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截止2017年養老金缺口

截止2017年養老金缺口

發布時間:2022-05-17 14:04:34

1. 中國養老金缺口的現狀

法律分析: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縣級統籌起步,直到2020年底,終於實現了省級統收統支,解決了省內養老保險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約4.4萬億元,基金支出約4.1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但是,由於我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等存在差異,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結余比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重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比較大。在2018年—2021年,開始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由富裕省份向困難省份跨省調劑資金,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四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是全國統籌的先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2. 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原因

養老金的缺口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制度設計本身,一是人口老齡化。
糾纏於養老金到底有無缺口、缺口究竟是多大,並不是公眾的無理要求,實是基於養老金的現實追問。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包辦勞保制,轉制之前,職工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這就造成當下的一種局面:以前沒交錢的人只得挪用後來者繳納的養老金。於是正在繳納養老保險者必然擔憂:我們的錢被用來支付別人的養老金,今後我們的養老金缺口該如何解決?
盡管國家財政補貼可以填補個人賬戶的虧空,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財政補貼不可能無限地「填空」,於是延遲退休年齡便提上日程。像昨天有新聞說,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提出,應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然而,問題在於,當公眾對養老金缺口都不知情,又有什麼理由強推延遲退休以填補缺口呢?
養老金制度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雙軌制。公務員和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時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卻能領取高於企業人員的養老金,他們的退休金多數由國家財政支付,而個人則只能依靠自己的賬戶,顯然,這種制度設置本身也是缺口原因之一。而當雙軌制依然存在,推遲退休年齡便很容易製造第二次社會不公,遇到反彈也是在所難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現在大概有多少缺口

從目前公布的數字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應該是沒有缺口的。

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體上是沒有缺口的。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根據《2019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2919億元,基金支出49228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4623億元。

從這里可以看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收入大於支出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結余。結余數(5.46萬億元)足夠一年的保險基金支出。

綜合以上情況,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應該是沒有缺口的,對支付養老金是有足夠的保證的。如果要說有缺口的話,可能就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有一定的缺口,因為該養老保險制度剛建立不久,以前都沒有繳費,有一定的缺口還是正常的。但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沒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前的養老金也是財政資金保障的,有缺口也是有財政資金保障的,從有財政資金保障這一點來看,基金支付也是沒有壓力的。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其基金支出是有保障的。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4. 中國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財經動態]研究發現,在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上,可以說存在較大的數據性偏差,財經機構研究數據與國家人社部數據的巨大反差顯示,中國養老金問題的確是社會較為關注的. 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加上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共同撰寫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而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一個是18萬億的資金缺口,一個是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作為居民應該相信誰?中國養老金缺口莫須有還是無底洞呢 [財經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如果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為什麼近期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筆者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中國養老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筆者認為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數據具有可信度。比如報告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演算法,基於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 ,可以說存在一定和科學性與可靠性,那麼人社部數據是否可靠呢?這個我們研究認為,其靜態標准與數據透明度不足無法給以充分解釋。 總體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近期上海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研究報告均指出中國財政透明度不及格者為眾,因此社保數據的透明度也很難令筆者完全相信。研究認為,中國不僅存在養老金缺口,未來或可能陸續加大,缺口不斷增加,否則有什麼必要提出延遲退休時間呢?財經研究機構與人社保數據巨大差異存在,至少說明這個問題相當嚴重,莫須有還是無底洞我們拭目以待。

5. 養老金的缺口如何補

怎麼補?
中國目前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將由政府補齊。
「國家已成立一個養老基金,由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國家拿出錢來作為戰略儲備,以備將來到老齡化人口高峰的時候,如果資金不能平衡,就拿這部分錢作為戰略補充。」
現在每年籌集的三千多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只能保證現有的近4100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養老保險金部分積累很困難,因此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

6. 養老基金缺口很大,為什麼養老金還在上升呢

我國處於快速老齡化社會,人口頂峰即將在七八年內到來,老年人養老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顯示,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035年前後將耗盡累計結余,2050年當期結余可能會達到負的11.28萬億元,壓力非常大。2018~2019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增加了512萬人,離退休人員總數量達到了12310萬人,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達到了4.9228萬億元。今年我國為了應對疫情,推動了減免企業承擔的養老保險費部分的優惠政策,預計今年養老保險基金鐵定收不抵支了。可是,2020年國家仍然要求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上調5%,很多老人的養老金達到了三四千元,大大改善了生活水平。為什麼國家會在壓力巨大的時候不斷的推動養老金增長呢?

