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買商業養老保險,不要萬能保險
商業養老保險種類也有很多的,商業養老年金保險是壽險的一種,一般是從年輕時開始定期繳納保險費,到合同約定年齡開始持續、定期地領取養老金。優勢是保障性高,缺點是開始得越早、受到通脹、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影響就越大。
雖然商業養老保險適合有穩定工作和持續收入的人群,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它需要盡早開始積累,但我們這一代的現實是,收入高峰期的支出也是最高的,除了高的工作壓力外,生兒育女、供房和供車等生活壓力同樣是最高峰,而在有限的回報率面前,擺著的同樣是巨大的養老金缺口。所以選擇商業養老保險要投保適合自己的。
❷ 湖南省社保局網上認證(養老金身份認證)怎樣認證才能認證成功
1、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輸入相應的網站(http://www.hn12333.com/)
實名認證的意義
實名認證有利於確定身份,讓商家和客戶之間彼此了解和交流,有利於網路商城的開展,避免了一些不法分子在網路上欺騙消費者。
在網路營銷發達的今天,實名認證也帶來信息外露的隱患,導致營銷電話不斷等,如很多行業交流網站,要求實名認證,有供應就有需求,很多營銷廣告者就乘虛而入,利用實名認證的會員信息進行商業活動,所以選用實名認證時一定要謹慎。
10月起 未實名認證用戶再無跟帖評論服務
國家網信辦剛剛公布了《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指出,禁止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非法牟利,不得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基於錯誤價值取向有選擇地刪除、推薦跟帖評論,不得利用軟體、僱傭商業機構及人員等方式散布信息。
《規定》對網站主體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八個方面:
一是落實實名制要求;
二是建立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三是建立先審後發制度;
四是加強彈幕管理;
五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六是技術保障措施;
七是加強隊伍建設;
八是配合有關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和數據支持。
❸ 社保金什麼時候入股市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既然證監會不鼓勵老百姓拿自己的養老錢炒股,社保金入股市又是怎樣的道理?「賠了算誰的」的疑問,註定永遠盤旋在上空,尤其是在養老金缺口不斷增大、延遲退休提上議程的當下,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的確,養老金和職業年金進入股市並非沒有先例,發達國家也會拿出巨額資金進行全球投資,而且收益不菲。然而,中國股市的風險似乎早已超越了股市的一般風險——暴漲暴跌、牛短熊長,不僅無法承擔經濟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往往背離基本面,更像是上市企業的提款機。當政策市、內幕交易橫行,如此高難度不虧已是萬幸,又如何敢寄望能夠增值?進一步說,如果為了實現增值而不惜利用內幕消息,大漲前買入、大跌前跑路,對那些普通散戶公平嗎?
由此可見,相比一般投資渠道,股市風險較大,中國股市尤其如此。審計署剛剛披露,南方電網原副總經理肖鵬的親屬涉嫌利用多家電力供應商的內幕信息炒股,連續8年無一虧損、年均收益率近50%。這也許只是冰山一角,這樣的害蟲不除,價值投資就是一句笑話,社保金又如何斗得過這些穩操勝算的莊家?
不過必須得說,即使如此也並非所有的機構都在賠錢。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元入股工商銀行,每股成本1.22港元;中國銀行則吸引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如今,這些外資機構無不在減持後賺得盆滿缽滿,笑納數倍的利潤。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我該不該個人買養老保險並補交前面幾年的女,今年27歲。
1、沒有必要補繳前5年的。
首先你自己的年齡還小,自己以後能夠繳納的時間還長,這個政策主要是針對快要到退休還不夠15年的人員比較合適。
其次,你以後特別到了退休的時候,醫保是不能斷交的。也就是說,及時你夠了15年,考慮到醫保問題,也不能停保。
2、如果是個人繳納,不建議掛靠單位,可以到戶口所在地街道,繳納自謀職業養老和醫療2險。
待遇相同的情況下,繳納的社保費還低。
❺ 我把我所有養老金都存智能存款安全嗎
建議還是謹慎點!為了自己,也為了以後好好生活!
❻ 養老金進入中國股市了嗎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既然證監會不鼓勵老百姓拿自己的養老錢炒股,社保金入股市又是怎樣的道理?「賠了算誰的」的疑問,註定永遠盤旋在上空,尤其是在養老金缺口不斷增大、延遲退休提上議程的當下,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的確,養老金和職業年金進入股市並非沒有先例,發達國家也會拿出巨額資金進行全球投資,而且收益不菲。然而,中國股市的風險似乎早已超越了股市的一般風險——暴漲暴跌、牛短熊長,不僅無法承擔經濟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往往背離基本面,更像是上市企業的提款機。當政策市、內幕交易橫行,如此高難度不虧已是萬幸,又如何敢寄望能夠增值?進一步說,如果為了實現增值而不惜利用內幕消息,大漲前買入、大跌前跑路,對那些普通散戶公平嗎?
由此可見,相比一般投資渠道,股市風險較大,中國股市尤其如此。審計署剛剛披露,南方電網原副總經理肖鵬的親屬涉嫌利用多家電力供應商的內幕信息炒股,連續8年無一虧損、年均收益率近50%。這也許只是冰山一角,這樣的害蟲不除,價值投資就是一句笑話,社保金又如何斗得過這些穩操勝算的莊家?
不過必須得說,即使如此也並非所有的機構都在賠錢。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元入股工商銀行,每股成本1.22港元;中國銀行則吸引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如今,這些外資機構無不在減持後賺得盆滿缽滿,笑納數倍的利潤。
❼ 單位拖欠下崗職工養老金無人管怎麼辦
直接撥打電話12333進行詢問,電話12333是全國統一勞動監察保障機構咨詢、舉報、投訴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