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金投資需注意哪些問題
從多個國家的養老金投資經驗中可以發現,養老金市場化運作不僅要注重投資的長期性和資產配置的穩健性,也要適當考慮投資回報率,避免出現資產縮水。
澳大利亞養老金約為2.5萬億美元,是世界第四大養老金資產持有國,這與澳大利亞養老基金的成功運作不無關系。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副院長詹姆斯?勞倫斯森表示,設立養老基金是澳大利亞最成功的經濟改革措施之一,促進了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深化和成熟,也令家庭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李博表示,中國可嘗試在嚴格風險評測機制的前提下管理好大類資產的配置范圍和比例。長期來看,公募基金將成為中國個人投資養老的主力,提升整個普惠金融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貳』 中國養老金問題主要沖突點在哪,目前形勢如何
養老基金的籌資范圍窄
就我國人口結構而言,我國已經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為了能夠使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當務之急是如何籌集到更多的養老資金。盡管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文件中確定的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建立資金來源多渠道的養老保障體系,但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面依然狹窄,主要來源是國家預算和企業營業外列支的生產性收益。並且,國家並不鼓勵人民多存養老金,而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國則鼓勵多存養老金,為國家財政減輕負擔。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重,如果不採取措施,我國財政負擔會越來越重。
行政管理體制與養老金制度不相匹配
首先,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層次較低,主要原因是我國對養老保險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屬地化管理,即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由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市(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必然成為地方政府利益的首選目標。省級政府的統籌目標是綜合平衡全省各市(縣)、各行業部門之間的利益,所以便出現了省級養老保險機構與市(縣)級養老保險機構利益的沖突,使得省級統籌難,全國統籌難,全國高度統籌更是難上加難。2011年7月1日,國務院啟動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目標是覆蓋全國60%的地區,至2012年的時候覆蓋全國。很明顯,在「量」上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將是完美的蛻變,但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分級行政管理體制使得省級統籌、全國統籌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其次,由於徵收、支出、管理全部由社保部門負責,造成了行政工作人員的浪費。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制定、費用收繳、投資運作、監管查處都是由社保部門負責。社保局通過單獨組織一批專業人士對企業進行財務核算、監控企業員工工資,通過專業征管軟體對各個企業進行調查、稽核、收繳。這一過程造成了社保基金的額外支出,甚至有些地方的社保基金40%以上被當作行政費用浪費掉了。與我國相比較,在智利、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對養老金的徵收都是由稅務部門操作,獨立的政府或者私營的基金管理公司負責投資,最後統一由社保部門負責養老保險金的支出及政策標準的制定。
雙軌制的存在造成了不公平的現象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制度在設計與運行上大相徑庭,出現了雙軌制現象。20世紀90年代,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初步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即當代人養老費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即代際轉移支付,另一部分由當代人工資的一定百分比部分儲蓄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仍保持著現收現付制模式,即用年輕在職一代人的收入來支付當代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代際轉移)。由於制度的不統一,雙軌制也造成了在城鎮企事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兩部分人員在參保義務及待遇水平不平衡,引發了社會矛盾。更有專家表示,社會保險的雙軌制是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養老保險基金違規挪用現象嚴重
