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專家中國農村養老

專家中國農村養老

發布時間:2022-03-22 22:45:32

『壹』 農村人很多沒有社保,那以後農村人的養老到底應該靠誰

《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表明,在農村60%的老人沒有儲蓄、三成老人生活上必須獲得照顧的情況下,仍有接近八成農村老人對自身當前的現實狀況表示感激,乃至有每月領到60元勞保用品的老人感嘆「從未想過能過上那麼好的生活」。

2011年對哈爾濱12個鄉鎮的調查數據顯示,60歲之上農村「空巢老人老人」的佔比已超出50%,60.8%的農村老人在為基本上收入來源擔憂。

農村老人養老服務遭遇多重艱難與挑戰:

窘境一:大部分農村老人不肯進敬老院

受農村一直以來的人文環境和方式的危害,老人出自於「花費」「兒女挑選」「敬老院欠缺真情」及「知名度」等緣故,都不謀而合地挑選沒去敬老院開展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業欠缺農村老人的了解。

窘境二:「新農保」難達到老人日常生活要求

新式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我國為未參與城鄉居民基本上養老金的眾多農村老人,給予基本上生活保障的主陣地。

但「新農保」仍存有新項目少、涉及面窄、確保水準劣等不健全之處。

2021年10月,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室公布調查報告,2010年農村可以藉助養老保險金作為關鍵收益主要來源的老人,僅為4.6%,而這一佔比在城鎮老人間的平均數為24%。

政府部門該是農民養老服務第一責任主體

農村的老人年青時沒有交社保靠啥子養老服務?早在2011年,人民日報新聞就曾引發熱議明確提出,在我國財政收支中社保的開支比例,遠小於平均GDP水準接近的其他國家,而社保開支中的絕大多數又用以城鄉居民。

北大人口數量所專家教授穆光宗覺得,在「未富先老」的社會環境下,農村養老服務應該是多資助、多方位、多樣化的,我國和政府部門要擔負起大量義務,政府部門應該是農民養老服務的第一責任主體。

「醫」是當今農村老人最緊迫要求

除開「養」,「醫」也是當今農村老人最急迫的要求,更時常令她們承受不住,一部分農村老人乃至因病致貧、因病貧困。

將來在醫療設備層面還能夠給予農村老人以大量實惠和照料:免減貧困家庭、大齡農村老人參與「新農合醫保」的參合花費,提升「新農合醫保」的醫保報銷佔比、擴張費用報銷范疇。

海外的農村社會保障規章制度也是如何的呢?

法國:農村社會保障推行基層民主管理方法

德國政府依據農民和現代農業的獨特性,為農民創建了一套相對性單獨且兼容模式很強的社會保障規章制度。

假如牧場主變化了崗位真實身份,只需做到最低標準的購買保險期限就可以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的繳費年限換算入一般社會養老保險中。

除此之外,法國農村社會保障推行基層民主管理方法,購買保險者不但對現行政策十分掌握,還對現行政策的擬定和執行有投票權,購買保險者的切身利益可以取得有效的表述。

日本:農村養老服務工資待遇自始至終不遜色於城市

1961年日本宣布執行人民年金制度,進入了「人民皆分紅保險」的時期,農民可與城市住戶領到同樣程度的養老保險金。

並且,年紀超出60歲或歸屬於日常生活維護的中低收入農民,不需交納保險費用也可免費享有分紅保險。日本還全力支持農牧業協作組成舉行人身安全統籌商業保險,多種社會養老保險逐層累加、確保密切,讓日本農民具有與城市住戶同樣的工資待遇,合理防止了現代化過程中農村出難題。

『貳』 中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

1、養老金待遇
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
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對於長期繳費的農村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2、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要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長繳多得。具體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
國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全國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准。
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中國農村養老保險存在問題

