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兒無女的農村老人,該怎麼養老呢
農村如果有沒有孩子的老人,一般可以住養老院,自願入住,自由出院。事實上,除無子女的老年人外,農村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固定贍養義務的老年人、殘疾人、自願不到養老院集中供養的,由直系親屬代供養,每月發放養老金,由政府與親戚簽訂協議,照顧生活起居,死亡後山林田土歸代養人所有。
『貳』 農村老人沒有經濟來源如何養老
都說養兒能防老,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少兒女也有自己的家庭負擔。尤其不少農村家庭,子女們為了生計都進城打工,老年人和孩子都留在家中,老齡化不斷的加重。那麼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沒有經濟來源,怎麼生存呢?
1. 靠子女
這是我國農村最普遍的養老方式,小的時候你背著兒女,等你老了以後,子女們就負責贍養你。這也是每個人的義務,也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百善孝為先,這也是子女們孝順的表現。人老了以後,每個月花不了多少錢,不少老人靠子女每月給生活費也夠生活了。
『叄』 農村老年人越來越多,未來的農村老人該如何養老
農村老年人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歷史的問題。
我們知道之前的人們都是多兒多女,比如50後60後這一代,但是現在這一帶也慢慢的進入了老齡時期,如果他們是城裡人,他們現在應該享受退休待遇,有空的時候拉著老伴的手,到處旅遊去外面看看,感受到夕陽無限好的人生美景。
但是農村的老人就不一樣了,他們與城裡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退休待遇,那麼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老人的養老問題,老人們老了以後該如何養老?
比如我姑這幾天就要在醫院里打一個星期的針,因為之前得過腦梗,這個病是一種慢性病,他說每年至少要打兩次針,要住兩次醫院。這也是他們最難熬的日子,因為家裡的農活還主要由我姑來分擔,兒子不爭氣,也掙不了多少錢,還喜歡亂花錢。
而我姑一旦住院,家裡的農活就徹底癱瘓了,不但不掙錢而且還要花錢,希望姑姑的身體早日康復,因為那個家裡還真的離不開我姑,雖然年齡大了,但是負擔並沒有減輕,還要管兩個小孫女,真的是太辛苦了。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農村老人過得好,才會家庭美滿,其實老人問題並不是個退休的問題,比如農村的留守老人,他們常常在孤獨中度過,說句難聽一點,就是死了都沒有人知道。
因此農村的養老院等相關的場所也該完善,使老年人轉變思想,進老院並不是一件丟人的,當然沒有免費的養老院,這一部分的費用也是一個難題。
總之,農村老人的問題養老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
『肆』 現在農村無兒無女的老年人,是怎麼養老的
農村沒有孩子的人怎麼養老?可以說清楚。有兩種養老方式。一個是從國家給予養老,另一個是由直系親屬給予養老。
因此,農村這些沒有孩子的老人養老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養老,國家養老,他們進入養老院養老,兩是由直系親屬向他們養老!
『伍』 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農村老人怎麼養老
農民老了以後怎麼辦?農村老人怎麼養老?
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2.5億人,繳保險領養老金的人不足一億人,還有1.5億以上的老人,絕大多數是農村老人,沒繳保險,因此就沒有養老金。
近年來,就這不足1億人的養老金,不斷暴料入不敷出了,國家不斷採取措施,確保發放。
1億繳了養老保險的老人都有問題了,何況1.5億沒繳養老保險的老人?這么多人,絕大多數是農村人,以前都是農民,當時生活都困難了,哪裡有錢繳養老保險呢?如果要發,這么大的數目,錢怎麼辦呢?
