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礎養老金中: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激費工資,這個指數化是什麼意思
它的含義是你交的每個月繳費基數與當年所公布的社平工資之比的平均數,比如你一共交了十五年,每年十二個月,一共180個月,你每個月都繳費基數與你當時繳費時上年度社平工資之比,這樣可以得到180個比值,然後再求這180個比值的平均數。之所以選用社平工資,是由於現在社保繳費基數的上限是上年度社平工資的3倍,下限是社平工資的0.6倍。
② 基本養老保險中所謂指數化工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求大神幫助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職工本人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乘以職工退休時上一年當地職工社會月平均工資。
公式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上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12×N)∑n1(n年的平均繳費工資/n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公式中:n年的平均繳費工資——從業人員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的平均繳費工資。n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從業人員退體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的省職工平均工資。N——從業人員繳費年限∑——n年的繳費工資指數之和
個人指數化工資是統計計算的數據,其定義為:職工每年的繳費工資(a),與本省當年社會平均工資(A)的比值,即為當年指數,比如a1/A1為第一年指數;將歷年指數相加(a1/Al+a2/AZ+....+an/An),除以繳費年限(N),得出平均指數;再將平均指數(a1/Al+a2/AZ+....+an/An)/N)乘以職工退休時上年度全省社會月平均工資(An),即為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所謂統籌養老金,原先稱為基礎養老金,就是指從用人單位繳費組成的統籌基金中向退休者支付的那部分養老金;而所謂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指從職工個人賬戶積累中向退休者支付的那部分養老金。這兩部分養老金的計發方法分別是:基本養老金=統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是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不僅取決於退休時計發的數額,還要隨國家基本養老金水平的調整而增加。計發辦法只是計算確定了參保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水平,而參保人員退休後平均還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因此,必須建立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在調整時需要考慮到工資增長、物價、養老保險基金和財政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以當地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的一定比例確定。
③ 養老保險中的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什麼怎麼算呢
您好!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職工本人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乘以職工退休時上一年當地職工社會月平均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方法是:首先,將職工退休時當地職工上一年平均繳費工資分別除以歷年來的平均繳費工資,求得職工歷年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然後,以職工退休前在職期間歷年繳費工資分別乘以相對應年份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求得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最後,將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除以企業和職工個人累計繳費月數,即得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計算公式為:
S=(X1+X2×C1/C2+X3×C1/C3+…Xn×C1/Cn)/M
=C1×(X1/C1+X2/C2+…+Xn/Cn)/M
=C1×(A1/B1+A2/B2+…+An/Bn)/M
=C1×PZK)
式中:
S――職工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C1,C2,……,C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開發區年平均繳費工資;
X1,X2,……,X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個人年平均繳費工資;
M――企業和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金累計月數;
A1,A2,……,A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個人年平均繳費額;
B1,B2,……,B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開發區年平均個人繳費額;
P――個人繳費與全區人均繳費之比的平均值,稱:指數化繳費系數;
[例]某職工1993年退休,1958年參加工作,從1987年起企業和個人開始繳費,並有工資記載,假定1987年――1993年該職工平均繳費額為4.5元,4.6元,5元,5.5元,6.3元,8元,8.5元,1987年――1993年開發區月人均繳費額為4.4元,4.5元,4.8元,5.4元,6.1元,7.9元,8.2元,1993年開發區月平均繳費工資為410元。
按上述公式計算:
P=(4.5/4.4+4.6/4.5+5/4.8+5.5/5.4+6.3/6.1+8/7.9+8.5/8.2)/(12×7)=0.085
S=410×12×0.085=420.54元
基本養老保險金的第二部,按繳費每滿一年發給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15%,該職工的繳費年限為35年,基本養老金的第二部分應按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52.5%(35年×1.5%)計發,金額為:420.54×52.5%=220.78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④ 基本養老保險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怎麼計算的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a1/A1+a2/A2+a3/A3.....+n)/N
a=繳費基數A=對應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N=繳費年限
舉例:參保人XXX,2011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繳費年限18年其中按100%為繳費基數的共5年、按80%為繳費基數的共6年、按60%為繳費基數的共7年,當地2010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算如下:
繳費指數=(5*1+6*0.8+7*0.6)/18=0.7778。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3000*0.7778=2333.4元。
(4)29文基礎養老金指數化工資擴展閱讀:
構建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
(一)保障基本生活。
基本養老保險的目的是對勞動者退出勞動領域後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這一原則更多地強調社會公平,有利於低收入階層。
低收入人群基本養老金替代率(指養老金相當於在職時工資收入的比例)較高,而高收入人群的替代率則相對較低。勞動者還可以通過參加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 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獲得更高的養老收入。
(二)公平與效率相結合。
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既要體現社會公平,又要體現個體之間的差別,在維護社會公平的同時,強調養老保險對於促進效率的作用。
⑤ 養老賬戶本息累計對29號文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工資有影響嗎
你可以去勞動路去問下比較好,畢竟他們對這方面是專業的,在這里問不一定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⑥ 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樣計算請舉例說明一下。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a1/A1+a2/A2+a3/A3.....+n)/N
a=繳費基數 A=對應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N=繳費年限
舉例:參保人XXX,2011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 繳費年限18年 其中按100%為繳費基數的共5年、按80%為繳費基數的共6年、按60%為繳費基數的共7年,當地2010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算如下:
繳費指數=(5*1+6*0.8+7*0.6)/18=0.7778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3000*0.7778=2333.4元。
⑦ 29號文基礎養老金指數化工資的演算法
法律分析: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⑧ 養老保險中的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什麼怎麼算呢謝謝
養老保險,個來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源指: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歷年繳費指數之和/繳費年限=平均指數。
我們說的繳費工資,是指可以納入繳納社會保險費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費工資就是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內發放的工資。它的特點是依工資收入的實際情況而定,沒有上下限限制。繳費工資的確定實際上就是對職工工資總額的確認。
⑨ 29年的工齡退休能有多少退休金
第一,現在沒有工齡,都是按照繳費年限計算
第二,計算退休養老金的辦法回,是根據本人繳費年限,答繳費基數,個人賬戶,以及社會平均工資計算的,因此,無法計算你能領取多少,每個人的繳費不同,領取的養老金也不同,只能到退休年齡,社保局計算為准
⑩ 基礎性養老金:(上年市在崗月平均工資+ 指數化工資)÷2× 繳費年限(兩位小數)%
首先,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這里的繳費年限是指本人全部繳費年限,包括2部分:
一是實際繳費年限。即「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的實際參保繳費年限,一般就是與個人賬戶相對應的個人賬戶繳費年限。「統賬結合」指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二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的一般表述是:「統賬結合」制度實施前符合國家規定的連續工齡,通常為個人賬戶建立時間前符合國家規定的連續工齡。
視同繳費年限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在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內,實現「統賬結合」制度與之前養老退休制度之間的銜接。二是解決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其他養老退休制度(如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軍人等養老退休制度)之間的銜接,如公務員轉企業後的公務員工齡視同年限、軍人轉企業後的軍齡視同年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