農村養老保險概述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障水平與農村生產力發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養老保險與家庭贍養、土地保障以及社會救助等形式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自我保障為主,集體(含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調劑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政府組織與農民自願相結合。
農村養老保險對象的權益保險對象的權益有:1)投保人在交費期間身亡者,個人交納全部本息,退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2)投保人領取養老金,保證期為十年。領取養老金不足十年身亡者,保證期內的養老金余額可以繼承。無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者,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支付喪葬費用。領取者超過十年長壽者,支付養老金直至身亡為止。3)保險對象從本縣(市)遷往外地。若遷入地尚未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將其個人交納全部本息退給本人。4)投保人招工、提干、考學等農轉非,可將保險關系(含資金)轉入新的保險軌道,或將個人交納全部本息退還本人。[編輯本段]農村養老保險的交費方式由於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不固定,因此,農村養老保險的繳費方式十分靈活,大體分為發下三種:一是定期交費。在收入比較穩定或比較富裕的地區和人群採用這種方式。如鄉鎮企業可按月、按季交納保費,富裕地區的農民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納保費,其交費額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以按一定的數額交納。二是不定期交費。多數地區因收入不穩定而採取的方式。豐年多交,欠年少交,災年緩交。家庭收入好時交,不好時可不交。三是一次性交費。多數是歲數偏大的農民,根據自己年老後的保障水平將保費一次交足,一直到60歲以後按規定領取養老金。農村養老保險的保證期農村養老保險的保證期是指對於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農村養老保險基本方案中規定:"保險對象領取養老金,保證期為十年。領取養老金不足十年身亡者,保證期內的養老金余額可以繼承。無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支付喪葬費用。[編輯本段]農村養老保險的繳費期農村養老保險的繳費期是指參加保險的農民或鄉鎮企業職工,在參加保險後,開始向社會保險管理或經辦機構繳納保險費至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時段。這個概念即是一個時段上的劃分,也是義務與權利的界定線。按照《農村養老保險基本方案》的規定,保險對象60周歲為養老保險金的領取期,即保險對象到達60周歲的次月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那麼,在領取期之前的時期,即為養老保險的繳費期。如何構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隨著體制轉型、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村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勞動力結構、人口結構和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農民養老日益需要向社會養老模式轉變。然而在轉型期,關於我國應當建立怎樣的養老保險模式,理論界研究還不夠深刻。全國各地經過十幾年的試點和推廣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運行結果不盡如人意,暴露出現有農保制度的致命缺陷。現行農保制度亟待創新優化。
好的農村社會保險制度應當能有效完成其預期目標,具體來說應有如下特點:(1)體現中國農村特殊的制度環境。應結合中國農保制度環境對國際模式進行創新性借鑒。比如,要考慮中國農民「未富先老」特徵、經濟漸進轉軌、市場化和「二元」經濟背景,要考慮中國農村養老的價值取向和路徑依賴規律。