他們得養活自己,僅憑子女的3~5百元錢和政府發的養老金每月98元,總共加起來不到2000元,這是全年的開支,所以得省這用,能省則省,能不花就不花。
要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使農村老人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是當前的現實問題。
『陸』 農村隨子女進城的老人沒有工作,以後他們該如何養老呢
這種生活模式已沿襲多年了,最近這些年由於人口的流動性增大,農村進城的人增多,基本成為普遍現象,成為一現實問題。從「過來人」看,大多數還是要回農村養老,留在城市養老的數量不多。不多的原因:
五是要相信,既然子女在城裡,都很體面陽光,沒有扔下父母在農村不管不問的,都是很孝道孝順的,這一點還不錯。相比一些老人還是很好的,實話說農村有的老人養老真是問題,很可憐。有的80多歲了,還得自己開伙做飯,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總體看,不管哪部分人,什麼形式,農村養老仍是大問題,也是最大難題,相比於城市養老觀念、養老機構、養老方式等還是差一些的,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好了,真是大快人心。不過,隨著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這個問題定能得到很好解決。
『柒』 那些無房無車無醫保社保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靠兒女,靠自己。
雖然沒有房子車子醫保,但是還有一副健康的身體,還有幾個兒女,老年生活依然可以過得下去。
一、什麼時候都不晚,努力賺錢,並養好身體很多老年人奮鬥了大半輩子,但依然一窮二白,尤其是農村裡的老人們。
這些老人們其實可以從頭開始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努力奮斗,把家裡的菜園種植好,到附近的工廠做短工,做清潔工,來保障自己最基本的生活費用,能攢出點錢最好。
這樣可以在身體好的時候不拖累孩子,在空閑的時間里撿廢品,增加點額外收益。
在工作的同時要養好自己的身體,千萬不要酗酒抽煙的,多吃粗糧多吃綠色蔬菜,把身體養的倍棒。
最後:人應該在中年的時候多考慮一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不應該把自己逼到一種絕境上,盡量的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不說財務自由,最起碼有一定的保障,大房子買不起,可以買套小房子;存款不用上百萬上千萬,有那麼幾萬塊也可以,最起碼自己賺不到錢的時候,自己有點老本,應不時之需。
『捌』 你覺得三無農村老人該怎麼養老
集中和分散養老。這是農村「五保戶」的一種養老方式。由於這些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老去的他們絕大多數農村「五保戶」被接進鄉(村)養老院,用國家發放的五保供養金做為入駐養老院的生活費,個人不用交錢,每月至少還有3一500元的零用錢,對少數不願去養老院居住的,我們這里每人由政府修兩間磚混結構的房子,既方便住人又供做飯,還硬化了院子,修了圍牆、大門,通了自來水,就連電費每月也補助近30元。在農村,五保戶的養老是最不需要擔心的。
『玖』 農村老年人如何養老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主要有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1、家庭養老
這是我國農村最主要、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集中體現,它具有其它養老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短時期內不會被其它養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們主流養老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正受家庭規模縮小、人口流動、失地、老齡化等因素的挑戰,目前這種養老方式的質量有下降的趨勢。
2、集體養老
這是一種在農村很常見的養老方式,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適合這種養老方式的,只是農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並不能成為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主要形式。
3、養老保險
隨著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增多及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養老保險也是一種好的養老制度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4、儲蓄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農村老年人採用,他們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一些農村居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錢財是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需要時用。
拓展資料:
養老制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之前,城鎮家庭的養老功能強大,家庭和單位合力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資源得到很好的發揮,盡管資源有限,但各盡其力。在農村,政府和集體合力為「五保」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而其他農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時需要求助親戚和鄰里來照顧。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特徵在養老服務領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介入,「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消失了,單位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少了。很多企業在轉軌後,職工已經完全失去了享受單位福利待遇的機會,退休後實行社會化管理。迄今為止,依靠單位提供各種養老服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區和企業以及各種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動,原有的養老服務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為適應時代要求,重構養老服務體系、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拾』 退休後想去農村養老,可是沒有房子,該怎麼辦呢
退休後去農村養老,其實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因為農村的很多地方都是地廣人稀,找一處人不多的村莊,然後靜靜的養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養養花喂喂鳥什麼的都很幽靜,房子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的。
辦法總比困難多,住房的問題其實也是能夠解決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一處沒有人住的房子和房主溝通,你給他錢,他把房子使用權轉交給你或者直接租一棟房子也是完全可以的,不過要提前挑好地段兒,確信這個地方自己喜歡,然後也適合自己養老,畢竟搬一次家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