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保險低於社平工資
如果是有單位的,則由單位負責參保並代扣代繳個人部分,單位繳納單位部分;如果無單位,則由自己繳納。一般來說,個人8%,單位20%。繳費基數為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資,如果個人上年度平均工資低於當地社平工資,則以社平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養老保險基數是社平工資嗎
上下限指的是結合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確定的當地本年度最高繳費基數和最低繳費基數
個人上年度月均收入大於當地社平工資的300%者,以當地社平工資的300%作為其個人繳費基數,是為上限
個人上年度月均收入低於當地社平工資的60%者,以當地社平工資的60%作為其個人繳費基數,是為下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什麼情況下企業可以按照社平工資的60繳納養老保險
沒有這個政策。
60%其實是當個人工資低於社平工資60%時,單位應當按照社平工資的60%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因為國有困難企業一般發不出來工資,甚至只發生活費,所以才給人以「困難企業可以按60%標准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錯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計算養老金用哪個社平工資
法律分析:退休時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法律依據: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第五條規定: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支付給本人。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同時執行養老金調整辦法。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規定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認真抓好落實。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新老辦法平穩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確定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從養老保險基金中解決。具體辦法,由勞動部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並指導實施。
『伍』 如果單位只按社平工資的60%繳納養老保險,個人可不可以自己補交那40%呢
如果單位沒有交齊,勞動仲裁去申訴。個人領取養老金的權利與繳費義務聯系在一起,即個人繳費是領取養老金的前提,養老金水平與個人收入掛鉤,基本養老金按退休前雇員歷年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和不同檔次的替代率來計算,並定期自動調整。
除基本養老金外,國家還通過稅收、利息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實行補充養老保險,基本上也實行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
該制度的優點在於運作簡單易行,通過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對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銷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該制度也有明顯的缺陷,其直接的後果就是政府的負擔過重。
由於政府財政收入的相當於部分都用於了社會保障支出,而且經維持如此龐大的社會保障支出,政府必須採取高稅收政策,這樣加重了企業和納稅人的負擔。同時,社會成員普遍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缺乏對個人的激勵機制,只強調公平而忽視效率。
『陸』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與社平工資比例60是什麼意思
摘要 先說一下60%是什麼意思,60%指的是按照社平工資的60%為基數來計算社保繳費。
『柒』 2019年企業職工按社平工資的60應繳納多少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由單位代交。即單位與個人共同繳費,這樣,單位繳納一部分,個人交納一部分,按照個人上年的月平均工資收入,按一定比例繳納。個人部分將按照個人的上年月平工資8%交納養老保險,2%交納醫療保險,0.5-1%交納失業保險。另一種是個人以自由職業者身份交納社會保險。按照規定的繳費基數((數百至數千,當地各有規定),按一定比例交納,各地規定不同,一般養老保險在18--28%的比例繳費,醫療保險一般按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6--10%繳費。
『捌』 養老保險上的社平工資標準是什麼意思呀
就是社會平均工資標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