(2)要具有過渡性、銜接性。城市化、市場化,意味著人員流動增強、身份變換頻繁,養老保險制度也應具有較強的包容性,適應於人員等各種要素的變動。同時,新制度應當有利於新老模式的平滑過渡。
(3)既體現公平,又體現效率。「城鄉剪刀差」的客觀存在要求「城市反哺農村」機制的建立。政府的補貼和兜底機制正體現了社會性、福利性和公平性。好的制度安排也應當體現個體差異,發揮激勵功能。
(4)既體現自願性,也體現強制性。中國區域發展差異大,個人繳費能力和繳費意願各異,應實行富有彈性的農保制度。農保制度的避險功能、大數法則、老齡化問題迫在眉睫,必須強制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5)「輸血機制」和「造血機制」並舉。「輸血機制」是一種被動、事後、依賴性機制,「造血機制」則是一種主動、事前、自主性機制。可以通過投資機制、融資機制安排,在預防未來消費風險的同時,提高當前收入能力。
(6)節約甄別成本,取得盡力參保效應。農民收入非常難測試和監督,甄別成本很高,易產生逆向選擇問題,新型制度應當避免監督和測試環節,而應激發參保者盡力參保的積極性,盡量讓其自願參保。
(7)具備安全性、增值性特徵。新型農保制度要有助於避免管理低效、資金被非法挪用、增值乏力的可能性。
要具備以上特點,新型農保制度應當是一個既有前瞻性、又兼顧現實性的,政府-市場合作型的制度。為此,新型農保制度應在以下方面做出特別安排。
第一,供資制度安排。堅持「三方供資」原則,基本賬戶個人供資額設計最低額度標准,所有賬戶實施配套激勵供資機制安排,基本賬戶採用兜底機制。同時,構建「融資性供資機制」,允許以賬戶本身的現金流為擔保進行結構融資,以增加當期保費,抓住機會投資增值。
第二,賬戶結構安排。重點通過「基本賬戶」啟動農村社保制度的建立,這一賬戶由國家兜底,具有強制性。重點通過「機動賬戶」來體現個人之間經濟實力差異和參保意願的差異,通過政府配資的激勵機制,調動潛在參保者的意願和經濟能力。將重點通過「調整賬戶」實現風險准備、統籌調節機制,通過在投資前提取「投資保險金」、「通貨膨脹准備金」、「個體差異調配金」,實現制度的彈性調節機制和共濟功能。這種賬戶體系安排的重要特徵在於既體現了制度推行的強制性,又體現了自願性。
第三,賬戶功能的創新性安排。傳統的賬戶主要是完成保費的收繳和保金的發放,主要發揮的是「消費性」功能,比較被動。新型農保制度進行賬戶創新,引入資產社會政策理念和金融功能,賦予新型農保制度以「投資性功能」和「融資性功能」。資產社會政策鼓勵參保者進行個人資產積累,增強個人增加收入的能力。「投資性功能」是指農保制度的基金化趨勢,使參保者的繳費行為進化為投資於基金的行為,通過專家理財,實現投保人(基金投資人)保費的價值增值。同時,這種投資性也包括來自於「保險基金」制度下的投資和資產運用功能,以區別於一般性社會保險的「儲蓄功能」。「融資性功能」主要強調參保人利用參保賬戶獲得的除保險功能、投資以外的融資功能,只要有「機動賬戶」,就可以得到生產性融資。這一點,新疆的「呼圖壁」保費繳納證的質押融資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
第四,賬戶載體安排。信息卡是三大賬戶的物質載體,提供繳費、支取、記錄、轉賬、管理、信息查詢等一系列功能。它有如下特徵:一是標准化和統一性。全國民眾人手一卡,規格可以和銀聯卡相同,每一種卡的內容項目相同。二是惟一性。與身份證掛鉤,無法偽造。三是流動性和便攜性。卡隨人走。四是自主性。持卡人可以對卡中賬戶的多少以及類別進行自我管理。五是規范性和透明性。監督機構、管理機構、操作機構、個人可藉此了解其他主體對自己賬戶的管理情況。讀卡設施的普及建設將會有利於減少人力物力,有利於監督效率的提高。
第五,監管、管理和操作功能的分工整合。以省為單位和統一管理級別,成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委員會」,取消省級以下農保部門的管理運營權,但保留其對農保事務的操作權,比如宣傳、在銀行延伸不到的落後地區收繳費等。中央建立「中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委員會」,隸屬於「中國社會保障部」,負責對各省級機構進行監管。各省委員會對農保基金進行自主投資和委託招標投資,自主投資部分僅限於風險小、收益相對確定、投資技術要求簡單的投資項目上。農保基金的委託人可以利用現有組織資源,讓網路龐大、觸角延伸較長、業務與農村聯系緊密的農業銀行承擔。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誰來給農村老人養老未來數年內中國的養老事業會突飛猛進地發展嗎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佔到總人口的8.9%。在農村,這個比例更是高達19.7%。而且因為城市化進程,大多數農村家庭的子女長大後幾乎都會去城市工作,誰來給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議題。

