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養老保險的五險一金是什麼意思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內生育保險;「一金」容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❷ 五險一金的好處有什麼養老保險有什麼作用
五險一金是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❸ 五險一金的養老金。我光交養老金有什麼區別
你好親愛的朋友,五險一金是國家要求企業為員工繳納的城鎮職工社保包含的險專種和住房公積金。屬
您只交養老保險是以自由職業或者個人繳交的養老保險。只交養老保險,在個別城市是不允許的。
如果您所在地允許只交養老保險,那您到退休後就只能領養老金,沒有醫療保險,一旦生病就得自費,所以如果您只交養老金,建議您也要買一份醫療保險金。
因為人老了後最怕的就是生病住院,巨額的醫療費自己是承擔不起的。
希望上述回答可以幫到你。
❹ 五險一金中的養老保險繳納和領取的金額怎麼計算
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4)五險一金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個人領取養老金的權利與繳費義務聯系在一起,即個人繳費是領取養老金的前提,養老金水平與個人收入掛鉤,基本養老金按退休前雇員歷年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和不同檔次的替代率來計算,並定期自動調整。
職工繳費工資如果高於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0%的,以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職工繳費工資低於工資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4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40%作為繳費基數。
❺ 五險一金中的養老保險怎麼計算
養老保險,自己交%,單位交20%,你自己交104,那麼交費基數是1300,單位需要為你繳納的養老保險數額為1300*20%=260。
五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保分單位繳納部分和個人繳納部分。具體社保費繳費比例分別為:
1、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20%、8%。
2、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12%、2%。
3、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2%、1%。
4、生育保險單位繳納0.60%,個人不繳。
5、工傷保險單位繳納2%,個人不繳。
(5)五險一金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一、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二、養老保險的作用
1、有利保證勞動力再生產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2、有利於社會的安全穩定
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
對於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後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後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3、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
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激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此外,由於養老保險涉及面廣,參與人數眾多,其運作中能夠籌集到大量的養老保險金,能為資本市場提供巨大的資金來源。
尤其是實行基金制的養老保險模式,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積累以數十年計算,使得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更大,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通過對規模資金的運營和利用,有利於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