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保繳費按多少錢每年遞增
要知道,上繳百分之六十的社會養老保險就是養老保險的繳納基數。
一、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一般來說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
二、盡管累計繳費年限在10年或15年以上,並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就能夠享受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年限越長,繳費金額越多,今後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反之則少。
三、養老保險退休金高低的計算,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個人繳費基數的大小,同樣條件下(繳費時間,退休年齡,同一工種)按100%繳費一定比按60%繳費的養老金多。
養老保險的基本定義養老保險(Endowment Insurance)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
㈡ 個人繳納社保15年退休後工資每年會遞增嗎
如退休所在地最低工資標准每年遞增則退休金也會相應提高。全國各地退休金標回准均不相同答,具體要結合退休當年退休所在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及最低工資標准、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員工社會保險個人賬戶金額等綜合因素。因每個人的實際繳費情況都不相同,因此具體退休金標准要在員工退休時由社會保險退休辦理窗口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核定。
同時提示:但養老保險繳納15年且達到退休年齡後方可退休。
㈢ 養老保險是按百分之幾收取的
養老保險,有單位的,按工資基數個人繳交8%,即從工資上扣掉8%,單位繳交21%,一共回繳交29%。一般要交滿15年,到答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
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你個人帳戶上存的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你。
(3)15年的養老保險遞增百分之二十麽擴展閱讀
斷保」對職工的影響
以前參加了養老保險的職工,因為勞動關系變更等原因,停止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這種現象叫做中斷保險關系,也叫做斷保。斷保對職工的影響,
一是因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的減少而降低退休待遇,有的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將喪失按月領取養老金的資格。
二是影響再就業,如果養老保險關系不及時接轉,那麼新的就業單位將不能及時為你續繳養老保險費,則損害了自己的社會保險權益。
㈣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每年遞增百分之多少
大概10左右。
㈤ 養老保險每年遞增多少
會。因為社會平均工資增加,繳費基數也會隨之上浮,上漲是普遍現象。
我國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社會保險、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統稱「五險」。按照《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征繳暫行條例》等相關法規,社保繳費以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至300%為繳納基數。相關專家表示,這就意味著社會平均工資增加,繳費基數也會隨之上浮,上漲是普遍現象。
「統計部門一般在5月份發布上一年年度統計公報,此後社保部門會據此確定繳費基數上浮幅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養老保險處處長韋偉告訴記者,廣西近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長,繳費基數也在相應上調。
(5)15年的養老保險遞增百分之二十麽擴展閱讀:
社保的作用:
1、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是勞動者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後,從政府和社會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物質幫助和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
2、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根據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
3、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也稱職業傷害保險。勞動者由於工作原因並在工作過程中受意外傷害,或因接觸粉塵、放射線、有毒害物質等職業危害因素引起職業病後,由國家和社會給負傷、致殘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養親屬提供必要物質幫助。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社保繳費基數連年上漲 專家: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較快
網路-社會保險
㈥ 養老金交15年與交20年,退休後領養老金能相差百分之多少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
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㈦ 養老保險每年按什麼標准遞增
養老金根據當地每年公布的社平工資來確定,現在基本每年10%漲幅(不知怎麼統版計的,勞動局也說權不對但得按統計走),繳滿15年是建立了退休後領養老金資格,不到15年的退保。但你這么年輕,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好的工作了呢?不要太消極。社保要繼續交,否則找到工作給交社保還得補很麻煩的。你才30多歲就想一直到退休的事太。。。。
㈧ 社會養老保險交的百分之百的,怎麼本上寫的是百分之二十
百分之百是指繳費基數占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比例。
百分之二十是按繳費基數的20%繳納養老保險費,這個比例是無業人員繳費比例,基本上是全國統一的。
㈨ 請問繳納養老保險金,是要每年遞增10%嗎
繳納養老保險是國家是根據職工的工資確定的繳費基數,如果是個體繳費的,按照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不一定是10%。
以個人身份繳納養老保險金,負擔很重,首先你要承擔政府不做為 ,繳納本地區上年度職工(主要是公務員和國家壟斷企業及大型國有工人,基數相當高)月平均工資的20%,劃入你個人賬戶只有8%,其他充作國家統籌,來補充社會養老金巨大缺口。
累計繳納15年的養老保險並且達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領養老保險了。
(9)15年的養老保險遞增百分之二十麽擴展閱讀:
養老金的計算方式: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㈩ 養老保險繳滿15年後每月可以領多少錢
虧本買賣很多人沒有想到,即使養老保險制度不崩盤,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參加養老保險也是一個虧本買賣。退休後參保人員領取的養老金包括兩個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余額。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以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1%,個人賬戶的余額發放男女不同,女性55歲退休計發170個月,男性60歲退休計發139個月。2011年4月,針對一篇題為《養老保險不劃算》的網帖,深圳社保局新聞發言人專門出面回應,稱其說法不專業也不負責任,並舉例說明:假設一普通員工按最低月薪1320元一年繳交3324元,30年只繳納了9.9萬元;而30年後,每年拿回1.2萬元,10年共拿回12萬元。但問題是,如果這名員工每年將3324元存入銀行,連續存入30年,即使按照最低的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3.5%計算,30年後獲得的收入可達17.1萬元,在現有養老保險計發體系下,參保者收入越高越吃虧。如果計繳工資為5000元,在深圳年繳納養老金12600元,30年共計繳納37.8萬元。其中個人賬戶為14.4萬元,公共賬戶上的資金為23.4萬元。60歲退休時,參保者每月可以從個人賬戶上支取1035(14.4萬/139個月)元,從公共賬戶上支取800元,總計1836元。全年拿回2.203萬元,10年總共拿回22.03萬元。即使活到80歲,他獲得的養老金不到44萬元。但是他所繳納的養老金本金加利息到60歲就可達66萬元。如果按平均壽命74歲計算,他拿回的養老金才30.9萬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養老基金的計發方式沒有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同時,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由於只能投資於國債和銀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產品,收益率極低,長期收益率停留在2%左右,遠遠低於CPI的膨脹水平。此外,由於個人賬戶空賬運轉,社保制度不得不給其最低的利息率(按銀行一年期利息計息),因為計息越高,制度的負債就越大。對於個人來說,個人繳費高達工資的8%,這樣一筆長達40-60年的長期資金,制度卻給個人短期利息,極大地損害了個人利益。上述情況還完全沒有考慮到工資增長的情況,如果考慮到參保者工資增長的因素,那麼養老保險中獲得的收益和自行儲蓄收益之間的差距會更大。有專家計算,在當前制度下,如果一個人繳費30年,假定其工資增長為8%,按照全額工資繳費,那麼30年後,他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只有社會平均工資的35.4%。這么低的替代率怎麼能保障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人的消費習慣與生活方式,一旦養成往往具有剛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