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保險的問題及對策
就職工退休醫療保險來說,存在的問題還是有很多的,及時提出解決措施,需要國家以及民眾自己共同努力的。這些在新醫療保險中屬於門診的范疇。欠繳退休醫療保險問題嚴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關閉、破產和困難企業欠繳職工醫療保險嚴重。退休職工患病無錢醫治由於企業欠繳職工醫療保險金,職工不能充分享受退休醫療保險待遇。從種種事例中可以看出,退休醫療保險存在的不足若不及時解決,勢必增大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貳』 養老保險的主要問題
一、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
二、養老金計算如下: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叄』 養老保險政策問題與對策研究
1、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調控功能及效果分析
2、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前景研究
3、我國銀行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4、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保險監管制度創新
5、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問題研究
6、我國農民養老保險體系的研究
7、河南省小額信貸業務開展情況調查分析
8、中國的金融開放與金融危機傳導的防範
9、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10、論我國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危害和對策
11、小額農貸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2、不完全對稱信息條件下小額貸款需求者的行為選擇問題研究
13、保險銷售誤導現象研究
14、論保險業與銀行業的滲透、競爭與合作
15、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分析及對策
16、我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研究
17、基於次貸危機啟示的我國金融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18、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問題研究
19、積極財政政策與擴大內需的關系探討
20、積極財政政策的國內外比較研究
2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規律研究
22、關於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思考
23、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24、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25、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與成因分析
26、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思考
27、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思考
28、論轉軌時期中國貨幣政策的特點
29、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30、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31、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研究
32、大小非解禁對我國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
33、我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模式及運作分析
34、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的應對策略
35、股指期貨交易制度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
36、新農村建設下河南省小額信貸的發展問題研究
37、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思考——基於某一地區的實際調查與分析
38、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發展的影響與對策
39、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40、中國的金融開放與金融危機傳導的防範
41、家族企業融資的制度變遷與路徑依賴
42、關於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關系的探討
43、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研究
44、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影響分析
45、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分析
46、我國中小銀行競爭力探討--以××銀行為例
47、銀行並購與中國銀行業的應對策略
48、我國商業銀行市場風險初探
49、我國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50、中國風險投資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51、開放經濟條件下金融風險傳導機制研究
52、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和啟示
53、農民工的社會保險問題研究
54、汽車保險欺詐及其防範對策研究
55、我國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的競爭特點及對策
56、保險欺詐行為的博弈分析
57、綜合經營趨勢下我國銀行保險的創新發展
58、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與理性選擇
59、中國證券市場監管問題研究
60、中小企業融資機制研究
61、新時期農村金融業發展策略研究
62、創新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63、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與啟示
64、論通貨膨脹的危害與治理對策
65、金融危機下我國貨幣政策轉變的效應研究
66、我國股票市場大幅波動的成因及對策
67、關於完善農村信用社體系改革和強化管理的思考
68、我國保險市場發展趨勢研究
69、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70、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與資本市場的發展
71、中國上市公司過度擴張問題研究
72、保險資金運用問題研究
7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及成因分析
74、混業經營的風險分析
75、跨國公司戰略聯盟的跨文化風險及對策
76、新形勢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探討
77、跨國公司投資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
78、巴菲特投資管理策略研究
79、我國票據市場的現狀及完善措施
80、企業並購的風險及防範
81、金融市場的內在經濟特徵與金融危機
82、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與發展
83、我國壟斷性行業暴利的來源、影響及治理對策
