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是什麼意思
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是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目標,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維護社滾姿首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建立起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1)被征地農民
被征地農民,是指因政府統一徵收農民承包土地(指耕地,下同)而導致失去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且在征地時享有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的在冊農業人口。
(2)參加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條件
徵收土地時年滿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個人承包土地被徵用20%(不含20%)以上的被征地農民應當參加養老保險。
其中被征地80%(不含80%)以上的視為完全失地農民,剩餘土地交回村集體,轉為城鎮戶口,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被征地比例在20%—80%之間的,視為部分失地農民,參加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
被征地比例在20%以下的,村委會調劑補足土地的,不屬於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范圍。被地比冊液例在80%以上,剩餘土地能夠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農民,可以自願選擇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或者部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
(1)石家莊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擴展閱讀:
辦理參保手續
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由被征地農民所在村(居)委會或居民委員會向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填報被征地數量、參保人員等情況,並在本村(社區)范圍內張榜公示7天,後由所在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審核後,報縣(區)社保經辦機構核准。
符合規定的,按本《辦法》規定先繳費,後辦理參保登記手續。參保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其建立個人賬戶,將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資金記入個人賬戶,並發給參保人員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手冊,手冊准確記錄參保人員基本信息和繳費情況,作為參保人員繳費憑證。
2.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2020新政策出台
被征地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
一、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對象
政府統一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導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的農民。
2、《養老保險申請表》;
3、農民需要提供村委會開具的征地協議證明、征地補償合同;
4、《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花名冊》。
四、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
1、按月繳費:20元、40元、60元、80元;
2、按年繳費:每年100元至800元;
3、按檔次繳費:A檔每人4000元(現在已經取消)、B檔每人7000元、C檔每人10000元、D檔每人18000元、E檔每人26000元。
五、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范圍
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農村戶口,16歲以上,未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農業人員。
2017年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領取標准
1、被征地30%以下(不含30%),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10元;
2、被征地30%—50%(含30%),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32元;
3、被征地50%—70%(含50%),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64元;
4、被征地70%(含70%)—100%以下,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97元;
5、被征地100%以上,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129元。
六、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申請流程
失地農村以村集體為參保單位,參加被征地養老保險,農民在村委會的指導下填寫《申請表》並蓋章,上報政府部門,經審核批准後辦理登記。
3. 石家莊村民養老保險
2017年石家莊新型農村養老金領取標准,2017年石家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石家莊新農保繳費計算標准2017,石家莊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年繳費標准和養老金待遇計算辦法
原本「城鄉有差」的繳費檔次,將統一確定為100元~1000元10個檔次。
昨日(7月9日),石市不少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都貼出通知,告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可以辦理參保繳費手續了。石市人社局農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後一批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手續7月1日起開辦,10月31日截止。石市居民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100元至1000元10個繳費檔次中的任何一個參保繳費。
哪些人受益?近200萬居民將「老有所養」
石市裕華區居民金先生,從今年初就在留意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相關信息,盼著自己也能按月領取養老金。「我的老家在辛集市,老家的親戚朋友都有養老保險了,我們在市區的咋還沒有?」
據了解,石家莊市有11個縣(市)先後啟動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其中包括針對農民的新農保和針對城鎮未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這11個試點縣(市)為元氏縣、趙縣、晉州市、欒城縣、贊皇縣、辛集市、靈壽縣、行唐縣、鹿泉市、正定縣、藁城市,這些縣(市)符合條件的居民,60周歲以後就可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昨日,石市人社局農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包括金先生所在裕華區在內的石家莊市其他縣(市、區)居民,也將實現「老有所養」。據統計,最後一批啟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居民近200萬人。
怎麼繳費?10個繳費檔次城鄉一個樣
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都需要准備些啥手續呢?石市人社局農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辦理參保手續時,參保居民需要准備本人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2張,近期免冠照片一張(一寸或二寸),到戶口所在地村(居)委會辦理即可。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年繳費標準是多少?該負責人介紹,新啟動的一批試點將合並實施城鎮居民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鄉實現無差別。參保對象不再區分城鎮和農村戶籍;原本「城鄉有差」的繳費檔次,將統一確定為100元~1000元10個檔次;原本在農村實行的家庭聯動機制也將廢止,老年人的待遇領取不再與子女繳費掛鉤。
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參保人無論選擇哪個檔次,政府的補貼標准都是每人每年30元。對城鄉居民重度殘疾等繳費困難群體參保繳費的,無論選擇哪個檔次,政府為其每年代繳至少81元養老保險費。多出代繳的部分由個人承擔。
能領多少錢?基礎養老金55元多繳多得
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支付終身。基礎養老金目前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財政全額補貼),個人賬戶養老金為參保人個人賬戶全部存儲額(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其他資助及利息)除以國家規定的養老金計發系數。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是如何計算的,為什麼說多繳能多得?以繳費15年,現行利率3.5%為例(具體記賬利率按每年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為准),計算方法如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5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政府補助+集體補助+利息)/139]。
「我可以繳納多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嗎?」金先生心裡盤算著。石市人社局農保處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不可以,一個人只可繳納、享受一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小算盤
以繳費15年,現行利率3.5%為例,計算方法如下:養老保險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5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政府補助+集體補助+利息)/139]
補繳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劃不劃算?