企業繳納的20%的養老金納入社會統籌賬戶中,而養老基金的徵收、支出、管理監督均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這不免會出現「左手監管右手」的現象。統籌賬戶中的社會養老基金在被使用時,各省各市沒有任何的披露,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不會匯報基金的投資用途、投資回報率,造成了基金違規挪用現象愈演愈烈,進而將影響擴散到全國。這種缺乏制約與監管的管理體制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最終可能成為沉沒成本,得不到任何投資回報。我國人口基數很大,在老齡化社會來臨的情況下,這種違規挪用保險基金的行為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打擊。
養老金的收益性較低
從遼寧省做實個人賬戶的實踐結果來看,我國養老金投資於銀行協議借款和國債的投資回報率低於2.5%,遠遠低於我國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養老基金的低收益難以支撐我國老齡人口的正常生活。以美國為例,美國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對接,養老金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三大主要機構投資者之一。美國逐漸科學地協調養老金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運用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在風險一定(盡量低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養老基金投資高收益。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養老金投資收益均在10%以上(扣除通脹因素後)。在中國對養老基金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借鑒美國的養老保險體制,以部分積累制為根本,實現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模式。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該法於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按照「十二五」規劃,基本養老保險有望在五年內實現全國統籌。在我國養老金體制實現由市(縣)統籌到省級統籌,最終達到全國統籌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以上種種問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改革必然會形成一種趨勢,因此我們應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回答委員詢問時表示,現在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五險一金」已佔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他透露,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的有關文件近期將印發,並將進一步部署。
『叄』 國外如何解決養老難問題
目前,國際上的養老保險模式主要有三類:一是以美英德為代表的「現收現付制」。將僱主和雇員繳費全部進入社會統籌基金,不設個人賬戶,由社會統籌基金統一支付養老金,不足部分由財政直接撥付。現收現付制的最大優勢就是操作簡便、管理方便。但它是用在職者的繳費直接支付退休者的養老金,在人口老年化的壓力下,令財政不堪重負,讓在職者喪失信心。
二是以新加坡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及以智利為代表的拉美國家,它們推行的模式稱為「完全基金制」或「強制儲蓄制」。不設統籌賬戶,只設個人賬戶,雇員單一繳費或由僱主和雇員共同繳費,繳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完全基金制完全強調個人貢獻,由「個人賬戶」這個單一支柱承載個人養老負荷,抗風險能力十分脆弱。
三是以瑞典為代表的「部分積累制」或稱「部分基金制」。設立兩類賬戶(社會統籌+個人賬戶),將僱主和雇員的繳費分別放入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給付養老金時,則分別從上述兩個賬戶中按比例支出。同地區受益人從社會統籌賬戶所獲給付比例是相同的,差別在於,每個受益人從個人賬戶中獲得的給付數額不同。在職期間參保時間越長、收入越高者,其所獲養老金就越多。
世界各國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也有不少成功經驗,包括:1.提高領取養老金的標准,如法國提高公共部門雇員領取全額養老金所需的工作年限。2.改革養老金支付的指數化方法,將與收入指數掛鉤改為與價格指數掛鉤。3.將與稅前工資掛鉤改為與稅後真實工資掛鉤。4.改革養老金計算方法,如將原先公式中的「最終收入」或「n年中的最高收入」,改革為「一生中的平均收入」等。5.延遲退休:提高法定退休年齡、鼓勵年長雇員繼續工作以推遲領取養老金時間。瑞典、西班牙、荷蘭允許那些希望多工作幾年的年長雇員繼續工作;德國鼓勵退休者參加半日制等部分時間工作,並對提前退休者採取扣除部分養老金的處罰措施。從國際情況看,在已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男女從業人員的退休年齡多數為63歲~65歲。
『肆』 世界500強有沒有退休金
問題涉及內容比較多,能否獲取養老金與500強沒有關系:
1、在我們國家而言,是否世界500強,內只要是用人單容位就應當為其勞動者參加包括養老保險在內的社保五險。當然單位參保時長與其就業情況密切相關,並不是說必須為其參保繳費至符合退休條件。
2、根據《社會保險法》,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累計繳費滿15年就可以申請退休,辦理完退休手續的次月開始按月領取養老金。
『伍』 2020年中央高層為什麼不解決養老金並軌問題
