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地參保應該在哪裡領取養老金
按照「戶籍地優先、從長、從後計算」的原則來確定領取地。
一、參保人的參保地和戶籍地一致,待遇領取地在戶籍地,也即參保地領取養老金。
二、戶籍地和參保地不一致的,按照參保人繳費滿10年的地方確定領取地。
注:參保人有多個繳費滿10年的地方,按照最後一個滿10年的地方確定養老金領取地。如參保人在所有地方繳費都不到10年,就把參保人的養老關系和相關資金轉回戶籍地,由戶籍地來支付養老金。
【拓展資料】
一、羊老金概念
養老金,又名退休金、退休費,是中國的一種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養老金定義為: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
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二、法律法規
2015年6月29日,中國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5年7月13日。[1]伴隨著養老改革的扎實推進,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基金規模不斷擴大,養老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應時出台。8月2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由國務院近日正式頒布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這是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史上的一項大事和重大突破,標志著數以萬億元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新力量。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三、主要分類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Ⅱ 二地同時都在交繳了養老保險金如何處理
只能在一份辦理退休手續,享受一份養老保險待遇。
以河北為例,根據《關於清理多重養老保險關系有關問題的通知》(冀人社字[2012]140號)第二條規定:參保人員在同一時期不能同時存續兩個及以上養老保險關系並重復繳納養老保險費。對同一養老保險制度內存續的多重養老保險關系,按照人社部發〔2009〕187號要求,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本人協商確定保留其中一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個人賬戶,同期其他養老保險關系予以清理,個人賬戶儲存額退還本人,相應的個人繳費年限不重復計算。對在不同養老保險制度間同時存續多重養老保險關系的,在國家養老保險關系跨制度轉移接續辦法出台之前,經參保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認,保留其中一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並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對其他養老保險關系做暫停處理,個人賬戶予以封存,待國家出台相關銜接辦法後再做相應規定處理。其它地區按照當地的要求。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我能同時在兩個地方繳納養老保險嗎
根據社保政策,一個人即使同時在兩個地方繳納養老保險,等到退休的時候也是只能匯總個人余額,領取一份養老金。
Ⅳ 異地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如何領
不是退休後,而是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如果繳費年限滿足十五年以上,就在你戶口所在地本地社保局出具不在戶口所在地享受養老保障證明,帶著身份證、戶口本、不在本地享受養老保障證明,到參保異地社保局辦理退休手續。
Ⅳ 一生在多地參保繳費,應在哪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
第一種,當我們的戶籍地與最後的參保地區是同一地區時,那麼我們就在戶籍所在地區領取相關的養老待遇就行。
第二種:假如我們的戶籍所在地與我們最後的參保地區不一樣了,若我們在最後的參保地區繳費滿足了10年,那麼就在最後的參保地區領取相關的待遇;
第三種:假如我們在最後參保的地區也繳費不滿足10年的話,就在所參保地區中選擇,在滿足繳費10年的地區領取待遇。
第四種:如果我們在參保的所有地區繳費都不滿足10年,那麼久最後在戶籍地領取相關的養老待遇。
Ⅵ 多地繳納社保在哪裡領取養老金
根據《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按照唯一性原則依次確定相關地區的責任,即參保人戶籍所在地與最後參保地相同時,參保人在戶籍所在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戶籍所在地與上一參保地不一致時,如果您在上一參保地參保滿10年,將在上一參保地接受待遇。最後一個參保地未滿10年的,將推進到參保地滿10年辦理待遇領取手續;
當你退休時,你可以根據總的支付年限來計算你的養老金。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在所有繳納社保的地方繳納滿15年的社保,也可以申請退休,在所有地方領取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不滿十五年的,可以繳費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Ⅶ 社會養老保險在異地可以交嗎
養老保險是可以在異地繳納的,但是在異地繳納養老保險需要和單位建立勞版動關權系,由單位代繳,本人不能個人在異地繳納養老保險。而個人繳納養老保險是需要在戶口所在地申請繳納的。個人繳納社保,只能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這兩部分。
Ⅷ 在多地交過養老保險
看你交養老保險的年限了,繳費滿10年以上就可以享受所在地養老保險待遇了!具體參考:跨版省流動就權業的參保人員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按下列規定確定其待遇領取地:(一)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三)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四)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Ⅸ 多地交養老保險最後在哪領
多地交養老保險一般會有以下三種常見情況:
1、如果只有一個城市養老保險繳滿了 10 年:在繳滿 10 年的城市領;
2、如果多個城市都繳滿了 10 年:在最後一個繳滿 10 年的城市領取;
3、如果沒有城市繳滿 10 年:在戶籍地領取。
拓展資料:
社會養老保險是中國政府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從2022年年1月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十二五」時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時期,也是保險業實現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拓展企業年金業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保障計劃,提高員工保障水平,探索個人養老年金保險業務,拓寬商業養老保險服務領域。
中國養老保障體系有三個層次: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政府主導的社保覆蓋面不斷擴大,中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面覆蓋,不過由於社保保障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
當前的養老保險體制還存在著較大問題,養老保險市場的巨大需求,無法僅僅依靠社會保障來一枝獨秀,養老替代率自上個世紀末開始逐年下滑,如今已經不足47%,迫切需要商業保險參與到社會保障中,通過商保社保的結合機制,分流社保養老壓力,建立起全社會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