84、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運作風險研究
85、銀行並購後的整合問題探析
86、農村信用社風險的形成及防範措施
87、西方國家金融監管的新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88、利率市場化後企業投融資策略的調整
89、如何看待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與管制
90、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動的認識
91、論農村信用社制度創新
92、銀行業並購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93、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思考
94、人民幣匯率的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95、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6、論我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與財政政策目標的協調
97、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及防範
98、試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限度及其完善對策
99、論我國信託投資業的問題與改革對策
100、對企業重組後的支撐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問題的研究
以上是一些金融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
你可以選一個寫,范圍越小越好,你也可以加我,我幫你寫一份。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問題:
1、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碎片化問題,且繳費標准和支付待遇相差較大,給歸並和統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很大困難。
2、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滯後,影響城鎮職工就業和養老保險的公平性。
3、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結余資金投資運營機制建立嚴重滯後。
4、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人壽保險發展緩慢,還沒有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力支持力量。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健全我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應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一些有力舉措。
(4)養老保險問題分析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平、統一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應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可採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以便逐步過渡到統一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為了減少改革阻力,可在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同時,建立職業年金制度,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待遇與改革前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
解決農民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問題。對長期居留城市的農民工應視同城鎮企業職工,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於短期流動和不願意在城市居留的農民工,應允許其回鄉參加當地農村養老保險。
對流動就業的農民工,應建立社會保障號碼和個人賬戶,讓賬戶隨人走,方便其就業和遷徙。
『伍』 養老保險熱點問題研究
這是一個十分開放的問題。況且養老保險涉及的內容又非常廣泛,我只能提幾點膚淺的建議:
一、養老保險的宏觀政策研究:
1、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完善問題;
2、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的政策建議;
3、養老保險政策的問題研究(專門研究中央政策與地方政策的沖突、不同地方政策的差異、政策在總體上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問題)。
二、養老保險政策的執行研究:
1、單位不願意繳納養老保險的原因分析
2、養老保險繳納過程中的規避行為(探討故意不足額繳納的行為)
3、養老保險待遇給付的合理性
4、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問題(基金緊張)
5、參保人的養老保險觀念問題研究
三、養老保險政策的熱點問題研究
1、做實個人帳戶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2、做實個人帳戶對個人養老保險待遇的影響;
3、被單位做出自動離職處理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對策研究
四、與養老保險相關的問題研究
1、養老保險與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
2、養老保險對單位用人制度的影響。
以上只是原則性的建議。你可以做純理論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做實證性的研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衡水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為做好企業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最近,衡水市勞動局赴各縣市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衡水市養老保險工作面臨的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養老保險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斷保問題日益嚴重。由於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和改制等因素的影響,職工斷保問題嚴重。到今年 6 月底, 全市斷保人員共24571人,佔全市參保人員總數的18.6%, 其中自由職業者斷保的2457人,占斷保人員總數的10%,企業改制斷保的4103人,佔16.7%,企業破產而斷保的1622人,佔6.6%,「兩不找」人員16389人,佔66.7%。,大批職工斷保既導致這部分職工脫離了社會養老保險的「安全網」,也減弱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支撐能力。
(二)欠費數額增加,征繳率下降。97年衡水市企業養老保險費征繳率為98%,從98年後企業欠費逐年增多,到2000年底全市企業累計欠費3519.8萬元,平均征繳率為92.1%,同97年相比下降了近6個百分點。 今年征繳養老保險費難度更大,上半年全市應征繳7236.5萬元,實征繳5925.9萬元,征繳率為81.9 %, 其中有兩個縣市征繳率不足60%。征繳率的下降嚴重削弱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