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50年,每3個中國人就會有一個超過65歲。屆時,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人數將高達到1000萬。

投資田園康養項目,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很多人認為要讓農村重新充滿人氣,發展田園康養項目絕對是個不錯的模式。廣大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養老資源,隨著城市越來越擁擠,污染越來越嚴重,農村在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還會不斷擴大。

但面臨的挑戰也很明顯,養老項目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設施建設、環境建設、醫療設備、人員聘請等,開始運營後也需要大量資金維持。一旦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遭遇瓶頸,往往進退兩難。

此外是優惠政策能否落實,國家對於鄉村康養項目的支持是史無前例的,但由於在我國養老機構一直社會地位不高,宣傳極其有限,部分地方可能會存在優惠措施落實不足的情況。

『伍』 專家建議提高農村老人養老金,幅度有多大為什麼養老金很難達到800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所以我們對生活的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了。人們都非常關注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我們看到專家建議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調整的幅度可以達到10到20%,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很難達到800元,這可能是因為國家GDP因素的影響,而且國家經濟的發展也不能夠支撐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達到800元。

對於農村老人而言,他們都期待自己能夠拿到更高的養老金,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保障。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很難達到800元,這是因為國家的財力不足以支撐每位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都打到800元,而且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很嚴重,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農村老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務。

『陸』 請熟悉農村養老保險的專家來幫幫忙... 十分感謝..

首先,農村養老保險跟商業保險沒有沖突,可以同時購買。

其次,購買保險原則是以社保為基礎,再加之適當的商業險作為補充比較好一點.

比如先購買國家推出的社保(最好有單位出面購買的情況)比如農村戶口的合作醫療保險或城鎮戶口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然後再考慮商業保險作為補充。

在當地農村養老保險管理中心(村辦公室駐點)申請,其手續包括身份證,戶口簿,保費等即可。

身為農村,可以在試點區參保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其交納是根據當地農民去年的純收入為基數,分5個檔次,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原則上是交得多,對應將來就可以領得越多。

其交納和領取均會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至少需要交納15年,對交納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請補交;

同時,國家也規定了退休領取,退休年齡統一為:60歲,按月領取至終身。

也是按多交多得,少交少得的原則進行,這只是養老補助,同時也需要採取其它的方式,比如商業養老保險來輔助解決養老問題。

其商業保險費用的支出一般為年收入的10---20%左右,最好別超過20%,即用10%的資金保全自己100%的資產。

對於我們每個人,應該重點考慮醫療健康方面的保險。也就是以醫療保險,保障型產品為先,然後再考慮養老險,子女教育金,分紅投資型產品的結合。

直接的講,隨著人的年齡增大,身體抵抗力是成反比的,抵制相關風險的能力就相對很弱。

說實在的,我們賺錢一輩子,同時也花錢一輩子,那麼每個人這么辛苦工作,為了什麼呢?將來的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但都必須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聰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只有保證了賺錢的資本,就能夠賺更多的錢,所以購買充足的醫療保險很重要。如果健康沒有保證,有再多的養老保險金,也是不切實際的。

在這里,我知道在這個行業,大家有公認的三句話是這么說的「品牌在人壽」「平安的人才」「新華的產品」

最後關於投保原則需要注意的是:
(一)買保險先買醫療健康,有健康就能保證客戶擁有一切。
(二)買保險輕言語重合同,人壽保險一般都是,中長期合同,買好了就能成為終生幸福,否則影響很大。
(三)保險產品需要具備保值增值的功能,現在的生活水平日增月高,必須能夠抑制通貨膨脹。
(四)買保險必須首先保障一家之主,如果家庭主要的財富創造者都沒有保障,那麼保費?生活費?等家庭開支費用都是沒有保證的。

(五)買保險先大人後小孩,如果說大人都沒有保障,小孩擁有再多的保險,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畢竟是大人在為小孩支付相關費用。

