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保關系跨省調轉後養老金中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應如何計算
社保關系跨省調轉後養老金中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應如何計算:個人平均工資是以交費基數除以參保地當地社平工資來計算的工資。
一、盡管累計繳費年限在10年或15年以上,並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就能夠享受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年限越長,繳費金額越多,今後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反之則少。
二、社保是可以從一個城市轉移到另外一個城市的。
㈡ 社保關系跨省調轉後養老金中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應如何計算
社保關系跨省調轉後養老金中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應如何計算:個人平均工資是以交費基數除以參保地當地社平工資來計算的工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基礎養老金中: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激費工資,這個指數化是什麼意思
它的含義是你交的每個月繳費基數與當年所公布的社平工資之比的平均數,比如你一共交了十五年,每年十二個月,一共180個月,你每個月都繳費基數與你當時繳費時上年度社平工資之比,這樣可以得到180個比值,然後再求這180個比值的平均數。之所以選用社平工資,是由於現在社保繳費基數的上限是上年度社平工資的3倍,下限是社平工資的0.6倍。
㈣ 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樣計算
不是「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這說法不準確。應是"繳費平均指數「版,他是按年每權年選定的繳費比例,換算出來的。 比如:繳費60%換成小數就是0.6, 100%繳費就是1.0.。到你法定退休年齡退休時,就會把你所有繳費年限的繳費比例,平均換算成平均繳費指數。
㈤ 個人養老保險計算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徼費工資依具什麼計算出來
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
一、統賬結合時間
統賬結合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統賬結合時間,2005年12月31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按照繳費工資基數11%或12%計入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2006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建立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
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指依據有關規定實行個人繳費至職工退休時,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辦法中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數除以12換算,保留兩位小數。
三、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使用的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統計部門公布的盟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參加自治區統籌的原養老保險行業統籌企業、電力企業,以統計部門公布的自治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其他企業要逐步過渡到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四、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005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新辦法中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以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和盟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1998年以前以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上式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下列公式計算: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職工退休當年、前一年,二年......n-1年的年繳費工資基數,年繳費工資基數等於每個月的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職工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繳費月數除以12換算。
五、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按本人退休年齡所對應的下表所列標准執行。非整數年齡按月數除以12換算後四捨五入。
退休年齡/計發月數
40/233
50/195
60/139
41/230
51/190
61/132
42/226
52/185
62/125
43/223
53/180
63/117
44/220
54/175
64/109
45/216
55/170
65/101
46/212
56/164
66/93
47/208
57/158
67/84
48/204
58/152
68/75
49/199
59/145
69/65
70/56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㈥ 養老保險中的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什麼怎麼算呢謝謝
養老保險,個來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源指: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歷年繳費指數之和/繳費年限=平均指數。
我們說的繳費工資,是指可以納入繳納社會保險費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費工資就是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內發放的工資。它的特點是依工資收入的實際情況而定,沒有上下限限制。繳費工資的確定實際上就是對職工工資總額的確認。
㈦ 養老保險中的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什麼怎麼算呢
您好!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職工本人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乘以職工退休時上一年當地職工社會月平均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方法是:首先,將職工退休時當地職工上一年平均繳費工資分別除以歷年來的平均繳費工資,求得職工歷年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然後,以職工退休前在職期間歷年繳費工資分別乘以相對應年份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求得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最後,將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除以企業和職工個人累計繳費月數,即得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計算公式為:
S=(X1+X2×C1/C2+X3×C1/C3+…Xn×C1/Cn)/M
=C1×(X1/C1+X2/C2+…+Xn/Cn)/M
=C1×(A1/B1+A2/B2+…+An/Bn)/M
=C1×PZK)
式中:
S――職工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C1,C2,……,C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開發區年平均繳費工資;
X1,X2,……,X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個人年平均繳費工資;
M――企業和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金累計月數;
A1,A2,……,A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個人年平均繳費額;
B1,B2,……,Bn――職工退休前一年,二年,………的開發區年平均個人繳費額;
P――個人繳費與全區人均繳費之比的平均值,稱:指數化繳費系數;
[例]某職工1993年退休,1958年參加工作,從1987年起企業和個人開始繳費,並有工資記載,假定1987年――1993年該職工平均繳費額為4.5元,4.6元,5元,5.5元,6.3元,8元,8.5元,1987年――1993年開發區月人均繳費額為4.4元,4.5元,4.8元,5.4元,6.1元,7.9元,8.2元,1993年開發區月平均繳費工資為410元。
按上述公式計算:
P=(4.5/4.4+4.6/4.5+5/4.8+5.5/5.4+6.3/6.1+8/7.9+8.5/8.2)/(12×7)=0.085
S=410×12×0.085=420.54元
基本養老保險金的第二部,按繳費每滿一年發給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15%,該職工的繳費年限為35年,基本養老金的第二部分應按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52.5%(35年×1.5%)計發,金額為:420.54×52.5%=220.78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怎樣計算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例如:2000年當地月平均為1000元,2001年你月交納基數為2000元,那麼那一年的版指數是2。如果你一直這么交權,每年的指數都是2,最後退休的時候,平均指數也是2,那麼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2×退休時當地月平均工資
指數——每年的繳費基數與前年的當地月平均工資的比值全部加起來求平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上面求得那個值乘以退休時的當地月平均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當時(統籌范圍)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的乘積。該指標反映參保人員在整個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基本養老金的重要指標。
㈨ 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樣計算請舉例說明一下。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a1/A1+a2/A2+a3/A3.....+n)/N
a=繳費基數 A=對應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N=繳費年限
舉例:參保人XXX,2011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 繳費年限18年 其中按100%為繳費基數的共5年、按80%為繳費基數的共6年、按60%為繳費基數的共7年,當地2010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算如下:
繳費指數=(5*1+6*0.8+7*0.6)/18=0.7778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3000*0.7778=2333.4元。
㈩ 基本養老保險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怎麼計算的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a1/A1+a2/A2+a3/A3.....+n)/N
a=繳費基數A=對應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N=繳費年限
舉例:參保人XXX,2011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繳費年限18年其中按100%為繳費基數的共5年、按80%為繳費基數的共6年、按60%為繳費基數的共7年,當地2010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算如下:
繳費指數=(5*1+6*0.8+7*0.6)/18=0.7778。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3000*0.7778=2333.4元。
(10)中人養老金指數化月平擴展閱讀:
構建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
(一)保障基本生活。
基本養老保險的目的是對勞動者退出勞動領域後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這一原則更多地強調社會公平,有利於低收入階層。
低收入人群基本養老金替代率(指養老金相當於在職時工資收入的比例)較高,而高收入人群的替代率則相對較低。勞動者還可以通過參加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 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獲得更高的養老收入。
(二)公平與效率相結合。
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既要體現社會公平,又要體現個體之間的差別,在維護社會公平的同時,強調養老保險對於促進效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