(三)退休人員增多,基金供需結構失調。經測算,衡水市1名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需要5.2名參保人員提供保障。96年度全市企業參保職工123562人,離退休人員20468人,離退休人員與參保職工之比為1:6。2000年度全市企業參保職工132020人,離退休人員 28534人,繳費職工118052人, 離退休人數與繳費人數之比為1:4.1。其中棗強、武邑、武強、饒陽、安平、深州、阜城離退休人數與繳費人數之比不足1:3.5。由於供需結構不合理,即使征繳率達到100%,養老金也入不敷出。
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養老金收不抵支,2000年度除市直、冀州外,其他10個縣市區養老金收支相抵均呈現赤字,共虧2687萬元。同時,養老保險積累金越來越少,支付能力明顯下降。除市直、桃城區和冀州外,其他縣市積累金均不足3個月的支付能力, 超過了養老保險的警戒線,對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構成了威脅。
二、問題的主要原因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勞動保障征繳政策認識不到位,少數單位惡意逃繳、拒繳。調查發現,很多私營業主法律意識淡漠,對勞動保障政策不了解,認為給員工投保,增加成本、影響利潤,拒絕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同時由於就業難度大,職工因怕解僱而不敢奢求。如衡水市寶力橡膠廠、京華焊管廠都是具有較大規模的私營企業,效益狀況良好,但仍游離於養老保險范圍之外;有些國有、集體企業經營者談起養老保險政策,了解都很到位,但涉及到繳費時,卻總是以多種理由搪塞。市建材廠就是如此,該廠累計欠費已達220多萬元。
(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景氣,停產破產企業增多影響征繳。最近,衡水市勞動局對安平縣化肥廠、食品廠、拔絲廠、絲網廠等14個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其中已有3個破產, 11個長期停產,涉及職工2100多人,這種情況雖然比較特殊,但嚴重堪憂的經濟狀況對養老金的征繳成效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三)執法力度不夠、影響征繳成效。國務院頒布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對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征繳制度和程序、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都作了規定,為養老保險征繳提供了政策依據,但部分經辦機構執法不嚴、違法不咎的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了養老金的征繳成效。
三、意見與對策
(一)深化企業改革,提高經濟效益。提高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效益。各級政府要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努力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對扭虧無望和停產半停產企業要由政府出面,進行破產重組,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以搞活企業,促進經濟發展。
(二)努力做好城鎮個體私營人員的養老保險工作。從當前調查的情況看,城鎮個體私營業主普遍存在參加養老保險沒必要、不合算、不可靠的認識誤區。對此,要加強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參保的自覺性。同時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配合協調。認真貫徹好省政府冀政〖98〗33號文件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把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勞動者參加養老保險作為工商年檢的內容,對不參保的不予辦理年檢合格手續。各級勞動部門要同工商管理部門聯手制約,逐步將生產經營較穩定,效益較好的個體私營納入養老保險范圍。
(三)強化措施,做好養老保險費的征繳工作。當前,養老保險費征繳率仍然較低。各級社保經辦機構要嚴格按照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規定,用好用足征繳政策。對那些不按規定申報繳費的,逐戶進行稽核,責令其整改,並加收滯納金。對拒不繳費的,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並按《條例》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四)努力做好斷保人員的續保工作。為確保職工未來老有所養,增強基金支撐能力,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在積極推進再就業工作的同時,要抓緊抓好再就業人員的續保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續保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五)嚴格退休標准。職工退休標准執行的嚴格與否關繫到養老保險基金積累承受能力,必須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為此,要建立健全退休公示制度,對擬辦退休的人員,在報勞動部門前,先由企業在職工中進行公示,充分發揮企業工會、職代會和職工的監督作用。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和社保機構要實行聯合辦公,把好退休標準的執行關,使退休及養老金的發放與領取更公開、更合理,緩解社保資金的壓力。
『柒』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哪些問題
【摘要】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在不斷地完善和改革,至今,養老保險制度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呢?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養老保險覆蓋面不夠大?法律是保障社會養老之於規范運行的基礎,如何完善法律制度?如何才能建立健全、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1.保險覆蓋面有待擴大導致我國養老保險覆蓋面窄的原因如下。(1)個人參保意識不夠高。(2)政策宣傳和組織實施力度不大。2.保障水平偏低(1)集體經濟薄弱,個人收入增長緩慢。(2)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低。3.管理機制不健全(1)政府功能未充分體現。(2)管理體制不夠健全。(3)改革措施不協調,束縛養老保險制度發展。4.法律制度不完善,層次低,缺乏約束力法律是保障社會養老之於規范運行的基礎。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本著社會公平的原則,對老年群體實施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作為調節社會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養老保險立法步伐,使社會養老保險各項措施都有法可依,便於操作並提高制度的穩定性。再次,建立健全養老保險法律的監督機制,以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繳、支付、運營的規范性,防範社會保險基金的風險,並通過合理運作使其不斷增值,以更好的滿足社會養老制度建設的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需要我們依據我國國情,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的態度,事實求是的精神認真分析我國目前養老保險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創新進取的精神探索適合我國的養老保險體制,為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