『柒』 專家建議提高農村老人養老金,這一建議有望實現嗎

關於鄉村老人養老金的問題是個熱門話題,從幾十年的社會開展來看老農民應該亨受養金。

這是好事,沒什麼想法的,由於有了「國強」才有「民富」闡明了當今的政府都是為「老百姓」發明的人類幸福的高峰,值得贊譽。

『捌』 我國農村有哪些養老模式主要分為那幾類

主要有三種模式,即

1、家庭養老。以家庭為中心,靠子女親屬養老。這是目前農村養老的主流,老人都有自己的子女、兒媳、女婿,再之後的孫子、孫女等等,作為一個家庭,家庭成員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就運算元女不在身旁,同樣生活在農村的親戚朋友都會幫忙照料老人。並且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一直都有「孝」的影子,如果不贍養老人,就是不孝,是會被村裡人瞧不起的。

2、社區養老。它以村莊或村落為依託,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的力量,合理開發、調配、運用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支持。具體就是開辦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等。

農村社區養老是當前農村社會養老的發展方向。農村社區養老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靈活性高,能因地制宜。

它以村莊或村落為依託,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的力量,合理開發、調配、運用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支持。

3、民間養老。一些民營企業投資開辦的養老院等,有養老意願的個人進行選擇。一般這樣的養老院收費較高。


(8)專家中國農村養老擴展閱讀:

全國老齡辦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2017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

其中,和城鎮相比,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農村居民的養老、醫療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較低。

「農村人口老齡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與城鎮的差距呈擴大態勢,且城鄉導致狀態將持續到2040年。」中國人民大學老年研究所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菊華表示,中國老齡化發展不均衡。

一方面表現在人口老齡化水平城鄉倒置,即農村老齡化水平目前且長期高於城鎮老齡化水平;另一方面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

比如,除了西藏外,各省農村老齡化程度均已突破10%,遼寧省、重慶市等地甚至均已超過20%。

城鄉差異體現出的「城鄉倒置」特徵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導致的生育率差異和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密切相關,大量年輕人口離開中西部農村地區向東部和城市地區遷移,是該階段農村人口老齡化的主導因素。

而這種人口轉移又有效地降低了城市常住老年人口的比重,毫無疑問,人口老齡化的區域差異增加了應對的復雜度。

「養老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時代性難題,農村養老更是如此,從目前社會的現實情況我們看到,城市養老正在成為創業的藍海,各種現代化、人性化的養老模式層出不窮,受到社會資本、公益力量及媒體大眾的廣泛青睞和關注。

然而我們無法忽視的是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佔有很大的比重,隨著青少年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農村空巢化程度越來越嚴重。

農村養老的體制短版和資源短缺也更為突出,在某種程度上農村養老問題也更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關注。」

誰來為農村老人發聲?誰來關注農村人的晚年生活?國家、社會、公民這三者應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這是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有專家預計,到2030年,中國老齡人口接近3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也就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2億空巢老人,而相當比例分布在農村,農村空巢老人日益成為重點。

『玖』 中國農村養老金標准

法律分析: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

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與專家中國農村養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持續發燒的原因 瀏覽:981
兒子要父母離婚是什麼心態 瀏覽:622
哪個養老院招廚師 瀏覽:985
養老保險憑證怎麼處理 瀏覽:638
婚後男方父母付出多少 瀏覽:71
父母沒有監護能力是指什麼 瀏覽:325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有哪些繳費方 瀏覽:648
老年痴呆半夜起來開門 瀏覽:153
心律不齊體檢時怎麼緩解 瀏覽:224
孔子推崇父母要養孝敬 瀏覽:845
父母屬牛適合什麼屬相寶寶 瀏覽:530
老人家沒有取環會引起風濕嚴重嗎 瀏覽:152
老人家做完手術後為什麼會愛講話 瀏覽:520
趙晏彪小說孝順 瀏覽:27
城陽區退休金長了嗎 瀏覽:495
公建民辦養老有什麼政策 瀏覽:292
趙麗穎招老人家喜歡 瀏覽:525
為什麼父母會希望子女子承父業 瀏覽:583
農村交錢辦退休金 瀏覽:129
辭職上學後養老保險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