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足額發放

養老金足額發放

發布時間:2022-03-21 01:52:43

❶ 中國國家養老保險如何發放

新華社14日受權播發了《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新辦12月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劉永富在會上表示,中國將按照覆蓋廣泛、水平適當、結構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則,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劉永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中國現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顯現出一些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他說,這一制度的覆蓋范圍不夠廣泛,大量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還沒有參保;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沒有做實,未能真正實現部分積累的制度模式,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對基金的需求。
他表示,養老金計發辦法不盡合理,缺乏參保繳費的激勵約束機制;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還不健全,養老金總體水平還不高。
同時,這一制度的統籌層次也比較低,中國多數地區還沒實行省級統籌,基金調劑能力比較弱。中國的企業年金發展滯後,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還沒建立起來。
劉永富在會上表示,隨著中國的所有制結構和就業形式的重大變化,非公經濟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迅速增加,但是大量的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還沒能納入養老保險體系,這就使他們的社會保險權益受到影響。
「對此,統一規定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都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同時對他們的參保繳費政策以及待遇計發辦法予以統一,才能使他們退休以後的基本養老保險權益得以落實。」劉永富說。
劉永富表示,目前中國不夠合理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應當改變,將採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辦法、中人(本決定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逐步過渡」的方式來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劉永富說,按照現行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繳費滿15年以上,基礎養老金都按照當地職工上一年平均工資的20%計發。這種辦法存在問題:一是缺乏激勵約束機制。繳費15年以上的參保人員不論繳費多少,也不論繳費時間比15年延長多少,基礎養老金都一樣,這不符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其次是不符合退休人員實際情況。目前中國退休人員退休後的平均余命為25年以上,而按現行計發辦法個人賬戶儲存額領取10年後就沒有錢了。
他說,按照新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參保人員每多繳一年,養老金中的基礎部分增發一個百分點,上不封頂,能夠形成「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而且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考慮了退休人員平均余命的實際情況。
相關報道: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已考慮到繳費困難人員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不會動用全國社保基金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退休者待遇不會降低
劉永富在會上透露,將再選擇幾個地區進行擴大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另據人民日報報道指,養老保險新政策一個重大的變化是:逐步做實個人賬戶。
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是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原則,目標是實現基金的部分積累。但在實際運行中,由於養老保險沒有歷史積累,而退休人員越來越多,為確保當期發放,不得不動用了本應留作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致使個人賬戶形成空賬。這樣既不利於養老保險制度的長遠穩健運行,也難以保證老齡化高峰到來時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為此,必須未雨綢繆,從現在開始就逐步做實個人賬戶。
做實個人賬戶後,個人賬戶基金完全由個人繳費形成,全部歸個人所有並且可以繼承,具有與統籌基金不同的私有屬性。而且,個人賬戶養老金完全根據個人繳費多少來確定。這意味著,多工作——參加養老保險的工作時間長、多繳費——個人繳費基數大,將來退休後就能多得養老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養老金統一15號發放幾點到賬

各省份養老金發放時間不同,每個城市養老金發放時間不同,沒有統一時間規定。什麼時候結算好,什麼時候就發。2021年養老金發放時間定下來了,以江蘇為例,江蘇人社廳發布了《關於調整全省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發放時間的公告》,自2021年1月起,江蘇省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發放時間,統一調整為每月15日,如遇節假日則提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七十二條 統籌地區設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工作需要,經所在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批准,可以在本統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人員經費和經辦社會保險發生的基本運行費用、管理費用,由同級財政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保障。
第七十三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業務、財務、安全和風險管理制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按時足額支付社會保險待遇。

❸ 為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都會有哪些應對措施

中央統一調控、各省進行財政協調、適時進行適當調度。鑒於疫情對經濟的整體影響,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也出台一系列措施,為中小企業的保險繳納提供支撐。對於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國家也有相關規定和應對措施,即在整體形勢上,將以中央統一調控為主,各省各直轄市可以按照自己的財政狀況進行相關協調,在出現突發問題或情況時,可以幫助進行適當的調度。

一、中央統一調控。

據新華社相關報道,今年中央對於養老金的調劑比例,已調整到了4%,且前三個季度的養老金都已經撥付到位了,除此之外,中央還設置了養老金專項補助,資金金額高達5800億元,這些舉措,無疑給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保障了退休老人都能如願的拿到自己的養老金,以維持其日常生活運作。

