地區都宣布了提高居民養老金的消息,比如,江蘇省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由每人每月160元提高至173元,實現「十連增」。居民養老金待遇正在逐漸提高。
㈨ 目前我國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是
法律分析:居家養老,以家庭為中心,靠子女親屬養老;社會養老,城鎮和農村均由社會福利機構負責養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社區居委會、街道辦開辦的養老機構、托老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㈩ 據調查1.2億60歲及以上人口在農村,農村老人如何養老
引言: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已經逐步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現在有很多的老年人。而且尤其注意的是,在農村裡面的老年人是更多的,而且也更加的明顯,現在我國已經有1.2億60歲及以上的人口是生活在農村的,那麼農村老人該如何養老呢?
其實每年的時候都可以通過鄉鎮的文化活動來選出一些敬老愛老的農村青年,然後鼓勵更多的農村青年多回家看看自己的老人。這樣的情況之下就能讓老人得到一個合理的照顧,通過榜樣的力量來鼓舞這些年輕人,多去重視自己父母的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