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養老金並軌時間表有嗎
國務院印發來《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源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這標志存在了近20年的養老金「雙軌制」的終結,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
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將由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根據決定,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本人繳費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於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
這意味著,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繳費和發放基本一致。體制內人員的養老保險將轉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
❷ 養老金並軌了還是大失所望沒有該變企業的退休金
養老金並軌只是規定了機關事業單位今後也要和企業單位一樣交納五險一金並為此給機關事業單位漲了一次工資。這樣以來企事業之間的差距又加大了!到底在並軌後如何縮小企事業單位間的差距,國家並沒有具體方案,所以縮小差距只是國家的設想,真正縮小差距恐怕要有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對此不可抱過大希望!
❸ 養老金並軌有什麼好處
1、所以,總的來說,養老金並軌是好事,疏通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進出渠道,對企業職工來說,體現了公平性。養老金制度改革不僅降低那些沖擊社會底線的畸高保障,而且提高那些有失公平的低水平保障,讓公平處處體現。而且,養老金「雙軌制」在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發放水平的同時,將公務員納入社會保險范圍,實行與企業職工相同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確保公務員和企業職工在養老金的繳納、享受上實行相同的制度,讓社會更顯公平。
2、說白了就是現在與未來的貧富差距的體現,等將來老人群體還是處於不一樣的生活環境還是貧窮)。現「事業單位」上繳的養老金比「企業人員」上繳的養老金高出4.5倍左右,在比個人自費繳納的養老金高出15倍左右。所謂「雙軌制並軌,是要求「當地企業和事業單位」上繳養老金達到相同數額」而社會養老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基本解決,因為國家不考慮佔全國的40%的無就業者當中包含30%的無力繳納養老保險金的百姓!
❹ 養老金真的「並軌」了嗎
由於來歷史遺留問題,養老源金並軌只是逐步的,並不能一蹴而就
《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開始了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參保的歷程,2016.03總理提出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首次將企業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放在一起進行調整(當然具體上還是有差別的,需要逐步拉近差距)
❺ 什麼是養老金並軌制
是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回
❻ 請問養老金能並軌嗎
國家現在已經實施了並軌制度,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也繳納養老保險,執行和企業一樣的養老保險退休制度。取消雙軌制。由於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年限較少,暫時無法按照繳費計算退休養老金,目前實行的是過渡辦法,十年過渡期。十年過後,真正和企業一樣。
❼ 養老金的養老金並軌
據接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人士透露,養老金「並軌」重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五方面推進「並軌」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將從五個方面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一是統賬結合,二是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三是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四是改革基本養老金待遇調整辦法,五是建立職業年金。
對於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問題,胡曉義並未提及。記者采訪發現,這一點是導致上一輪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沒能順利推進的糾結點,也是本輪改革方案設計時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
2008年初,國務院通過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和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工作。然而,近6年過去,由於受多重因素限制,各試點省市進展緩慢。
財政為改革「埋單」
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未來的改革方案重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來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改革方案還包括,同步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以免造成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之間的群體分化和新的社會不公;並且要將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納入統一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保險繳納,也按照企業職工的模式推進,應明確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依法繳費。
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考慮到政策推行的順暢,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體制改革有可能在延遲退休政策之前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