例:李某,男,1954年出生,58周歲,李某可以選擇繳費2年,也可以補繳13年。
「滿60」咋辦?滿60周歲不用繳費直接領錢
金先生告訴記者,他已經61歲了,目前沒有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及國家規定的其他養老待遇。石市人社局農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像金先生這種情況,他自己不用再繳費,直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即可。
那麼,金先生這樣的「滿60」群體,該如何辦理領取養老金手續呢?參保人已經年滿60周歲的,可以直接到村(居)委會辦手續,直接領取養老金。參保人快滿60周歲的,需提前2個月持繳費證和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復印件各2張),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張,到戶口所在地村(居)委會填寫《領取申請表》,對於參保人未在到齡前60日內,到戶口所在地村(居)委會申報領取養老金的,逾期延誤,其所應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不予追補。
如果距領取年齡(60周歲)不足15年,參保居民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所補繳的養老保險費政府不予補貼;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照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原有試點中,曾有因子女未參保而無法享受養老金的農村老年人。今年7月1日起,這些老人也可以領取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了。而像金先生這樣的60周歲以上老人,則可以直接領取基礎養老金,而且可以在今年10月1日前一次性領到七、八、九三個月的養老金。
老農保怎麼辦?不滿60周歲的按新農保繳費
1、已參加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在繼續領取養老金的同時,享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2、對已參加老農保、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滿60周歲的參保人,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並入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准繼續繳費,待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3、參加老農保後又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險的,未享受老農保養老保險待遇的參保人,原老農保個人賬戶暫作封存,待省出台政策後,按規定執行;
4、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與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在省政策未出台之前暫按以下規定執行:原參加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年滿60周歲後,在享受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險待遇的同時,享受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未滿60周歲的參保人,應按文件規定參保繳費,達到領取年齡時享受相應待遇。
我母親76歲,農村戶口,戶口與兒子戶口不在同一戶口本。兒子非農戶口,在外就業,有購買社保。請問這種情況可以享受國家財政60元/月的養老金嗎?
去問鎮政府,鎮政府領導說農村戶口的上了60歲可以領取養老金,去大隊,大隊幹部說沒有?難道政策不是透明的?求解。
咨詢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縣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於今年7月1日正式啟動,根據翁源縣《關於印發翁源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通知》規定:實施新農保制度時年滿60周歲的農村居民,可享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但其戶籍在同一村民小組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含外出務工者,不含外嫁女)必須參保繳費;也可根據個人意願,一次性繳納不超過15年的養老保險費後,再按月領取養老金。
因此,至2012年6月30日前已年滿60周歲的農村居民,在其戶籍在同一村民小組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參保繳費的條件下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每月55元,或根據個人意願,一次性繳納不超過15年的養老保險費後,再按月領取養老金。領取辦法:持本人身份證及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二份,農村居民至所屬村小組,城鎮居民到所屬居委會申報即可。
你母親已76歲,根據我縣《新農保實施方案》可領取基礎養老金55元每月,如其子已購買社保,則不用再參加新農保,但須提供其子的參保證明。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農村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怎麼規定
農村失地農民社保政策為如果其失地是因為國家徵收土地導致的,其徵收部門應當安排其社保費用,對其失地農民予以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讓失地農民老有所依。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5.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2021新政策出台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2021新政策出台指出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繳納及失地養老保險領取條件等。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繳納:對於農村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繳納,國家出台了新的政策,保持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兩部分構成。然後政府、村集體、個人一同出資。個人自願繳費標准分為3600元和6600元兩個檔次,選擇了之後,就不能再改動。按年繳費分為了100-800元繳費檔次,而且國家對於失地補貼給出了嚴格的政策,政府承擔費用為養老保險最高檔次乘以補繳年限計算得到的應繳費總額的60%;部分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應繳費總額的60%乘以實際失地比例。
失地養老保險領取條件:家裡老人達到60歲之後,每月可以領取2000元,這是對於繳納了15年養老保險費用的,在年滿60歲時就可以開始領取,分別有多個檔次,第一檔村集體和個人繳納32340元,每月可領取220元的養老金。第二檔次村集體和個人繳納48510元,每月可領取300養老金。在領取養老金的時候,要本人持身份證、銀行存摺(工行、農行、郵政)到社保處辦理相關手續,然後通過社保局統一發放。
拓展資料:
1.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申請流程:
1)所需材料:土地二輪承包合同(名冊、證書)復印件;征地協議復印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五張同底2寸彩照。《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申報表》(一式四份)。
2)申請流程:符合要求的農民以小組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村委會召開會議表決;公示7日;填寫《申報表》及花名冊並簽字蓋章;上報人民政府、公安去、國土資源部門審核;復核並辦理登記手續。
注意:本辦法實施前未參保的失地農民,男現已年滿60周歲,女現已年滿55周歲的,由政府從本辦法實行起發放基礎養老保險金。
6. 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
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是被征地農民不再通過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的方式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而是可以選擇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或者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具體如下:
1、參保對象失地農民指因政府統一徵收農村集體土地而導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時對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的人員,規定年滿18周歲及以上的失地農民方可自願參保,年齡以居民身份證登載的出生日期為准,征地時間以征地批文為准;
2、養老保險金待遇對於男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每年養老保險金水平,按15年期限,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保險費用的支付,個人不負擔繳費;
3、失地養老保險繳費標准由於各地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不同,繳費額度也有所不同,一般被征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按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由個人選擇其中一檔乘以折算後的繳費年限,計算個人應繳費總額。
被征地農民參保應提供以下資料:
1、由各被征地村(社區)提供征地協議及土地補償合同;
2、被征地農民身份證及戶口本等證明;
3、填報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花名冊》、《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申請表》及《被征地農民待遇審批表》;
4、由國土資源部門審核後的《征地情況及保障資金明細表》。
經農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後,發放《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手冊》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九十六條 徵收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足額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費,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