第四,國家有龐大的國有資產股權。2017年開始,國家要求將國有企業10%的股權劃歸社保基金,目前劃轉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0億元。我國有幾十萬億的國有企業股權,也足以應對各種風險危機。

第五,參保人群還可以不斷擴大。很多人忽視了我們2019年全國就業人員是77471萬人,實際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只有31177萬人,參保率只有40%多一點。只要不斷加強有關參保好處的宣傳,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養老保險,分攤相應的老齡化壓力。

近年來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相信刨除新冠疫情影響後,這個趨勢不會有太大變化。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養老支撐能力,因此我國的養老制度近年來還是有非常強大的支撐能力,不會產生危機,這也是國家為什麼沒有急著推動延遲退休的原因了。

7. 如何填補中國的養老金缺口

近年來,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對於中國養老之困的討論由來已久,如今形勢更加嚴峻,改革更加迫切。本文通過對中國養老金缺口的分析,指出當前中國養老金缺口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和轉軌成本兩方面因素,並結合中國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進行了國際比較,提出了如何在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議。

中國養老:已非遠慮,而是近憂

「老齡化」是現在進行時。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已經在2013年見頂。2015年中國老年人(65歲以上)撫養比為13%,之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撫養比將陡峭化上升,2035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達到33%,超過當前西歐的水平,2040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超過同期的美國。考慮到中國當前的就業和退休年齡,2050年時中國退休年齡人口占就業年齡人口比例將達到103%,而目前這一比例為35%,也就是說目前三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將轉變為一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形勢十分嚴峻。

僅從人口年齡中值比較來看,中國目前人口37歲的年齡中值已經超過了發展中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靠近,但從人均收入來看,卻遠遠達不到這一水平。目前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已經大幅高於同處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四國行列的巴西和印度。根據聯合國數據,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的中值已經37歲。2035年時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將升至46歲,相當於現在年齡最大的日本、德國和義大利。2050年時這一數值將達到50歲

中國養老之困已是擺在眼前的「近憂」。中國社保制度歷經多年改革,確已取得長足的進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逐年增加,1989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8.5%,參保人數也快速提升,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從1989年的5%提升至2014年的62%。今年《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先後頒布,標志著我國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和投資運營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8萬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0.38萬億元,合計約3.56萬億元,僅佔2014年GDP的5.6%。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經收不抵支,收支缺口為1300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將擴大至3000億元。這樣的結存和收支現狀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及過去改革沒有補繳的歷史成本呢?

中國養老金有多大缺口?

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由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大制度構成。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居保)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的合並,是覆蓋城鄉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記入個人賬戶管理。因此理論上不存在現收現付導致的資金缺口問題。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從業人員,由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兩部分構成。個人賬戶的收繳用於發放個人賬戶養老金,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由個人繳費累積,供個人支取,死後可以繼承,理論上不存在現收現付導致的資金缺口問題。統籌賬戶的收繳用於發放基礎養老金,採用現收現付制,當支出超出征繳收入後,就會產生缺口。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共同導致了基礎養老金的收支缺口。所謂轉軌成本主要是指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沒有補繳歷史債務,從而使得一部分人沒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僅繳納了部分,但是在退休後可以領取養老金,甚至還可以保持以前更高的替代率。這樣的改革方式導致中國養老金存在很長時間的轉軌期以及很重的歷史債務包袱。

基礎養老金缺口

按照上述假設,我們測算了中國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的收支缺口,結果如下:

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的支出已經超過征繳收入,出現收支缺口。同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18萬億元的累計結存將於2019年消失殆盡。如果維持近年來的財政補貼力度(約占公共財政支出的2.2%),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存將於2023年消失殆盡。

2014年至2050年間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的現值為41萬億元,相當於2014年GDP的60%,其中轉軌成本為26%。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相當於2014年GDP的53%,機關事業單位為7%;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的轉軌成本為20%,機關事業單位是6%。

2050年征繳收入和支出的缺口將達到35萬億元,佔2050年財政支出的15%,佔2050年GDP的4%。對比2014年,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僅占當年財政支出的2.3%,占當年GDP的0.6%。