更多關於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話題,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評論。

❹ 今年是否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今年的養老金可以確保按時足額發放。今年我國推出政策,即減免社保費,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動,使得有很多人對今年養老金是否可以確保按時足額發放產生疑問,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情況。

最後總結一下,在涉及到我國民生福祉的問題上,大家基本上不需要有什麼擔心之處,因為國家一直在為我們做很多事情來保障我們的利益,使我們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同時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一直以來,事情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大家自然也沒有必要來擔心今年養老金是否可以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因為答案一定是可以。

❺ 今年養老金能按時足額發放嗎

2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就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回應說,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部分地區當期收不抵支,全年仍將保持收大於支,能夠確保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1-5月份,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5769億元,同比增長23.9%;基金總支出13505億元,同比增長23.2%。當期結餘2264億元,累計結餘4.08萬億元。
從企業養老保險情況看,隨著經濟回穩向好,1~5月份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增幅10.4%,重回「兩位數」增長,基金支出保持溫和增長。按此趨勢,養老保險基金全年仍將保持收大於支,基金累計結余持續增加,能夠確保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總體來看基金結余規模可觀,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
不過,上述負責人表示,由於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存在著基金分布不均衡的結構性矛盾。目前情況是東部結余多、中西部結余少,特別是在東北等老工業地區,繳費人員少、退休人員多、撫養負擔重的情況比較突出,基金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
「對此,我們正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基金健康平穩運行,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這位負責人說。
一是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覆蓋范圍。在保障人民群眾養老保險權益的同時,加大征繳力度,增強基金收入。二是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基金運行。從1998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投入2.57萬億元,同時地方財政也在加大投入。三是提升統籌層次,均衡地區差異。針對部分省份基金結余少、支出壓力大的情況,國家將通過提高統籌層次,在更大的范圍內調劑基金餘缺,均衡地區之間因撫養比差距而導致的負擔不均問題。四是拓寬籌資渠道,壯大基金規模。通過開展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同時,推動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效提升基金抗風險能力,保障養老保險良好運行。五是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逐步形成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多層次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養老保障需求,提高退休後的生活保障水平。
該負責人還強調,通過綜合採取以上措施,可以實現基金中長期平衡,能夠有效應對經濟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確保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和廣大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

❻ 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有保障!全國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

