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金為什麼有大缺口
這個問題很復雜。。
每年都抓了幾個亂挪用的,公務員也比較多,都要吃飯,都要買房,買車。
最主要的是,資金庫應該是讓資金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結果呢?還沒開始滾就已經融化了。
㈡ 養老金是如何空缺的
在這個把「難得糊塗」當人生智慧的國度里,政府正不斷向社會不規則的公布一筆一筆的糊塗賬,而一直把「老有所養」看的十分重要的國民,養老金出現1.7萬億大空缺的消息,無疑是個晴天霹靂。而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和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團隊研究的結果更為驚人,到2013年,我國養老金缺口竟高達18萬億。 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佔人口總數15%,低於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20%國際最低標准。除了農村人口絕大多數被拋棄外,城鎮職工也僅僅覆蓋大約55%。一提這個,不少官員總會說,國家人口多、底子薄,養老金保障起步晚、困難大,可就是不明白,「三公」消費怎麼總能奇跡般不斷上升,從來沒有遇到障礙,年度開支總額據說已達到驚人的1.9萬億,如果每年省下一半,不出2年,現在的1.7萬億養老金空缺,不就輕松解決了嗎? 而事實是,這個簡單的辦法,這個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舉措,它卻難以成真。有辦法的官員是不會擔心養老問題的,公務員也沒有納入社保范疇。人社部解決養老金空缺的建議,是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即便相關社會調查中90%以上的人強烈反對,但反對無效,出了大空缺,包不住了,到了不說不行的時候,但你千萬不要誤解,這壓根不是和你商量來著,或許,不久就會勢在必行,而依照社保專家的測算,延遲退休年齡,每年可減緩養老基金缺口約200億元,以此推衍,補齊空缺需要八十年,反對無效後,只能做一直幹下去無法退休的准備了。當然,這情況大多不會發生,但退的越晚,政府的負擔越輕,這個賬是很明白的。 我國的養老金收繳和使用制度始終不透明。究竟全國收了多少養老金,這些養老金如何管理和使用了,交錢的人是無權知道的,根據公開數據,截至年底,養老金個人賬戶本應有資產19596億元,實際卻只有2039億元,有些學者研究,空缺比這還要大。究竟實施這個制度以後,除了國家補貼,企事業單位及員工個人處上繳了多少錢,空缺部分,其中多少是應繳未繳的自然空缺,其中多少是「以後抵前」的真正空缺,其中多少是被挪用而產生的空缺,其中多少是投資失誤損失空缺,其中多少又是管理開支浩大而不當消耗掉空缺? 在20年前,我國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起步並不晚。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組成,社會統籌由單位負擔繳費,目前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繳費比例為個人工資的8%。這個基數是相當大的,政府採取加大現在的職工養老金提取上繳比例來支付制度實施前已到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背負,本來應由政府支付的制度轉型成本,在實施之初就須制定配套的財政年度跟隨補缺計劃,但裝聾作啞的擊鼓傳花,不斷變相轉嫁到社會,才是形成巨大空缺的基礎性根源,也給下屆政府留下了一個不公平的包袱。 即便如此,常識告訴我們,養老金個人賬戶絕不會只有這區區的2039億元,政府首先要敢於亮個底賬吧,遺憾的是,這類必須權威和及時公布的數據,我們只能絞盡腦汁的上下求索和千難萬險的多處拼湊,如果養老金管理一直不能透明,社會各界傻乎乎上交、人社部隔幾年就說「空缺」的游戲就會反復下去,如果連養老金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玩弄的話,那這個國家最後也一定會被玩殘。我過去曾寫過一篇文章《養老金不入市風險更大》,當然知道養老金這個保命錢是不能輕易入市,但更知道,中國股市無論多糟糕,有個特點就是它的公開性,即便存在貪腐問題,會比投資到那些不公開場所發現幾率更大,否則,養老金成了又一個暗箱操作領域,誰能保證它比投資股市更安全那? 世界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財政及國家資產變現都會優先確保養老金不空缺。盡管我國財政也在加大對養老金的投入,但只佔到全國財政支出的2%左右,與歐美國家差距極大,特別是日本,養老金佔到了GDP的20%,而我國養老金只佔GDP的4.3%。盡管我國還提出了通過國有股轉持、國企上交紅利來補充社保,但雷聲大雨點小,2011年央企利潤僅有0.4%補充了社保,國有股轉持的范圍也沒有包括原來高峰期大量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作為國家戰略而在2000年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規模僅為8688億元,也無法應對即將出現的社保空缺危機。 從1958年實施的法定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規定,已持續半個多世紀。對大部分沒有特殊技能普通職工來說,延遲退休年齡,不過是給單位添麻煩、給健康添麻煩的一種危機滯後傳遞,本來,靠月積年累剋扣工資來實現的養老夢想,覺得不會有任何變故的,主動繳納是基於對國家之信任,以及可以享有國家財富的全民共沾,但現實是,不說退休養老金出空缺了,即便是慾望極為保守和可憐,即便是按現規定年齡退休並拿到養老金,也會面臨通貨膨脹侵蝕而不得不艱苦度日,除非,養老金之外搞到了不義之財。
㈢ 養老金黑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已經退休或近期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很多是沒怎麼繳費的,發養老金的錢,回