分階段看,2023年前是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最佳窗口。2023年前,參保職工人數持續增加,雖然同期退休人數也在增加,但收支缺口較小,維持當前的財政補貼力度,養老金仍能有一定的結存。2023年至2040年間,參保職工人數變化不大,但退休人數還在增加,退休人員撫養比明顯下降,收支缺口逐漸擴大,但所需財政補貼仍然可控。2040年後,參保職工人數開始下降,但退休人數繼續增加,養老金收支情況急劇惡化。

四問中國養老之困

我們將前文養老金缺口測算中的一些關鍵指標做了國際比較,並結合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我們認為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與當前的養老困局息息相關,而針對這四方面的改革也將極大的改善基礎養老金的收支。我們匯總了四種假設下對養老金缺口的影響,如果四種做法並行,基礎養老金缺口將從-60.1%轉為正的結存1.8%。

養老金繳存比例能否下調?

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的養老金繳存比例排名居前。根據世界銀行對近140個國家或地區基本養老保險繳存比例的統計,中國28%的繳存比例排名第九,排在中國前面的是新加坡(34.5%)、義大利(33%)、羅馬尼亞(29.1%)、印度(29%)、西班牙(28.3%)等。我們曾對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進行過研究,可知這34.5%的繳存比例包含了養老、住房和醫療三大部分,如果按照同樣口徑對比中國的話,這一比率是64%,反而大幅高於新加坡。另外,美國基本養老金的繳存比例為12.4%,瑞典為18.9%,老齡化很嚴重的日本為15.4%,都低於中國。

如此高的繳存比例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不利於企業經營和投資,尤其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負面影響更加突出。除了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存比例20%),企業還要為員工繳納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生育保險(0.8%)、工傷保險(0.3%)和住房公積金(12%),合計繳存比例高達44.1%。強制性的社保繳存要求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稅負,企業的稅負壓力過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了企業投資和創新的意願,這也是當前經濟增長疲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高的基本養老金繳存比例也限制了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發展。中國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頒布已經11年了,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7689億元,佔中國社保養老基金總和的14%,佔2014年GDP的1.2%;參加職工2293萬人,僅占城鎮就業人員的5.8%;並且建立企業年金的多是大型國企,絕大部分企業並沒有參與。有人將中國的企業年金類比美國的401(k),其實除了名義上的第二支柱的地位之外,其他相似之處實在太少。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是年金的遞延稅制度在2013年底才出台,且可遞延的比例太低,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繳存比例過高,限制了企業年金的發展空間。

降低繳存比例已是當務之急。如前文所述,在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我國養老金的支出壓力很大,這也是降低企業繳存比例的最大障礙。但是轉軌成本是過去制度改革遺留的歷史問題,根據我們測算,企業繳存比例下調1個百分點至19%,養老金缺口現值佔2014年GDP的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轉軌成本若由國家承擔,足以支撐企業繳存比例下調5個百分點至15%。

單一支柱能維持么?

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11年上漲10%。從2005年至2015年,城鎮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基本上每年都上調了10%,這一上漲速度與同期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漲幅基本一致,大幅跑贏了CPI。連續較大幅度調整基本養老金是由於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歷史基數過低,但是連續11年大幅上調也嚴重增加了養老保險支付的壓力。近年來基本養老金的人均支出增速明顯高於人均繳存,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將加大養老金的缺口。

2013年中國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為53%。國際上提出替代率應該為55%以上比較合理,相比這一數字確實還不到。但是需要區別的是,國際上提出的替代率指的是養老金三大支柱共同提供的替代率,而我國第一支柱就提供53%的替代率,從這個角度看,基本養老金達到這樣的替代率已經不低。

退休工資10%的增長率,基本養老金53%的替代率,能維持么?給定目前基本養老金的結存和收支狀況,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此,結論很明顯。

其一,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應予明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標准需要進一步明確。美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增長幅度基本與物價漲幅掛鉤,2015年上調了1.7%。假設2016年之後,每年新退休人員按照當期的替代率得出退休當年的工資,之後退休工資上漲保持略高於物價漲幅,即4%,那麼2014年至2050年的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佔2014年GDP的比例將從60%下降至30%。

其二,基本養老金不應成為唯一支柱,發展企業年金應與降低基本養老金繳存比例、改革遞延稅同時推進。根據我們對美國的社保制度做過的分析,美國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的養老制度體系,為居民養老提供多重保障,對整個社會以及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的結存佔比僅為10%。從美國退休人員收入來源的角度來看,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只佔總收入的35%,它提供的平均替代率約為34%。