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財政部給出「定心丸」。
在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在哪個省,在哪個市縣,都能確保及時足額發放,都有保障。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資金在全國范圍內互濟餘缺,有利於發揮基金的規模效應,這項工作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測算資金調撥規模,合理調劑地區間基金餘缺,加強對地方實施工作的跟蹤指導,及時調整完善政策舉措。
什麼是全國統籌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在2月22日人社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上世紀90年代建立以來,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提高統籌層次。2018年7月,建立實施了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適度均衡了省際之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邁出了全國統籌的第一步。2020年底,各省份都實現了基金省級統籌統支,解決了省內地區間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2018-2021年,中央調劑制度實施四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1月開始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應該說開啟了一個過渡期。
他指出,全國統籌工作的終極目標主要有三個標志,第一是參保人的繳費基數上限和下限全國統一,第二全國所有參保人退休金的計算公式中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應該是全國統一的,第三個標志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國大一統,以及中央政府統收統支。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全國統籌,確保全國特別是老工業基地養老金發放,對於全國勞動力統一市場的發展也有幫助。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仍然分散在各省,全國的資金池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還不能形成投資管理的規模效應。將來實現了全國統籌,由中央政府統收統支,整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就會形成一個全國的大水池進行統籌管理,發揮應有的規模效應,來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效率,降低養老金的管理成本。」董登新說。
為何要全國統籌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盡管長期來說,隨著老齡化比例的增加,養老金缺口或會逐漸增加,但短期來說全國范圍並不存在養老金缺口。
「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養老金區域間的不平衡,但這和城市化進程中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有關。」鍾輝勇說。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首席分析師葉凡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的中度老齡時代即將來臨,社會化養老已是大勢所趨。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持續加速,2030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或將達到25%左右,2055-206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現階段生育政策調整短期作用有限,「未富先老」和地區的不均衡性加大了應對老齡化的難度。
葉凡表示,通過對比美國、日本、荷蘭的養老金制度及資金運作經驗,可以發現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存在結構、統籌、賬戶管理等問題。同時,養老金投資范圍過窄,資金高額沉澱,整體投資收益率偏低等也無法很好實現養老金的增值訴求。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近日發布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盡快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前不久,江蘇省人社廳印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創新規定了推遲退休政策,其中提到,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同意,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參保人員可推遲退休,推遲退休的時間最短不少於一年。此辦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國社科院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十年裡,有些發達國家在對養老金制度進行改革或建立改革委員會時常常使用「拯救社會保障制度」的口號,而且在這些國家的改革政策組合中,使用最普遍的一個做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齡。
他表示,我國男女平均法定退休年齡原本已經很低,只有55歲左右,但由於種種原因,包括道德風險在內,每年男女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僅為54歲左右。
「退休年齡太低對參保人本人不是很有利,它將降低養老金的金額或說降低替代率,例如,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齡提高到62.5歲,增加的8.5年繳費可提高每月統籌養老金好幾百元(各地平均水平不一樣,提高額度也不盡相同),賬戶養老金也有很大提高,二者合計每年可增加好幾千元。」鄭秉文說,另一方面,退休年齡太低對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也很不利,並且退休年齡越低,對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的影響越大。
楊志勇也表示,要適當延長退休年齡,進一步增加全國社保儲備基金。
鄭秉文指出,實施延遲退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延遲退休是縮小赤字缺口乃至未來維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提高養老金管理效率
除了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董登新指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現在已經步入市場化管理的階段,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三大基金,都已經步入市場進行入市投資。一方面,希望通過進入資本市場來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將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長期資金來源,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葉凡表示,2022年,養老金制度改革將著重調整三大支柱比例,提高二、三支柱佔比,從制度建設、金融產品供給、養老金賬戶管理、人員建設四個方面綜合推進。
「我國養老金融產品主要包括保險機構養老金融產品、公募基金養老金融產品、銀行養老金融產品以及信託養老金融產品。目前存在發展經驗尚不足、供給較為有限,產品較為同質化等問題。全球比較來看,未來國內養老金融產品需要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完善稅收激勵機制、科技賦能開發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養老金融產品以及提供綜合性養老金融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打造不同金融機構的養老金融產品互聯互通的平台。」葉凡說。
鄭秉文提出,要發揮精準預測的科學性,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到21世紀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壓力必將逐年加大,這就需要盡快建立精算報告制度。
此外,他還表示,改革路徑選擇要具有前瞻性。「延遲退休年齡是世界各國在養老金制度下『人為創造人口紅利』的手段,但是退休年齡的延遲終究是有生理極限的,畢竟受制於一定社會環境的約束。長遠看,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的百年之慮,從2050年到21世紀末,建立起一個資產型養老保險體系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百年大計,應盡快將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扎扎實實落實中央提出的『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預期下,『投資紅利』和『資本紅利』將是最佳的替代性改革方案。」鄭秉文說。

❼ 養老金全國統籌明年啟動,社保養老金發放有哪些變化

2022年將啟動養老金全國統籌,實際上是為了提高養老金的利用效率,解決地區養老金差異問題,實現收支平衡。在國家統籌模式下,養老基金才能真正發揮規模效應,更好地實現增值,提高我國的養老水平。

社保全國統籌不是統一待遇,而是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保障。

但先實現養老金全國統一計劃後,才能知道誰的養老金低於平均水平,誰的養老金過高,從而進行均衡調整,真正實現下限和上限,讓養老保險在基本保障中發揮更大作用,提高退休群體的基本物質保障水平。

❽ 什麼是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是指企業和職工個人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並向社版會保險經辦機構足額繳納基本權養老保險費後,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發放工作也從企業轉向社會。即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負責,通過銀行郵局以及依託社區和其它中介機構,向符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
積極推進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和服務,逐步做到退休人員與企業事業單位相脫離,盡快實現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切實減輕企業社會事務負擔的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支付的重要手段和將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的重要條件。
目前,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按規定辦理了離退休手續,其基本養老金按月納入社會保險支付范圍的人員,均實行了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❾ 養老金是否能按時足額發放