是正在上班的人答交的,這些正在上班的人的養老保險賬戶上有幾萬億,其實已經被別人領空了。
短期內社保空賬的對策:2017年國務院出台政策,央企等國企劃轉10%的股權給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基金實力。
(參照:2016年,102家央企利潤總額1.2萬億元,10%就有1200億元。)
建議採取更多措施,比如:
A:公務員人數和行政支出每年遞減2%(隨著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及大陸人口幾年後就開始減少、再保留上千萬公務員已無必要)。
B:各地當年度財政資金有結余的一律上繳,嚴懲年度突擊花錢上萬億的荒唐行為。
C:稅收資金每年劃撥社保基金遞增2%,進一步提高社保實力。
不要一味提高退休年齡,讓百姓繳費四十年(20歲到60歲甚至更高)、只領幾年養老金就死亡。
㈣ 養老金缺口那麼大,為什麼退休金還在漲
早在前幾年對養老金缺口過大的事情大家議論紛紛,很多人都覺得缺少了一種保障。從養兒防老到國家養老最後到自己養老,很多人都認為養老金白繳了。
養老金缺口過大的錯覺目前根據人社部的數據我國養老金在大的方向上沒有缺口,到2019年底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有5萬。但是這種感覺是每個人都感覺到的,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財政保障:中國養老金制度一定程度上通過收取個人和社會企業的注資和支持,另一部分則是國內的財政支持。近年來更是加大了財政補助確保各地區養老政策的正常履行。
所以,這也就是我們雖然看到了“養老金缺口”的現象,卻能夠如期發放並且按期增長的原因。
㈤ 養老金據說有大窟窿啊,朋友建議買個養老保險,不懂啊,咋搞
你所說的養老金,指的是國家社保里的養老保險,這個是國家統籌管理的。有再大的窟窿,國家也不會棄之不管,否則就出大亂子了。
而你朋友說的養老保險,指的是商業保險公司的集理財養老功能於一體的商業保險,可以作為社保養老的有力補充。但是絕不是對社保的替代。
打個比方:
社保,就好像饅頭米飯,將來等你退休以後,能保證你頓頓有飯吃,餓不死。但是想頓頓四菜一湯,有魚有肉,基本上沒戲。
商業養老保險,就好像是魚和肉,菜和湯,能夠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商業養老保險所需要你做的,就是在你現在年輕的時候,每年給自己強制儲蓄一筆錢,等到你將來退休以後,再用。
㈥ 養老金怎麼算,為什麼虧空這么大
交養老金參保所需資料:身份證復印件兩張(驗原件);近期一寸彩色免冠照片一張;城鎮居民戶口本原件;《檔案委託管理卡》。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比例及金額:
(1)繳費基數:個人所在省份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2)繳納比例:按照當年相關規定執行(3)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納比例×12四、繳費方式及時限:
持《檔案委託管理卡》到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以現金方式繳納。參保人員應一次性繳納全年養老保險金,並於每年6月20日前辦理,逾期加收利息,但最遲不得超過12月20日。繳費時間是當年基數出來後每月1—20日。
㈦ 養老金的缺口有多大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高峰和現代化進程正好是逆向的。因為根據十九大報告,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但那時正是中國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的高峰,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約為25%~30%。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2050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將達到頂峰。如果養老問題無法解決,必將成為制約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養老保險是管城鎮退休職工基本生活的,基本生活都沒有解決,如何實現現代化?
所以現在《方案》的出台是中央著眼長遠,為推進現代化掃除障礙的一個重大的民生措施,是新一代領導集體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因為5年內中國養老保險出現赤字,或者全面出現赤字的可能性很小,此舉是從長遠著眼,解決潛在的老齡化危機和養老危機。
其次,將現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的「個人賬戶」基金變為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成為養老保障「第二支柱」。繳費率從8%增加到10%,單位(企業)和個人繳費比例各為工資總額的5%。
最後,積極支持商業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促進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形成與發展。
㈧ 請問為什麼中國的養老金會有這么大的缺口呢
因為現在發的多北京一個普通退休的老人一般4000-1w不等他們發的太多了,在北專京他們有房根本用不屬了這么多,再一個像醫療保險,北京做闌尾炎手術(石景山醫院正規三甲)1.5w左右,給用呼吸機大約費用(7k),是否存在過度醫療,老家3k塊當然醫療條件不一樣但也不能差好多,用醫保卡掛號40元普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