我國有兩套並行的來養老自金體系,一套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個人無需繳納社保,由財政統一支付養老金;另一套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單位和職工本人按照一定的工資比例來繳納,這樣的比例在不斷提高。由此帶來的是,同樣是退休,因為企業與事業的「身份」差異,退休工資會相差不少。公務員的養老金高於普通職工不新鮮,在許多西方國家也如此。美國的平均養老金替代率51%,公務員也在70%到80%左右。但公務員不是吃白食,在職時同樣要繳納養老保險。美國公務員的養老保險,三分之一由企業和個人繳納,三分之一由政府補助,三分之一靠投資收益。盡早實行養老「並軌」,不僅僅事關社會公平,而且也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2019年全國公務員及參公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總規模已接近一千萬。今後,公務員退休後所需要的養老金是一個不菲的數目,屆時如何化解,恐怕無法迴避。「養老金雙軌制」問題正在解決進程中。
『陸』 關於加拿大養老金問題
養老金(OLD AGE SECURITY PENSION)——若你是六十五以上的加拿大公民或合法居民,在加拿大居住滿內十年,你就可以領取養老金的容全額,若你未能符合居留期條件去領取養老金的全額,你或許仍可以領取部分養老金。若你是從與加拿大簽有社會保障協約的國家來的,且你在兩個國家居住的時間符合最低要求的話,你或許有資格申請養老金。在某些情況下,即使你離開加拿大,你也許仍然可以領取養老金。
退休金(CANADA PENSION FUND)——凡在工作期間,供納退休金稅的人士,就可在60歲至70歲之間申請退休金。除魁北克省以外,加拿大各省都實施加拿大退休計劃。加拿大退休計劃是一項公共保險計劃。加拿大居民在每月的收入中扣除一定數額的退休金供款,在退休後或身體長期有障礙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項計劃得到補助。退休金必須付稅,申請者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魁北克省有自己的計劃,稱作"魁北克退休計劃" - Quebec Pension Plan。
『柒』 西方國家在養老問題上存在哪些弊端
世界各國主要的養老保險模式可以分為三種:
1、福利型養老保障模式源於英國,其理論依據源自以庇古為代表的福利經濟學。這種養老保險模式倡導「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民保障,凡是達到一定年齡的退休國民,都可以定期地從政府手中領取到養老金。福利型養老模式的優點在於:一是體現了社會公平性,使所有居民均能享受到較好的福利;二是實行政府統一管理養老保險事務,實現了低成本管理和高資源利用率。這種面向全民的福利型養老模式也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一是政府財政負擔重;二是不利於激發和調動社會成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抑制增加就業;三是企業承擔了過重的養老保險費,增加了人工成本,不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
2、保險型養老保障模式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選擇的模式。它強調社會保障是個人的事情,採用自保為主、國家資助為輔的模式。
保險型養老保障模式的優點在於:一是養老保險層次性多,保障性高;二是由國家立法作後盾,保證了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三是基金籌資方式靈活多樣,既可採用現收現付制,也可採用完全積累制,還可採用部分積累制。但籌資的責任主體還是企業和個人,國家只承擔補貼或資助責任;四是在社會保障機構實行多層次管理。
其主要缺陷是:大部分社會保障資金來自雇員和僱主一起繳納的保險稅,導致稅率問題十分敏感;保障模式的多層次性使得管理難度較大,管理成本偏高。
3、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險模式以強制儲蓄為核心,實際上是一種由政府強制推行的自我養老制度。該模式強調自我保障,減輕了政府負擔,增加了透明度,能很好地監督資金的使用,具有很強的社會激勵作用。
但是,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險模式模式也有其不足之處:它把國家應該承擔的資金責任全部或大部分轉嫁給個人,強調效率,忽視了公平,互助互濟和再分配作用較弱。此外,養老金賬戶的管理成本較高,資金貶值的風險也較大。
『捌』 養老在全世界都是個問題,在中國有什麼更不同的
不同的就是我們的待遇還不行。對有一個子女來說,壓力會比其他的國家大。別的國家對老人養老待遇是超好的。這個是中國趕不上的。
『玖』 從世界范圍看,基本養老保險有哪些模式
中國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在資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籌資模式,建立了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但目前我國養老保險也愈來愈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加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覆蓋面窄、統籌層次低、隱性債務和個人空賬等問題,已使現有的養老保險制度力不從心;而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與土地保障」功能已日趨退化,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剛剛開始試點,任務艱巨。因此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針對我國當前社會養老保險在實踐中出現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革與完善對策,是社會保障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