結論:

可以。

分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表示,從總體上保證發放是沒有問題的。得益於經濟多年快速發展,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積累了比較可觀的“家底”。截至6月底,全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4.77萬億元,預計到年底還能保持3.8萬億元以上的結余,此外還有2萬多億元的全國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整體支撐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針對部分省份可能出現的當期基金“收不抵支”情況,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將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對分省確保發放的困難程度也進行了充分預判,對困難省份將加大資金調劑和支持力度。”聶明雋說。

其他問題:

晚辦退休手續可補發養老金

疫情期間,退休人員到了退休年齡,不能及時去辦理退休手續,怎麼辦?養老金會補發嗎?

人社部明確,對於未能及時辦理新增退休人員申報的,經審核後,自審核次月起補發養老金。

已經有地方明確細則。比如,杭州明確,因疫情影響,導致杭州市區參保人員無法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當月申報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資格確認、提前退休等事項的,允許企業或個人在疫情管控結束後30日內申報,經審核通過後,養老金自批准符合領取條件之月的次月起補發。

未按期認證養老金不停發

退休人員每年都要進行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如果沒有認證,養老金就會被暫停發放。疫情期間,沒有及時去認證的話,養老金怎麼辦?

人社部明確,對於領取待遇人員未按期辦理資格認證的,不暫停待遇的發放。也就是說,如果退休人員沒有及時去進行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養老金是不暫停發放的。

養老保險可以延期繳納

受到疫情影響,一些個人參保者可能失去了收入來源,無法繼續繳費,那麼養老保險能不能延遲繳納呢?

是可以的。人社部上述通知明確,允許參保企業和個人延期辦理業務。對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2020年一次性補繳或定期繳納社會保險費放寬時限要求,未能及時辦理參保繳費的,允許疫情結束後補辦,並在系統內標識。

需要強調的是,逾期辦理繳費不影響參保人員個人權益記錄,補辦手續應在疫情解除後三個月內完成。

❿ 退休養老金未按時發放怎麼回事要找哪個部門呢

社保抄局。

剛辦理退休時養老金可能延遲發放:由於部分職工退休時,由於個人資料、檔案材料不齊、有的需要補交養老保險的差額,有的需要補交醫療等問題,導致退休審批時間延後,不管需要審批多少時間,退休金的計發日期都是從生日後第二個月開始補發。

如果退休後生日的第二個月沒有按時發放養老金,可能是因為審批延後造成的,待完成審批後,正式退休手續辦理完畢,沒有發的月份都會在發養老金的日期進行補發的。

(10)養老金足額發放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退休後養老保險不能轉移,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可以辦理轉移。但職工已經退休,已經確認養老金的領取和領取標准,就無法再進行養老保險轉移了,但可以通過金融系統實現養老金異地支付(需要個人承擔銀行相關服務費用)。

個人繳費滿15年後不繼續繳費,退休時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個人繳費滿15年,僅僅是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一個基本條件,只要職工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仍處於就業、有收入狀態,就要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如果中斷繳費,將會直接影響到個人退休時的基本養老金水平。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足額發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翠翠父母愛情在小說中說明了什麼 瀏覽:994
養老金cfp 瀏覽:565
老公說父母沒把我教育好怎麼回復 瀏覽:6
高溫作業退休年齡檔案 瀏覽:236
領取養老保險年齡 瀏覽:350
沈陽80歲三無老人喪葬費多少錢 瀏覽:973
法律赦免14歲80歲 瀏覽:529
我國養老保險覆蓋率 瀏覽:83
老年人膝蓋痛看什麼科 瀏覽:165
老國企退休工資是多少 瀏覽:435
邯鄲60元體檢查什麼 瀏覽:316
農村養老保險怎麼取 瀏覽:231
你知道父母受了多少委屈 瀏覽:406
老年痴呆症光身子 瀏覽:805
徵兵體檢醫生怎麼界定瘢痕體質 瀏覽:821
如何為老人處理大小便 瀏覽:654
村隊重陽節 瀏覽:724
2018年退休工人工資上調 瀏覽:498
老人腿部浮腫吃什麼葯 瀏覽:566
男70歲70燒傷第二2日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