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為什麼會出現空帳問題麻煩詳細點,作業來的,謝謝
199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城鎮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金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199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進一步確立了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基金部分積累制度。1997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進一步明確了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指示精神,各地陸續建立了基於個人繳費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在實際執行中,由於轉製成本沒有得到及時足額補償等原因,本該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在當期被支付,出現了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現象,部分積累制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初衷未能實現。為了防範老齡化高峰帶來的養老風險,國務院在《關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國發[2000]42號)中明確要求,「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實行分別管理,社會統籌基金不能佔用個人賬戶基金。」
Ⅱ 如何解決我國養老保險空賬運轉的問題
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史上是一個新的嘗試,但也面臨著如何處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關系的難題。目前這部分社會統籌資金不足以支付同期的基本養老金,不得不動用個人賬戶資金,導致個人賬戶空賬運轉,根本不能積累。原因如下:現行的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具體操作時可以概括為「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即在新制度實施時己經辦理退休的人員(稱為「老人」)仍按原來的辦法發放養老金 。對新制度實施前己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稱為「中人」則按照「新舊模式平衡銜接,待遇水平大致平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確定一個過渡性的養老金;新制度運行後參加工作的人員(稱為「新人」)直接適用新制度。但是,由於在上述新舊制度轉換過程中, 「老人」所需的養老金和「中人」所需的過渡性養老金在資金來源上並沒有按照理論上所闡明的「由國家全額承擔」,而是期望通過加大企業統籌費率的方式逐步將其消化,因此,在退休人員不斷增加和企業拖欠養老保險費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無論社會統籌部分的資金,還是個人賬戶的資金都用作現付現付,用於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因而,在實踐中個人賬戶沒有形成積累,造成個人賬戶「空賬」運作。即便如此,幾年來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始終收不抵支。據統計,1997年全國有16個省的養老基金當年收不抵支,1998年擴大到21個省,1999年增加到25個省,2000年僅上半年就有19個省當期收不抵支。有些省的養老基金連續幾年出現赤字,而且赤字逐年增大。許多市(縣)在新制度實行以前的養老資金積累巴基本用完。2000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滾動存款結余只有947億元,而同期全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己超過1000億元。
保證個人賬戶資金的實帳運行和保值增值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帳戶無積累資金,屬於空帳運行。我們建立個人帳戶是為了應付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現收現付制難以解決的支付危機,因此,即使社會統籌部門的資金不足以支付當期的養老金,也不能動用個人帳戶的資金,而應想其他辦法解決。不然,不僅會造成個人帳戶空帳運行,造成將來養老金的支付危機,而且會降低人們對基本養老保險的信心,造成不繳、少繳或漏繳。因此,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應分帳管理,要做到分帳管理,最好是兩種基金應當由兩個相互獨立的主體分別掌握、獨立運營,才能徹底防止個人帳戶空帳問題。從國際的經驗來看,統籌基金採用現收現付制,可由政府管理;個人帳戶基金運行復雜,保值增值要求較高,可由市場主體來管理,比如說可以成立股份制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個人帳戶基金。智利的養老金制度由於實行個人賬戶民營化,在養老保險這個人們普遍認為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的領域,成功地導入了市場運作機制,創造了近20年來養老基金投資回報率平均為11.3%的佳績。
Ⅲ 關於養老金空賬的問題,誰幫我解讀下
意思是來:我國從90年代初才普遍自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在這之前,人們在企業里工作,但是單位和個人不繳費,不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退休金由企業發放,這些人後來轉由社保基金支付養老金,包括歷年增資。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到年齡退休的人,不少人在制度建立之前的勞動事實存在,因此這段工齡經過社保部門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養老金增資時有用),退休時社保部門要多發一塊養老金給他(即過渡性養老金)。而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參加工作的人,就不講什麼工齡了,而是看繳費年限,交一個月的社保費算一個月的繳費年限。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簡單來說,在職人員繳納的社保費用來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退休費,導致我國的個人賬戶沒有做實。另外,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大部分用來存銀行和買國債,跑不贏CPI,因此貶值比較厲害。
Ⅳ 養老保險空帳是怎麼一回事求答案
不過,復中國養老保險制制度存在的問題很多,內情復雜,不是「空賬1.7萬億」可以概括的。把空賬規模說得更驚悚恐怖的有的是,世界銀行「9.15萬億元」的說法便是一例,不過那是到2075年一年年逐漸積累的。國內專家類似的計算數字有10萬億、12萬億,等等。 上述「空賬」說,有個前提條件,即個人賬戶的確實存在並具有私人產權。如果這個前提條件稀里糊塗,就正應了那句笑話:「虱多不癢,債多不愁」。當然,一般來說,不用擔心出現所有參保者一起去擠兌個人賬戶中的錢的「事件」。實際上,參保者的想法只是,到了退休年齡能拿到一份名義上是「社會統籌+個人賬戶」的退休金,而且這份退休金如果實在太低,政府還會漲上百分之幾。如此,養老保險的資金鏈就不會斷裂,所以從個人賬戶角度說,就不會出現危機。 以2010年實際情況為例,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是13420億元,這筆錢來源有二:其一是「征繳收入」,11110億元;其二是「各級財政補貼」,1954億元。
Ⅳ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個人賬戶出現空賬原因
現收現付制。
Ⅵ 養老金空賬4.7萬億原因是什麼
5.5%,這是近日人社部公布的養老金上漲幅度。更加令人關注的一個消息是:養老金支出亮「黃燈」,個人賬戶「空賬」4.7萬億。
客觀的說,在老齡化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實現養老金連續上漲並不容易。不過,幫主同樣留意到,養老金漲幅已經是連續兩年下調——2016年,養老金漲幅下降至6.5%,但此前,我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曾實現了11年連續以10%左右的幅度上漲。
而個人賬戶「空賬」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如果不動用年輕人個人賬戶里的錢,現在的養老金就無法做到收支平衡。我們這些工作的年輕人每月交的養老金並沒有進入我們的個人賬戶,而是用於支付這一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空賬」額4.7萬億。
Ⅶ 養老保險空賬運行是現在上班的工人造成的嗎
養老抄保險空賬運行的主要原因襲是國家是1995年才恢復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從而導致之前參加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和退休人員養老金需要由現有參保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去支付(國家財政當時並沒有劃轉國有資產給社會保險基金)導致的。
Ⅷ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正常啊,財政會填補上的。虧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
存在的說法,有以下理由:
一、國家開展社會保險個人繳費(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職工,全部由社會保險無償支付待遇。以我縣為例,14000名退休職工中,有4000人就是從來沒有繳費,一直在領取待遇。一年就是6000萬元。
二、國家開展社會保險個人繳費之後退休的職工,在1995年之前的工齡視同為繳費年限,並按規定核定了待遇。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的錢,也是社保在無償支付,今年我縣退休人員,如果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那麼退休待遇約為1000-1200元左右,其中視繳繳費部分為700元左右。這部分人員一年這一塊需要支付6000萬元以上。
三、其它原因。比如社保的實際利息要低於記賬利息等。
Ⅸ 我國養老保險的空帳及成因!
簡單就是說十個年輕人每人每月交十塊錢,而領取養老保險的老人每月退休金要15塊,而退休老人數量也超過十個人,就是年輕人交的錢不夠退休人員領的退休金就導致了空賬。請採納謝謝