國資劃撥是否可行?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合乎情理。國有資本本應歸全民所有,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1997年十五大之後,國企改革進入了改革攻堅戰階段。針對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中下崗職工增多的情況,中央政府做出了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即「兩個確保」的重大決策,但是這部分欠賬在當時並沒有充實,而是採用借「新人」的錢來養「老人」,這個欠賬一拖就是18年。2015年年初,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制度改革再次採用這種方式,歷史成本依然沒有補繳。因此,既然歷史欠賬跟國企息息相關,那麼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也合情合理。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這一提法由來已久,但是,劃撥國有資本的進展卻很緩慢。截至2014年年底,國有股減轉持資金和股份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累計2,384.11億元,僅占國有企業凈資產的1%。而央企利潤上繳後調入公共預算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部分也是微乎其微,2014年的數據顯示,央企平均上繳利潤的比例為8%,其中調入公共預算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部分僅占央企上繳利潤的13%,即央企利潤的1%。地方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進展更是緩慢。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養老金能有效降低養老金缺口。2013年底國有企業總資產186萬億元,凈資產43萬億元(其中非金融類國有企業總資產104萬億元,凈資產37萬億元,金融類國有企業資產數值是估算的)。根據我們測算,如果把國有企業股權每五年劃撥10%給社保,至2030年劃撥至40%後保持不變,假設1倍的市凈率,3%的分紅收益率,凈資產按照GDP名義增長率增長,那麼將分紅收益折現後相當於2014年GDP的25.2%,基本可以抵消轉軌成本。如果每五年劃撥15%,至2030年劃撥至60%後保持不變,那麼將分紅收益折現後相當於2014年GDP的37.9%。

為什麼需要延遲退休?
從人口壽命提升的角度來看,延遲退休存在可行性。當前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這是在1978年時確定的。根據2015年聯合國人口預測,1978年釋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是65歲,而目前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已經提升至75歲。
從國際對比來看,我國的退休年齡偏早。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亞洲地區日本的退休年齡為65歲,韓國目前為60歲,並將在2033年前提升至65歲,新加坡為62歲,印度60歲,普遍高於中國。而歐美地區的退休年齡通常在65歲左右。
假設2016年公布提高退休年齡,2020年開始正式實施,每五年提高1歲,2050年平均退休年齡從當年的56歲提升至62歲,根據我們測算,2014至2050年的基礎養老金累計缺口佔2014年GDP的比例將從60%下降至27%,下降33個百分點

8. 社會養老保險的資金越來越緊張,出現缺口的原因是什麼

社會養老保險資金出現缺口,主要原因還是源於勞動力越來越少,而需要領退休金的老人卻越來越多,供給跟不上需求,所以導致缺口不斷的加大。

總結

所以在老齡化越發嚴重,勞動力越來越少,以及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養老金缺口也隨著這些問題逐漸變大,未來養老金可能會成為國家嚴重的負擔。

