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農村養老保險管理辦法的疑問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這裡面說的應該很清楚。
『貳』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辦理流程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辦理流程有:參保登記,保費繳納, 領取申報,待遇發放,關系轉入,終止保險這些部分。具體流程細分各有不同。
『叄』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哪個部門管
屬於各個城市的社保中心的新農保管理部門,有單獨的窗口。
『肆』 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怎麼樣
就是縣人社局下屬的普通事業單位唄,工作內容就是圍繞農村養老保險的各項內容,數據工作比較多。
『伍』 社會養老保險服務中心
以下是上海松江的社會保障業企業公司列表(公司名/地址/電話):當前目錄有9個企業上海市松江縣醫療保險辦公室/上海市谷陽北路343號/021-57815696上海市松江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北路90號/021-57815691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新中街30號/021-57642119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同盛路189號/021-57671585上海市松江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上海市松江鎮人民北路榮樂路口/021-57716059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中心(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上海市松江區滬松路7弄8號/021-57835560上海茸城社會保險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北路榮樂路口/021-57713574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辦公室/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洞西路126號/021-57671324上海市松江區醫療保險事務中心/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168號/021-57712874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歸哪個部門管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屬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局」經辦管理,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鎮),以後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一)個人繳費。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准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
『柒』 鳳翔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處
鳳翔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中心地址:
鳳翔縣東大街 105號
聯系電話:8925129
『捌』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哪裡交
網上交農村養老保險的方法:
1、首先關注「某某社保中心」,進入該社保中心公眾號。版
2、有個權「我的社保」選項,點擊一下,彈出選項。
3、然後點擊「社保繳費」,一般只在需要繳費的時間段,公眾號才會開通繳費功能。
4、公眾號開通繳費功能後,裡面我們會看到城鄉居民養老繳費、靈活就業人員繳費、事業人員繳費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述的類型,選擇繳納什麼樣的費用。
5、選擇好之後,就可以添加需要繳費的人員姓名、身份證號碼,接下來選擇繳納養老保險的檔次,輸入需要繳納的金額,就可以用微信支付來繳納養老保險了。
『玖』 為何要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管理機構
養老保險是一項社會性事業。社會養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市場失靈,也內需要由國家來進行管容理。一個國家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必須有明確的管理部門,國家對開展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機構給予一定的扶持,否則,沒有明確的管理機構,或者國家對其沒有任何的支持,很難想像,它能維持多久,又如何實現可持續。
1991年國務院確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民政部負責,1998年移交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但受利益驅使,農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難、缺乏管理經費、農保事業下滑等,導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民政部門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移交緩慢,到目前有的地方仍然由民政部門負責管理。這種狀況一方面使許多地方管理人員缺乏積極性,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當中,甚至出現抱怨和怠工情緒,影響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開展;另一方面,管理部門存在民政部門與勞動保障部門的分歧,許多農民擔心投保以後不能兌現、保險基金被平調或挪用,嚴重影響了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