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齡33年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
目前政策,退休以後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版改革以前權參加工作的,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目前不知道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以及養老金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
B. 個人帳戶57000元工齡33年今年10月份退休養老金能領多少
養老金詳細計算公式非常復雜,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工齡)、社平工資、退休年齡、過渡性養老金等多種因素相關。總體的原則還是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個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個人平均繳費指數=Σ(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當地上年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
÷參保人實際繳費年限。
你可以根據以上公式自己算一下自己的退休金。
C. 城鎮職工買了33年養老保險,個人帳戶8萬多能領取多少養老金
眾所周知,退休人員每個月領的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根據這位城鎮職工提供的數據,基礎養老金=7299(1+0.6)÷2×33×1%=1926元;個人賬戶養老金=60000÷139=431元;這樣這位企業職工退休後每個月領基本養老金有2357塊錢。說實在的,從企業退休人員角度來看,這個養老金水平已經不低了,據了解有很多40年工齡的退休人員,養老金還不足2000元。
D. 2021年退休33年工齡養老賬戶余額9萬元能拿多少錢
每一個人的養老金都不一樣,只能請單位的人事或社保工作人員幫忙算一下。
E.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呼和浩特市交了33年能領多少錢
摘要 靈活就業人員交夠社保的繳費年限,退休時可以領多少錢?那麼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清楚的是,這個所謂的社保繳費年限指的一般是對應的最低繳費年限,因為只有滿足,最低繳費年限的標准和要求,才可以正常的辦理退休,享受養老金的待遇。當然按照最低繳費年限去繳納社保待遇,同時自己如果就按照最低繳費指數來繳納社保待遇,那麼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低的。
F. 養老保險交了35年,退休時能領多少錢
你給的條件根本算不出你能拿多少錢。
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你退休時所在省(直轄市)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累計繳費年限、歷年的繳費基數、個人賬戶的累計額幾個指標綜合計算的。鑒於這些指標都是未知數,沒有辦法測算。因此只能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知道你拿多少錢。每個人參保的情況不一樣,退休工資也是不一樣的。看看下面復雜的公式就知道目前算不出來。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