9. 養老金是如何空缺的

在這個把「難得糊塗」當人生智慧的國度里,政府正不斷向社會不規則的公布一筆一筆的糊塗賬,而一直把「老有所養」看的十分重要的國民,養老金出現1.7萬億大空缺的消息,無疑是個晴天霹靂。而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和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團隊研究的結果更為驚人,到2013年,我國養老金缺口竟高達18萬億。 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佔人口總數15%,低於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20%國際最低標准。除了農村人口絕大多數被拋棄外,城鎮職工也僅僅覆蓋大約55%。一提這個,不少官員總會說,國家人口多、底子薄,養老金保障起步晚、困難大,可就是不明白,「三公」消費怎麼總能奇跡般不斷上升,從來沒有遇到障礙,年度開支總額據說已達到驚人的1.9萬億,如果每年省下一半,不出2年,現在的1.7萬億養老金空缺,不就輕松解決了嗎? 而事實是,這個簡單的辦法,這個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舉措,它卻難以成真。有辦法的官員是不會擔心養老問題的,公務員也沒有納入社保范疇。人社部解決養老金空缺的建議,是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即便相關社會調查中90%以上的人強烈反對,但反對無效,出了大空缺,包不住了,到了不說不行的時候,但你千萬不要誤解,這壓根不是和你商量來著,或許,不久就會勢在必行,而依照社保專家的測算,延遲退休年齡,每年可減緩養老基金缺口約200億元,以此推衍,補齊空缺需要八十年,反對無效後,只能做一直幹下去無法退休的准備了。當然,這情況大多不會發生,但退的越晚,政府的負擔越輕,這個賬是很明白的。 我國的養老金收繳和使用制度始終不透明。究竟全國收了多少養老金,這些養老金如何管理和使用了,交錢的人是無權知道的,根據公開數據,截至年底,養老金個人賬戶本應有資產19596億元,實際卻只有2039億元,有些學者研究,空缺比這還要大。究竟實施這個制度以後,除了國家補貼,企事業單位及員工個人處上繳了多少錢,空缺部分,其中多少是應繳未繳的自然空缺,其中多少是「以後抵前」的真正空缺,其中多少是被挪用而產生的空缺,其中多少是投資失誤損失空缺,其中多少又是管理開支浩大而不當消耗掉空缺? 在20年前,我國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起步並不晚。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組成,社會統籌由單位負擔繳費,目前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繳費比例為個人工資的8%。這個基數是相當大的,政府採取加大現在的職工養老金提取上繳比例來支付制度實施前已到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背負,本來應由政府支付的制度轉型成本,在實施之初就須制定配套的財政年度跟隨補缺計劃,但裝聾作啞的擊鼓傳花,不斷變相轉嫁到社會,才是形成巨大空缺的基礎性根源,也給下屆政府留下了一個不公平的包袱。 即便如此,常識告訴我們,養老金個人賬戶絕不會只有這區區的2039億元,政府首先要敢於亮個底賬吧,遺憾的是,這類必須權威和及時公布的數據,我們只能絞盡腦汁的上下求索和千難萬險的多處拼湊,如果養老金管理一直不能透明,社會各界傻乎乎上交、人社部隔幾年就說「空缺」的游戲就會反復下去,如果連養老金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玩弄的話,那這個國家最後也一定會被玩殘。我過去曾寫過一篇文章《養老金不入市風險更大》,當然知道養老金這個保命錢是不能輕易入市,但更知道,中國股市無論多糟糕,有個特點就是它的公開性,即便存在貪腐問題,會比投資到那些不公開場所發現幾率更大,否則,養老金成了又一個暗箱操作領域,誰能保證它比投資股市更安全那? 世界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財政及國家資產變現都會優先確保養老金不空缺。盡管我國財政也在加大對養老金的投入,但只佔到全國財政支出的2%左右,與歐美國家差距極大,特別是日本,養老金佔到了GDP的20%,而我國養老金只佔GDP的4.3%。盡管我國還提出了通過國有股轉持、國企上交紅利來補充社保,但雷聲大雨點小,2011年央企利潤僅有0.4%補充了社保,國有股轉持的范圍也沒有包括原來高峰期大量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作為國家戰略而在2000年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規模僅為8688億元,也無法應對即將出現的社保空缺危機。 從1958年實施的法定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規定,已持續半個多世紀。對大部分沒有特殊技能普通職工來說,延遲退休年齡,不過是給單位添麻煩、給健康添麻煩的一種危機滯後傳遞,本來,靠月積年累剋扣工資來實現的養老夢想,覺得不會有任何變故的,主動繳納是基於對國家之信任,以及可以享有國家財富的全民共沾,但現實是,不說退休養老金出空缺了,即便是慾望極為保守和可憐,即便是按現規定年齡退休並拿到養老金,也會面臨通貨膨脹侵蝕而不得不艱苦度日,除非,養老金之外搞到了不義之財。

閱讀全文

與截止2017年養老金缺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被鄰居暴打後續該怎麼處理 瀏覽:178
周末父母升職多少集 瀏覽:800
曲靖養生湯鍋怎麼樣 瀏覽:286
80歲老人psa指標高 瀏覽:855
安徽最大養老院 瀏覽:177
老年大學教材英語 瀏覽:662
居民養老交15年多少年回本 瀏覽:719
父母不同意自己也迷糊怎麼辦 瀏覽:389
老年人一年裡反復輕微咳嗽 瀏覽:299
重陽節警察 瀏覽:253
珠海惠州哪個養老好 瀏覽:395
廠長退休金 瀏覽:420
河北冒領養老金 瀏覽:560
臨床課題設計方案老年痴呆 瀏覽:591
長壽之鄉可以用什麼體現 瀏覽:78
2016年北京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 瀏覽:660
養老保險哪個地方 瀏覽:711
90歲宮頸癌 瀏覽:888
心衰病人老年痴呆 瀏覽:44
依立紫砂鍋用了老年痴呆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